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滸傳》中有哪些故事
一、武松打虎
武松一路喝酒,喝到快活林,裝做十分醉。見一個高大的漢子在槐樹下乘涼,猜想這就是蔣門神。
武松用了打草驚蛇的法子,東倒西歪地先進了客店,嚷嚷著:「店家過來!」酒倌過來問道「客官有什麼吩咐?」過了一會兒,武松說:「叫那婦人下來,伴我喝酒。」酒倌說:「那是老闆娘。」武松說:「就便是老闆娘,陪我喝酒有什麼關系?」櫃台後面的老闆娘火了罵道:「你這賊人!」武松提起老闆娘,丟進大酒缸里。
幾個酒倌過來,也被武松扔進了酒缸里.一個酒倌跑去叫來了蔣門神,蔣門神吃了一驚,大步趕過來。武松迎上去,舉起拳頭在蔣門神面前晃了晃,忽然轉身就走。蔣門神大怒,正要追趕,武松轉身起左腳踢中蔣門神的小肚子,蔣門神疼得蹲下去,緊接著武松的右腳又起,踢在對方額角,蔣門神往後便倒。這一招叫「玉環步,鴛鴦腳」。
武松踩住蔣門神,一頓重拳,打得蔣門神連聲求饒。武松教訓了他一頓,「你把搶來的客店還給人家,今天就離開快活林 再不許回來!」快活林酒店又還給了施恩。
B. 水滸傳背景簡介
《水滸傳》產生於元末明初,是長期以來民間的集體創作和作家藝術加工的產物。故事大約發生在北宋年間。北宋徽宗時,政治黑暗官僚腐敗,社會矛盾急劇惡化,我國北方爆發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這就是《水滸傳》的創作素材,有關此次起義,史書皆有零星記載。起義聲勢浩大,但後來失敗,義軍因而有傳奇色彩,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此背景下,施耐庵羅貫中集其大成,在民間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上再創作,終成長篇章回小說.
望採納,謝謝
C. 血濺鴛鴦樓思維導圖。
如下圖所示:
武松在鴛鴦樓殺死蔣門神、張團練、張都監,留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八個大字,連夜越城而走。因棒瘡發作,被張青傢伙計捉住。
孟州知府著人緝拿武松,張青介紹武松到二龍山寶珠寺魯智深、楊志處去,母夜叉孫二娘將武松打扮成行者。來到蜈蚣嶺,與庵里假扮出家人與女人調笑的先生打鬥起來。
武松性格分析
1、武松英勇無畏、愛憎分明。
武松是108個梁山好漢當中的一個,他空手能打死老虎、為兄長報仇殺死了西門慶和潘金蓮,從這里可以體現出武松勇猛無畏、愛憎分明的性格特點。
2、武松嫉惡如仇、敢作敢當。
在《水滸傳》中對武松的人物形象的描寫來看,武松是一個剛正不屈、敢作敢當、嫉惡如仇、恩怨分明的人。武松這個人物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敢作敢當。
3、武松武藝高強。不僅能一人打虎,在梁山上也是排名前列。
4、武松為人正直,剛正不阿。
D. 三寸丁谷樹皮是啥意思為什麼把武大郎取這么個綽號,有啥典故或出處啊
三寸丁谷樹皮,意思就是形容長得矮小且醜陋難看的男子。
這個綽號是「三寸丁」和「 谷樹皮」兩個綽號的連用。
1、《隋書》中寫道,男女十七歲以下為中,十八歲以上為丁。稱三寸丁的人,就是形容這個人長得矮小。
2、而在另一文獻《本草圖經》中寫道:谷樹有二種,一種皮有斑花紋,稱為斑谷。雲谷樹皮,意指皮色斑麻粗惡。
明代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上身長下身則短;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
(4)水滸傳故事介紹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武大郎,《水滸傳》虛構人物、並無人物原型、武家排行老大、喚作武大郎、河北清河縣人。從小父母雙亡,含辛茹苦將兄弟武松撫養成人。以賣炊餅為業,娶妻潘氏金蓮。
施耐庵根據元朝無名氏的《大宋宣和遺事》以及元朝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以上這兩部文學作品都被認為是《水滸傳》的雛形或藍本)中描寫的行者武松和武松打虎的故事進行衍生編撰出的新人物(據《浙江通志》記載,武松是個常在涌金門一帶賣藝的流浪漢,並無哥哥)。
歷史上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的陽谷縣縣令武植,但並不可能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病死的施耐庵所寫的武大郎的原型。
E. 下圖水滸傳中的事跡簡寫,拜託了
題目這么回答:
第一張圖魯智深大鬧野豬林,第二張圖潯陽樓宋江吟反詩。第三張圖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第四張圖景陽岡武松打虎。
然後我簡單跟你說一下故事背景。
第一張圖說的是林沖被高俅陷害充軍,高俅還指使押送林沖的人在路上殺掉林沖,卻不料魯智深一路保護,救了林沖。
第二張圖說的是宋江發配期間,喝醉了酒,寫了反詩。後面導致被判死刑。
第三張圖說的是林沖在山神廟無意中發現了富安等人陷害自己的奸計,於是殺了他們,投奔梁山。
第四張圖大家都知道了,武松去找哥哥的路上,路過景陽岡,打死了猛虎。
F. 求一張做水滸傳PPT用的背景圖
網路水滸詞條底下有一些老的畫圖,我覺得挺合適的,比如這張:
http://ke..com/subview/2578/4991915.htm
G. 武二郎的名字叫做武松,那武大郎的真名究竟叫什麼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從始至終都有一個疑問:武二郎叫大名鼎鼎的武松,而武大郎的名字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就叫大郎。是作者忘了交代?還是覺得沒必要交代呢?結合《水滸傳》的創作背景,我們能否找出武大郎的原型,並解密其真實姓名呢?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武松
但至於這個修改者是誰?或者這個假設本身是不是成立的,就需要更多的磚家來破譯了。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回答,請順手給個贊!
H. 水滸傳的主要人物介紹(至少八個)
1、宋江
宋江(1073~1124),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人物。原為山東鄆城縣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為梁山起義軍領袖,在一百零八將中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2、盧俊義
綽號「玉麒麟」,武藝高強,棍棒天下無雙,江湖人稱「河北三絕」,祖居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有妻子賈氏、管家李固、僕人燕青。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財主、員外,被吳用等人利用李固與賈氏的姦情,使計賺上樑山,後來成為梁山第二首領。盧俊義和宋江一同受招安後,征討了遼國、田虎、王慶、方臘,官至武功大夫、盧州安撫使。
3、吳用
吳用(?~1124)是小說《水滸傳》中登場的虛擬人物,梁山排名第三,上應天機星,山東菏澤市鄆城縣車市村人。
吳用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
4、公孫勝
綽號入雲龍,道號一清,薊州人氏。他與晁蓋、吳用等七人結義,一同劫取生辰綱,後上樑山入伙。後離開梁山,回鄉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時方被戴宗請回。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四位,上應天閑星,擔任掌管機密軍師。征方臘前返回薊州,潛心修道。
5、關勝
綽號大刀,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五,位居馬軍五虎將第一位,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後代,精通兵法,慣使一口青龍偃月刀。
6、林沖
綽號豹子頭,東京人氏,原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養子高衙內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終被逼上樑山落草。後火並王倫,尊晁蓋為梁山寨主。他參與了梁山一系列的戰役,為山寨的壯大立下汗馬功勞。
7、秦明
一百單八將之一。因其性如烈火,故而人稱「霹靂火」。祖籍山後開州。善使一條狼牙棒。本是青州指揮司統制,攻打清風山時,因中宋江的計策,被俘後無家可歸,只得歸順。自上樑山後,秦明憑手中狼牙棒,在一系列戰斗中屢立戰功。
8、呼延灼
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祖籍並州太原(今屬山西太原),上樑山之前為汝寧郡都統制,武藝高強,殺伐驍勇,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其善使兩條水磨八棱鋼鞭,故人稱「雙鞭」呼延灼。在梁山排座次時,坐第八把交椅。
(8)水滸傳故事介紹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
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水滸傳》問世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明清兩朝,出現了多個版本的《水滸傳》續作,另有很多小說、戲劇等以《水滸傳》中的故事為素材,比如明朝的世情小說《金瓶梅》就是從《水滸傳》中武松殺嫂的情節發展而來的。
另外,《水滸傳》還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在國外很多國家流傳開來,如18世紀流傳到日本、朝鮮,朝鮮最早的小說之一《洪吉童傳》和日本曲亭馬琴的小說《南總里見八犬傳》的創作,都受到了《水滸傳》的影響。19世紀,《水滸傳》又流傳到了歐美各國,出現了德語、法語、英語等譯本。
I. 水滸傳的人物關系圖(簡單的)
水泊梁山108個英雄好漢,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人物關系比較復雜。但其中主要的人物關系如下:
一、兄弟關系
1、張橫、張順。
2、 宋江、宋清 。
3、童威、童猛。
4、解珍、解寶。
5、 孔明、孔亮。
6、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7、穆弘、穆春。
8、孫新、孫立。
二、夫妻關系
1、孫新、顧大嫂。
2、張青、孫二娘。
3、 王英、扈三娘。
4、宋江、閆婆昔。
三、派系關系。
1、二龍山:魯智深、楊志、武松、張青、孫二娘、施恩、曹正。
2、少華山:史進、朱武、陳達、楊春。
3、桃花山:周通、李忠。
4、白虎山:孔明、孔亮。
5、芒碭山:樊瑞、項充、李袞。
6、登州派:解珍、解寶、顧大嫂、孫新、樂和、孫立、鄒淵、鄒潤。
7、飲馬川:裴宣、鄧飛、孟康。
8、黃廣山: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
9、青州將領:泰明、黃信。
10、清風山、燕順、鄭天壽、王英。
11、祝家莊:祝龍、祝虎、祝彪。
12、李家莊:杜興、李應。
四、師徒關系
1、候健、薛永。
2、朱富、李雲。
3、林沖、曹正。
4、史進、李忠。
五、結拜關系
1、戴宗、楊林。
2、李逵、湯隆。
3、楊雄、石秀。
4、張橫、李俊。
5、宋江、李俊。
六、家人及社會關系。
1、弟報兄仇:武松,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
2、魯智深與史進一起火燒瓦罐寺。
3、武松幫施恩義奪快活林。
4、揚雄、石秀帶著時遷上樑山。
5、高俅和林沖是死對頭。
6、燕青是盧俊義的家童,李應是杜興的僕人。
7、宋江和花容是好友。
8、蕭讓和金大堅是同鄉。
創作背景:
1、創作基礎
南宋時,梁山英雄故事流傳甚廣。當時的畫家、文學家龔開的《宋江36人贊並序》稱: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畫家也執筆為他們圖形繪影。
2、小說取材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3、書名由來
「水滸」出自《詩經·大雅·緜》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一句。但至於這個書名的確切含義,一直存在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