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鼻子兩側咽鼓管位置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不是ps合成的圖片 2025-10-14 04:40:03
錦衣奶奶高清圖片 2025-10-14 04:36:11

鼻子兩側咽鼓管位置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28 16:25:57

Ⅰ 咽喉部位是哪

醫學生咽和喉是分開的兩個不同部位,而我們通常所說的咽喉是指口咽,慢性咽炎最主要的病變也是在口咽。口咽對著圖看。而你非要咽喉的話,咽是指鼻咽+口咽+喉咽。而喉是指圖上標著的喉咽前面的部位,就是聲門附近那裡,大概就是喉結的高度。咽部是在喉結上方的。

Ⅱ 鼻子的結構圖

除了全側面角度頭像, 對象的鼻子在空間上是最靠前的, 這時為了往外提拉空間就必須把鼻子畫強。

1 . 不管表現何種角度的鼻子, 都要將其形體歸納進一個簡單的幾何體中,然後分析它的黑白灰關系。如下圖,在頂側光的情況下, 鼻子的底部最暗、側麵灰、正面亮。接下來, 根據鼻子內在的結構畫出這幾個面的中微弱的深淺變化, 那畫面的黑、白、灰節奏就非常豐富,鼻子的體積感也就非常強了。

2 . 鼻子空間上最靠前的部位是鼻頭, 因此鼻子底部的這條明暗交界線的方圓、深淺和虛實等關系就要特別強調。並且,這條交界線到了鼻翼處,不能直接連到鼻翼的邊緣, 而是要向下轉一下。

3 . 受光線以及鼻子形體的影響, 鼻頭和鼻翼受光面與明暗交界線之間一般會有一條狹窄的灰面,這個作為過渡的灰面能夠更好地讓形體轉過去,讓形體更加圓潤。

鼻部表現步驟的要點分析:

1 . 該角度鼻子鼻樑的外沿要比內沿直一些,內沿的形體起伏變化更加明顯。

2 . 逐步將鼻子黑、白、灰三大色塊拉開,鼻樑側面隆起的結構不能忽視。

3 . 鼻頭疊壓著左側鼻翼, 因為是受光面,它們之間的過渡比較柔和, 交待出完整的鼻頭外沿即可。

4 . 鼻頭上的調子可略微揉擦成淺灰調子,然後在上面用筆隨結構排細線條, 表現鼻子光滑質感。

鼻部的性別特徵

男性對象: 通常男性鼻樑挺拔、筆直,轉折明確。鼻頭方、寬、大, 鼻翼的外形也偏方, 鼻翼溝明顯。高光通常歸納為小方塊,體現肌肉緊湊、塊面感增強。

女性對象: 女性鼻樑纖細、秀氣, 起伏小,轉折柔和。鼻頭圓潤, 鼻翼外形偏圓。明暗交界線過渡柔和, 暗部反光強。

Ⅲ 咽鼓管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註解

1 拼音

yān gǔ guǎn

2 英文參考

auditory tube

ET

eust.

eustachian

eustachian tube

eustachium

gutteral ct

otopharyngeal tube

otosalpinx

pharyngotympanic c ***

pharyngotympanic cavity

pharyngotympanic tube

salpinx auditiva

semic *** is eustachii

semic *** is pharyngotympanicae

semic *** is tubae pharyngotympanicae

tuba auditiva

tuba auditoria

tuba eustachii

tuba pharyngotympanica

tubotympanic c ***

3 註解

咽鼓管亦稱耳咽管,它連通鼓室和鼻咽部,這就使鼓室內空氣和大氣相通,因而通過咽鼓管,可以平衡鼓室內空氣和大氣壓之間有可能出現的壓力差,這對於維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狀和振動性能有重要意義。

咽鼓管外側3/1為骨部,內側2/3為軟骨部。管的外側斷開口於鼓室前壁;內側端開口於咽腔鼻部的側壁,即咽鼓管咽口,此口平時閉合,當吞咽或呵欠時開放,空氣經咽鼓管進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內、外壓力的平衡,以利於鼓膜的振動。咽鼓管管腔內面覆有粘膜,並與鼓室和咽的粘膜相延續。

咽鼓管阻塞時,鼓室氣體將被吸收,使鼓室內壓力下降,引起鼓膜內陷。暫時的鼓膜內外壓力差,常發生在外耳道內壓力首先發生改變而鼓室內壓力仍處於原初的狀態,如飛機的突然升降長潛水等,此時如果不能通過咽鼓管使鼓室內壓力外耳道壓力(或大氣壓)取得平衡,就會在鼓膜兩側出現巨大的壓力差。據觀察,這個壓力差如達到9.3310.76kPa(7080mmHg),將會引起鼓膜強烈痛疼;壓力差超過24kPa(180mmHg)時,可能造成鼓膜破裂。咽鼓管在正常情況下其鼻咽部開口常處於閉合狀態,在吞咽、打呵欠或噴嚏時由於齶帆張肌等肌肉的收縮,可使管口暫時開放,有利於氣壓平衡。

Ⅳ 鼻子各部位名稱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竇3部分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軟骨和軟組織夠成。外鼻突出於面部,容易受到外傷。鼻尖與鼻翼軟組織與皮膚粘連甚緊,如果發炎則很疼痛,也是痤瘡、酒渣鼻的好發部位。外鼻的靜脈血匯流海綿竇,如炎症處理不當,可引起海綿竇血檢性靜脈炎等並發症。(圖9) 圖9 鼻子的結構 1、鼻根 2、鼻樑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溝 7、鼻翼 (2) 鼻腔的前部稱鼻前庭,有鼻毛,並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癤。鼻腔的頂部是顱前窩底部一部分,較薄,與硬腦膜相連甚緊,有嗅神經通過。鼻的內側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豐富的血管網,鼻腔外側壁表面不規則,有3個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別稱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稱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內側與鼻中隔之間的空隙稱總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淚管開口,在中鼻道有額竇、前篩竇及上頜竇開口,在上鼻道有後篩竇和蝶竇的開口。(圖10) 1-額竇 2-上鼻甲 3-上鼻道 4-中鼻道 5-中鼻甲 6-下鼻甲 7-下鼻道 8-鼻前庭 9-蝶竇 10-咽鼓管隆突 11-咽鼓管咽口 (3)鼻竇有4對,即額竇、篩竇、上頜竇及蝶竇。 ①額竇:位於額骨的下部,後壁為一薄骨板與顱前窩相隔,底壁相當於眼眶的內上角,甚薄。發生急性額竇炎時,此處有明顯的壓痛。 ②篩竇:位於眼眶與鼻腔外上方之間的篩骨內,由極薄的小骨板組成蜂窩狀小氣房,分前後組。其外側面與眼眶的內側面為紙樣板,菲薄如紙,故篩竇或眼眶炎症可互相感染。 ③上頜竇:居於上頜骨體內,為鼻竇最大的一對,其平均容量約13毫升。上頜竇的開口位置較高,不利於引流,故比其它的竇易發炎。 ④ 蝶竇:位於鼻腔後上方蝶骨體內,其頂、外、後壁均借骨板與顱中窩及顱後窩相隔,與眶尖關系密切,故蝶竇炎時可引起視神經病變。

Ⅳ 咽鼓管咽口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咽鼓管咽口的位置
  • 4 咽鼓管咽口的作用
  • 5 咽鼓管咽口處易發的疾病
  • 6 關於咽腔鼻部
  • 7

Ⅵ 鼻咽在哪裡

鼻咽位於鼻頭和咽喉互通的位置。

Ⅶ 眼睛下面的鼻子兩旁部位叫什麼

圖9 鼻子的結構 1、鼻根 2、鼻樑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溝 7、鼻翼 1-額竇 2-上鼻甲 3-上鼻道 4-中鼻道 5-中鼻甲 6-下鼻甲 7-下鼻道 8-鼻前庭 9-蝶竇 10-咽鼓管隆突 11-咽鼓管咽口 (3)鼻竇有4對,即額竇、篩竇、上頜竇及蝶竇。 來自

Ⅷ 咽鼓管吹張正確做法

坐位,將聽診橡皮管一頭插入病人外耳道口,另一頭塞入手術者外耳道口,將咽鼓管導管彎端向下沿患耳側前鼻孔,循鼻底緩緩伸入鼻咽,接觸咽後壁,徐徐退出約1cm左右,同時將彎端向外轉90度,使導管經咽鼓管隆突滑落於咽鼓管開口處。

此時固定導管的位置,用橡皮吹氣球接導管末端將空氣輕輕吹入。經聽診橡皮管,若聽到「呼-呼」聲,表示咽鼓管通暢;「吱-吱」聲,表示狹窄;水泡聲表示有液體;若聽不到聲音,則表示完全阻塞。

(8)鼻子兩側咽鼓管位置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鼻腔、鼻竇急性炎症時,不宜吹張。

2、遇有鼻中隔彎曲,可選擇彎端較長的導管由對側鼻腔進行吹張。

3、吹入氣體要酌情逐步增加,以防吹破鼓膜。

4、鼻咽部有新生物不宜吹張。

術後處理:

術後鼻腔滴1%麻黃素,適當地用抗生素,預防中耳感染。

參考資料:咽鼓管吹張術-網路

Ⅸ 咽鼓管是那個部位

咽鼓管呈弓狀彎曲,整個管道長約35~39毫米,由軟骨部與骨部兩部分所組成。它的外1/3為骨部,內則有頸內動脈,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是鼓室口;內2/3為軟骨部,內側端的咽口位於鼻咽部的側壁,具體位置是在下鼻甲後端的後下方。骨性部是管的外側較短的部分,其鼓室端開口於鼓室的前壁;軟骨部經咽鼓管咽口,開口於鼻咽部的側壁。軟骨部平時閉合,僅在吞咽或呵欠時開放,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氣壓,有利於鼓膜的正常振動。由於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