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裡可以找到民國風情的好圖片
推薦這兩個網站:
南京民國建築網http://www.jllib.cn/njmgjz.cn/
照片中國http://www.picturechina.com.cn/bbs/forum-158-1.html
❷ 為什麼在百度圖片搜索「民國」會出現「搜索結果可能涉及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內容。」
嗯,這個是這樣的:以前有關部門對門戶網站的搜索功能做出規定:有些低俗的內容不讓在搜索中出現,譬如:「露點」、「裸體」、「民國」、「私奔」、「和諧」和「單身」等,還有一些字如:「爽」、「福」、「佘」和「靜」等,也出現在其中,都被運營商屏蔽了。由於這段時間有關部門比較重視,網路方面的整改也有些過頭了。相信過段時間會變好的!
❸ 我在搜集年民國時期的一些歷史人物資料,想要查看一些已去世老幹部的檔案材料,該去哪個部門找要什麼手續
歷史人物資料,可以去人物所在地的方誌辦查詢,也就是地方誌辦公室,地方名人傳記都有記錄在地方誌里的,有些地區沒有方誌辦了,那就只能去當地的圖書館碰運氣了,看能不能借道地方誌。
老幹部檔案就只能去檔案局查詢了,其他部門沒有的。
不過,地方誌還好辦點,有正規單位的介紹信一般都可以借閱,但老幹部資料…………你就基本別想了。
當然了,如果比本身就是政府、事業單位的,有正規需求的話,還是有機會查看檔案的。
❹ 哪裡有民國時代的美圖是做小說封面用的、請哪位好心人發個地址或幾張圖、謝啦!
網路上應該都有,Q群77056062這個專門可以做小說封面
❺ 誰知道民國時期的中國地圖
台灣政府發布的民國地圖
❻ 民國時期檔案如何查詢
按國家政策規定,組織、人事部門所屬的各級人才交流機構才有資格保存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後的人事檔案,各種私營民營企業、鄉鎮企業、中外合資、獨資企業都無權管理員工的人事檔案,一般由委託的各級人才交流機構託管。畢業生也可以以個人名義委託人才交流機構託管人事關系。另外,各級人才交流機構,如省人才、市人才、各區人才等,它們的區別只是所屬部門的不同,其它無任何區別。
按國家政策規定,組織、人事部門所屬的各級人才交流機構才有資格保存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後的人事檔案,各種私營民營企業、鄉鎮企業、中外合資、獨資企業都無權管理員工的人事檔案,一般由委託的各級人才交流機構託管。畢業生也可以以個人名義委託人才交流機構託管人事關系。另外,各級人才交流機構,如省人才、市人才、各區人才等,它們的區別只是所屬部門的不同,其它無任何區別。
❼ 收集民國28年(1939)的一切資料
第一章 管理機構
第一節 行政管理機構
一、明清時期
明代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今河北省稱直隸。直隸即一切行政管理權直屬中央「六部」,由「工部掌天下百官山澤之政令」,由「戶部掌田賦之政令」,「以樹藝課農官」—林、果、桑生產和賦稅均歸「農官」管理。清代(1644—1911年)沿明制,稱今河北省為直隸省。在光緒中葉以前,由工部虞衡司掌管「山澤采捕」,由戶部平均司掌農桑政令。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設農工商總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直隸省成立農務總局(在天津),同年七月成立農務總會「負責調查土宜物產」、「條陳蠶桑、紡織、森林、畜牧、水產事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更名農工商部,分設農務、工務、商務、庶務四司,由農務司「掌農桑屯墾樹藝畜牧」政令。宣統二年(1910年)直隸省設勸業道,道內設農業科,下分農政、森林、水產三股。森林股「負責林業獎勵保護,林業傳習,勸辦森林公司,經管官有林野,調查林野交通」。
二、民國時期(1912—1949年9月)
民國元年(1912年)3月,直隸省民政公署在天津成立,設勸業道掌管「農桑、樹藝」工作,職官李士偉。民國2年(1913年)勸業道更名實業司,職官史履晉、梁建章。民國3年(1914年)實業司改為實業廳,嚴智怡任廳長。各縣設實業局。民國6年(1917年),實業廳分設第一、二、三、四科,由第四科負責分管農林、蠶桑、漁牧、墾荒、植保等事項。民國17年(1928年)改直隸省為河北省,同年7月,改直隸省實業廳為河北省建設廳,溫壽泉任廳長。《河北省政府建設廳組織條例》規定,建設廳設第一、二、三、四科,由第四科「掌管關於農林、漁牧、礦冶之保護監督,獎罰指導……事項」。同時,改各縣實業局為建設局。民國18年(1929年)8月,河北省政府委員會會議通過《河北省政府農礦廳組織條例》,將建設廳改為農礦廳,委任李竟容為廳長。「條例」規定農礦廳設四個科,由第一科「掌管關於農林漁牧墾殖之保護監督及獎罰事項」,第三科「掌管關於農林牧漁各團體之組織指導農村改良……事項」。民國19年(1930年)10月常炳彝繼任農礦廳長。民國20年(1931年)2月,河北省根據行政院訓令,裁撤省工商廳,「一切工商事宜並入農礦廳辦理」,由原工商廳長何玉芳代理農礦廳長。同年5月,河北省遵照行政院訓令,修正省政府組織法,將農礦廳改為實業廳,由何玉芳任廳長。林業、果樹、蠶桑工作由實業廳主管。民國21年(1932年)8月,史清寰接任實業廳長。民國23年(1934年)10月,行政院訓令裁撤省實業廳,一切事宜並入建設廳,由省政府委員胡源匯兼建設廳長。民國24年(1935年)7月,呂咸接任建設廳長。民國25年(1936年)3月,王景儒代理建設廳長,林業、果樹、蠶桑由建設廳主管。
抗日戰爭期間(1937—1945年),河北境內的大中城市和鐵路沿線地區被日本侵略者占據。民國28年(1939年),日本利用漢奸和投降分子,在天津市河北二馬路建立了日偽「河北省公署」,同年1月8日《新民報》刊載,偽「河北省政府組織條例」規定,由建設廳支掌……關於農事事項,由偽政府所轄各縣設建設科,直至日本侵略者投降。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1938年3月開始,先後建立了冀中、冀南、冀熱察(冀北)、冀熱遼和冀晉抗日根據地和民主政權。在領導廣大愛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同時,進行生產建設。1938年4月建立了冀中政府主任公署(1940年3月改為冀中行政公署簡稱冀中行署)後,在工作機構中設立了主管農林生產的實業科。歷任科長:蘇粲如(1939年免)、宋景毅、張省三(1940年3月—1943年9月);歷任副科長:杜新波(1941年任)、張省三(1944年10月—1945年8月)。1939年9月,建立了冀南(冀魯豫)行政主任公署(1941年7月改為冀南行署),1944年6月改為冀南冀魯豫聯合行署後,在工作機構中設立了主管農林工作的建設處(1941年7月改為實業處,1944年6月又改為建設處)。歷任處長:劉季興(1939年9月—1940年7月)、李耕(1940年7月)、王耕(1942年1月免)、胥進之(1944年6月—1945年);歷任副處長:郭獻瑞(1939年9月任)。1943年7月,建立了冀熱遼特別區行署(1945年1月改為冀熱遼行署)。1944年9月,建立了冀晉區行署,同時設立了主管農林工作的實業科。同月,建立了冀察區行署,同年11月改為察哈爾省人民政府,同時設立了主管農林工作的實業廳,廳長缺職,副廳長趙鵬飛。1945年1月冀熱遼行署設立了主管農林工作的實業科,科長胡雲初。
解放戰爭期間(1945年8月—1949年9月)。民國35年(1946年)6月,國民黨河北省政府由北京遷到保定市,設立了主管農林工作的建設廳,在專區和縣設立了實業科,李捷任建設廳長,廳內設「五科四室一局一隊一所一廠」,由第四科主管農業和林業,科長魏儒林。在解放區,1946年7月,冀中行署設實業科主管林業工作,張省三任科長。同年8月,冀中行政公署,成為冀中區一級地方政府,下設專員公署作為冀中行署的派出機關。冀中行政公署設農林廳,主管林業工作,張省三任廳長(1946年8月—1947年11月),張克讓任副廳長(1947年3月—1948年10月)。1948年11月,根據華北人民政府指示,冀中行政公署各廳改為處,農林廳隨之改為處,張克讓任處長。1946年3月以前,冀南行署設建設處主管林業工作,處長劉季興,副處長李福泉、劉雨辰。同年11月設農林局主管林業工作,由張紀光任局長(1948年3月免)。1948年6月撤銷農林局,由農業處主管林業工作,歷任處長王任重(兼)、杜佩珊,副處長李福泉(1949年5月免)、李俊(1949年5月任)。1945年9月,冀熱遼區行署一分為二,在承德市組建冀熱遼區熱河行署。同年11月改為熱河省政府,設立實業廳主管林業,歷任廳長閆顧行(1946年7月免),韓庵(1946年7月—1947年3月)。1947年3月,實業廳改為農林廳,主管林業工作,廳長楊潤田(蒙古族)。1949年2月,改農林廳為農業廳主管林業工作,廳長劉潛,副廳長楊潤田。1945年12月,建立冀東行署(包括今唐山、秦皇島市所轄各縣),設實業科主管林業工作,科長胡雲初。1946年7月,冀東行政公署設農林廳主管林業工作,歷任廳長胡雲初(1947年夏免)、常佩池(1947年12月—1948年11月)、張振宇(1948年任),副廳長王植范(1946年底—1947年夏)。1949年3月,農林廳改為農業處主管林業工作,處長張振宇。1946年冀晉行政公署。設農林廳主管林業工作,王傑為廳長,冀琪為副廳長。1947年11月,冀晉行政公署與察哈爾省合並為北嶽行政公署,設農林廳主管林業工作,韓一鈞為廳長、王森為副廳長。1948年10月,農林廳改為農業處主管林業工作,韓一鈞為處長、王森為副處長。1946年10月,由北平(今北京市)、熱西、察東和察北組建冀熱察行政公署,設實業廳主管林業工作,韓尚錦任廳長,趙鵬飛任副廳長。1949年1月,平津戰役結束,河北各解放區連成一片,同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恢復河北省建制,華北人民政府於8月1日通令調整華北地區行政區域,將原冀中、冀東全部、冀南、冀晉和北嶽區的一部劃為河北省行政區,在保定市建立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常設工作機構共15個廳(局),其中由農業廳主管林業工作,張紀光為廳長,姜占春、張克讓為副廳長。河北省行政區劃分10個專區(保定、通縣、天津、唐山、定縣、石家莊、邢台、邯鄲、滄州、衡水),4個省轄市(保定、石家莊、唐山、秦皇島),132個縣。在各專區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專署)作為省人民政府派出機關,其工作機構設科,其中農業科主管林業工作,各縣人民政府設農建科或建設科主管林業工作。
三、新中國建立後
(一)1949年12月—1956年3月
1949年12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農業廳下設林牧局(副廳級),職能是:護林護山、植樹造林、木材管理和全省畜牧獸醫工作。林牧局設林業、畜牧獸醫兩科和秘書室(與農業廳內的科室同級,相當現今的處)。林牧局長李衡甫(1950年3月任),副局長沈蘭齋(1949年12月任);林業科長焦濟眾(1949年12月任),副科長單錫五(1949年12月任);畜牧獸醫科長李維中(1949年12月任);秘書室秘書缺職由孟蘊玉臨時負責。共有林業專職幹部11名。各專署由農業科(建設科)主管林業。各縣由縣人民政府農建科(建設科或實業科)主管林業。河北省從事林業工作的人員包括事業單位的職工共311人。1950年2月,熱河省設林業局,副局長閆存林。同年7月,河北省農業廳林牧局林業專職幹部增至23名。1951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將農業廳改為農林廳;3月,省人民政府發出《增強林業機構的指示》,要求各專署在農業科內增添林業幹部,專司林業工作,加強國有林區的護林工作的領導,林業機構和人員經費由林業事業費開支,幹部由當地政府配備。同年12月,將林牧局改為農林廳林業局(仍為副廳級單位),主要職能是貫徹執行政務院和河北省的有關林業方針政策,護林護山,防止山林火災,禁止陡坡開荒及亂砍濫伐,加強木材管理,開展植樹造林和森林經營工作。林業局設三科一室,即林政科、造林科、森林經營科、秘書室。林業局長由農林廳副廳長李衡甫兼任,副局長沈蘭齋、王秉衡(1952年春任,同年10月8日免)、劉振邦(1952年10月8日任)。1952年,張家口、承德、定縣等專署建立了專署林業局,通縣、唐山、保定、邢台、邯鄲、滄州等專署建立了專區林業局,石家莊為專署建設科,天津專署為農林科,衡水為專署農建科,承德地區平泉、圍場、豐寧、隆化、灤平、興隆、承德、青龍等縣建立了縣人民政府林業科,灤縣、豐潤、崇禮、陽原、清苑、博野、邯鄲等縣建立了縣農林科,其他各縣均為農業科、農建科、建設科或實業科主管林業工作。全省林業系統包括事業單位共有職工1106人,其中幹部404名。1953年,省對農林廳林業局機構人員進行了調整,增添了木材管理、計劃統計和財務科,人員編制54人。1954年增設了國營林場管理科,達到七科一室。1954年6月,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出《關於加強各級農林行政、事業機構的指示》,指出:農林行政、事業機構不適應日益發展的農村生產和互助合作運動的需要,要各地本著精簡機構,便於集中統一領導的精神,將各級農林行政、事業機構加以適當調整和加強,決定將各專署及縣人民政府一律設置農林局,將各專區林業局、果樹站和縣農林技術推廣站、森林工作站等撤銷,分別合並於各該專、縣人民政府農林局。同月撤銷定縣專署和專署林業局。各專、縣農林局局長由現任副專員、副縣長兼任或由相當副專員、副縣長級幹部充任。從此,除張家口、承德專署仍保留專署林業局,和圍場、豐寧、隆化、灤平、承德、興隆、平泉、青龍等縣人民政府仍保留林業科外,其他各專署和縣均合並為農林局或農林科,專署農林局有的下設林業科,有的下設林業股,縣農林科有的下設林業股,有的設林業專職幹部。1953—1956年3月,河北省農林廳林業局領導成員為:局長李衡甫(副廳長兼,1954年免)、劉振邦(1954年任,1956年2月任副廳長兼),副局長劉振邦(1954年免)、沈蘭齋。
(二)1956年4月—1958年4月
1956年4月,河北省人民委員會撤銷農林廳,分別建立農業廳和林業廳。林業廳下設造林處、森林經營處、調查設計處、計劃財務處、人事教育處、技術室、監察室、辦公室,行政編制65人,實有91人。同年,石家莊、邢台、天津、滄州、唐山、張家口等專署建了林業科,保定、邯鄲、衡水等專署仍為農林局。縣人民政府建立林業科的有:圍場、豐寧、灤平、承德、興隆、平泉、青龍、涿鹿、蔚縣、懷來、陽原、張北、尚義、沽源、遷西、遷安、遵化、阜平、永清、靈壽、無極、獲鹿、井陘、沙河、內丘、南和共27縣。其餘各縣仍是農林科。1956年4月—1958年4月,河北省林業廳領導成員為:
林業廳廳長:李衡甫(1956年5月任);
副廳長:劉振邦(1956年5月任,1957年1月免)。
(三)1958年5月—1962年
1958年開始執行「二五」計劃後,河北省「精兵簡政」,同年5月,河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林業廳與農業廳、商業廳的木材公司合並為河北省農林廳,將原林業廳的處室精簡合並為「兩個半局」,即造林局負責采種、育苗(包括縣苗圃)、造林綠化(包括林業工作站、社隊辦林場)和果樹蠶桑生產(包括國營果樹場、蠶桑場),編制20人;森林經營局負責護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撫育採伐利用、林產化工,國營林場管理(包括國營造林)和國家統配木材、地方木材的收購、調運和經營管理工作,實有54人;資源利用局負責農業土地資源調查、規劃、利用和森林資源調查、規劃設計等工作,即林業的「半個」局。1962年11月,為加強國營林場工作,在農林廳設立了國營林場管理局,編制19人。1958年5月—1962年底,河北省林業管理機構領導成員為:
農林廳廳長:張克讓(1960年7月免)、陳哲(1960年7月任);
分管林業副廳長:李衡甫、譚惠民、趙英忠(1959年任、1961年11月免)。
1958年6月以後,河北省實行市管縣,先後撤銷了專區,同年12月,滄州專區、天津專區先後撤銷合並到天津市,天津市設林業局。1961年5月和6月,先後恢復滄縣專區和天津專區,並分別恢復了專署農林局主管林業工作。
1958年7月,邢台專區合並到邯鄲專區,設邯鄲專署農林局;1960年5月撤銷邯鄲專區為邯鄲市,設市農林局主管林業;1961年5月,恢復邢台專區和邯鄲專區,專署農林局主管林業工作。
1959年5月,撤銷承德專區,合並為承德市,市設林業局,1961年5月恢復承德專區,設專署林業局。
1959年5月,撤銷張家口專區,合並為張家口市,市設林業局,1960年11月,改為市農林局;1961年5月,恢復張家口專區,專署農林局主管林業工作。
1959年6月,撤銷唐山專區,合並為唐山市,市設農林局,1960年改為市林業局,同年12月改為農林局;1961年5月,恢復唐山專區,專署農林局主管林業工作。
1960年2月,撤銷保定專區,合並為保定市,市設園林局;1961年5月,恢復保定專區,專署農林局主管林業工作。
1960年3月,撤銷石家莊專區,合並為石家莊市,市設農林局;1961年5月,恢復石家莊專區,農林局主管林業工作。
1962年7月,恢復衡水專區,專署建立農林局主管林業工作。
(四)1963—1966年
1963年1月,河北省農林分建,建立河北省林業局為省人民委員會辦事機構,行政編制55人,實有72人,局址設在天津市河西區金星里1號。同時期建立專署林業局的有:承德、張家口、唐山、石家莊、邢台、邯鄲,建立專署農林局管理林業工作的有保定、天津、滄州、衡水。各縣人民政府設林業科的有圍場、豐寧、隆化、承德、灤平、平泉、興隆、青龍、蔚縣、沽源、張北、盧龍、易縣、淶源、阜平、行唐、靈壽、新樂、贊皇、正定、井陘、任縣等22縣,其餘121個縣在農林局下設林業科或林業股。
1963—1966年河北省林業局領導成員為:
林業局局長:李衡甫(1963年7月任,同年10月免);
副局長:邸輯五(1963年2月—1966年);
劉英(1964年6月—1966年);
華踐(1964年12月—1966年)。
(五)1967—197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的各工作部門陷於癱瘓,林業工作由省臨時成立的生產指揮部掌管。1968年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原省人民委員會及其工作機構自然撤銷。省革委在「業務班子」中設了一名林業幹部管林業。各地區和縣也先後成立了地區和縣革命委員會,由革委會的業務班子分管林業。1971年7月,省革委下設農業局,局長劉殿輝,由副局長華踐(1971年12月任)分管林業,農業局設林業組,編制9人,實有林業幹部7人。1972年11月,農業局改為農林局,林業組人員增加到9人。1975年11月11日建立國營林場木材組,事業編制14人。
1972年9月,張家口地區革命委員會建立了地革委林業局;1973年6月,石家莊、保定、唐山3個地區革命委員會建立了地革委林業局;9月,邢台地區建立地革委林業局;10月,滄州地區建立了地革委林業局;11月,承德地區建立了地革委林業局;12月,衡水地區建立了地革委林業局。同一時期,建立林業局的有58個縣。���
1972—1976年恢復建立林業機構的縣
�附表8—2—1
恢復建立時間 數 量 縣(市) 名
1972年 11 圍場、興隆、平泉、灤平、承德、豐寧、隆化、青龍、阜平、青縣、肥鄉
1973年 19 行唐、贊皇、獲鹿、井陘、正定、淶水、容城、安新、滿城、黃驊、任丘、滄縣、灤縣、豐潤、遷西、盧龍、張北、懷來、蔚縣
1974年 20 秦皇島市、灤南、玉田、遵化、樂亭、沽源、陽原、宣化、萬全、
涿縣、新城、趙縣、新樂、無極、巨鹿、河間、吳橋、景縣、獻縣、鹽山
1975年 5 承德市、清河、定縣、阜城、涿鹿
1976年 3 深縣、棗強、衡水
(六)1977—1983年
1977年10月,河北省決定建立「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林業局」,編制40人。局下設造林處(包括果樹蠶桑)、國營林場管理處、科技教育處、計劃財務處、政治處和辦公室。1978年7月以後,地區(市)和縣革命委員會先後撤銷,改為地區行政公署和市、縣人民政府,原地、縣革委林業局隨之改為地區行政公署和縣人民政府林業局。同年11月,邯鄲地區行政公署農林局分建林業局。1979年3月,廊坊地區行政公署農林局分建林業局。同年,省革委林業局增設果桑處。1980年2月,撤銷「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恢復河北省人民政府,將省革委會林業局改為「河北省林業局」,成為省政府的職能機構,改政治處為人事處。1981年8月設「三北」防護林辦公室(簡稱「三北辦」)。1981年改造林處為集體營林處,改森林經營處為林政處。河北省在1978—1983年4月期間,有石家莊地區、邯鄲地區、邢台地區、保定地區、張家口地區、承德地區、唐山地區、廊坊地區、滄州地區、衡水地區、唐山市等11個地(市)林業局,其餘省轄市為農林局管理林業工作;縣市中有96個縣(市)恢復或建立了林業局,其餘49個縣(市)由農林局管理林業工作。
1978—1983年4月,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林業局和河北省林業局領導成員為:
局 長:王 清(1978年2月—1983年4月);
副局長:華 踐((1978年2月—1983年4月);
�王 玉(1978年5月—1983年4月);
�趙冠英(1979年7月—1983年4月);
�任 璞(1979年7月—1983年4月);
李范五(1981年5月—1982年7月);
王緒捷(1981年3月—1983年4月);
�羅茂林(1982年7月—1983年4月)。
1978—1983年3月間縣(市)人民政府管理林業的行政機構
附表8—2—2 �
地(市) 設林業局縣(市) 設農林局縣(市)
石家莊地區 行唐、靈壽、藁城、趙縣、贊皇、欒城、
正定、晉縣、深澤 束鹿、高邑、新樂、無極、
元氏、平山
邢台地區 邢台、沙河、臨城、內丘、南宮、南和、
任縣、新河、威縣、柏鄉 寧晉、隆堯、臨西、巨鹿、
清河、廣宗、平鄉、邢台市
邯鄲地區 永年、成安、涉縣、武安、肥鄉、磁縣、
臨漳、丘縣、大名 曲周、館陶、魏縣、雞澤、
廣平、邯鄲市
保定地區 易縣、淶水、阜平、淶源、唐縣、涿縣、
滿城、新城、定興、容城、徐水、安新、
安國、清苑、雄縣、博野、定縣 蠡縣、高陽、望都、曲陽、
完縣、保定市
張家口地區 蔚縣、涿鹿、陽原、懷安、懷來、萬全、
宣化、崇禮、張北、沽源、尚義 赤城、張家口市、康保
承德地區 圍場、平泉、寬城、興隆、灤平、隆化、
豐寧、承德縣、青龍 承德市(農委)
唐山地區 遷西、遷安、遵化、灤南、灤縣、玉田、
秦皇島市、盧龍 唐海、樂亭、豐南、豐潤、昌黎
廊坊地區 永清、安次、固安 三河、香河、霸縣、大城、文安、
大廠
滄州地區 青縣、鹽山、肅寧、南皮、吳橋、獻縣、
泊頭、任丘、黃驊、河間、東光 孟村、海興、滄縣、滄州市
衡水地區 阜城、棗強、武邑、景縣、深縣、衡水、
故城 饒陽、安平、武強、冀縣
石家莊市 井陘、獲鹿
(七)1983年4月—1990年
根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省、市、自治區黨政機關改革的若干問題的通知》精神,1983年初,河北省開始進行機構改革,先省直,後地(市)縣。同年4月,撤銷省林業局,建立林業廳,行政編制75人(實有105人),任命華踐為林業廳黨組書記,李興源為廳長,羅茂林為副廳長,任璞為林業廳顧問,王緒捷為林業廳總工程師,並責成林業廳根據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改革和調整廳機關處室的設置。同年7月,林業廳完成行政處室改革;撤銷集體營林處建立造林處,將「三北辦」合並到造林處,對外一個機構兩個牌子,掌管全省造林綠化、義務植樹、「三北」工程建設、速生豐產林、林業工作站和鄉鎮林場工作;撤銷國營林場處建立森林經營處,掌管護林防火、國營林場、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保護、狩獵管理以及森林經營等工作;改科教處為科技處,掌管科研管理和林業科學技術普及推廣等工作;改人事處為人事教育處,掌管林業機構編制、人才規劃、幹部培訓、林業教育、技術職稱評定、幹部考核任免、調動和離退休幹部管理等工作;果桑處掌管果桑生產建設、低產園改造、果品貯藏、保鮮、加工等行業管理工作;林政處掌管林業政策、林業法規的貫徹落實,山林權屬處理,木材管理,林業公安和毀林案件查處等工作;計劃財務處職責不變;辦公室職責增添辦理人大、政協提案和外事管理工作。省的機構改革完成之後,地(市)縣機構改革即普遍開始。河北省將邯鄲、邢台、保定、張家口、承德、滄州、秦皇島等7個市升為省轄市。機構改革後,1985年,河北省在18個地市中有8個為林業局,1個為林業服務公司,其餘9個地市由農林、農牧或農業局管理林業工作。在139個縣(市)中,有91個縣(市)為林業局,其餘48個縣(市)由農林、農牧或農業局管理林業工作。1988年6月,河北省在林業廳設林產工業處,與計劃財務處合署辦公,一套人馬兩個牌子。同年設立林業資源處,與森林經營處合署辦公,負責林業資源消耗限額管理等工作;將人事教育處改為人事處;將科技處改為科教宣傳處;增設了監察室。1990年4月,在林業廳設立林業公安處,與林政處合署辦公,並正式列入省公安系列。同年,承德市、滄州市人民政府設立林業局,秦皇島市將林業服務公司改為林業事業管理局。縣(市)林業局增加到110個。年末,河北省林業行政管理機構共有幹部職工4661人,其中幹部4256人(技術幹部2811人),工人405人。林業廳行政編制76人,實有115人。
1986—1990年設林業局的縣市
附表8—2—3
地(市) 縣 (市) 別
石家莊地區 辛集、晉州、藁城、新樂、深澤、無極、趙縣、高邑、平山、靈壽、行唐、
贊皇、元氏
石家莊市 正定
邯鄲地區 永年、成安、臨漳、磁縣、丘縣、肥鄉、涉縣、武安、大名
邯鄲市 邯鄲縣
邢台地區 邢台、沙河、臨城、內丘、威縣、廣宗、南宮、巨鹿、寧晉、新河、清河、
南和、臨西、隆堯、任縣、平鄉、柏鄉
邢台市
保定地區 易縣、淶源、淶水、阜平、定縣、唐縣、完縣、新城、徐水、曲陽、涿縣、
容城、安新、博野、雄縣、定興
保定市 滿城、清苑
張家口地區 蔚縣、陽原、涿鹿、懷來、懷安、崇禮、萬全、張北、沽源、尚義、赤城、
康保
張家口市 宣化
承德地區 圍場、平泉、寬城、興隆、灤平、隆化、豐寧
承德市 承德縣
唐山市 遷安、遷西、灤縣、遵化、灤南、豐南
秦皇島市 青龍、盧龍、撫寧
廊坊地區 安次、永清、固安
滄州地區 泊頭、任丘、河間、南皮、鹽山、肅寧、東光
滄州市 青縣
衡水地區 衡水、饒陽、阜城、景縣、棗強、深縣、安平、武強、武邑、故城、冀縣
1983年4月—1990年河北省林業廳領導成員
廳黨組書記:華踐(1983年4月23日—1985年12月);
廳長:李興源(1983年4月23日—);
副廳長:羅茂林(1983年4月23日—1989年9月);
� 張彥斌(1989年9月);
�王育仁(1983年12月30日—1990年9月);
�宋墨祿(1983年12月30日);
�林業廳顧問:任璞(1983年4月23日—1985年9月);
�趙冠英(1983年10月23日—1984年3月);
�總工程師:王緒捷(1983年4月23日—1990年);
劉海山(1990年9月任)。
第二節 事業企業機構
❽ 河北定州:民國時期定縣的四門和城牆(1931-1940)
定州有著悠久的文明史,從堯受封為唐侯(今定州唐城村為其故城),距今已有4000多年。
我通過搜集和整合,力爭為大家反映出80多年前定州古城的真實面貌。如有謬誤,敬請在評論區指正!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大石橋的橋頭和遠處的東門(觀海門)城樓。
一名士兵正站在東門城門洞里, 一輛驢車正從瓮城門洞入城。
城門外是一大片空地,有三兩名男子正背著手遛彎。遠處城牆上的白色塊為「白敬宇眼葯」的廣告。
可以看到當年的護城河已經乾涸,但河床兩邊的樹木依然鬱郁蔥蔥。
南門又稱「迎泰門」,不遠處就是著名的料敵塔(開元寺塔),建於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高八十四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古塔。
近看城門樓破損得已經很嚴重,屋脊上的龍吻已經缺失,城門樓的一側被挖出一個大洞。
西門外是廣闊的田野,地上那兩條深深的車轍非常引人注目。
定州西門又叫「望恆」門,當年人們出入已經不再走瓮城的門洞,而是在城牆上挖了一個缺口通行。
一名日軍哨兵站在城門前,幾名婦女正在出入城門。在日本士兵的前面,一個中國小孩子正在行禮。
照片上的中年男子推著自行車走出城門,手裡拿著所謂的「良民證」向日本人鞠躬,很顯然,這是日本人要求必須做的。
門前有站崗的衛兵。上面也有很大的眼葯廣告。
這一片區域為北門西北麥田,眺望北門附近的城牆,已經破損得非常嚴重。
古中山國。當時為縣衙,門上寫著「打倒貪官污吏」的字樣。
日本人侵佔了定縣之後,這里就成了偽河北定縣縣公署所在地。
因為年久失修,部分城牆已經損毀嚴重。
❾ 在哪裡可以找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真實影像資料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photos/11025921/20050805/12546921.html
老照片:1894年一個澳大利亞人在清國的徒步旅行
http://news.china.com/history/vision/memory.htm
中華網文史
http://www.zrcx.com/Article/zgjd/qm/Index.html
昨日重現-清末照片 有大量清末及民國初年照片,包括清末的舊軍及新軍,20世紀初的紫禁城,執行死刑,圓明園被毀前後的照片.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4-06/24/content_1544062.htm
老照片 光緒帝寵愛的珍妃長什麼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9d3b9e0100b6al.html
民國時期老照,有袁世凱戎裝照,孫中山靈堂,民國元年宣傳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9d3b9e0100b6af.html
幼年光緒,幼年宣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9d3b9e0100b6aa.html
李鴻章,大清國護照,清帝後妃.
夠多了吧......
❿ 求中國民國時期攝影發展資料
這種資料恐怕要到台灣和香港找了,大陸這邊能保存下來的不知道還有沒有。你可以重點搜索一下當年的新聞照片,按歷史人物、社會文化等等,比如搜蔣介石宋美齡張學良等當年的社會主流,還有斯諾在《西行漫記》里收錄的一些珍貴的解放區的照片。有些照片網上找不到,要到獨家收錄的回憶錄以及人物傳記類的書中去找。我這里只有一些宋美齡當年的照片,網上收集的,也不是很全,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