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艾葉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黑暗頭像加背景圖片 2025-09-23 09:03:38
圖片大全小清新唯美文字 2025-09-23 08:59:28

艾葉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22 05:42:41

❶ 艾葉長什麼樣(圖片)

艾葉圖片:

艾葉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表麵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柔軟。在廣西桂林,更是直接用艾葉草的葉子包米飯來做著吃的。

艾草分布廣,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我國大部分省區都有分布,多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可一年一收。艾草的適應性較強,但以潮濕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好,在池塘邊、村口、小橋邊,常會長滿野生的艾草。

(1)艾葉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艾葉蒿提取原材料可以用於生物農葯的研製,有研究表明,艾蒿的不同溶劑量所提取的提取液可殺死蚜蟲、鱗翅目幼蟲、硃砂葉蜻等有害農作物昆蟲。利用艾蒿資源開發植物性農葯具有低毒、高效、高選擇、少殘留的安全性, 是一種「綠色農葯」,艾蒿已成為純綠色農葯的首選對象之一。

艾葉的種植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三月份左右,艾葉栽種前還需要進行催芽處理,如果不進行這一步,艾葉的出苗會比較緩慢,從而影響到艾葉的產量。不過也有很多地方的農戶會選擇十一月份用根莖移栽艾葉。

❷ 艾草是什麼樣子的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H. Lév. & Vaniot),別名:蕭茅、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葯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卧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150(-250)厘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草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1]

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具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齒,干後背面主、側脈多為深褐色或銹色,葉柄長0.5-0.8厘米;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8厘米,寬4-7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至半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側有1-2枚缺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短柄,葉脈明顯,在背面凸起,干時銹色,葉柄長0.2-0.5厘米,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1]

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3(-3.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每數枚至10餘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狀花序或復穗狀花序,並在莖上通常再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後頭狀花序下傾;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小,草質,卵形或狹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膜質,中層總苞片較外層長,長卵形,背面被蛛絲狀綿毛,內層總苞片質薄,背面近無毛;花序托小;雌花6-10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檐部紫色,花葯狹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不明顯的小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花後向外彎曲,叉端截形,並有睫毛。[1]

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7-10月。[1]

❸ 野生艾葉長什麼樣圖片

正宗艾草: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H. Lév. & Vaniot),別名: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蒿、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葯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

❹ 艾草長什麼樣圖片

艾草分為三種:

1、香艾

❺ 艾草是什麼,哪裡生長

艾草又稱為艾葉、艾蒿、家艾、香艾、冰台、艾蒿等。它屬於菊科艾屬,為多年生草木或略成半灌森狀植物。艾草的植株具有濃烈的香氣。

艾草的分布很廣,在亞洲及歐洲地區均有生長。主要分部於亞洲東部,如朝鮮半島、日本、蒙古。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以及陝西及甘肅等均有分布。在我國,除了極乾旱與高寒地區外,幾乎遍及全國。

艾草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地,也見於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區,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

資料拓展:

1、艾草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艾草全草均可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

主治: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

《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

2、艾草的食用價值。

3、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

4、艾草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可以染色。

5、艾草是製作「印泥」的原料。艾葉曬干後經過加工處理製成艾絨,是做印泥的原料。

參考文獻:

中國植物志 . [2017-11-9]網頁鏈接

❻ 艾草長什麼樣子的圖片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H.
Lév.
&
Vaniot),別名:蕭茅、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
艾草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葯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
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

❼ 野生艾草圖片大全

艾葉圖片:

艾葉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表麵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柔軟。在廣西桂林,更是直接用艾葉草的葉子包米飯來做著吃的。

艾草分布廣,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我國大部分省區都有分布,多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可一年一收。艾草的適應性較強,但以潮濕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好,在池塘邊、村口、小橋邊,常會長滿野生的艾草。

艾葉的種植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三月份左右,艾葉栽種前還需要進行催芽處理,如果不進行這一步,艾葉的出苗會比較緩慢,從而影響到艾葉的產量。不過也有很多地方的農戶會選擇十一月份用根莖移栽艾葉。

❽ 艾草是什麼通常長在哪裡的

尊敬的這位問問朋友: 別名:艾草、艾葉、艾蒿、家艾。為菊科艾屬,學名為Aremisia argyi。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莖直立,圓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軟毛,莖從中部以上有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中部葉不規則的互生,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託葉,裂片橢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具粗鋸齒,正面深綠色,稀疏白色軟毛,背麵灰綠色,有灰色絨毛;上部葉無柄,頂端葉全緣,披針形或條狀披針花,頭狀花序,無梗,多數密集成總狀,總苞密被白色綿毛;邊花為雌花... 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如朝鮮半島、日本、蒙古。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西南以及陝西及甘肅等均有分布。其適應性強,普遍生長於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陽而排水順暢的地方都生長,但以濕潤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

❾ 艾草長什麼樣子圖片

艾草的樣子如下圖:

艾葉就是艾草的葉子,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艾草的葉子大多數為卵形,邊緣為不規則的鋸齒狀,葉子的正面為灰綠色,反面為灰白色,並且具有白色的絨毛。養護艾草時,要將其栽種到疏鬆、肥沃的有機土中,為植株每隔3-4周施加一次腐熟的農家肥,提高艾草的生長速度。

艾草的習性

艾草適應性強,耐瘠薄。但以向陽、排水順暢、濕潤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艾草容易繁殖生長,氣候和土壤適應性強,耐寒耐旱,田地、地頭、山坡、荒地可選為栽培地,土層深、土壤透過性好、有機質豐富的中性土壤優選,為節約土地資源,應選擇丘陵等合理布局。

❿ 艾草長什麼樣圖片

艾草又稱為艾葉、艾蒿、家艾、香艾、冰台、艾蒿等。它屬於菊科艾屬,為多年生草木或略成半灌森狀植物。艾草的植株具有濃烈的香氣。

艾草的分布很廣,在亞洲及歐洲地區均有生長。主要分部於亞洲東部,如朝鮮半島、日本、蒙古。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以及陝西及甘肅等均有分布。在我國,除了極乾旱與高寒地區外,幾乎遍及全國。

艾草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地,也見於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區,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