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雞公石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微信警察表情圖片大全 2025-10-13 19:35:04
蛋糕圖片軟體哪個好 2025-10-13 19:32:58
高級處理圖片軟體 2025-10-13 19:30:06

雞公石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30 20:42:07

1. 貝墩仙人嶂的傳說

和平縣貝墩有一座山叫仙人嶂。此山峰巒疊翠,流水潺潺。山頂上,有兩池清泉,清澈見底,飲之甘甜。清泉旁築有神靈廟舍,有許多人前來燒香拜神,祈求蒼天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尤其稱奇的是滿山遍野的黑石頭,奇形怪狀,似牛似馬,似狗似豬,似雞似鴨……栩栩如生。特別是山頂的雞公石和山腰間的磨漿石,更稱一絕。雞公石,像一隻大公雞,高高站在主峰的山頂上,昂首挺立,有「雄雞一唱天下白」之勢。貼耳敲擊此石,隱隱約約可聽到金屬般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磨漿石分上下兩層,在中間夾縫處附著白色物體,就像正在轉動著的磨盤,磨出的漿液慢慢往下流滴真是鬼斧神工!

仙人嶂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幾千年前,天上有神仙趕著黑豬來到這座山,正自山上往下走,走到山腰,迎面走來一位年邁的樵夫,仙人上前問道:「老伯,你看見我的黑豬在走嗎?」因為那些黑豬乃仙間之物,凡人肉眼是無法看見的,樵夫回答說:「我沒看見黑豬,只看見滿山的石頭自上往下移動。」話音剛落,只看見滿山紅光閃閃,雲蒸霞蔚。稍頃,紅光散去,山綠草清,樵夫面前的神仙不見了,只留下滿山遍野奇形怪狀的黑石頭和仙人升天時留下的足印。從此,足印變成了兩個天然水池,長年清泉甘甜,滋潤著滿山草木。滿山的石頭中,最為叫絕的便是雞公石和磨漿石,形神兼備。遊人登山賞石,注目凝視,甚感逼真。

仙人嶂之名亦出此而來。從此見墩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因有仙人留下的兩池清泉和磨漿石,貝墩豆腐嫩滑可口,貝墩米酒醇香俱佳,享譽全縣乃至東江流域。雞公石也給貝墩人民帶來了吉祥,六畜興旺,人氣鼎盛。

2. 四川話雞公石是什麼意思

雞血石。四川話的雞公石在生活使用當中,就是對雞血石的簡稱。雞血石,又稱雞公石,是辰砂條帶的地開石,因鮮紅色似雞血的辰砂而得名。

3. 信陽雞公山海拔高度是多少

主峰海拔811米,報曉峰海拔767.5米。

雞公山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南38公里的豫鄂兩省交界處,雄踞於三關(武勝關、平靖關、九里關)之間,南離武漢174公里,北距鄭州340公里。山腳下的武勝關是中國歷史上九大名關之一,它猶如一把石鎖,將大別山和桐柏山鎖扣成一體,形成江淮之間綿亘千里的天然屏障。

主峰海拔811米,報曉峰海拔767.5米,風景區面積27平方公里,是我國南北天然分界線,素有"青分楚豫"之稱。

(3)雞公石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雞公山相關景點

一、報曉峰景區

亦名雞公頭、雞頭石。海拔765米,登上峰頂,全山風貌一覽無余。報曉峰的山腳下題有一首詩為「慢上雞公山,快登報曉峰,這邊風景好,暑夏有秋風」,雞公山就是因為這座山峰而得名的,報曉峰就是雞公山的象徵。

二、中正防空洞

整個防空洞全部是由鋼筋混凝土構成的,防空洞分兩層,外層有走廊、天窗、前後門,內層有會議室、書房、衛生間,防空洞總洞長六十三點三米,後有暗道,直通東南方的匯豐銀行樓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雞公山

4. 雞公山簡介

雞公山,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境內,桐柏山以東,大別山最西端,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也是新中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全國八大景區之一,第一批列入全國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雞公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森林茂密、生物資源豐富,有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大鯢、長尾雉、香果樹等,是河南農林、師范、醫葯等高校教學和科研基地。

雞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譽,「佛光、雲海、霧凇、雨淞、霞光、異國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稱為八大自然景觀,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國別和風格的建築群,有「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美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公共租界。

(4)雞公石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景區的一些景點:

1、月亮湖

月亮湖是建成於1983年的12月,建設月亮湖主要是解決山上的用水和美化環境,月湖水面積0.23平方公里,匯流長680米,湖面大概3萬平方米,總容量大10萬立方米。

2、南街

雞公山的南街,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時非常的繁華,有小上海之稱,當時店鋪眾多,有錢庄、綢緞庄、呢絨、布匹店、雜物店、瓷器店、食品店、水果店、牛奶店、皮鞋店、裁縫鋪、時令服裝店、飯館旅舍等等。

3、中正防空洞

整個防空洞全部是由鋼筋混凝土構成的,防空洞分兩層,外層有走廊、天窗、前後門,內層有會議室、書房、衛生間,防空洞總洞長六十三點三米,後有暗道,直通東南方的匯豐銀行樓下。

5. 雄雞石在哪裡的景區

應該是「雞公石」,在雲南。

雞公石是一個屹立於金沙江中心的島嶼,位於雲南省中甸縣西南方向的上江鄉良美村,距離縣城大約210千米,因形狀奇特猶如振翅欲鳴的公雞,故名雞公石。

交通信息:從中甸縣城乘開往上江的班車,在良美村下車。

相關信息

島上曾經建有一座觀音廟,每到農歷二月十九日,將在這里舉行廟會,十分熱鬧。從長江第一灣溯金沙江而上,在上江鄉良美村地界的江心上,會看見一個形狀酷似振翅啼鳴之雄雞的石島,彷彿在不停地向人報曉。

這個石筍島,就是民間稱譽的雞公石,也是文人稱嘆的「江上普陀」。若乘舟到石島,就可細細領略這個高出水面160米、方圓約400平方米的人間勝景的風采。這個小島濃蔭蔽日、草木青翠,有數畝農田養育著江岸的百姓。

修鑿有石階路的石峰;則峭壁環繞,勢如刀削。歷史上,人們曾在雞公石頂上修建觀音閣,每逢農歷二月十九日,是隆重的觀音會期。從沿江兩岸的金江、巨甸、塔城和劍川、鶴慶以及四川鄉城德榮一帶的善男信女,把良美村和雞公石島擠得水泄不通。當時,觀音閣里還演戲供人觀看,人們拜觀音、觀戲、吟詩作畫。

6. 雲台山神廟碑銘

據《龍虎山風景名勝區資料匯編》中記載,「東漢未年(公元124年)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來雲台山修道練功,采葯煉丹,在山頂建立供用練功、住宿的廟宇」。因此,雲台山成為上清龍虎山十三景點之一。唐朝時廟內就塑有白、李、黃三位仙姑神像。白、李、黃仙姑是道教仙,因此雲台山成為道教名山。

雲台山主峰海拔858.2米,一峰聳立,萬山匍伏。群山環繞,西山、藐菇山、應天山、五台山、天華山,團團簇擁,把雲台山繞在中間,猶如攀天柱。登上峰頂,環顧四望,一覽眾山小。向東望,上饒的靈山,特起凌霄,縹緲如畫,下視弋陽圭峰,昂首穹背,形態逼真。東南天華山迎面相峙,恰似錦屏。每當春夏清晨,雲霧環山,如海浪,洶涌澎湃。太陽初升,嵐光煥彩,皓魄當空,金光萬丈,身臨其境,彷彿在雲山霧海中,有凌虛御風之感,故名「雲台山」。乾隆碑銘 雲台山寺廟
幽徑 抱客松 龍須井

清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此即興作詩一首,詩曰:「雨後憑欄,三百里,鄱湖在眼。逍覽嶺石,千萬點,星斗羅胸。」並題「敕封雲台山」鐫刻石碑保存至今。至清咸豐年間進行規模建造,廟宇非常壯麗,是按古風宮殿式設計,四周用石砌牆,且砌磚過屋脊,分上下兩大棟,上棟是道教堂(仙姑殿),建築奇特,整個殿堂是按隋朝的風格用方塊麻石捲成拱形。下棟是觀音堂即佛教堂,教堂內可同時容納幾百人做功課,每年打「百子燈」醮就放此堂,道佛兩殿,仙佛像精雕細刻,各種花紋圖案金朱油漆,殿前還裝有玻璃屏障,道佛兩教堂正中上蓋卷有鍋底蓬,柱壁全部塗沫朱紅油漆,整個廟內,深幽靜寂,香煙繚繞,走入廟內香氣撲鼻,使人別有一種感覺……令人遺憾的是:民國35年(一九四六年)立冬之日,前來廟宇守「冬」的香客太多,不小心失火,致使兩座寶殿建築付之一炬,只剩下乾隆皇帝御筆留下的「敕封雲台山」石碑。

在原雲台山老道後裔梅啟生為首邀集下,雲台山廟宇復興修建,人們獻工送料,於一九八二年建成了一幢四拼小廟,此後幾年,香客越來越多,到一九九一年,按原古廟位置落成共貳拾余拼,總佔地面積達六百多平方米的簡易廟宇,隨著香客的增多,雲台山寺廟得到逐步發展,暮鼓晨鍾,香火旺盛。

雲台山風景秀麗,奇峰怪石林立,形象鮮明,神態逼真的景點就有28景,它們不但命名寓意深刻,其傳說亦頗為感人。
翠 竹
如「捨身崖」傳說捨身可以救母。捨身前要吃七七四十九天齋,每天晚上當天焚香祈禱,夫妻離房凈身,而後拜仙佛捨身。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就有兩個捨身救母者,捨身後都還活著回家。

山頂有一石,原名雞公石,傳說雞公石原有嘴,會啼,只因它常帶領山下村民家養的雞群去田間吃莊稼,村民們怨聲載道,此事被天神察覺,便派雷公把它的嘴截掉了,從此雞公便不再啼了,更不能去禍害村民了,如今的雞公只能默默地屹立雲台山頭。

再若「中子岩」,傳說來廟朝香求子的夫婦,在岩前四五尺的地方背向岩洞,從胯下將銅板(古幣一種)或石子投入洞中,若是連中三次,便能得子。

諸多景觀不勝枚舉……,故特附二十八景於下:
1、龍須進2、雞公石3、捨身崖4、中子岩5、梳妝台6、清風洞7、腳盆石8、門樓石9、馬鞍石10、仙足跡11、馬蹄跡12、仙人缸13、猿猴石14、如意峰15、悟空峰16、觀音岩17、雷公石18、神道石19、頌經石20、文筆石21、晴雨台22、白鶴石23、象頭石24、獅子石25、磨盤石26、仙人墓27、一線天28、仙婦岩

雲台山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動物有飛鳥近百種,獸類三、四十種,常見的有野豬、麂、水麂、山羊、山雞、猴等。山間滿布綠竹山花野果,不僅四季常青,而且長年都有鮮花盛開,春夏有山梨花,紅、黃、藍三色杜鵑花,秋季有金針花、山茶花、野菊花,以及似火的楓葉,冬季有臘梅花,真乃一個天然大花園,植物的種類有近400種,其中珍稀樹種有黃山松、水杉、南國紅豆杉等等,人們行走在山穀道中,清風拂面,花香撲鼻,鳥兒秋蟬,盡情歡唱,在山頂觀雲海看日出,心胸博發。由於自然風景奇特,氣候宜人,特別是盛夏,涼爽非常,山上平均氣溫在18-25攝氏度之間,是人們理想的休閑、旅遊、避署的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