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歌曲《歌唱祖國》的創作背景什麼怎樣的呢
歌曲《歌唱祖國》的創作背景:
1950年9月上旬的一天,王莘同志來到北京天 安門廣場,這個時候,廣場上已經有了准備迎接建國一周年的一些景象:城樓上,工人們正在試掛大紅燈籠,廣場上,有幾支工人和學生隊伍在練習走隊,准備在國慶那天,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飄揚,見到這些景象,王莘腦中浮想連篇,他決定再寫一首歌唱偉大祖國的歌曲。
不久,腦海中就形成了《歌唱祖國》第一段的前一部分。王莘同志寫出《歌唱祖國》這首歌之後,並沒有急於發表。他一面把它交給天津市音樂工作團,排練演唱,一方面到南開大學、天津煉鋼廠、天津紡織廠和天津鐵路機務段去教唱,各方面徵求意見,群眾反映十分強烈,詩人艾青認為好是好,但其中有幾句歌詞還不十分理想,並提出了修改意見。
即將「五十年文化輝煌燦爛」改為「獨立自由是我們的理想」,將「我們戰勝了一切苦難,我們把敵人趕出邊疆」,改為「我們戰勝了多少苦難,才得到今天的解放」,王莘立即吸收了他的建議,群眾和專家的檢驗之後,王莘同志才把它抄好向《人民日報》投了稿。
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歌唱祖國》的曲譜,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立即邀請中央歌舞團合唱隊錄音,除廣播外,還添製成唱片向全國人民推薦,從那以後,《歌唱祖國》這首歌在中國大地上廣為流傳。
(1)祖國歌曲背景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1951年9月,《人民文學》、《人民日報》先後發表了一首名為《歌唱祖國》的歌詞。隨後,中央電台播放了《歌唱祖國》合唱版本,掀起了全國學唱的熱潮。早在1950年國慶節前夕,出差到北京的天津音樂家王莘,在看到排練遊行隊列中的群眾隊伍和少年兒童,想到新中國的朝氣蓬勃,心中充滿了創作激情。
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回到天津後的王莘,再也停不下創作的腳,經過反復修改之後,共完成了六首同題材的作品,其中最讓他感覺滿意的,就是這首《歌唱祖國》。
《歌唱祖國》由王莘作詞、曲,是著名的愛國歌曲。創作於1950年9月,適逢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看著天安門廣場五星紅旗隨風飄揚,鮮花如海的熱鬧景象,王莘腦海里反復醞釀,《歌唱祖國》是在回津的列車上一氣呵成。這首歌曲發表後因其明快雄壯的韻律而廣為傳唱。
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各種重大活動的禮儀曲、開場曲或結束曲,號稱「第二國歌」。《歌唱祖國》最初由14歲的鋼琴手靳凱華和19歲的男高音王巍首彈首唱。此歌在耀華中學首演後,又傳到天大、南大。不過,第一個國慶節前夕,王莘精心抄寫的《歌唱祖國》原稿,卻遭到了當時的《天津日報》退稿。
王莘於是採取自己動手刻印歌片的形式向路人發放,並最終在1951年春天傳到了北京工人合唱團。1951年10月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評價這首歌曲說,這首歌好,並特地送給作者王莘一套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並為其簽字。
B. 《歌唱祖國》背景是什麼
創作背景:
1950年9月15日,王莘從天津到北京去購買樂器。返程路過天安門時被金色晚霞籠罩的天安門廣場吸引,抬頭看,一面鮮紅的國旗在霞光中高高飄揚,令人心潮澎湃,32歲的王莘靈感突現前面四句歌詞脫口而出。
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車,思緒如飛,邊唱邊寫邊打拍子,歌詞與曲譜幾乎同時噴涌傾瀉出來。回到家時,王莘與妻子王慧芬同聲哼唱,王莘連夜一氣呵成地寫完第二、三段歌詞。
歌曲賞析:
這首歌曲創作於20世紀50年代,歌曲是由主歌、輔歌、主歌再現組成。即:主歌四句、輔歌六句、主歌再現四句反復兩句。
其結構嚴謹,簡潔明快,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將人民共和國誕生的壯麗畫卷猶如濃墨重彩勾畫得淋漓盡致。
一曲《歌唱祖國》凝結了愛國之聲、人民之心、民族之魂,立即傳遍全中國,成為億萬中國人民久唱不衰、響遍神州的「金曲」和跨世紀的音樂經典之作。
C. 求詩歌朗誦「祖國啊,我屬於你」的背景音樂和背景圖片(一張),速度啊,有的請加QQ2219539139
看看這個圖片合用嗎?如果只用一張圖片來代表中國的話,除了長城真的很難找。而關於長城的照片無數,但我敢肯定,能夠超越這個的恐怕極少。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那首歌曲《我屬於你,中國》,那個曲調我覺得很不錯,背景音樂可以用吧?
我不太清楚你要朗誦的詩歌的具體內容,但估計這個標題下的內容一般都會多少有些蒼涼大氣的感覺吧?所以一般的古箏、笛子之類的樂器是不太適合的,可能二胡會好一些。你可以自己選聽一些,找到適合自己感覺的,節奏不要太短促的,估計應該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