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這是三文魚嗎
三文魚(學名Oncorhynchus)其英語詞義為「鮭科魚」三文魚分為鮭科鮭屬與鮭科鱒屬,所以准確的說Salmon是鮭鱒魚。鮭科魚中的鱒屬魚有兩種:海鱒和虹鱒。
三文魚也叫撒蒙魚或薩門魚,是西餐中較常用的魚類原料之一。在不同國家的消費市場三文魚涵蓋不同的種類,挪威三文魚主要為大西洋鮭,芬蘭三文魚主要是養殖的大規格紅肉虹鱒,美國的三文魚主要是阿拉斯加鮭魚。大馬哈魚一般指鮭形目鮭科太平洋鮭屬的魚類,有很多種,我國東北產大馬哈魚和駝背大馬哈魚等。
中文學名:鮭魚
拉丁學名:Oncorhynchus
別稱:北鱒魚、大馬哈魚、羅鍋魚、馬哈魚、麻糕魚
二名法:Oncorhynchusketa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輻鰭魚綱
亞綱:新鰭亞綱
目:鮭形目
科:鮭科
分布區域:大西洋、太平洋,美洲大湖,黑龍江
分享
外形特徵
三文魚
三文魚體側扁,背部隆起,齒尖銳,鱗片細小,銀灰色,產卵期有橙色條紋。鮭魚肉質緊密鮮美,肉色為粉紅色並具有彈性。
三文魚是世界名貴魚類之一。鱗小刺少,肉色橙紅,肉質細嫩鮮美,口感爽滑,既可直接生食,又能烹制菜餚,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魚類。同時由它製成的魚肝油更是營養佳品。
生活習性
三文魚為溯河洄遊性魚類,BC的主要品種有chinook, sockeye, pink, chum和在河
三文魚
圖冊 4張
溪中生活1~5年後,再入海生活2~4年。產卵期為8月至翌年1月。溯河產卵洄遊期間,它們跳越小瀑布和小堤壩,經過長途跋涉,千辛萬苦才能到達產卵場,而且還不攝食。
每年的大概是7月~10月間,會有成千上萬條三文魚到加拿大佛雷瑟河上游的亞當斯河段繁衍後代。
它們都是從太平洋逆流而上而來的。行進的過程是逆流而上,而且每行進一個階段就有一個層梯式的「增高」。到一個「層梯」,就好比我們上台階一樣,需要邁步向上。而魚只能靠身體不停地跳躍,才可能達到下一層梯。(如同鯉魚躍龍門一樣。)可是因為特殊的環境及三文魚特別的產卵習慣,必須要到達這個長距離高海拔層梯的上游,才可以產卵。所以它們所躍的不僅僅只是一兩層的「台階」,而是很漫長的迴流之路。
在這些台階上面,會有許許多多即將冬眠,需要補充食物的熊。這些熊會叼住因跳起而露出水面的魚兒,所以也會有許許多多的魚死於熊逐漸肥大起來的肚子里。
只有經歷過層層難關後,三文魚才可以抵達最上游的一個平靜的湖面產卵。產卵後,三文魚死亡,結束它的一生。
還有一些鳥類會食用三文魚們辛苦產下的卵,供給自己生存。而三文魚死去後,
三文魚
圖冊 3張
它們的屍體會供許多動物食用。也有一些類似狼的陸地動物會叼著三文魚,在森林內覓食。而食用後,陸地動物則會將剩下的殘骸留在那裡。隨著時間的流逝,殘骸慢慢腐爛在地里,成為大樹的養分,幫助森林成長得更加茂盛。
孵出的小魚苗將會重新回到海洋,成長之後,它們又會沿著長輩走過的路成群洄遊,奇怪的是它們總是能准確找到母親產卵的地方,重復同樣的悲壯。
生長繁殖
三文魚
三文魚是美國AquaBounty Technologies公司的研究人員將大西洋三文魚、太平洋奇努克三文魚以及大洋鱈魚三種魚進行基因雜交改造,培育出來的一種全新三文魚品種。其具體做法是,在大西洋三文魚的受精卵中植入從奇努克三文魚體內提取的生長激素基因序列,以及從大洋鱈魚體內提取的抗凍蛋白基因序列。
為何選擇這三種三文魚進行雜交培育?奇努克三文魚是鮭魚家族中體形最龐大的一種,而大洋鱈魚血液中的抗凍蛋白,則可以讓它們在寒冷的水域中生存。
普通的野生大西洋三文魚,通常只會在春夏季節的溫暖水流中發育成長,需要三年才能長大。但「吸收」了奇努克三文魚和大洋鱈魚優良基因的AquAdvantage三文魚則不同,在合成基因的作用下,它在寒冷的氣候中依然能分泌生長激素,這樣它的生長周期更短,上市時間從三年縮短為一年半,而且身材也比普通野生三文魚要大得多。
三文魚
圖冊 6張
看上去轉基因三文魚將會給漁業和環保帶來福音。就像AquaBounty公司總裁Ronald Stotish博士說的那樣:「轉基因三文魚的快速生長能力可以降低養殖成本,它的環境適應能力又意味著三文魚可以在鄰近陸地甚至居民區的地方養殖,既方便供應,也減少了運輸上的二氧化碳排放。」
不過美國民眾卻不這么看,他們更關心的是,這種既不會增加任何營養成分,也沒有變得更美味的三文魚吃下去是否安全,Stotish覺得這種擔心完全沒必要,「我們的轉基因三文魚跟傳統的大西洋三文魚在每個衡量角度上都是一致的」。在AquaBounty公司遞給FDA的試驗數據中,轉基因三文魚在口感、色澤、維生素、礦物質、脂肪酸、蛋白質等諸多方面,都與大西洋三文魚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沒有任何區別。
AquaBounty方面還
② 三文魚長什麼樣子
這個就是三文魚。
③ 挪威三文魚和虹鱒魚的區別
虹鱒魚與三文魚的區別:
1、價格
三文魚:基本上最貴的挪威三文魚的市場價大約在80-100元/斤。
虹鱒魚:國內養殖的虹鱒價格大約在30元/斤。
2、肉色
三文魚:挪威三文魚肉色偏橙黃色,其表面的白色花紋更白,線條較寬,且線條邊緣比較模糊。而加拿大三文魚,則是肉色偏紅、表面的白色花紋不明顯。
虹鱒魚:脂肪含量少,線條細而且邊緣很硬,也就是紅白相間很明顯。
3、厚度
三文魚:魚片一般都是切成厚塊(0.7cm-1cm左右),厚度很厚。
虹鱒魚:由於肉質比較硬,是不能切這么厚的,不然咬著費勁。
4、光澤
三文魚:看著有油油的光亮,在燈光下會隱約反光。
虹鱒魚:在燈光下黯淡無光。
5、口感
三文魚:優質的三文魚因為可以切得很厚,所以一入口就給人結實飽滿,魚油化口的感覺,還因它彈性十足,所以在咀嚼時會有肉不斷擠壓牙齒和嘴巴的感覺。
虹鱒魚:沒有這個感覺。
虹鱒魚
④ 三文魚圖片
三文魚圖片如下:
(4)哪裡有三文魚圖片擴展閱讀:
三文魚的營養成分:
養殖三文魚和挪威三文魚肌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質、粗脂肪的質量分數分別為62.10%、1.92%、21.01%、14.94%和69.01%、1.88%、21.66%、7.37%。兩種三文魚肌肉中均含18種氨基酸,總氨基酸含量、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5種呈味氨基酸。
含有對人體各種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如鈣、磷、鐵、錳、鋅、鎂、銅等。綜合評價:二者均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挪威三文魚的粗蛋白含量高於養殖三文魚,養殖三文魚的脂肪含量高於挪威三文魚。
據中國和挪威科研機構宣布常吃三文魚可降低患心腦血管病率,三文魚富含的omega-3高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對腦組織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
⑤ 這是真的三文魚嗎
很明顯,這不是三文魚,而是虹鱒魚。看肉片的那些條紋可以知道,條紋細而且邊緣清晰,三文魚條紋比較粗而且條紋邊緣模糊。虹鱒魚是淡水魚,有許多寄生蟲,不能當刺身生吃。
⑥ 三文魚的圖片
三文魚(salmon)也叫撒蒙魚或薩門魚,是一種生長在加拿大、挪威、日本和美國等高緯度地區的冷水魚類。 三文魚(salmon)是一個統稱,三文魚是英語Salmon的音譯。
(6)哪裡有三文魚圖片擴展閱讀:
三文魚的主要價值:
肉質鮮美,卵也是魚子醬上好原料。
選購指南
三文魚肌肉發達,肉質有彈性。
挑選新鮮三文魚時可從四方面鑒別:
1、看魚眼,眼球清晰、干凈者為優,無光澤為次品;
2、看魚鰓,呈鮮紅色、氣味是新鮮,鰓絲略帶紅色或灰白色者不建議購買;
3、看魚體,色澤鮮艷、有彈性、身體完整者為優,反之皮膚顏色灰色暗沉、僵硬、體表不幹凈為則劣;
4、看魚肉,新鮮的三文魚肉明亮清新,有光澤,線條清晰,肉質堅實,反之不新鮮。
口感:新鮮的三文魚入口感覺結實飽滿,魚油豐盈,味道甘香,肉質爽滑,脂肪均勻,不太油膩。而冒充的虹鱒魚,肉的顏色較淡,比較有嚼頭,口感上很容易區分。
⑦ 創造與魔法三文魚在哪釣
三文魚在各個水域都有概率釣到。使用任意一種釣餌皆有概率釣到。
推薦釣三文魚地點:雪山左側的冰清湖、拉魯火山的秋湖,使用任意釣餌皆有較高概率釣到。
三文魚可以用於製作食物與飼料,配方如下:
三文魚+小麥+西紅柿三文魚漢堡=(+85食物,+10水分)
聖焰三文魚=(食物+30,堅固buff)
小篝火烤三文魚=(食物+30)
三文魚+西紅柿三文魚刺身=(+45食物,+20水分)
三文魚+牛奶+小麥三文魚通心粉=(+100食物,+30水分,一級耐力buff)
三文魚+鯰魚水龜飼料=(保底13包飼料)
(7)哪裡有三文魚圖片擴展閱讀:
新手攻略:
1、等級越高的動物爆率越高,比如35級的狼比25級的狼更容易爆優質肉塊,30級的牛比10級的牛更容易爆牛筋。抓寵物時同理,35級的狼比25級的狼出極品資質的可能性更高。5級雞必掉羽毛,而1級雞不會。
2、當打礦的時候一直按著攻擊鍵,同時左手點擊地圖再退出,就可以松開右手掛機了。
3、水晶礦經驗是最多的,所以想快速升級只有去挖水晶礦了,但是新手等級太低,用不了挖水晶礦的鎬子,所以找個30級以上合作夥伴,去礦區挖水晶礦,經驗給自己。
4、滿月島可以放防卡死到四個燈塔
5、在交易面板里,直接點寵物籠子可以看寵物資質,但坐騎卻看不了速度和負重。不過鎖定後就看不了了。
6、晚上打鬼可以圍著它身邊轉圈打
7、船可以坐三個人,不過有時候會掉下來
⑧ 三文魚和大馬哈魚的照片
你好
三文魚和大馬哈魚的照片如下,請參考,謝謝!
三文魚:
⑨ 給我來些三文魚的圖片,要實拍的
⑩ 鮭魚是什麼魚,有圖片給我看看不
鮭魚又叫三文魚、大馬哈魚、大麻哈魚。
鮭魚既是一種統稱,也是三文魚的常規叫法。鮭魚是深海魚類的一種,也是一種非常有名的溯河洄遊魚類,它在淡水江河上游的溪河中產卵,產後在回到海洋肥育。
鮭魚的營養價值極高,而且鱗小刺少,肉質細嫩鮮美,口感爽滑。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食療作用。
(10)哪裡有三文魚圖片擴展閱讀:
在太平洋彼岸,有一道關於三文魚的秋日奇觀 。成千上萬的鮭魚從波瀾壯闊的大海奮力洄遊,逆流而上回到出生地,最終在河底的沙礫卵石中產下後代。
每年十月末至十一月,銀鮭(coho)、狗鮭(chum)和王鮭(chinook salmon)等,從太平洋一路奔向芬利森灣(Finlayson Arm),將途徑的河流湖泊染成一片亮紅,與濃烈的楓葉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早在三四年前,這些鮭魚出生於淡水溪流,成長於汪洋大海,為了返回出生地產卵,它們一路披荊斬棘,經歷九死一生,當終於耗時三月抵達目的地時,便用盡最後一絲氣力產下魚卵,完成繁殖的使命,然後相繼死去,為新生的幼魚提供養料。
這樣悲壯的落幕方式令人匪夷所思,卻也令人充滿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