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知道: 寧波市 北侖區白峰鎮長坑村 在哪
長坑村長坑村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白峰鎮郭巨片區,峙頭半島,與長浦村,雙屯村,光明村,中宅村同鄉,長坑村離最近的公交車站點約有20公里。村裡的一切,依舊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模樣。村常駐人口以老年人為主。主要農產品:榴槤,蘆筍,葡萄柚,捲心菜,黃椒,山葯,蕃茄,無花果,奇異果
『貳』 上洋村的介紹
上洋革命老區基點行政村,位於蕉城區 霍童鎮的西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2.1公里,東連大石、桃坑村,南與虎貝鄉毗鄰,西北與後洋、梅溪、坑頭村接壤」,海撥740米,地勢較為平坦,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稱。全村現有9個村民小組146戶,總人口706人,耕地總面積993畝,其中水田797畝,人均耕地1.4畝。上洋村歷史悠久,風景秀麗,資源豐富。先輩們為革命事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足跡。如今上洋人在享受先輩們留下的遺產的同時,正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建設美麗的上洋村。
『叄』 東莞常平有哪些村
截止2014年7月,常平鎮轄31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
1、行政村:崗梓村、塘角村、蘇坑村、袁山貝村、金美村、還珠瀝村、朗貝村、橋瀝村、盧屋村、九江水村、朗洲村、陳屋貝村、司馬村、霞坑村、漱舊村、漱新村、黃泥塘村。
元江元村、橫江廈村、沙湖口村、白石崗村、松柏塘村、上坑村、木棆村、下墟村、板石村、田尾村、白花瀝村、橋梓村、麥元村、土塘村。
2、社區:常平社區、新民社區。
常平鎮是廣東省東莞市下轄鎮,位於東莞市東部,地處廣深經濟走廊中段,全鎮面積108平方公里,下轄32個村(社區)。截至2017年底,戶籍人口約8.66萬,流動人口約40萬。
(3)上坑村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宋初(太平興國年間,即977年—984年),南雄利雋卿到大瀝建村,是常平地區立村之最早者。
南宋後期(約1265-1278年),我鎮部分村落始祖先後從南雄珠璣巷或其他地方到本鎮各地立村,從此本鎮村落已初具現今之格局。
清順治年間(1644年),常平境內鄉村歸京山司管轄。
道光年間(1821-1865),常平古圩建立。
1950年8月5日,區鄉調整,常平圩為全縣唯一的區轄鎮,常平境內的村莊基本屬一區的常平鄉和廣裕鄉管轄。
1953年春,全縣將原來的九個區劃分十五個區,常平區劃為第五區,共轄區21個鄉。
1954年6月30日,五區常平改為鄉級鎮。
1954年7月1日,縣內區鄉建制又變化,常平圩改為鄉級鎮。五區原所屬的21個鄉縮為十七個鄉鎮。
1955年9月,第五區改稱為「常平區」。
1957年12月,全縣撤區設鄉,成立三十七個大鄉,常平區解體,原小鄉合並為常平、土塘、橫瀝、東坑四個大鄉。
1958年3月,土塘大鄉並入常平大鄉,常平境內的村莊基本為常平大鄉所轄。
1958年10月,全縣廢除大鄉制,建立人民公社制,當時常平、橫瀝、橋頭、東坑四個大鄉合並成立常平人民公社。
1959年,橋頭、橫瀝地區劃出常平公社。
1983年11月,撤銷常平公社,成立常平區公所。原公社所轄的各生產大隊亦同時撤銷,改稱鄉人民政府。
1987年4月,常平撤區建鎮。常平區公所解體,成立常平鎮人民政府。原區管所轄下的24個鄉也撤銷,分別建立31個管理區(另外一個居民管理區)。
『肆』 安徽石台縣風景如畫的絕美鄉村藏在哪一座山裡
很多美麗的景色都要去鮮為人知的地方才能夠看到,在安徽省石台縣內,藏著一個風景如畫的小山村,這里遠離縣城,卻山清水秀。平時到這里來旅遊觀光的人比較少,但是一旦秋天來臨之際,這里便會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這個小山村叫做畫坑村。剛開始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或許會覺得有些拗口,但其實這背後還有一個凄美的傳說。據傳最開始的時候,畫坑村原本是叫做畫溪村的,村裡住著一個叫做桃花的寡婦,她勤勞善良,獨自耕種著稻田。但是村裡的鄉紳為了得到桃花的田地,一直不斷地加重稅收。最後桃花沒有辦法,只能把溪流堵住,讓這片田地漸漸貧瘠下去。於是溪流不再,畫溪村也變成了畫坑村。
『伍』 常平鎮上坑村去常平火車站怎麼坐車
常平鎮上坑村去常平火車站可以坐7路車到達,具體位置和路線如圖所示。
『陸』 福建上坑有沒有霞化
是福建南安市的一個小山村,最有名的事件就是說這個村裡面有個女人一絲不掛的被關在這個村的一個小石屋裡面,一待就是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