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雲雀的資料及圖片(雲雀是鳥)
雲雀..遠目。<<你懂得。
雲雀是一類鳴禽。全世界大約有75種。主要分布在舊大陸地區,只有角雲雀原產於新大陸。雲雀的喙由於種的不同,有多種多樣的形態。有的細小成圓錐形,有的則長而向下彎曲。它們的爪較長,有的很直。羽毛的顏色像泥土,有的呈單色,有的上面有條紋,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身長大約13—23厘米。雲雀因為是著名的鳴禽,在文學、音樂中多有作品表述,雲雀也是QQ飛車C級賽車的品牌名稱。
雲雀是一類鳴禽。全世界大約有75種。主要分布在舊大陸地區,只有角雲雀原產於新大陸。雲雀的喙由於種的不同,有多種多樣的形態。有的細小成圓錐形,有的則長而向下彎曲。它們的爪較長,有的很直。羽毛的顏色像泥土,有的呈單色,有的上面有條紋,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身長大約13—23厘米。雲雀因為是著名的鳴禽,在文學、音樂中多有作品表述,雲雀也是QQ飛車C級賽車的品牌名稱。
外形特徵
雲雀是一類鳴禽。全世界大約有75種。代表種雲雀(Alaudagulgula)中等體型,身長18動物雲雀(12張)厘米。具灰褐色雜斑。頂冠及聳起的羽冠具細紋,尾分叉,羽緣白色,後翼緣的白色於飛行時可見。與鷚類的區別在尾及腿均較短,具羽冠且立勢不如其直。與日本雲雀容易混淆。與小雲雀易混淆但體型較大,後翼緣較白且叫聲也不同。它飛到一定高度時,稍稍浮翔,又疾飛而上,直入雲霄,故得此名。
雲雀樣子:虹膜-深褐;嘴-角質色;腳-肉色。
叫聲:鳴聲在高空中振翼飛行時發出,為持續的成串顫音及顫鳴。告警時發出多變的吱吱聲。雲雀屬雀形目,百靈科,是一類鳴鳥。
多數雲雀以食地面上的昆蟲和種子為生。所有的雲雀都有高昂悅耳的聲音。在求愛的時候,雄鳥會唱著動聽的歌曲,在空中飛翔,或者響亮地拍動翅膀,以吸引雌鳥的注意。原產於歐洲的雲雀都先後引進到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和加拿大的溫哥華島。
由於習性和產地的關系,屬於雀形目其他科的一些鳴鳥,如北草地鷚等也有叫雲雀的。這類鳴鳥中,拉索雲雀屬瀕危動物。
編輯本段
分布范圍
冬季甚常見於中國北方。亞種lcivox繁殖於新疆西北部;intermedia於東北的山區;kiborti於東北的沼澤平原。
生活環境
以活潑悅耳的鳴聲著稱,高空振翅飛行時鳴唱,接著作極壯觀的俯沖而回到地面。棲於草地、乾旱平原、泥淖及沼澤。正常飛行起伏不定。警惕時下蹲。
編輯本段
生活習性
雲雀多數雲雀以食地面上的昆蟲和種子為生。所有的雲雀都有高昂悅耳的聲音。在求愛的時候,雄鳥會唱著動聽的歌曲,在空中飛翔,或者響亮地拍動翅膀,以此吸引雌鳥的注意。雲雀原產於歐洲,它們都先後引進到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和加拿大的溫哥華島。由於習性和產地的關系,屬於雀形目其他科的一些鳴鳥,如北草地鷚等也有叫雲雀的。
編輯本段
生長繁殖
繁殖於從歐洲至外貝加爾、朝鮮、日本及中國北方;越冬至北非、伊朗及印度西北部,西伯利亞但冬季見於華北、華東及華南沿海。
食性: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吃部分昆蟲。
編輯本段
保護級別
雲雀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雲雀:丹麥國鳥,法國國鳥
編輯本段
常見品種
雲雀屬雀形目,百靈科,是一類鳴鳥。全世界大約有75種。主要分布在舊大陸地區,只有角雲雀原產於新大陸。雲雀的喙由於種的不同,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形態。有的細小成圓錐形,有的則長而向下彎曲。它們的爪較長,有的很直。羽毛的顏色像泥土,有的呈單色,有的上面有條紋,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身長大約13—23厘米。
多數雲雀以食地面上的昆蟲和種子為生。所有的雲雀都有高昂悅耳的聲音。在求愛的時候,雄鳥會唱著動聽的歌曲,在空中飛翔,或者響亮地拍動翅膀,以吸引雌鳥的注意。原產於歐洲的雲雀都先後引進到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和加拿大的溫哥華島。由於習性和產地的關系,屬於雀形目其他科的一些鳴鳥,如北草地鷚等也有叫雲雀的。這類鳴鳥中,拉索雲雀屬瀕危動物。
拉索雲雀(Alaudarazae)
雲雀屬雀形目,百靈科,是一類鳴鳥。全世界大約有75種。主要分布在舊大陸地區,只有角雲雀原產於新大陸。雲雀的喙由於種的不同,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形態。有的細小成圓錐形,有的則長而向下彎曲。它們的爪較長,有的很直。羽毛的顏色像泥土,有的呈單色,有的上面有條紋,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身長大約13—23厘米。多數雲雀以食地面上的昆蟲和種子為生。所有的雲雀都有高昂悅耳的聲音。在求愛的時候,雄鳥會唱著動聽的歌曲,在空中飛翔,或者響亮地拍動翅膀,以吸引雌鳥的注意。原產於歐洲的雲雀都先後引進到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和加拿大的溫哥華島。由於習性和產地的關系,屬於雀形目其他科的一些鳴鳥,如北草地鷚等也有叫雲雀的。這類鳴鳥中,拉索雲雀屬瀕危動物。
日本雲雀
中等體型(17厘米)的雲雀。上體褐色斑駁,冠羽短。特徵為棕色的小覆羽成獨特的三角形"肩"斑,白色的眉紋繞棕色的耳羽而過,與白色的半頸環和白色的喉相連接。下體白,胸具近黑色縱紋。較鳳頭百靈褐色濃且羽冠較短。與[亞洲]短趾百靈及大短趾百靈的區別為小覆羽棕色。與雲雀易混淆,區別在棕色的「肩」斑。與小雲雀易混淆,區別在體型較大,飛行時後翼緣較白且叫聲不同。虹膜-深褐;嘴-淺黃,嘴端深色;腳-橘黃。
叫聲:鳴聲似雲雀,在高空作叫;於覆蓋處被趕時發出短促的byur-rup聲。
分布范圍:繁殖於日本,部分鳥在中國南方越冬。
分布狀況:遷徙時偶見或越冬於中國華南及華東沿海,包括香港。因與雲雀易混淆,分布情況尚無詳細記錄。
習性:似雲雀。
小雲雀
小雲雀學名:Alaudagulgula
英文名:OrientalSkylark
分類:雀形目、百靈科、雲雀屬
描述:體小(16厘米)的褐色斑駁而似鷚的鳥。略具淺色眉紋及羽冠。與鷚的區別在嘴較厚重,飛行較柔弱且姿勢不同。與歌百靈的區別在翼上無棕色且行為上有所不同。與雲雀及日本雲雀的區別在體型較小,飛行時白色後翼緣較小且叫聲不同。虹膜-褐色;嘴-角質色;腳-肉色。
叫聲:於地面及向上炫耀飛行時發出高音的甜美鳴聲。叫聲為干澀的的嘁喳聲drzz。
分布范圍:繁殖於古北界;冬季南遷。
分布狀況:甚常見於中國南方及沿海地區。亞種inopinata於青藏高原南部及東部;weigoldi於華中及華東;coelivox於東南;vernayi於西南;sala於海南島及鄰近的廣東南部;wattersi於台灣。
習性:棲於長有短草的開闊地區。與歌百靈不同處在於從不停棲樹上。
葯名:小雲雀
來源:為百靈鳥科動物小雲雀的肉。
功效:固精縮尿,斂血止瀉,解毒,養陰潤肺。
主治:用於遺尿、尿頻、遺精滑精、白帶過多。
性味歸經:酸澀甘、咸,平。大腸、肺、脾、腎四經。
小雲雀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一20克。
別名:百靈、告天鳥、天鷚、朝天柱(《中國葯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山東、安徽、陝西、甘肅、四川、青海、西藏以南及台灣、海南島。
葯材的採收與儲藏:夏、秋季捕捉,捕獲後,除去內臟及羽毛,取肉焙乾研末備用。
拉丁名:為百靈鳥科動物小雲雀AlaudagulgulaFraklin.的肉。
考證:始載於《中國葯用動物志》。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百靈鳥
百靈鳥是草原的代表性鳥類,屬於小型鳴禽。它們的頭上常有漂亮的具羽冠,嘴較細小而呈圓錐狀,有些種類長而稍彎曲。鼻孔上常有懸羽掩蓋。翅膀稍尖長,尾較翅為短,跗跖後緣較鈍,具有盾狀鱗,後爪一般長而直。我國常見的種類有沙百靈、雲雀、角百靈、小沙百靈、斑百靈、歌百靈和蒙古百靈等。沙百靈與雲雀能從地面拔地而起,直沖雲霄,在空中保持著上、下、前、後力的平衡,懸翔於一點鳴唱。角百靈常常悄悄地在地上奔跑,或站在高處窺視周圍的動靜,行動較為詭秘。鳳頭百靈因頭頂有一簇直立成單角狀的黑色長羽構成的羽冠而得名,它生性大方,喜歡在道路上覓食,旁若無人。雌鳥在孵卵時也不像其他鳥類那樣容易驚飛。
百靈鳥百靈鳥和草原一起經過幾百萬年的共同演化,獲得了適於開闊草原生存的各種特徵。它們一般在三月末開始配偶成對,在地面上鳴叫,並選擇巢區。雌雄鳥雙雙飛舞,常常凌空直上,直插雲霄,在幾十米以上的天空懸飛停留。歌聲中止,驟然垂直下落,待接近地面時再向上飛起,又重新唱起歌來。百靈鳥的巢築在地面草叢中、由草葉和細蒿稈等構成,巢呈杯狀。每窩產卵大多為2-5枚。它們的卵很好看,底色棕白,上面散綴淡褐色的斑點,接近鈍端有一個暗褐色的圓圈。大約經過15天孵化,雛鳥破殼而出。剛出殼的雛鳥赤身裸體,只在一些部位長有絨羽,7天後才睜開雙眼,審視它們美麗的家園。
草原上的各種草籽、嫩葉、漿果以及昆蟲為雜食性地面取食的百靈鳥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食物。百靈鳥繁殖的季節,正是昆蟲大量繁衍的時候,以高能量的昆蟲飼喂雛鳥,雛鳥就能快速成長,有些種類的親鳥便可以進行第二次繁殖。乾旱的草原能成為百靈鳥的家,可見百靈鳥適應乾旱的能力很強。它們或快速飛行到遠處取水,或以一定的生理生化特性減少對水的需求。冬季,百靈鳥大多集群生活,幾十隻甚至上百隻為一群,作為一個整體,發揮眾多感官的功能,增加在惡劣環境下集體防禦的能力。
百靈鳥既是「歌手」,又是「舞蹈家」。它的歌不光是單個的音節,而是把許多音節,串連成章。它在歌唱時,又常常張開翅膀,跳起各種舞姿,彷彿蝴蝶在翩翩飛舞。百靈鳥不但以其美妙的歌喉,優美的舞姿,令人嘆服的飛翔技巧美化了環境,也給人類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更以其自身的存在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遺憾的是百靈鳥嘹亮悅耳的歌聲也給自己帶來了惡運。由於在北方,它是人們飼養的一種名貴的籠養鳥。一些唯利是圖的人在百靈鳥的繁殖季節,潛入美麗的草原,不論雌雄,大量捕獲幼鳥,運往外地銷售。那些可憐的小鳥們還沒來得及享受大草原清新的空氣和晶瑩的晨露,就被關入牢籠,很多死於非命。
編輯本段
疾病防治
由於長期甚至一生都在人為的飼養條件下生活,飼料單純,運動量少,抗病能力差,很容易生病,疾病種類也多而復雜,疾病前期癥候不明顯,往往不能早期發現,或發現後來不及甚至經不住「折騰」而很快死亡。因此,觀賞鳥的疾病防治,應該包括預防和治療兩個方面,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在養鳥實踐中切實抓好「養、防、檢、治」的綜合防治措施的落實,消除或切斷疾病發生和流行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鳥這3個環節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
養是指平時必須搞好飼養管理,倘若在飼養時照顧不周,諸如飢飽不勻、飼料變質、飲水污染、天氣驟變等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為了及時了解鳥兒的健康狀況,每天早晚都要細心觀察鳥的精神狀態、取食、飲水、糞便等情況是否正常,如發現異常應及時治療。要合理搭配日料,滿足鳥的正常生理需要;做好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科學地進行免疫接種和給予適當的預防葯物。養是防疫工作的基礎,是增強鳥的體質,提高鳥體抗病能力,保證鳥健康地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基本措施。
防和檢是指通常所說的防疫和檢疫,是防止引入病原,及早發現和控制,乃至撲滅疫情的兩項密切相關的重要措施。目前有些鳥類的疾病尚無特效葯可用,在這種情況下,採用給予適當的預防葯物和免疫接種的方法來預防就顯得特別重要。
治是指疫情發生後,採取必要和恰當的措施對病鳥進行治療,以減少損失和促進病鳥的早日康復,同時對受威脅的健廉鳥也採取必要的措施,或進行疫苗緊急接種,或作葯物預防。
② 這是什麼鳥
這是灰頭鶇。中型鳥類,體長23-27厘米。雄鳥前額、頭頂、眼先、頭側、枕、後頸、頸側、上背煙灰或褐灰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暗栗棕色,兩翅和尾黑色。頦、喉和上胸煙灰色或暗褐色,頦、喉雜有灰白色,下胸、腹和兩脅栗棕色,尾下覆羽黑褐色雜有灰白色羽干紋和端斑。雌鳥和雄鳥相似,但羽色較淡,頦、喉白色具暗色縱紋。幼鳥從額至後頸、頭側和頸側概為橄欖褐色,羽端煙灰色,上背栗色具淡棕色羽干紋和黑色端斑,下背至尾上覆羽純栗色,兩翅和尾羽黑褐色,翼上覆羽具栗色羽干紋和端斑,飛羽外翈沾橄欖褐色。頦、喉污白色,兩側具暗褐色斑點,彼此幾連結成線狀。胸、腹栗色具淡黃白色羽干紋和黑色羽端,尤以胸部羽干紋較粗而顯著。兩脅和腋羽栗色具黑色端斑,尾下覆羽黑色沾栗具粗著的淡黃白色羽干紋。虹膜褐色,嘴和腳黃色。
中國分布甘肅西部、西南部,陝西南部、秦嶺太白山、安康,湖北西部,貴州赫章,青海南部和東部,四川北部、西部、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和西部、西藏南部和昌都地區西北部,偶見於山東濟南。
繁殖期間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3500m的山地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雜木林、竹林和針葉林中,尤以森林茂密的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較常見,冬季多下到低山林緣灌叢和山腳平原等開闊地帶的樹叢中活動,有時甚至進到村寨附近和農田地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春秋遷徙季節亦集成幾只或10多隻的小群,有時亦見和其他鶇類結成鬆散的混合群。冬季也成群。多棲於喬木上,性膽怯而機警,遇人或有干擾立刻發出警叫聲。常在林下灌木或喬木樹上活動和覓食,但更多是下到地面覓食。繁殖期間極善鳴叫,鳴聲清脆響亮,很遠即能聽見,常常固定在一處地方從早到晚不停地鳴叫,尤以清晨和傍晚鳴叫最為頻繁。每日活動時間甚早,有時在早晨2:50左右即開始鳴叫,鳴叫時多站在樹下小樹枝頭,發現人後立即飛到地面,在地上通過急速跳躍前進。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夏季取食昆蟲,冬季兼食一些植物種子。
繁殖期4-7月,4月初雄鳥即開始占區和鳴叫。通常營巢於林下小樹枝杈上,距地高2-4m,有時也在陡峭的懸崖或岸邊洞穴中營巢。巢呈杯狀,主要由細樹枝、苔蘚、樹根、枯草莖、葉等構成,內墊有細草莖和毛發。每窩產卵3-4枚,偶爾5枚。卵綠色、有淡紅褐色斑點,卵為卵圓形,大小為28-35mm×20-22.8mm,平均30.6mm×21.6mm。雌鳥孵卵,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③ 問下圖片里的鳥叫什麼最好提供下詳細信息··
紅腹錦雞,而且應該是只色型變異的紅腹錦雞。
中文名稱:紅腹錦雞
中文別名:金雞、錦雞、別雉(出自《爾雅》)、采雞
拉丁學名:Chrysolophuspict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英文俗名:GoldenPheasant
分類:鳥綱、雞形目、雉亞科、錦雞屬。
分布:紅腹錦雞是我國的特產種類,沒有亞種分化,分布於河南、雲南東北部、西藏東南部、青海東南部、寧夏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陝西南部、甘肅、長白山脈等地。另外在江西資溪也有報道,尚需進一步證實。
瀕危信息: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級:2級
中國是世界雉科鳥類分布的中心地帶之一,全球總共約130種雉科鳥類中,中國有55種,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國特產,中國可稱為是雉類王國。紅腹錦雞是中國最著名的雉類之一,它色彩艷麗,姿態嬌貴,歷來被古代帝王們視為雞中珍品。目前紅腹錦雞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在多次重要國際性會議中,屢次履行「代國鳥」的職責,正在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中型陸禽。全長約70(雌)~100(雄)cm。雌、雄異色。雄鳥長約1米,雌鳥長約60厘米。體重約650克。雄雞上體除上背為濃綠色外,主要是金黃色,下體通紅。頭上具金黃色絲狀羽冠,且披散到後頸。後頸生有橙褐色並鑲有黑色細邊的扇狀羽毛,形如一個美麗的披肩,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尾羽長,超過體軀2倍為羽色黑而密雜以橘黃色點斑。走路時尾羽隨著步伐有節奏地上下顫動。雌鳥上體及尾大都棕褐,而滿雜以黑斑;腹純淡無光。
虹膜——黃色;嘴——綠黃;腳——角質黃色。聲音:雌鳥春季發出cha-cha的叫聲。其他雌鳥應叫。雄鳥回以gui-gui,gui或gui-gu,gu,gu或悅耳的短促gugugu…聲。飛行時,雄鳥發出快速的zizizi…叫聲。是著名的漂亮觀賞鳥類。
雄性紅腹錦雞:
雄性紅腹錦雞是色彩最為艷麗的一種雉類,相傳中國現代鳥類學研究的泰斗鄭作新院士就是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標本館看到紅腹錦雞的標本之後,為其美麗的外表所震驚從而下定決心返回中國從事鳥類學研究。雄性頭頂冠羽金黃色,顯柔和的絲綢光澤,冠羽較長但平順地覆蓋在後頸,並不形成鳳頭結構;頸側和後頸覆蓋著扇形的金紅色羽毛,羽緣籃黑色,在頸部呈嚴密的覆瓦狀排列,形成一條紅底黑紋的「披肩」;頰部、喉部、胸部、腹部覆蓋著鮮紅色的羽毛,羽色均一;上背銅綠色,羽緣藍黑色,嚴密地以覆瓦狀排列;下背、腰及前部的部分尾上覆羽為與頭頂相同的金黃色;但是金黃色的下背卻經常被深藍色的最內側幾枚飛羽和翅上覆羽所覆蓋而不能看到,初級飛羽黑褐色,外側羽岬的羽緣白色;尾羽長,中央尾羽兩枚以黑色為基色具淡黃色色斑,外側尾羽以淡黃色為基色,具較寬的黑色橫紋。
紅腹錦雞雌鳥
紅腹錦雞雌性通體以灰褐色為基調,頭頂、後側頸、上背、腰側、喉部、胸部、上腹部、兩協部均具黑色橫紋,自頭頂至身體後部,基色由灰褐色逐漸過渡到比較深的褐色,頭頂的黑色橫紋甚幼細,眼後具銀灰色耳羽,自頭頂開始至身體後部黑色橫斑逐漸變寬,至飛羽處黑色橫斑基本與褐色部分等寬度;尾羽長而挺括,以土黃色為基色,具黑色-深褐色相間的橫斑。虹膜黃色;喙綠黃;腳黃色。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該鳥是中國的特產種類,沒有亞種分化。早在200多年前,西方人便把紅腹錦雞引入歐洲飼養。
主要分布地域:紅腹錦雞為中國特有鳥種,分布在中國中部和西部的青海西南部地區、甘肅和陝西南部、四川、湖北、雲南、貴州、湖南及廣西等地,本物種分布的核心區域在甘肅和陝西南部的秦嶺,據傳陝西省寶雞市的名字就得自本物種。
主要分布省份:河南、雲南東北部、西藏東南部、青海東南部、寧夏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陝西南部、甘肅等地。另外在江西資溪也有報道。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道真大沙河赤水桫欏麻陽河雷公山習水佛頂山(石阡)梵凈山寶天曼(內鄉)神農架神農架後河桃源洞壺瓶山八大公山索溪峪八面山六盤山(寧夏)太白山攀枝花蘇鐵卧龍金佛山大圍山天目山(浙江)張家界朱家山安溪雲山小溪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都龐嶺秦嶺祁連山伏牛山
以陝西寶雞附近的秦嶺山脈為多,地名「寶雞」即由盛產紅腹錦雞得名。
[編輯本段]食性
捕食:用強健的嘴直接啄食或用腳在地表抓扒後在再用嘴啄取。
食物:雜食性,以食植物為主,主要取食蕨類植物、豆科植物、草籽亦取食麥葉、大豆等作物。兼食也吃各種昆蟲和小型無脊椎動物。包括草籽、胡頹子、蕨類、青蒿、野蒜、櫟樹堅果、青崗子、茅栗、苦蕎麥、懸鉤子、雀麥果穗、紅花酢漿果、野豌豆、葯棗、大豆、四季豆、小麥。食物種類已記錄有30多種。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繁殖特性:繁殖期為4—6月,一雄多雌制,通常1隻雄鳥配2—4隻雌鳥。雄鳥占據一塊山地,經常發出「察、嘎、嘎」的啼叫,吸引雌鳥前來交配。
求偶炫耀十分好看,當雄鳥向雌鳥求愛時,它先向雌鳥走過去,一邊低鳴,一邊繞雌鳥轉圈或往返疾奔並察言觀色,待站立在雌鳥正前方時,雄鳥身上華麗的羽毛都向外蓬鬆,彩色的披肩羽蓋住了頭部,很像抖開的摺扇。靠近雌鳥的翅膀稍稍壓低,另一側的翅膀翹起,翅膀上和背、腰上的五彩斑斕的羽毛都展現在雌鳥面前,尾巴也隨著傾斜過來,使美麗的尾羽和尾上的覆羽顯得十分明亮,雙眼向雌鳥脈脈傳情。這時,雌鳥已被雄鳥的絢麗羽毛和一系列炫耀動作搞得眼花繚亂,不時地發出「噝噝」的艷羨聲。
交配後雌鳥獨自在森林中陰蔽處地面做窩產卵,巢的大小為直徑16—23×16—17厘米,深6.5—10厘米,每窩產卵5—9枚,最多12枚,卵的顏色為淺黃褐色,大小為39—51.4×30—37.3毫米,卵重23.5—29克。孵化期22天。雛鳥為早成鳥,一孵化便能自行覓食。
紅腹錦雞4月開始繁殖。發情期的雄性常常為爭奪雌性發生激烈的沖突;發現中意異性的雄鳥會以雌鳥為圓心環繞雌鳥進行復雜的求愛儀式,包括特定路線的環繞舞蹈、展示美麗羽毛的炫耀行為、扭動身軀的求愛舞蹈等行為,這種表演可以堅持近2個小時時間。據野外調查,紅腹錦雞築巢於人跡罕至隱蔽性好的深山亂草中,據北京動物園的研究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本物種每巢產卵10-15枚,孵化期23-25天雛鳥為早成雛。
[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1982—1983年秋季在陝西太白、平利調查,平均密度6.0隻/km2;1988年秋為3.0隻/km2(姚建初,1991)。
1984—1985年春季在四川北川調查,平均密度為6.9隻/km2(李湘濤,1988)。
1984年秋季在寧夏六盤山調查,平均密度3.6隻/km2(劉酒發,1985)。
歐洲自18世紀已普遍飼養繁殖,現在已成為各地動物園和野生動物養殖場最常見的飼養雉類。國內各動物園均有飼養繁殖記錄。
2004年,國家林業局公布了《關於促進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將紅腹錦雞列入「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名單內的野生動物,因馴養繁殖技術已經成熟,經過相關程序後,可以合法進入餐館,被擺上餐桌。
[編輯本段]致危因素
非法捕獵是對本物種的最大威脅。
(1)雄性紅腹錦雞美麗的外表使得它成為偷獵者熱衷的目標,因其羽色艷麗,雄鳥皮張可外銷供裝飾用,活鳥供觀賞展出用,每年從各產地捕殺數量相當驚人,例如湖南湘西60年代畜產部門收購紅腹錦雞皮張即達6000—8000張(吳至康,1991)。人們常將他們製成標本作為裝飾品出售或拔下羽毛製成工藝品出售。
(2)另外中醫傳統理論認為紅腹錦雞去羽毛及內臟、取肉鮮用,可以有溫中補虛,益肝和血的功效,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對本物種的捕獵。
專家提議將紅腹錦雞定為國鳥
在2008年03月03日舉行的《中國鳥》郵票首發式上,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副理事長孫悅華透露,作為中國稀有特種鳥類,紅腹錦雞將有望當選為國鳥。「目前全世界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確定了自己的國鳥。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應盡早確定自己的國鳥。」
鳳凰等不具備候選資格
據了解,在所有「國字型大小」名片的候選對象中,「鳳凰」一直是比較熱門的話題。盡管鳳凰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但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心中,卻是再真實不過的形象,在精神上早就是中國人的國鳥。不過,由於國鳥評選的特殊意義,鳳凰不具備候選資格。「被定為國鳥的,一定是被這個國家民眾所喜愛的、珍稀的特產鳥類和具有重要意義的鳥類。」孫悅華說,首先這一種鳥必須在現實中存在,其次必須是本國特有鳥類。
「丹頂鶴是候鳥,在日本、朝鮮和俄羅斯等國也有分布。此外,朱䴉也存在與丹頂鶴同樣的問題,朱䴉的拉丁文學名Nipponianippon就是『日本』之意。」孫悅華表示,因為學名等問題,丹頂鶴和朱䴉作為中國國鳥去參加國際交流不妥當。
紅腹錦雞俗稱「金雞」
「我國的版圖就像一隻躍然紙上的大公雞,而中國是世界上雉雞類鳥類最豐富的國家,以雉雞類鳥作為國鳥,與之相應。紅腹錦雞分布在我國華中、西北、西南的山地森林裡,羽毛絢麗多彩。」孫悅華介紹,紅腹錦雞在我國古代具有「五德」之譽: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
記者了解到,紅腹錦雞就是俗稱「金雞報曉」的金雞,屬於國家二等保護動物。2001年,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上,各國運動員入場式的引導牌上首次繪制了代表該國家禽鳥的美麗圖案。由於我國沒有確立國鳥,為此在開幕式前,中國鳥類學會等單位反復討論,最終選擇了紅腹錦雞。
象徵
紅腹錦雞,是四川省省鳥。
紅腹錦雞,1993年被定為甘肅省省鳥紅腹錦雞。
④ 誰知道這是什麼鳥
松鴉
松鴉松鴉
簡介
鳥種:松鴉
學名:Garrulusglandarius
英文名:EurasianJay
分類: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雀形目、鴉科、松鴉屬
形態特徵:
體小(35厘米)的偏粉色鴉。特徵為翼上具黑色及藍色鑲嵌圖案,腰白。髭紋黑色,兩翼黑色具白色塊斑。飛行時兩翼顯得寬圓。飛行沉重,振翼無規律。虹膜-淺褐;嘴-灰色;腳-肉棕色。
叫聲:粗啞短促的ksher叫聲或哀怨的咪咪叫。有人飼養,能學人言。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歐洲、西北非、喜馬拉雅山脈、中東至日本、東南亞。
分布狀況:
分布廣泛並甚常見於中國東北、華北、華中及華東的多數地區。許多亞種在中國有分布--brandtii在阿爾泰山及中國東北的腹地;bambergi在中國東北的西部及東部地區;pekingensis於河北地區;kansuensis於青海(扎多)及甘肅西部;interstinctus於西藏東南部;leucotis於雲南南部;sinensis於華中、華東、華南及東南的多數地區;taivanus於海南島。繁殖:繁殖期4—7月,每窩產卵3—10枚。孵化期17天左右。
[編輯本段]習性:
性喧鬧,喜落葉林地及森林。以毛蟲,果實、鳥卵、屍體及橡樹子為食。靠近農田的也吃糧食。主動圍攻猛禽。
1松鴉養殖方法
松鴉體長約32厘米。整體近紫紅褐色,腰部及肛周白色,兩翅外緣帶一輝亮的藍色和黑色相間的塊狀斑。
基本上是山林鳥,一年中大多數時間都在山上,很少見於平地。針葉林和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均可遇見。一般都遠離人居。秋天到後,開始過著游盪生活,偶然會於城郊住宅附近見到。平常多見一對活動,秋後有結群現象,隨著食料而到處游盪,飛到居民點時甚畏人,棲息在樹頂上,常用樹干擋著身軀,一動也不動,難以發現,但在山上卻較活躍,特別是繁殖前期。
春末及夏天以昆蟲為主,還吃蜘蛛、鳥雛、鳥卵等。
繁殖於山上的森林中,繁殖期4—5月間。巢大都築在稠密而陰暗並具有幼樹林的地區,一般在灌木或不太高的樹上。巢杯形,用苔蘚及嫩根構成,內墊以細嫩的根,置於針葉樹或闊葉樹的樹梢上或與主幹接近的樹叉間。一窩卵5-8枚,卵淡灰黃色,具淡紫褐色和淡黃褐色細點,散布在整個表面。孵卵期約17天,19—20天,幼鳥離巢。
1、鳥的選擇松鴉雖羽色美麗,並善仿效鳥獸鳴叫,但因性剽悍,體型較大,故一般家庭很少飼養。其實若經馴教,還能學會「說話」。松鴉雌雄羽色相同,外形較難區分。
2、籠的特點籠應高大而堅固。籠舍飼養不可與其他小鳥混群飼養,因它捕食小型鳥類。家庭飼養可用鉛絲制的八哥籠,或自製更大的鉛絲籠。食、水罐宜為鐵制,瓷的易損壞。
3、飼料和喂法通常可以豌豆、小麥、高粱或雞蛋大米等為常備飼料,每天喂一次肉沫、玉米面(或雞料)、水果拌和的軟料。為了馴熟,蟲子可用手拿著喂給。
4、管理和調教飼養未馴熟的松鴉要注意安全,每天喂軟料和換水時要小心,籠門要別好。每周清刷鳥籠需串籠時要防止逃逸,不要輕易用手捕捉,以防咬傷。冬季無須保溫。
有些地方稱其為山和尚。其產地遍布我國南北各省,但新疆,青海及內蒙古沒有松鴉的分布。
成鳥體長約320毫米。頭部、背部及肩部均為紅褐色;額、喉及下體羽色較上體略淡;腰部及尾基純白色;尾羽中部略具灰色和黑色相間的橫斑;翅羽栗黑色並有艷藍色斑塊。嘴殼鳥黑色,足趾肉粉色,爪端暗灰色。雌雄體表羽色相近。
松鴉屬於山林鳥類,一年大部時間生活在山區林野間,很少到平原地帶活動,多棲於針葉林、闊葉林及針闊混交林中,較少見於農村及田園。平時多雌雄成對生活,秋冬季節有結小群的習慣,常隨食物而游盪於山林,偶至農村短暫活動覓食。
春夏季松鴉以昆蟲為主食,包括金龜�、象�、天牛、松毛蟲、地老虎及其他多種農林害蟲。也食雛鳥及鳥卵。秋末及冬季,主食植物性食物,如碗豆、野果及多種植物種子等,間食少量昆蟲及蟲卵。
每年4~5月,松鴉多選在稠密的灌叢林間大樹枝椏間築杯形巢,以苔蘚及嫩根等物構成,內墊細軟的根類及鳥羽等。
巢體多接近樹的主幹,每巢產卵3~5枚,卵殼呈淡灰黃色,並且有紫褐色及黃褐色斑。孵化期約17天,多於5月份出雛,6月中旬雛鳥離巢並開始獨立生活。
人工飼養松鴉,可選用八�竹籠或更大一些的箱籠單只飼養;在公園展覽多飼養在較大的籠舍,可與一些大型鳥類同籠飼養展覽,可自由飛翔和鳴唱。但若與小型鳴禽同籠飼養,常有捕食或傷及其他小型鳥類,或破壞其他小鳥的巢卵,對繁殖有較大的不良影響。松鴉的飼料以雞蛋大米為主,同時飼喂黃鸝混合粉料。每天喂給少量生肉、水果及青菜;產卵孵化期間的松鴉,每日需喂給較豐富的昆蟲及熟雞蛋。松鴉甚喜水浴,春夏秋三季供給浴水,尤為重要。
松鴉的鳴聲比較單調,但甚善於效仿其他動物的叫聲或鳴唱,如雞鳴、狗叫、貓叫等多種音韻不同的鳴叫聲,學習效果較好。松鴉是易於飼養的籠鳥,家庭中多種食物都能供作飼料投喂。北京的冬季飼養於露天籠舍,應選擇背風環境,供給不結冰的飲水和飼料,松鴉能生活得很好。飼養在較大籠舍內的松鴉,較易達到繁殖。自幼人工馴養育雛的松鴉,其成長後馴服,並能放出籠外不會逃失,更易調教技藝或鳴唱。
松鴉是長壽籠鳥,在人工飼養條件中,壽命達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