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綠色的鄉村振興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高級處理圖片軟體 2025-10-13 19:30:06
再搜索史神的圖片 2025-10-13 19:19:36

綠色的鄉村振興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31 18:57:05

『壹』 怎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以人為本」。農村發展、關鍵在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做好農村的人才工作,一靠「留」,二靠「引」,三靠「用」。 「留」就是要把本土的農民留下來。最懂農村的是農民,最迫切希望農村振興發展的也是農民。要打好「鄉情牌」,念好「事業經」,讓農民心甘情願的「留下來」。

『貳』 鄉村振興分為哪幾個方面,鄉村振興的基本內涵

鄉村振興分為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1、鄉村產業振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結構改革,推動農業盡快從總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加快培育發展鄉村產業和鄉土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鄉村人才振興:積極培養專業人才,並合理運用政策、機制、機會等方式,吸引各類人才來到農村。3、鄉村文化振興: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弘揚社會正氣,建設文明社會風氣。

一、鄉村振興分為哪幾個方面

鄉村振興分為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

1、鄉村產業振興

(1)深入推進農業供給結構改革,唱響質量興農、品牌興農、綠色興農的主旋律,推動農業從增產導向轉變為提質導向,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2)加快培育發展鄉村產業和鄉土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經濟繁榮。

2、鄉村人才振興

(1)推動鄉村教育發展,積極培養有能力,有才實的專業人才。

(2)運用政策、機制、機會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各類人才前往農村進行建設。

3、鄉村文化振興

(1)加強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弘揚社會正氣,建設文明社會風氣。

(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採取符合農村和農民特點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4、鄉村生態振興

(1)形成綠色的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減少農業投入品用量,合理運用農業廢棄物資源,養護農業資源。

(2)形成綠色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空間,從廚房、洗手間、垃圾箱開始進行整改,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治理3年行動計劃,優化農民的居住環境。

5、鄉村組織振興

以成千上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為抓手,將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共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保證鄉村振興健康穩步推進,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二、鄉村振興的基本內涵

1、基本內涵

鄉村振興的基本內涵為實現傳統鄉村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與可持續性。

2、實施原則

(1)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且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

(3)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叄』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如何打造生態宜居的新農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目前多地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生態宜居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總結: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生態宜居的具體內容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等。

『肆』 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做好綠色發展計劃

綠色發展計劃我的理解是不是做一些綠色產品啊,比如蔬菜啊豆腐啊!啊水果啊,這種綠色無公害。不知道理解的是不是這個意思。那就是要拍專家。幫助村民去種植蔬菜水果中間出現的各種問題來幫助大家解決大家都會種蔬菜水果啦,然後。但少用農葯。大家都能吃到安全放心的蔬菜。

現在食物不好,各種農葯激素,這樣的東西吃多了得癌症的越來越多,生病的也越來越多,特別讓人擔心。

大家多種植一些無公害的綠色。瓜果蔬菜的話。首先還要解決有沒有人收?問題如果只是教大家去種植,沒有人去收購。那誰去種啊,沒有人去中啊!難道落在地里嗎?

最後總結為兩點一就是有。專家幫扶二就是後期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有人來定點收購。

『伍』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背景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背景是因為中國鄉村面臨衰落的客觀事實,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農業產業開始衰退,鄉村經濟停滯不前。城鄉發展不平衡,多數鄉村日益凋敝,城鄉二元制結構尚未完全破除,城鄉發展差距依然較大,鄉村地區的人口流失問題依然嚴峻。

鄉村振興的意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本質是回歸並超越鄉土中國,中國本質上是一個鄉土性的農業國,農業國其文化的根基就在於鄉土,而村落則是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振興鄉村的本質,便是回歸鄉土中國,同時在現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超越鄉土中國。

從根本上解決了「三農」問題。中央制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我國農業不發達、農村不興旺、農民不富裕的「三農」問題。有利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重構中國鄉土文化的重大舉措,也就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戰略。

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糧食安全問題。中國是個人口大國,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歷來是國家安全的根本。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糧食生產這一農業生產的核心成為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使農業大發展、糧食大豐收。

『陸』 國家為什麼實行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有何意義

鄉村振興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基本條件。五千年歷史上我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國家,當今中國鄉村依然佔有重要地位。首先鄉村人口佔比很大,根據剛剛公布的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鄉村人口為50979萬人,佔36%,這個比例是歷次人口普查中最少的,但仍然體量巨大,達到5億多。其次從國土面積上看,鄉村面積約886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的92%。中華民族的振興是全體14億中國人民的振興,是中國的全面振興,只有人口眾多,地域寬廣的鄉村實現振興,中國才能真正的實現振興。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讓全體中國人過上好日子,而5億多的鄉村人口對發展有迫切的需求,廣大鄉村對振興有迫切的渴望,如何讓鄉村經濟社會更好的發展,滿足鄉村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需求,必須實現鄉村振興。因此,鄉村振興關繫到中國的振興,關繫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決定著偉大中國夢能否實現。

鄉村振興是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在我們國家建立初期,實際上是優先發展工業、優先發展城市的,幾十年來,中國的城市已經得到快速、充分的發展,中國的大城市已經不遜於世界任何大都市,國人出國旅遊發現國外的很多城市就好像是我國縣城那樣的四五線城市,同樣很多外國人到了中國的北京、上海都忍不住驚嘆,進而不解地問:中國已經這么發達了,怎麼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甚至比東京、巴黎、倫敦、紐約這些國際大都市還要美麗、還要先進、還要繁華。但相對而言,我們的鄉村卻差距很大,經濟上,2019年我國鄉村經濟佔全國GDP的比重居然不足5%;生活上,農村各種生活設施嚴重缺乏;教育上,鄉村教育遠遠落後城市,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實現......鄉村和城市的巨大差距,直接影響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如果說一個國家的城市發展程度代表它的發展最高水平,那麼鄉村發展程度就代表這個國家的整體發展水平,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經濟社會要保持高速、健康發展,鄉村必須振興。

『柒』 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具有以下四點重要意義:

1、鄉村振興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不可否認,現今我國鄉村面臨著凋敝和衰落的客觀事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旨在以此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吸引力,構建新時代鄉村可持續發展機制。歷史上,鄉村的富庶是我國盛世歷史的標志,在城鎮賺錢後回鄉置業曾經也是事業成功的標志。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經歷了工業化進程,鄉村為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重提鄉村振興是對鄉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歷史的眼光看待鄉村的地位與作用,鄉村振興與復興也體現了我國農村在實現中國夢偉大征程中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2、鄉村振興是建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國基本國情決定,即使在城鎮化成熟後,農村人口還在4億左右,因此沒有鄉村振興和現代化,就不會有國家的現代化。

當前我國鄉村一方面存在著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生活條件落後等現象,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和經濟發展,農民逐步上樓進社區,但是城市應有的相關服務又不能完全進入,鄉村發展又失去了原有的鄉土氣息和文化。

當然我國也有一些鄉村,比如陝西咸陽袁家村、山東臨沂竹泉村等利用傳統鄉村資源,走出了一條振興之路,也說明了鄉村振興的內在潛力。

3、鄉村振興是新時代鄉村發展新動力

新世紀以來,中央加大了對農村的扶持力度,從2003年開始連續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於農業、農村、農民(即「三農」)問題,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別提出了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對推動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從發展動力來看,政策重點側重於城市,使用的政策手段是城市和工業對農村的反哺和扶持,把農村放在了城市的從屬地位。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把鄉村放在了與城市平等的地位上,立足於鄉村的產業、生態、文化等資源,注重發揮鄉村的主動性,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續的內生增長機制。這是一種思路的根本轉變,確立了全新的城鄉關系。

4、鄉村振興明確了鄉村發展的新任務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總體要求,這五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提高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長遠之計。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助力農村高質量脫貧,助推農民致富增收。

(7)綠色的鄉村振興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並對具體的振興鄉村行動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中國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中國文化的本質是鄉土文化,故而,振興鄉村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中國走出「中等發達國家陷阱」,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人民網

『捌』 鄉村振興背景下,現在年輕人如何做有「根」的教育

十九大以來,我國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在此背景下,針對農村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和辦法逐步出台。我國農村地區由於長期受到貧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教育經濟等方面湘教,城市發展較差,就拿教育來說。農村稍微富裕的家,人家都會將自己的孩子送去省城讀書,從此就可以看出,人們對於鄉村還是有些許的偏見。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為現代的年輕人做根的教育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我認為應該從思想上,政策上和發展上三個方面來討論。
一,將新鄉村建設的理念融入到年輕人的思想當中。
現在年輕人對於農村還處於一個較為固態的印象,認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不行,教育和醫療水平不行,所以我們國家急需將新鄉村建設的理念,更加全面的貫徹落實,融入到年輕人的思想當中,讓人認為農村的發展模式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對此大家都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

『玖』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選擇,鄉村振興的基本內涵

鄉村振興是一項關乎民生的工作,需要保證科學性,合理性,全面的優化鄉村生產,建立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可以建立生態高值功能農業產業的體系,發展現代綠色高效農業,發展農業科技,提升農業生產服務水平,加快城鄉的融合,建立高質量的農業產業結合。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選擇

1、構建新型農業生產體系,建立生態高值功能農業產業的體系,發展現代綠色高效農業和農業科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梳理大農業觀念,推動農業產業鏈條延長和農產品附加值的提升。

2、構建新型農業供給體系,不斷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生產服務水平,做到由數量發展向質量發展的轉變,形成平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供給充足的供給體系。

3、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城鄉的融合,建立高質量的農業產業結合,著力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的經營主體,規模,擴大農業經營規模。

二、鄉村振興的基本內涵

1、產業興旺:農村需要振興,產業是最基本的東西,農村產業可以給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加速振興農業產業也可以給農民提供持續的穩定增收,實現農民增收富裕農村經濟繁榮。

2、生態宜居:有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人們才能生存生活,生態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保存鄉土氣息,鄉村風貌以及生態系統等,實現任何自然的和諧共生,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3、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內容,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條件,體現了農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需要推進文化道德教育,醫療衛生的發展,弘揚愛國主義,名族精神以及時代精神,建設文明道德的社會風氣。

4、治理有效:鄉村振興的關鍵是需要做到毫不動搖的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5、生活富裕:農業產業發展起來,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相應的提升,生活便捷,要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要求,把鄉村建設成為人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拾』 我國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什麼還要實 施鄉村振興戰略它為我國解決好三農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現實意義,才能真正提升貫徹落實的自覺性。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齊短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只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三農」問題徹底解決好,才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齊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經濟社會發展比較滯後的中西部地區農村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讓包括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貧苦落後地區農村的所有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繁榮成果,實現城鄉協同發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小康。

(10)綠色的鄉村振興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有利於推動農業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增強我國農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

農業是生態產品的重要供給者,鄉村是生態涵養的主體區,生態是鄉村最大的發展優勢。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推行鄉村綠色發展方式,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利於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

中華文明根植於農耕文化,鄉村是中華文明的基本載體。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利於在新時代煥發出鄉風文明的新氣象,進一步豐富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基層,薄弱環節在鄉村。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有利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社會治理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5、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關乎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有利於增進農民福祉,讓億萬農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匯聚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