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畫出牙齒的分布排列圖
牙齒的分布排列圖如本文圖片所示。
牙位表示法是牙醫學中給每顆人類牙齒編號表示的方法。用十字元號將上下牙列分為上下左右四個區,右上區又稱為A區,左上區又稱為B區,右下區又稱為C區,左下區又稱為D區。
將各牙按照其在牙列由前向後的順序,用數字順序表示,恆牙用阿拉伯數字1—8,乳牙用羅馬數字I—V、
常見的有:
FDI牙位表示法:又稱數字標記法,為世界通用。每顆牙用2個阿拉伯數字記錄。
部位記錄法:又稱Palmer牙位表示法,用象限符號和一個阿拉伯數字記錄。
通用記錄法(Universal numbering system):從1-32編號。
(1)牙骨質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牙齒可分為切牙(門牙)、尖牙(虎牙)、前磨牙和磨牙4種。每個牙齒均由露在牙槽骨外的牙冠和長在牙槽骨內的牙根,以及牙冠、牙根之間的牙頸組成。
牙齒的主要構成物質為牙質(牙本質),外麵包有牙釉質(在牙冠部分)和牙骨質(在牙根部分)。牙骨質外還有由纖維組成的牙周膜,把牙齒固定在牙槽中。牙的中央有牙髓腔,內充滿牙髓,並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
人一生要萌出兩次牙齒。第1次萌出的叫乳牙,上下頜左右側各5個,共20個,由出生後6個月開始至3歲左右長全。6~7歲時乳牙開始脫落。第2次萌出的叫恆牙,上下頜左右側各8個,共32個。6~7歲時萌出第1磨牙,並開始更換乳牙;至13~14歲乳牙全部換完。但第3磨牙(又稱「智齒」或「盡頭牙」)要到20歲左右才生長。
2. 人體最堅硬的部位是哪裡,到底有多硬呢
牙齒是一種在很多動物上存在的結構,人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高等哺乳動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牙齒是人類身體最堅硬的器官。一般而言,牙齒呈白色(正常人略帶微黃色),質地堅硬。牙齒的各種形狀適用於多種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牙齒是動物天生的自衛武器。
牙齒作為人體最硬的器官,除擔負切咬、咀嚼等功能外,還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輔助發音等作用。牙齒可分為切牙(門牙)、尖牙(犬牙)、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臼齒)4種。每個牙齒均由露在牙槽骨外的牙冠和長在牙槽骨內的牙根,以及牙冠、牙根之間的牙頸組成。牙齒的主要構成物質為牙質(牙本質),外麵包有牙釉質(在牙冠部分)和牙骨質(在牙根部分)。牙骨質外還有由纖維組成的牙周膜,把牙齒固定在牙槽中。牙的中央有牙髓腔,內充滿牙髓,並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
3. 牙齦上長出一個白色的硬包,這是什麼情況【有圖】
牙齦凸起白色硬包在臨床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有可能是由於牙骨質增生引起的牙齦突起形成白色的硬包,多數為圓形的或橢圓形的硬包,這種情況下是不需要進行任何處理的
4. 牙是什麼結構
單一獨體結構。
【釋義】牙是人體最堅硬的器官,嵌入上、下頜骨牙槽內,分別排列成上牙弓和下牙弓。可咬切和磨碎食物,並對發音有輔助作用。
牙的結構分為牙冠和牙根兩部分,中間分割處叫牙頸部。牙冠從外向內分別是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髓;牙根部是牙骨質,牙本質和牙髓。牙釉質是最堅硬的結構,比骨頭還要硬,所以說可以承受幾十年的咀嚼功能,但是牙釉質一旦破壞,牙本質就沒有牙釉質那麼堅硬了,所以說齲壞的進展會比較快,而且牙齒敏感性也會比較強。牙髓裡面有血管和神經,是供應牙齒營養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5. 牙齒🦷🦷的結構
牙體組成: 牙冠、牙頸、牙根
1.牙冠:為牙體顯露於口腔、外層為牙釉質覆蓋的部分,也是行使咀嚼功能的部分。
2.牙根:牙體在牙頸以下,埋於牙槽骨內的部分。也是牙體的支持部分,其形態與數目隨著功能和變異而有所不同。切牙主要用以切割食物,因此為單根,磨牙擔負主要的咀嚼功能,根多分叉為2~3根,以增強其穩固性。
3.牙頸:牙冠與牙根交界處,呈一弧形曲線,稱為牙頸,又名頸線或頸曲線。
1.健康成人正常牙列包含32顆恆牙,分上下左右四個區域,按牙齒的形態與功能分為切牙、尖牙、雙尖牙(前磨牙)、磨牙,共16對。左右成對的同名牙,其解剖形態相同。
2
1.牙釉質:覆蓋於牙冠表面,是牙體組織中高度鈣化的最堅硬的部分。它半透明,呈乳白色,其顏色與牙釉質的鈣化程度有關。鈣化程度越高,釉質越透明;鈣化程度低則釉質呈乳白色、不透明。乳牙鈣化程度低,故呈乳白色。
2.牙骨質:覆蓋於牙根表面,色淡黃,硬度和骨相似,在牙頸部較薄,在根尖和磨牙根分叉處較厚。
3.牙本質:構成牙齒的主體,位於牙釉質和牙骨質的內層,色淡黃,硬度比釉質低,比骨組織稍高。牙本質中央的髓腔內充滿牙髓組織。
4.髓腔:牙體中心是一個空腔,稱髓腔,其中容納牙髓。牙髓是位於髓腔內的疏鬆結締組織,主要是血管、神經和淋巴管。其周圍被堅硬的牙本質所包圍。
所以當牙髓發生炎症時會因為無法擴張減輕壓力而產生劇痛。髓腔在牙冠的一端擴大成室,稱髓室;另一端向牙根部縮小,呈管狀,稱根管。根管在根尖的開口叫根尖孔。髓腔內的血管、神經、淋巴等均經此孔與牙周相連通。
牙髓和牙周膜的血管除通過根尖孔交通外,尚可通過一些副根管相通。如果牙髓壞死,則牙齒顏色變暗、變灰,釉質和牙本質變脆弱,釉質失去光澤並容易折裂。
髓腔的大小不是永久不變的,無論在正常及病理的情況下,都有一些因素可以使髓腔縮小,髓腔的形態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變化:年輕的恆牙髓腔較大,隨著年齡的增長,繼發性牙本質的沉積,髓腔的體積也縮小;髓室頂和髓角隨著牙的磨耗而降低,髓角變圓或消失;根管變細,根孔變小;有的甚至髓腔鈣化阻塞。
牙齒的形態與功能
6. 牙齒的構造的圖片
從外部形態上觀察,每個牙齒都分為牙冠、牙根兩部分。
牙冠:是牙齒顯露在口腔的部分,也是發揮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前牙的牙冠有唇面、舌面、近中面和遠中面,後牙的牙冠有頰面、舌面、近中面、遠中面和牙合面。牙根:牙根是牙齒固定在牙槽窩內的部分,也是牙齒的支持部分,其形態與數目隨著功能而有所不同。功能較弱而單純的牙齒多為單根;功能較強而復雜的牙齒,牙冠外形也比較復雜,其牙根多分叉為兩個以上,以增強牙齒在頜骨內的穩固性。牙釉質:牙釉位於牙冠表層,半透明的乳白色硬組織,是牙體組織中高度鈣化的最堅硬的組織,牙釉質中96%為無機物,其餘為水和有機物。牙本質:牙本質是構成牙齒主體的物質,位於牙釉質和牙骨質的內層,不如牙釉質堅硬。其所含礦物質大約是65%~70%,其餘是有機物,而且主要是蛋白質和水。牙骨質:牙骨質是構成牙根表層的鈣化組織。其硬度與身體其它骨組織一樣。牙骨質:牙骨質含有75%的無機物。23%的有機物和2%的水。牙髓:位於牙齒內部牙髓腔中的疏鬆結締組織,牙髓中含神經纖維、血管、淋巴管、造牙本質細胞和成纖維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