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泗水這條河的來歷
泗水又稱泗河,發源於今山東省蒙山南麓,是流經徐淮大地上的一條古河道。泗水又是淮河上的最大支流,其影響范圍幾乎占淮河流域的三分之一。歷史上,泗水曾匯集過古反水、古睢(睢同濉)水、潼水、沂水等諸多著名河流入淮,泗水規模之大由此可以想見。古詩曰「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青山點點愁」,不僅點出了泗水的流向,也吟出了泗水兩岸的憂愁。泗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禹貢》就有過「沿於江海,達於淮泗」的記載。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大多建都在黃河流域,泗水便成了江淮與中原地區的交通命脈,對南北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史籍上記載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也常常與泗水有關,春秋後期吳王夫差企圖爭霸中原,在濟水岸邊大會諸候,就是由長江經過邗溝進入淮河,再由淮入泗而北上的。泗水又是群英薈萃、人才輩出的地方,曾哺育了劉邦、項羽、韓信等一大批歷史名人。一些地方還因泗水而得名,如古代之泗水國、泗陽縣、泗洲城等。因此把泗水說成是具有古老文明象徵的黃金水道是一點也不誇張的。宋金以後,黃河南決頻繁,奪泗奪淮,黃河夾帶的大量泥沙逐漸淤沒了泗水河槽,到明代中葉,已成高屋建瓴之勢,決溢不斷。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北徒,留在泗水古道上的是一條高出兩岸地面4~6米的廢黃河。泗水在江蘇境內雖然不復存在,但泗水的名字連同它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卻依然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⑵ 劉邦的家鄉泗水到底在哪
問題有誤,劉邦的家鄉在江蘇省豐縣。
豐縣古稱豐邑、秦台、鳳城,相傳遠古時代曾有鳳凰落於此地而得名。豐縣歷史悠久,有「先有徐州後有軒,唯有豐縣不記年」一說。是漢高祖劉邦家鄉、又是天師張道陵家鄉,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天師故里」的美譽。
豐縣境內主航道復新河為六級航道,與湖西京杭運河相通,相距40公里。2019,豐縣位居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第40位。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泗水源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劉邦出生地——龍霧橋
《史記》《漢書》及歷編《豐縣志》《徐州府志》載:一日,劉邦的母親遇大雨,到此橋下避雨,這時劉邦的父親去接她,見橋上霧氣騰騰、電閃雷鳴,一眨眼,見兩條龍在橋上空交配。此時,在橋下的劉邦之母有受孕的感覺,此後十個月生一男孩,曰季,就是劉邦,後人稱此橋為龍霧橋。
曾在橋附近建廟立碑。1981年在張五樓鄉梁樓村東南挖出龍霧橋石碑兩塊,一塊為明景泰元年(1450)《重修豐縣龍霧橋廟記》,一塊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豐縣龍霧橋碑記》。
⑶ 泗水縣的泗河源頭在哪裡最後流向哪裡
發源於新泰市東南太平頂山西麓上峪村東黑峪山,經新泰、泗水 、曲阜、兗州、鄒縣、濟寧、微山7縣市,於濟寧新閘南泄入南四湖,河長169公里, 流域面積2383.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85/1000。
泗河為古代著名的大川,南四湖形成後,泗河僅余從河源到魯橋入湖的一段,建國後在入湖段另挑新河,改由新閘南入湖。
(3)泗水源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泗水縣境內大河,發源於泉林鎮陪尾山,山下有趵突、響水、洗缽、紅石4泉湧出,匯集成流,即為泗河源頭。河道全長159公里,流經泗水、曲阜、兗州、鄒縣、濟寧、微山等6縣(市)。
流域面積2366平方公里,其中山區926平方公里,丘陵556平方公里,平原884平方公里。泗河幹流總落差268.5米,平均比降為1.86%。
⑷ 泗河的源頭在哪裡 發源自太平頂山西麓四瀆八流
泗河作為山東省農業發展以及生活用水的重要水資源,又被稱之為泗水,是我國“四瀆八流”之一。泗河位於山東省中南部,水源充沛自古受人關注,其發源地是太平頂山西麓,泗河也是京杭大運河這一知名水利工程的分流之一。
一、泗河的源頭與盡頭在哪裡
泗河是不管是在人文歷史方面還是地理方面,對中國來說都非常重要,尊稱為古代著名大川之一。泗河的發源地是坐落於山東省新泰市東南太平頂山西麓的上峪村東。別看泗水的幹流的全長不過200公里遠遠不如其他河流,但他卻是淮河最為主要的一條支流。後來由於大運河的開發,泗水在濟南匯入大運河,成為分流之一,如今的泗水多半指的是濟寧魯橋之前一段。
二、那些縣因為泗河出名
中國古代十大聖人之一孔子曾經就站在泗水旁為弟子們講學,通過泗河奔騰的景象感嘆時間一去不復返。而泗河沿流的不少縣也因為與泗河沾親帶故,從此出名,成為如今小有名氣的旅遊景點,為當地旅遊經濟發展作出不小貢獻。
山東的泗水縣因為不少古代聖人曾在此活動從而出名,相傳當年大禹都曾到過此地治水。江蘇泗陽縣則是因為曾經被漢武帝賜名泗水國而聞名。除了泗陽縣外,江蘇的泗洪縣是因為泗水聞名,是古代的泗洲遷徙至此,民國時期改名泗洪縣。最後一個則是安徽泗縣,曾經三朝屬於泗洲,後來泗洲遷徙才改名,民國時期才恢復泗縣之稱。
三、泗河的變遷
最早,泗河是淮河最大的一條支流,自太平頂山流出之後一路奔騰匯入淮河。由不同支流共同組成古代的泗水河系,這個河系是我國歷朝百姓用水非常重要的水源之一。為北至山東,南至安徽地區的農業發展作出很大貢獻。
但是由於元代京杭大運河的全面貫通,濟南向南的所有泗水河道全部劃入大運河之中,上流河段全部成為大運河的支流,雖然水流大幅減少,但是為我國水路貿易發展添磚加瓦,促進古代中國全國經濟往來速度。直到清代同治年間,泗河與大運河之間的河道廢用,轉而匯入南四湖中,不再是大運河的分支,也就是如今我們看到的泗河。
⑸ 濟寧泗水縣泗河水流向哪裡對此你怎麼看
河流養育了一群人,人類需要利用水資源灌溉農田,並且水源也可以讓人們獲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國存在著多條不同的河流,每條河流流經的面積和流域不盡相同,共同保障普通居民的用水問題。長江和黃河在我國頗負盛名,除此之外,流域面積不太廣的河流也發揮出穩定的作用。
山東濟寧泗水縣的泗水河最終流向南陽湖。泗水河全長高達159公里,雖然相比於上千公里的長河流,泗水河確實不佔據很大的優勢,可是泗水河卻成為當地居民賴以生存的水源之一。當地居民不僅用河水灌溉水源,而且還會把泗水河保護的非常完善。我認為泗水河的長度和作用不成正比,再短的河流也能發揮出灌溉作用,再小的河流也能為人類提供水資源。全程159公里的泗水河也不例外,它已經成為當地居民最為尊重的河流之一。
山東一直是一個人口大省,許許多多的河流出現在山東省,尤其是濟南已經變成泉水豐富的城區。雖然濟寧泗水河不如濟南趵突泉擁有很大的知名度,但是山東濟寧泗水縣的泗水河也可以發揮穩定的作用。事實上,當地居民在保護泗水河的基礎上,當地居民也可以定期開展環境保護工作與旅遊工作。不僅可以獲得良好的水源,當地居民也可以利用旅遊業獲得額外的收入。但是該過程充滿著困難與漫長,萬萬急不得。
⑹ 古代的泗水在哪裡
古代的泗水在現今的濟寧泗水縣,是古代四瀆之一,但由於元代之後建立了京杭大運河,佔用了泗水河道,導致泗水變為支流,而現在的泗水又叫泗河,起源於泉林鎮,而且有四個源頭,河流長度為360多公里。
古代的泗水在什麼地方
古代的泗水與黃河、長江、淮河、濟水統稱為四瀆,也是淮河的最大支流,位於現今的濟寧地區,但由於京杭運河的貫通,泗水河道被佔用,導致其成為支流,注入了南四湖。
對於泗水的發源地,如今還有很多的爭議,《水經注》中表示泗水的發源地在泗水泉林泉群,但也有資料表示泗水的源頭在新泰縣太平頂山西麓,或者在東蒙山南麓。
現在的泗水稱為泗河,呈東西流向,發源於泉林鎮陪尾山,全長360公里,泗河是由紅山泉、珍珠泉、趵突泉、黑虎泉這四種泉水匯聚形成的,因此現今的泗河有四個源頭。
⑺ 泗水在那裡
「泗水縣」一詞屬於漢語政區地名,其標准讀音為「Sìshuǐ Xian」。它所指代的縣級行政區域(地名實體),位於山東省中南部,泰沂山區南麓,泗河上游。地處北緯35°28′~35°48′,東經117°05′~117°35′。東鄰平邑縣,西接曲阜市,南連鄒城市,北靠新泰市,西北與寧陽縣接壤。縣境南北長50.6公里,東西寬52公里,面積1091.8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地泗水縣城古城西路北部,在省會濟南南方向190公里處。為濟寧市轄縣。
(一)歷史淵源
泗水縣地域歷史源遠流長,泗水之域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遠古。《左傳》曰:「魯有大庭氏之庫,泗有居龍之宮」,《通鑒外記》雲:「太昊命大庭為居龍氏」。《炎黃氏族文化考》載:「曲阜有大庭氏之庫、壤地相接,尤為可證知居龍氏即在泗水一帶……今泗水治東南十五里有居龍山即此」。
(二)文物古跡
1、天齊廟遺址 位於泗張鎮天齊廟村北。遺址北臨深溝,東靠小河,西接丘陵,為一高約7米的台地,南北長80米,東西寬100米。斷崖上暴露有灰土及陶片,文化層堆積厚度1.5-2米。出土陶器有泥質、加砂兩種,多呈灰色,以繩紋和素麵為主,有鼎、鬲、豆、盆、罐等殘器;石器有石斧、石錛、石鐮等。另外還出土了部分鹿角,是龍山文化及商周文化古遺址。1988年,國家文物局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
⑻ 泗水十景的泉源勝地
位於泗河源頭泉林,泗城以東二十五公里。泉林因名泉薈萃、泉多如林而得名。據記載,泉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數十,小泉多如牛毛,晝夜涌流不息,涌流量達每秒1.35立方米,《山東通志》、《山東運河備覽》都列它為山東諸泉之冠。至聖孔子曾在泉林設壇講學,站在源頭發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譽之海岱名川。唐代大詩人李白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的佳句,宋代理學家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詩篇至今傳誦。故歷代古人觀賞之餘感嘆曰:游泰山不游泉林誠一大憾事。清康熙、乾隆祖孫倆多次東行、南巡來山東曲阜朝聖到泉林觀景,其中康熙一次,乾隆九次,並建有行宮,留下大量詩篇。從九四年起縣政府為了保護這一珍貴的自然資源開始投資進行保護開發建設,恢復了大量景點,九八年泉林泉群風景區被省政府批准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泉林古跡有 碑,石舫、御橋、古銀杏樹、子在川上處、泉林寺、三皇姑廟、行宮、虎鬥坡、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卞橋、古卞城遺址等多處。名泉有紅石泉、珍珠泉、響水泉、黑虎泉、趵突泉、雙睛泉、淘米泉、朝陽泉等,泉林泉水水質清冽,硬度低,純度大,泉水無砷、汞、鎘等有毒物質,飲用則甘甜爽口,煮茶則色清味正,釀酒則酒洌生香,常飲此泉水,能清心爽神,延年益壽。
⑼ 泗水在哪裡
泗水 中國縣名,屬山東省濟寧市此縣概況 泗水縣位於山東省中南部。東臨沂蒙與大海相連,西鄰孔子故里曲阜,南峙孟子家鄉鄒城,北依五嶽之尊泰山。是泗河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
泗水縣屬孔孟之鄉,「洙泗淵源之地,聖化融液之區」,是古老泗河的發源地。境內山清水秀,名勝眾多,素有「海岱名川」之譽.泗水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籍記載,上古傳說中的伏羲、神農、少昊、唐堯、虞舜、大禹等莫不與此地相關。泉林陪尾山下,名泉薈萃,泉多如林。孔子面對川流不息的泉水,曾發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慨嘆;唐代大詩人李白「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宋代理學家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佳句,至今廣為傳誦;清康熙、乾隆皇帝九次駐蹕泉林,留下了大量贊美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