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表演唐詩的電視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女人內陰圖片 2025-09-22 21:54:05
2升有多少圖片 2025-09-22 21:49:00
高清男人戴口罩圖片 2025-09-22 21:44:26

表演唐詩的電視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20 18:27:15

Ⅰ 古詩背景圖

http://web2.tcssh.tc.e.tw/school/guowenke/books/tangshi/poem44.htm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欣賞)
http://www3.upweb.net/index237-img/showlog.php?id=3408 (望洞庭)
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1013580
(夜雨寄北)
http://www.jinmiao.net/html/2006-11/28424.htm (岑參-逢入京使)
http://bbs.ywms.net/space/14512/viewspace_955_aid_856.html (滁州西澗)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C%E2%C1%D9%B0%B2%DB%A1&in=14&cl=2&cm=1&sc=0&lm=-1&pn=13&rn=1
http://web.mmyz.net/cyq/mzhxd/tangshishangxi/poem/poem210.htm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欣賞)

http://www.writebar.com/photo/Photo_Class.asp?ClassID=20&page=15

http://www.jinmiao.net/html/2006-11/28469.htm (朱熹-觀書有感)

http://www.jinmiao.net/html/2006-11/28716.htm (陸游-示兒)

Ⅱ 誰有關於遊子吟古詩的背景圖片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譯文:

【1】吟:吟誦,誦讀。

【2】遊子:出門遠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2】臨:將要

【4】 意恐:心裡很擔心

【5】歸:回家。

【6】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兒女。

【7】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遊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

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女兒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Ⅲ 快手兒童古詩背景怎麼弄的

1、首先點擊手機桌面中的快手。2、然後點擊個人菜單欄。3、接著點擊設置封面。4、然後點擊編輯封面。5、接著點擊添加封面。6、選擇一張圖片並點擊確定。7、通過以上操作我們就把這張圖片添加到封面了。
古詩配圖視頻製作方法:1、打開剪映軟體,點擊開始創作。2、在素材庫中,點擊選擇黑色背景素材 ,添加倒項目。點擊頁面下方的「文本」,在文字頁面輸入古詩,注意在適當的地方換行。3、古詩輸入完成後,在樣式中選擇「毛筆字」。在「對齊」中選擇「豎對齊」。在「動畫」中選擇入場動畫為「卡拉ok」。4、點擊文字文件,選擇」文本朗讀「。調整黑色背景素材的長度以及文本的長度,都與音頻的長度對齊,這樣,古詩視頻基本就製作完成了,也可以給它再添加上配樂,注意配樂音量要調小一些。

Ⅳ 幫忙找一下適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這首詩的背景圖片

http://ke..com/view/34475.htm

其一-原文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編輯本段]譯文
字詞解釋:
1、呈:恭敬地送給。
2、天街:京城的街道。
3、酥:酥油。
4、絕勝:大大超過。
5、皇都:指京城長安。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乳汁般細密而滋潤,
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遠勝過綠楊滿城的暮春。
[編輯本段]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首句點出初春小雨 ,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准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青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後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這首小詩 ,詩人只運用簡朴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
[編輯本段]講析
這首小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你瞧吧,春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裡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你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色了。詩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象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還能不新嗎?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還能不美嗎?
臨了,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徵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呢?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麼惹人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徵。
「物以稀為貴」,早春時節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一些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可是到了晚春則「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這時那怕柳條兒綠得再好,人們也無心看,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是呀,一年之計在於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Ⅳ 我們要做「與詩同行」手抄報,找一些兒童詩歌,最好加上和詩歌一樣的背景圖片。財富值不是問題!

詩歌是個很寬泛的詞彙。我們講詩歌二字,其實重點是在詩詞,歌反倒是其次。僅僅局於「詩」繁衍開來講,又分古詩和現代詩,古詩又有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分五言詩和七言詩以及四六言雜詩。所以,這個題材其實容易寫東西的。
鑒於你用做手抄報,應該通俗話,讓人易懂,易愛。同時由於你第一期寫詩歌的起源了,這一期可以寫各個詩歌的高峰,唐詩鑒賞,宋詩比較,都很好出彩。李白杜甫,詩仙詩聖,作品欣賞,名作賞析,都很簡單嘛。離愁別緒 歌物言志
春 秋 思 民俗
《送元二使安西》 張 籍
春遊 春遊 王維 洛陽城裡見秋風,
細雨微風惹鳥醉, 細柳輕揚遊人醉,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欲作家書意萬重。 清明古詩
飛花笑草帶衣香。 飛煙薄裊馨竹香。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復恐匆匆說不盡,
綠煙波里遊人少, 綠枝紅綴不顯少, 行人臨發又開封。 《清明》
遠指紅桃近嘆楊。 遠眺堤岸隔青楊。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早春 早春 《芙蓉樓送辛漸》 墨梅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雪戲寒梅還未竟, 雪殘詠梅意未竟, 王昌齡 王冕
春風早帶燕聲來。 春寒難擋燕歸來。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我家洗硯池邊樹, 《途中寒食》
柳迎朝霧花含笑, 柳舞晨曦霞伴笑,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朵朵花開淡墨痕。 (唐)宋之問
且趁煙波醉樓台。 且留餘音繞天台 不要人誇好顏色,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只留清氣滿乾坤。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夏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贈王倫》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初夏睡起 (楊萬里)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寒食》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0 .李迪牡丹圖 (唐)韓翃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李白 花後無語荒草肥,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故人西辭黃鶴樓,[1]煙花三月下揚州.[2]
三衢道中 (曾幾) 孤帆遠影碧空盡,[3]唯見長江天際流.[4] 焉知天外無驚雷? 《閭門即事》
(唐)張繼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囊括涯內群魔亂,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劉禹錫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難忍鼠輩稱強賊。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清明》
初夏遊張園 (戴敏)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 《踏莎行》 沖天一怒寒星落,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十萬義士遙相隨。 《蘇堤清明即事》
山亭夏日 (高駢)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宋)吳惟信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 長驅直入九萬里,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槍林彈雨奪金魁。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秋 畫蘭 明·董其昌 8 .暗香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暮江吟 綠葉青蔥傍石栽, 不戀世間佳麗地,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白居易 孤根不與眾花開。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酒闌展卷山窗下, 獨上寒山稱驕子。
一道殘陽鋪水中, 習習香從紙上來。 《郊行即事》
狂飆過盡絕勝處, (宋)程顥
半江瑟瑟半江紅。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竹里館 唐·王維 凌寒飄香九千里。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可憐九月初三夜,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獨坐幽篁里,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露似珍珠月似弓。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霞光照徹萬仞山,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山 行 明月來相照。 (明)高啟
杜牧 節烈垂盡千秋史。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遠上寒山石徑斜,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白雲生處有人家。 生來愛斗三冬雪,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終南望余雪 唐·祖詠 報春報得萬民喜。
《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
長安秋望 終南陰嶺秀, 9 .疏影 (明)王磐
杜牧 積雪浮雲端。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樓倚霜樹外, 林表明霽色, 世間何處尋奇葩?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
鏡天無一毫。 城中增暮寒。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南山與秋色, 一剪寒梅凌天涯。
氣勢兩相高。
仙客對此欲歸俗,
杜牧《秋夕〕 菊花 唐·元稹 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紅燭秋光冷畫屏, 農夫嘆絕忘桑麻。
輕羅小扇撲流螢 秋叢繞舍似陶家, 獨在異鄉為異客,
天階夜色涼如水, 遍繞籬邊日漸斜。
卧看牽牛織女星 不是花中偏愛菊, 每逢佳節倍思親。
此花開盡更無花。 流芳千載任風雪,
冬 遙知兄弟登高處,
獨呈丹心報中華。
絕句----杜甫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兩個黃鸝鳴翠柳, 畫蘭 清·鄭板橋 誰道三冬無春色,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蘭草已成行, 冰山高處萬里霞。
門泊東吳萬里船。 山中意味長。 元 日[王安石〕
堅貞還自抱,
江雪----柳宗元 何事斗群芳。 爆竹聲中一歲除,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春風送暖入屠蘇。
孤舟蓑笠翁, 山園小梅 宋·林逋
獨釣寒江雪。 千門萬戶曈曈日,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梅花----王安石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總把新桃換舊符。
牆角數枝梅,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凌寒獨自開。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山水風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 雪 詩中風
劉長卿 柳宗元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日 暮 蒼 山 遠,千 山 鳥 飛 絕,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天 寒 白 屋 貧。萬 徑 人 蹤 滅。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柴 門 聞 犬 吠,孤 舟 蓑 笠 翁,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風 雪 夜 歸 人。獨 釣 寒 江 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名勝古跡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登岳陽樓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杜甫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詩中雪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蜀相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杜甫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8.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詠懷古跡·其一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杜甫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支離東北風塵際,飄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詠懷古跡·其五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杜甫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肅清高。 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詩中花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庄》)
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5.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10.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Ⅵ 與古詩詞有關綜藝節目你最喜歡哪一個呢

與古詩詞有關的綜藝節目,我喜歡《中華詩詞大會》這個節目。

《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電視台組織的科教類節目,他寓教於樂。

它讓選手在競爭中獲得知識,讓選手在參與中獲得成長。與觀眾來說大有看頭,可以為選手優秀的表現鼓掌叫好,也可以為選手疏忽答錯感到遺憾,頓足捶胸。還能學到很多古詩詞方面知識!

在《中國詩詞大會》,我喜歡飛花令環節。

飛花令是古代行酒令中雅令的一種,當選手進入飛花令環節時,選手們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對出含飛花令中要飛的字或詞的一句詩,且不允許重復,重復或接不出者為輸。選手你來我往,你一招我一勢,讓人眼花繚亂,感嘆選手們大量的知識儲備,感嘆他們反應的太快了,在零點幾秒時間內出招,無論最終結果怎樣,我都為選手的優異表現點贊!

Ⅶ 古詩詞背景圖

跪求!!!中學必背古詩詞(帶全文釋義)
• 望月有感
• 求初中學生應背的古詩詞,越多越好
• 有關中國的詩歌 網路知道
查看同主題問題:田園

Ⅷ 小朋友看動畫片學唐詩,哪個電視盒子有兒童教育內容豐富

鏈接: https://pan..com/s/1T--gNV6_1oJH0luAWls5UQ

提取碼: h8v5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100節動畫課帶孩子穿越唐詩大世界

Ⅸ 關於春夏秋冬古詩的圖片+古詩背景``好的加50

春: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曉:天亮。

3.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4.聞:聽。

5.聞啼鳥:聽見鳥叫。

[簡析]

這首詩寫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二句是說:春天夜短,睡著後不知不覺中天已亮了,到處是鳥雀的啼鳴聲。這兩句詩抓住春晨到處鳥鳴雀躁的音響特徵,渲染出一種春意醉人的意境,烘託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二句,詩人在美夢乍醒、欲起未起之時,回想起昨夜的風雨聲聲,於是想見風雨過去必有很多落花,這里的聽覺形象「風雨聲 」決不是令人感傷的「斷腸聲」,而是包蘊豐富的「更新曲」。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彷彿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孤城:指玉門關。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羌:古代的一個民族。
--------------------------------------------------------------------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絲絛:絲線編成的帶子。這里形容隨風飄拂的柳枝。

[簡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絛」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徵。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作者簡介: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縣)人。唐代詩人。
----------------------------------------------------------------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夏:

敕勒歌

北朝樂府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2.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3.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4.蒼蒼:青色。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里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鷺:一種水鳥。

3.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葉編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簡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里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剌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
-----------------------------------------------------------------
唐代詩人高駢《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宋代詩人王令《暑旱苦熱》
清風無力屠得熱,
落日著翹飛上山,
人困已懼江海竭,
天豈不惜河漢干。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

秋:

劉禹錫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請到碧霄。

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

4.異鄉:他鄉、外鄉。

5.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 yú ):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人們插戴茱萸,據說可以避邪。

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

憫 農1

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注釋]

1.憫:憐憫。

2.粟:(sù)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
-----------------------------------------------------
憫農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的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

冬 :
唐·孟郊《苦寒吟》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天寒色青蒼,
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
短日有冷光

唐·元稹《南秦雪》
才見嶺頭雲似蓋,
已驚岩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
萬樹松蘿萬朵雲

唐·白居易《夜雪》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作者簡介]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滄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有《高常侍集》。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 暮 蒼 山 遠,

天 寒 白 屋 貧。

柴 門 聞 犬 吠,

風 雪 夜 歸 人。

[注釋]

1.芙蓉山:地名。

2.蒼山:青山。

3.白屋:貧家的住所。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簡析】本詩妙在自然,創造出一種不尋常的藝術境界,突現了詩人的抑鬱心情和傲睨一切的性格。

Ⅹ 好看的古風背景或者古風女子圖片,高清大圖。用來做古詩ppt的


唔,不知道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