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石柱府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卡通可愛蘋果圖片 2025-10-06 14:34:34
白衣寶寶搞笑圖片 2025-10-06 14:33:05
ps保存圖片png格式的圖片 2025-10-06 14:32:20

石柱府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3-06 19:02:35

1. 拍攝86版《西遊記》的十大取景地,分別在什麼地方

你看過幾遍《西遊記》?又去過哪些《西遊記》取景地呢?猛戳大圖一覽當年《西遊記》的取景地,30年西遊,縱覽祖國大好河山。


【一】北戴河海濱

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西遊記》片頭第一幕石猴出世便取自於河北北戴河海濱,北戴河海濱地處河北省秦皇島市的西部,距北京、天津等地只有2-3小時車程。這里有美麗的沙灘和涼爽的氣候,是中國最著名的避暑、療養勝地。


除了這十大取景地外,86版《西遊記》還跑遍了祖國的千山萬水甚至遠赴重洋奔赴國外取景,這也許就是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原因吧!導演楊潔帶著六小齡童、遲重瑞、徐少華、汪粵、馬德華、閆懷禮主演和整個劇組歷時6年才完成了這部電視史上的巨作,其背後的艱難困苦才是一部真實的「取經路」。適逢2016金猴祥瑞,讓我們在回顧懷念經典之餘,也向老一輩的藝術家那種勤懇的匠人精神致敬!

2. 南京總統府的主要建築

簡介圖片門樓南京總統府門樓是擁有83年歷史的民國標志性建築,原址是清兩江總督署頭門,太平天國時建天朝宮殿「真神榮光門」,又稱「皇天門」或「鳳門」。1864年清兵攻破天京後將此門拆毀,重建兩江總督署大門。國民政府成立後,於1929年新建了這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西方古典門廊式建築。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日軍在大門前舉行了入城式,並在門側懸掛第十六師團部木牌。繼而為「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及汪偽政府監察院等機構的大門。1946年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仍為國民政府大門。1948年5月「行憲國大」召開,主席改稱「總統」,即將「國民政府」換嵌總統府三字。直至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將紅旗插上總統府的門樓。 朝房東朝房為清代建築,為兩江總督署吏、戶、禮科房。太平天國時期為官員等候天王接見的地方。後為總統府警衛團兵舍。
西朝房為清代建築,為兩江總督署兵、刑、工科房。太平天國時為官員等候天王接見的地方。後為總統府交通科和警衛團兵舍。 大堂總統府大堂為中式建築,抱廈五間面闊七間,硬山頂單層雙檐,與二堂及穿堂相連,呈「工」型殿。原為太平天國金龍殿,又稱榮光大殿,相傳洪秀全病逝後即葬於此。清兵攻佔天京後,大殿被毀,於同治九年(1870)重建兩江總督署大堂。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就職典禮,就在大堂後的西暖閣舉行。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作為國民政府的大堂。1929年國民政府部分改建時,將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匾額掛於大堂正中橫樑上。之後,大堂先後被國民政府和總統府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二堂二堂又稱中堂,清代晚期建築,原為太平天國的內宮建築。兩江總督署時期為二堂。民國年間,為舉行禮儀活動的場所,如外國使節向中國政府首腦遞交國書,舉行各種儀式等。舉行會談前也在這里先進行禮節性晤面。民國時期曾多次改建,內部保持了中式風格,北牆門外卻是西式門廊。 總統府會客室總統府會客室是國民政府和總統府時期,在舉行正式儀式前,蔣介石、林森或李宗仁等在此短暫休息的地方,同時也兼作內賓接待室。內有一套間作為蔣介石的臨時辦公室,有時蔣介石不到總統辦公樓而在此辦公。1946年國共談判也曾在這里舉行。1949年2月27日,「代總統」李宗仁曾在此會見由北平歸來的「上海和平代表團」顏惠慶、邵力子、章士釗等一行。 麒麟門麒麟門為長方形大紅漆面的雙扉木門,將中軸線分為兩段。為顯示主席和總統的威嚴,平時緊閉,只有蔣介石到來時才開啟,其他人只能從門兩側繞行。門前「蹲」著兩只石麒麟,故名「麒麟門」。該門已於1950年代初拆除,地上還留有明顯的鑿痕。 政務局大樓政務局大樓是仿歐式兩層建築,外廊七間,紅瓦歇山頂。建於1920年代中期。為江蘇督軍孫傳芳的督軍公署辦公樓,1930年代為國民政府文官處辦公樓。1946年以後曾是國民政府文書局及總統府政務局辦公樓。政務局主要負責重要文稿擬撰、機要文件的查鑒及轉遞等黨政方面的事務,蔣介石的高級幕僚陳布雷等人也曾在此辦公。 子超樓子超樓位於總統府中軸線北端,是在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所建,林森字子超,且任國民政府主席時間最長,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子超樓」。子超樓是中國新民族建築,又稱現代建築,是典型的民國公共行政建築。由南京魯創營造廠承建,耗資106952元(銀元),設計者虞炳烈。
子超樓主體五層,局部六層。第一層,先為國民政府文官處,後成為總統府文書局的辦公室。第二層是總統、副總統辦公室。朝南的這間是蔣介石的辦公室,朝北的這間是副總統李宗仁的辦公室。第三層是國民政府會議室。樓前兩棵雪松,是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手植,樹苗從印度進口,價格昂貴,以寸計金。右側的那顆已於2011年枯死。
子超樓1934年開工興建,至1935年底完工,1936年初正式啟用。1937年12月日軍侵佔南京,此樓被日軍中島部隊和十六師團佔用。1938年3月成為偽維新政府行政院辦公樓。1940年3月汪偽政府成立後,為偽立法院、監察院等辦公機構辦公場所。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由重慶「還都」南京,此樓先後作為國民政府和總統府的辦公樓。內設林森的主席辦公室、蔣介石的總統辦公室、李宗仁的副總統辦公室、秘書長辦公室,以及國務會議廳等。 總統辦公室總統辦公室位於總統辦公樓(子超樓)二層的東南角,是一個由三個房間組成的套房,曾是蔣介石的辦公室。中間的一間為辦公室,臨窗有一巨形寫字台,寫字台上有一本台歷,台歷的日期仍然是1949年4月23日,這天是南京的解放日,歷史在這里定格。一張特製的皮轉椅,會客用的沙發上方懸掛著蔣介石身穿戎裝的巨幅照片,四周的牆壁上則是嵌入牆體的文件櫃,屋頂上懸掛著從法國里昂進口的磨砂玻璃吊燈。辦公室東間為休息室,配有衛生間。西間為書房和接待室。 簡介圖片煦園熙園是典型的江南園林,與總統府連為一體,至今還保留有諸多著名的遺址景點,如石舫、夕佳樓、忘飛閣、漪瀾閣、印心石屋等。明朝初年為漢王府花園,以漢王朱高煦名中的「煦」字而得名。清朝為兩江總督署花園。太平天國建天朝宮殿時予以擴建,因花園位於宮殿西側,又稱「西花園」,與東花園相對稱。清軍破城時被毀,曾國藩予以重建。
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園內。以後,又先後作為南京留守府、江蘇都督府、督軍署等機構的辦公處。1927年4月國民政府成立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委會,以及總統府軍務局等機構,都曾在園內設有辦公處。 方勝亭方勝亭,俗稱鴛鴦亭,是民國前江南惟一的方勝亭。方勝,又稱雙菱,指兩菱形相疊。亭基方勝,上為雙頂、遠觀似雙亭並立,近看卻一亭獨佇,小巧玲瓏,頗為別致。飛檐翹角,如欲飛的鴛鴦。樑柱間有很大的彩繪雀替木,這是清代建築的特徵之一。因其少用斗拱,為出挑檐,只得加大這種斜角支撐物。亭里可見一些龍鳳獅虎等動物形狀的刻繪。 石舫石舫又叫不系舟,不系舟建在一個青石平台之上,用10層巨型青石一一壘砌。平日太平湖水滿時,人們只能看到船舷以下三四層的部位,而現在湖水放干後,常年潛於水下的6層青石也全部現形。它們有3米高,邊緣被仔細地打磨成弧形,呈現出木船外廓的優美弧度。最為出彩的是不系舟的尾部,用一整塊青石刻成的尾舵拖在中央,舵桿伸出水面,連固定尾舵的舵環都被清晰地刻劃出來。 臨時大總統辦公室清朝兩江總督端方曾赴歐洲訪問,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1909年,在總督任上開始建造這一座仿法國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未及竣工,即奉清廷之命赴四川鎮壓革命黨。該建築落成於1910年,即新續任總督(也是末任總督)張人駿任上。因位於總督署西側的西花園,又稱「西花廳」。整幢建築坐北朝南,七開間。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即以此為大總統辦公室。1月2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次內閣會議也在這里舉行。以後,先後作為南京留守府、江蘇討袁軍總司令部、江蘇都督府、督軍署、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北伐軍總司令部)、國民政府軍委會、參謀本部(軍令部)等機構的辦公處。 孫中山起居室孫中山起居室建於1909年,小青瓦木結構硬山頂,兩層中式建築。原為清朝兩江總督署高級幕僚的住所。1912年1月至4月,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期間即在此居住。樓上是卧室和辦公室,樓下是會客室和餐廳,另有侍衛室和廚房。長子孫科、孫中山夫人盧慕貞攜女孫娫、孫婉來到南京時,也在這里與孫中山共同生活。3月25日盧夫人離開南京,兩女托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宋靄齡照看。直至4月3日孫中山離任。院內一對漢白玉金魚缸,為海外華僑贈給孫中山的。 簡介圖片復園復園在清朝時為兩江總督署花園。太平天國時期在這里建東花園。當年有石舫、湖泊、假山及樓台亭閣等建築。1864年清軍攻破天京時被毀。國民政府時期曾是行政院的一部分。2002年根據史料復建了原東花園的一部分。 行政院行政院辦公廳建於1934年6月。樓內設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政務處長辦公室,以及會議室、總辦公廳、稽核室等。行政院是國民政府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8年10月25日,掌理內政、外交、財政、經濟、軍政、文化、教育等行政事務。院下轄各部會,分掌各項行政職權。1937年11月,行政院隨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日偽統治時期,淪為鐵道部、交通部。1946年5月「還都」南京後,行政院遷至原鐵道部辦公,此處作為國民政府社會部、水利部和僑務委員會辦公處,直至1949年4月行政院遷廣州。 馬廄這里先是清兩江總督署和太平天國時期的馬廄,國民政府和總統府時期,曾作為庫房和總務局交通隊、軍樂隊、警衛隊、清潔隊等機構的營房。此為當年馬廄的復原。 起義百年紀念碑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用漢白玉精製而成,碑身是「萬」字回紋。碑陰刻有碑記,由著名太平天國史學家羅爾綱撰文,共322個字。在1951年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00周年之際,南京「百年紀念籌備會」決定勒石立碑,建議中共中央主要導人為紀念碑寫碑文。毛澤東提議由時任政務院副院長的郭沫若書丹,郭欣然命筆,11字一氣呵成。該碑於1952年1月1日豎在總統府大門南面大照壁的花壇前。2002年8月31日,因長江路拓寬,碑從總統府大門前移走。2006年12月在東苑內重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