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大班活動電從哪裡來圖片
擴展閱讀
不開心的語句唯美圖片 2025-09-22 17:12:41
小豬快跑圖片搞笑圖片 2025-09-22 17:12:23

大班活動電從哪裡來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19 22:54:51

❶ 《靜電》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靜電》幼兒園大班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靜電》幼兒園大班教案1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生活中各種靜電現象。

(2)知道靜電是如何產生的。

(3)了解常用的三種起電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討論建立對靜電現象的認識。

(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三種起電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1.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起電的三種方式:__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_起電。

3.電荷守恆定律

1、思考與討論:日常生活中,你了解或碰到過的關於靜電的現象有哪些?請舉例。根據初中的學習,怎樣使物體帶電?如何檢驗?

結論:

2、討論與探究:以摩擦起電為例,探討起電的本質。(靜電現象的解釋)

結論:

3、討論與探究:摩擦起電是使物體帶電的唯一方法嗎?

1、課堂鞏固:(1)學習與評價P2、1

(2)學習與評價P2、2

(3)(雙選)有一帶正電的驗電器,當一帶絕緣柄的金屬球A靠近驗電器的小球(不接觸)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張角減小,則金屬球A()

A、可能不帶電B、可能帶負電C、可能帶正電D、一定帶負電

(4)學習與評價P2、4

2、課後提升:(1)書本P5、1——3

(2)學習與評價P3、5——10

請完成思案

《靜電》幼兒園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後,能產生靜電的現象。

2. 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准備

泡沫板、碎紙屑、塑料尺、氣球、絲綢、手帕、手套、衣服、頭發等。

活動過程

1.「變魔術」活動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紙屑。

2..幼兒自由操作,引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怎麼做才能讓泡沫板把紙屑吸起來。

3.教師示範泡沫板吸起紙屑。教師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邊做邊說,紙屑起來吧!

總結:

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泡沫板在衣服上來回摩擦產生了一種電,叫靜電,所以能把小紙屑吸上來。

4.幼兒再次操作,體驗操作成功的快樂。

分別請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兒操作示範。

總結:摩擦時時間要長一點,速度要快,就容易產生靜電,吸起碎紙屑。

5.幼兒分組操作,嘗試泡沫板、塑料尺和氣球可以和哪些別的東西摩擦產生靜電。

發現:泡沫板、塑料尺和氣球跟絲綢、手帕、手套、衣服、頭發摩擦都可以產生靜電,將紙屑吸起來。

6.發現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脫衣服時聽到了滋啦滋啦的聲音。梳頭發時,頭發被梳子吸起來。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里提供毛皮、絲絨、鐵梳、木梳等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供幼兒繼續探索。

《靜電》幼兒園大班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有一天中午,我帶幼兒一起午睡,在脫衣服時有小朋友的叫聲「啊,好疼」,問其原因,是因為在脫毛衣時,由於起了靜電,所以感到疼痛,還有在玩滑滑梯時也會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與問題,我創設了這節課,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讓孩子們了解這一現象,特設計了這一節課。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摩擦起電的興趣,了解關於靜電的`簡單知識。

2、啟發幼兒的發散思維,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活動知道物體摩擦後會起電,帶電的物體能吸引輕小的物體。

2、加深對摩擦起電現象的理解。

活動准備

每組放兩個小筐一個筐內有塑料尺、塑料筆、鉛筆、竹筷、鐵棒、綢布、碎紙屑、線手套;一個框里各種的紙屑,如:小硬紙板塊、碎皺紋紙屑,自作的小蝴蝶。每個幼兒一個自製的小章魚

活動過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麼?(向幼兒介紹小筐里的各種材料及物品)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2、根據幼兒在操作中的發現,引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怎樣做才能讓小紙棒把小紙屑吸起來(幼兒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提問小朋友說說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紙屑吸起來,你是怎樣做的?(請做到的小朋友上台來掩飾一下,並講講自己的想法,再讓大家試一試可以么?)

4、為什麼塑料尺、塑料筆和綢布摩擦後可以吸起碎紙屑?(幼兒思考、討論)

總結:告訴幼兒: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塑料尺、塑料筆、和綢布摩擦產生靜電,因此吸起了碎紙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產生靜電。

5、請小朋友再試一試,塑料筆和尺還可以和哪些東西摩擦產生靜電,吸起紙屑

讓幼兒探索發現:用絲綢、手帕、、衣服、頭發來摩擦塑料尺和筆都會產生靜電,將紙屑吸起來並知道小硬紙板吸不起來的原因。

二、做一做:彩蝶飛舞

1、教師將自製的小彩蝶發給幼兒,請幼兒想想辦法,怎樣才能使它飛起來呢?(幼兒操作、探索)

2、幼兒上台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大家看看哪種方法會讓蝴蝶飛舞的更好

小結:當塑料筆或尺經過摩擦後會產生靜電,所以,小彩蝶會飛起來了。

三、魔術表演:小章魚

老師為小朋友請出「小章魚」,然後為小朋友變魔術,猜一猜,為什麼小章魚會貼到身上呢?請小朋友來試一試,體驗摩擦起電的樂趣。

小結:當小章魚經過摩擦後,會產生靜電,所以,小章魚就貼到身上一起跳舞了。

四、活動延伸:請幼兒帶著自己的小章魚到科學角或校園里去,看看我們的章魚還能吸到哪裡去繼續探索摩擦起電的樂趣。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哦!孩子們的興趣也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高,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讓便我能夠改進!讓自己下次會做的更好!

不足之處:

1、開始部分,我的語句組織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沒聽清我的問題,所以一時孩子沒摸到頭腦,後來我是又經過引導後,孩子漸漸的明白,並能自覺操作了,方法也越來越新穎、有趣,很讓人欣慰!在語句方面以後要加油!

2我可以將「小章魚」這一環節可以放到開始部分,這樣更能調動起孩子的激情;

3、碎紙屑我是准備了一個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實驗後,弄的到處都是,以後在做實驗時我要先

講清規則,讓孩子有意識些,這樣也不會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講的話,我一定會准備的更充分些,讓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體驗摩擦起電的樂趣!加油!

本次上課的優點:

1、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能積極的配合老師的活動,整堂課還是比較輕松、活躍的;

2、每做一個活動都會有小結,孩子掌握的比較好的,課下後幼兒還能繼續探索摩擦起電的樂趣,讓我很開心!同時家長的反應也比較好!所以,我們以後還會多上這樣的實驗課,讓孩子在玩中學,在玩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靜電》幼兒園大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操作與嘗試,使幼兒初步發現感知靜電現象,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能用較連貫、准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並能與同伴進行交流、分享。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與常規。

活動准備

每人一張報紙、一個氣球、一把尺子,許多的紙人與蛋殼娃娃。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引發思考、操作嘗試。

(1)「請幼兒想辦法幫助老師把這張報紙貼到牆上。」引入課題——不用任何材料,將報紙貼到牆上。

(2)幼兒操作、嘗試。發現幼兒將報紙貼到牆上,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並請幼兒說出是如何操作的。使幼兒了解摩擦後產生靜電,才使報紙貼到牆上的。

(3)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及發現。「小朋友是怎樣讓報紙貼到牆上的?」得出結論:「將報紙摩擦後,它帶上了魔法就貼到牆上了。」

2、我和氣球做游戲。

「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氣球,請大家想辦法使氣球也帶上魔法,讓它貼到你的身上。」引導幼兒用剛學到的「摩擦」的方法,使氣球貼到自己或同伴的臉上、身上、頭發上……教師可鼓勵幼兒說出是如何做到的,進一步感知摩擦產生靜電的科學現象。

4、娃娃跳舞。

想辦法使尺子也帶上「魔法」,使桌子上的紙人飛起來,讓「蛋殼娃娃」跟著尺子來跳舞。(通過這個活動,使幼兒知道靜電不僅能使物體貼到別的東西上,還可使這個物體吸起來別的東西。)在幼兒操作的時候,多讓幼兒說說自己是如何做的。

5、看誰吸得快。用尺子將紙人吸起放到小筐里。

活動延伸

幼兒帶上尺子到戶外面去找一找,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用尺子吸起來。

❷ 幼兒園大班觸電了,怎麼辦的教案

一、故事情境導入

1、有一個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安安,有一天,他在家裡看電視,忽然想吃蘋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個蘋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來一看,喜歡的動畫電視節目已經結束了,他便走到電視機前去換頻道。你們猜,這時候發生什麼事了?

2、明明剛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來是觸電了,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敢用濕手去碰電器了。你們在家裡發生過這樣的事嗎?

二、教授新課

1、安全用電標志

(1)你們了解安全用電標志嗎?

(2)安全用電標志分為顏色標志和圖形標志。顏色標志常用來區分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或用來表示某處安全程度。圖形標志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去接近有危險的場所。

(3)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你們知道都是用來標志什麼的嗎?

(4)老師結合圖片向學生講解不同顏色標志代表的不同含義。

2、預防觸電

(1)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存在電。你們知道怎樣預防觸電嗎?

(2)師生共同總結用電嘗試:家電停止使用時,要拔掉電源插頭;手、腳和身體濕的時候不要觸摸電器;不要把手伸進運轉的電風扇、攪拌機和水果榨汁機里等等。

3、觸電後怎麼辦

(1)觸電後應立即拉下電源開關或拔掉電源插頭。

(2)迅速撥打電話,你們知道應該撥打什麼電話號碼嗎?

(3)如果無法及時找到或者斷開電源,應該怎麼辦?

三、觀看關於安全用電的視頻

四、課後小結

1、我們經常看到電池,你們說摸電池會觸電嗎?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2、今天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用電安全知識?

❸ 電是怎樣發明出來的

在中國,古人認為電的現象是陰氣與陽氣相激而生成的,《說文解字》有「電,陰陽激耀也,從雨從申」。《字匯》有「雷從回,電從申。陰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為電」。在古籍論衡(Lun Heng,約公元一世紀,即東漢時期)一書中曾有關於靜電的記載,當琥珀或玳瑁經摩擦後,便能吸引輕小物體,也記述了以絲綢摩擦起電的現象,但古代中國對於電並沒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臘的哲學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會吸引絨毛或木屑,這種現象稱為靜電(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電(Electricity)在古希臘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臘文的靜電為(elektron) 近代探索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個風箏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 從物質到電場 在十八世紀電的量性方面開始發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與1785年庫侖(C.A.Coulomb 1736-1806)發現了靜態電荷間的作用力與距離成反平方的定律,奠定了靜電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義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銅片和錫片浸於食鹽水中,並接上導線,製成了第一個電池,他提供首次的連續性的電源,堪稱現代電池的元祖。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場效應的變化,展示感應電流的產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電力線的概念。這是首次強調從電荷轉移到電場的概念。 電場與磁場 1865年、蘇格蘭的馬克斯威爾(J. C. Maxwell)提出電磁場理論的數學式,這理論提供了位移電流的觀念,磁場的變化能產生電場,而電場的變化能產生磁場。馬克斯威爾預測了電磁波輻射的傳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國赫茲(H.Hertz)展示出這樣的電磁波。結果馬克斯威爾將電學與磁學統合成一種理論,同時亦證明光是電磁波的一種。 馬克斯威爾電磁理論的發展也針對微觀方面的現象做出解釋,並指出電荷的分裂性而非連續性的存在,1895年洛倫茲(H.A.Lorentz)假設這些分裂性的電荷是電子(electron),而電子的作用就依馬克斯威爾電磁方程式的電磁場來決定。1897年英國湯姆生(J.J.Thomson)證實這些電子的電性是帶負電性。而1898年由偉恩(W.Wien)在觀察陽極射線的偏轉中發現帶正電粒子的存在。

❹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電》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電》,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電》1

活動目標:

1、了解電的用途,知道安全用電不會發生危險。

2、通過辨析活動,了解安全使用電器的基礎知識。

3、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4、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電。

5、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准備:

掛圖

活動過程:

1、在教師提問的基礎上,初步了解電器的用途: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電器產品,你知道哪些電器呢?它們有什麼作用?

(2)這些電器給我們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但是這些電器要工作,都離不開什麼呢?

(3)你知道電從哪裡來?(發電站)。

(4)教師 小結:電給我們人類帶來了許多方便,我們的生活再也離不開它了。它是我們的好朋友,但這位電朋友有時候也會發脾氣傷人的。

2、出示電線,向幼兒介紹有關知識。

(1)這是什麼?你在哪裡見過?仔細看看裡面和外面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2)教師介紹:這是電線,裡面是銅線,會導電。外面是塑料,包裹著銅線,是保護層,我們抓在手裡沒有電。但是塑料壞了,我們就會碰到電,發生危險。

3、組織幼兒討論

(1)如果你們家的電線破了,怎麼辦?(用專用膠布包裹)

(2)如果你看見電線斷落在路上,應該怎麼辦?(繞過去)

4、出示插座,向幼兒介紹有關知識。

(1)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2)教師介紹:這是插座,裡面有銅絲或銅片,可以導電,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護層。如果將手伸進去,就會碰到銅片,電就會傳到人的身上,發生危險。除了人和銅會導電,水也會導電,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濕的手接電源。

(3)出示電的標志,讓幼兒認識,並知道看見電的標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5、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看圖說說: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這樣做對嗎?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電》2

活動要求:

1、使幼兒了解安全使用電器得粗淺知識。

2、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准備:

各種用電設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找一找教室中的電源插座或插頭在什麼地方?

2、討論:幼兒園班級里的插座為什麼都要安裝得這么高?(讓幼兒知道電插頭、電源插座都是很危險的東西,如果手碰到插孔內,人就會觸電,會有生命危險。)

3、請幼兒看教師拿插頭時手的姿勢和抓的位置,讓幼兒知道插孔里有電,插頭上的小銅片能把電通過電線傳給錄音機,所以手不能碰到銅片,更不能把手伸插孔內。

4、組織幼兒討論:用電時要注意什麼?知道潮濕的東西不能靠近電器,這樣會漏電,電器不能和與紙、布等易燃物品放在一起,不然可能引起火災。

5、讓幼兒說說在家中用電器時要注意什麼?

活動延伸:

散步時。可以帶幼兒從遠處觀察高壓電的標記,教育幼兒高壓電很危險,一定要遠離高壓電。

幼兒園大班用電安全教育教案,電是我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能量,但是電的'危險性也是很高的,我們一定要教導幼兒如何安全用電,不讓它傷害到自己。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電》3

設計思路:

隨著自然環境的污染,自然災害也隨之增多。其中雷電的安全事故現象也有發生。家居的危險用電事故也有發生,並且多是幼兒事故。讓幼兒從小就認識如何防雷電和在家時如何安全用電,是我們教師必不可少的教育工作。於是,特此設計了此活動。

安全知識,理性的東西比較強,我考慮到這一點之後,於是,在活動的前端,便設計了躲雷雨閃電的情景,讓幼兒自由地發揮,老師在旁邊仔細地觀察、引導,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之後,再讓他們來掌握正確的方法,這樣便會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再者,通過表演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中學,更快、更好地掌握住所學的安全知識。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節約用電、安全用電。

2、教育幼兒學會如何防雷電。

3、鍛煉幼兒對事情的判斷能力和想像力,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課件《如何防雷電》;躲雷雨閃電的情景場地布置(即游戲場地):大樹一棵、電線桿一條,房子一座,雨的形成:用銀色的包裝紙剪成一條條細小的長帶,掛在場地的房頂上面飄落下來;情景演習的准備:電燙斗一個,一件破了一個洞的衣服;小兔子頭飾、木籃子各40個;音樂《下雨了》。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今天,一位小朋友邀請我們到她家去做客,現在,我們出發吧。

二、躲雷雨閃電的情景:

1、剛走到半路上,突然傳來一陣雷雨閃電的聲音(用錄音機播放音樂),"孩子們,下雨了,打雷啦,趕快躲"。仔細觀察孩子們躲在哪裡。

2、雨停了,繼續走,來到了黃可芳的家裡坐下,她媽媽熱情招待我們。

三、圍繞剛才躲雷雨閃電的情景進行提問:

1、剛才我們在半路上遇到什麼事情啦?

2、你們是怎樣避雷雨閃電的?躲在哪裡?

3、今天小可愛也遇到了像我們同樣的事情,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她是怎樣做的?

四、觀看課件《如何防雷電》。

五、圍繞課件內容與幼兒展開討論:

1、故事裡的小可愛她是躲在哪裡避雷雨閃電的?

2、小帥哥又是躲在哪裡避雷雨閃電的?

3、小可愛、小帥哥誰做得對呢?請幼兒自由討論,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事情的判斷能力。

4、老師小結應該怎樣防雷電。

(1)不可以跑到大樹下躲雷雨閃電。

(2)不可以躲在電線桿下。

(3)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4)不可以躲在潮濕的地方。

六、情景演習:突然在黃可芳家裡的一個角落裡冒出一陣陣煙和聞到一股燒焦的味道。

七、與幼兒一起討論應該如何安全用電。

1、尋找出冒煙的苗頭(原來是黃可芳貪玩,用電燙斗燙衣服忘了關掉電源,把衣服燒焦了)。

2、與幼兒一起討論在家該如何安全用電?請幼兒各抒已見,這時候,要運用靈巧的引導語言來開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對事情的判斷力。

3、老師小結該如何安全用電:

(1)不玩弄電器的插頭,需要時請大家幫忙插和拔。

(2)不用濕手觸摸電源開關。

(3)在沒有學會操作前不能隨便按動電器上的旋鈕及各種鍵,有的家電只有大人才能操作,不能隨便亂動。

(4)注意節約用電,要隨手關燈,沒人時不開燈,電視看完要及時關掉。

八、表演游戲:《下雨啦》。

情景設計:播放音樂《下雨了》,兔媽媽和兔子們隨著輕快的音樂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啦,兔媽媽和兔子們趕快躲雨,雨停了,兔媽媽表揚躲得好、躲得對的小兔。

活動反思:

1、幼兒對安全用電的知識掌握得很好,大部分幼兒都有這方面的經驗,這說明,家長們在家都有教育幼兒如何安全用電。

2、幼兒對參與表演性質的游戲非常感興趣,幼兒在玩中學得更好、更快。這個活動環節如此吸引幼兒,應該讓幼兒多玩幾次游戲,在以後的戶外活動中,要安排插入這個游戲讓孩子們玩。

3、幼兒的想像力比以前有所進步,並且對事情的判斷能力也提高了不少,這真是可喜可賀,我發覺孩子們在玩中、在動態中更有積極性,更能發揮他們自己潛在的能力,思維都變得活躍而富有前進性。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電》4

活動設計:安全用電

活動要求:

1、使幼兒了解安全使用電器得粗淺知識。

2、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大班安全教育 教案《安全用電》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找一找教室中的電源插座或插頭在什麼地方?

2、討論:幼兒園班級里的插座為什麼都要安裝得這么高?(讓幼兒知道電插頭、電源插座都是很危險的東西,如果手碰到插孔內,人就會觸電,會有生命危險。)

3、請幼兒看教師拿插頭時手的姿勢和抓的位置,讓幼兒知道插孔里有電,插頭上的小銅片能把電通過電線傳給錄音機,所以手不能碰到銅片,更不能把手伸插孔內。

4、組織幼兒討論:用電時要注意什麼?知道潮濕的東西不能靠近電器,這樣會漏電,電器不能和與紙、布等易燃物品放在一起,不然可能引起火災。

5、讓幼兒說說在家中用電器時要注意什麼?

活動延伸:

散步時,可以帶幼兒從遠處觀察高壓電的標記,教育幼兒高壓電很危險,一定要遠離高壓電。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讓小朋友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看見電線段落在路上,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❺ 大班科學電是怎麼來的公開課教案

電能的產生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常見電池的結構、性能以及使用注意事項,在生活中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電池。 2.了解目前常用的幾種發電方式中能量的轉化過程、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情況。 3.了解各種電池和火力發電方式存在環境污染,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4.使學生大概知道日常生活中幾種常見的發電機的工作原理,知道它們的能量轉化過程以及它們的優劣之處。
5.為學生學習「怎樣產生感應電流」打下基礎、培養興趣。 6.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環境保護和愛國主義的教育。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知道各種發電機的能量轉化過程以及它們的優劣之處。 2.教學難點是各種發電機的能量轉化過程。 三、教學過程 1.「認識電池」部分的教學

❻ 家裡的電是哪來的

我們需要在發電廠將電生產出來,其實嚴格的說並不是生產電能,而是將其他能源轉換成電能。比如最常見的火力發電站,就是將煤等燃料燃燒後加熱循環水,利用形成的水蒸氣來推動發電機運轉,從而產生了電能;水力發電廠是利用河流中水的落差來推動發電機發電;核能發電廠則是利用原子能來進行發電。總體來說發電廠就是利用各種機器與方法將大自然中各種能量轉化成電能的地方。
然後發出的電能需要經過升壓變電站升高電壓後接入輸電網,所謂輸電網就是輸送電能的網路,由於電流經過輸電網中的線路都會發熱與產生損耗,輸送過程中產生的損耗越大,到達輸送終點的電能也就越少。為了降低輸電過程中的損耗,目前我國採用的是超高壓與特高壓技術輸電,這樣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輸送電能的損耗,而且還能實現遠距離輸電的目的,滿足一些特殊地區用戶的用電需求。由於輸電電壓很高,所以在城市裡一般見不到輸電線路的影子,它們一般座落在城市的郊外與人口稀少的區域,就像圖片里一樣,輸電線路都架的非常高,而且一般採用分裂導線布置。

這樣高的電壓一般用戶是不能直接使用的,所以當電能到達用電地區附近後還要進行降壓處理,然後進入我們城市內的配電網。目前較大的城市內已經看不到配電網的線路,為了用電安全可靠,所有高壓線路都採用電纜鋪設埋藏在地下,少數農村與城市郊區仍可看到配電網的影子,就像下圖中一樣,線路架設高度明顯比輸電網要低很多,而且一般都採用單根導線。

配電網中的電壓仍然很高,一般為10kV,一般的用戶還是不能使用的,所以接下來電能還要經過配電變壓器再次降壓,才能輸送到各家各戶。至此電能從生產到輸送再到使用的整個過程基本結束,由於電能的特殊性,這個看似漫長的過程其實是同時完成的,也就是說電能的生產和使用是同時進行的。

❼ 電從哪來

電是一種粒子,電壓起著推動(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作用,而只有導體里才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子,這也是為什麼導體能導電的原因.電子在移動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各種形式的能,電器就是使用這些能的機器了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的產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或電荷有兩種:我們把一種叫做正電、另一種叫負電。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帶電物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吸引或排斥力遵從庫侖定律。
================================================

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依據目前的風車技術,大約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風速度(微風的程度),便可以開始發電。
風力發電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熱潮,為風力發電沒有燃料問題,也不會產生輻射或空氣污染。

風力發電在芬蘭、丹麥等國家很流行;我國也在西部地區大力提倡。小型風力發電系統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個發電機頭組成的,而是一個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統:風力發電機+充電器+數字逆變器。風力發電機由機頭、轉體、尾翼、葉片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為:葉片用來接受風力並通過機頭轉為電能;尾翼使葉片始終對著來風的方向從而獲得最大的風能;轉體能使機頭靈活地轉動以實現尾翼調整方向的功能;機頭的轉子是永磁體,定子繞組切割磁力線產生電能。
風力發電機因風量不穩定,故其輸出的是13~25V變化的交流電,須經充電器整流,再對蓄電瓶充電,使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能變成化學能。然後用有保護電路的逆變電源,把電瓶里的化學能轉變成交流220V市電,才能保證穩定使用。
通常人們認為,風力發電的功率完全由風力發電機的功率決定,總想選購大一點的風力發電機,而這是不正確的。目前的風力發電機只是給電瓶充電,而由電瓶把電能貯存起來,人們最終使用電功率的大小與電瓶大小有更密切的關系。功率的大小更主要取決於風量的大小,而不僅是機頭功率的大小。在內地,小的風力發電機會比大的更合適。因為它更容易被小風量帶動而發電,持續不斷的小風,會比一時狂風更能供給較大的能量。當無風時人們還可以正常使用風力帶來的電能,也就是說一台200W風力發電機也可以通過大電瓶與逆變器的配合使用,獲得500W甚至1000W乃至更大的功率出。
使用風力發電機,就是源源不斷地把風能變成我們家庭使用的標准市電,其節約的程度是明顯的,一個家庭一年的用電只需20元電瓶液的代價。而現在的風力發電機比幾年前的性能有很大改進,以前只是在少數邊遠地區使用,風力發電機接一個15W的燈泡直接用電,一明一暗並會經常損壞燈泡。而現在由於技術進步,採用先進的充電器、逆變器,風力發電成為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統,並能在一定條件下代替正常的市電。山區可以藉此系統做一個常年不花錢的路燈;高速公路可用它做夜晚的路標燈;山區的孩子可以在日光燈下晚自習;城市小高層樓頂也可用風力電機,這不但節約而且是真正綠色電源。家庭用風力發電機,不但可以防止停電,而且還能增加生活情趣。在旅遊景區、邊防、學校、部隊乃至落後的山區,風力發電機正在成為人們的采購熱點。無線電愛好者可用自己的技術在風力發電方面為山區人民服務,使人們看電視及照明用電與城市同步,也能使自己勞動致富。

http://www.syxinfl.com/風力發電機/圖片/s150w.jpg
http://www.syxinfl.com/風力發電機/圖片/s300w.jpg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eco-activities/wind-power-s.jpg

自然界的放電現象國際單位制中電荷的單位是庫侖。
========================================
直流發電機的工作原理
直流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就是把電樞線圈中感應產生的交變電動勢,靠換向器配合電刷的換向作用,使之從電刷端引出時變為直流電動勢的原理。

電刷上不加直流電壓,用原動機拖動電樞使之逆時針方向恆速轉動,線圈兩邊就分別切割不同極性磁極下的磁力線,而在其中感應產生電動勢,電動勢方向按右手定則確定。這種電磁情況表示在圖上。由於電樞連續地旋轉,,因此,必須使載流導體在磁場中所受到線圈邊ab和cd交替地切割N極和S極下的磁力線,雖然每個線圈邊和整個線圈中的感應電動勢的方向是交變的.線圈內的感應電動勢是一種交變電動勢,而在電刷A,B端的電動勢卻為直流電動勢(說得確切一些,是一種方向不變的脈振電動勢)。因為,電樞在轉動過程中,無論電樞轉到什麼位置,由於換向器配合電刷的換向作用,電刷A通過換向片所引出的電動勢始終是切割N極磁力線的線圈邊中的電動勢,因此,電刷A始終有正極性。同樣道理,電刷B始終有負極性,所以電刷端能引出方向不變的但大小變化的脈振電動勢。如每極下的線圈數增多,可使脈振程度減小,就可獲得直流電動勢。這就是直流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同時也說明子直流發電機實質上是帶有換向器的交流發電機。

從基本電磁情況來看,一台直流電機原則上既可工作為電動機運行,也可以作為發電機運行,只是約束的條件不同而已。在直流電機的兩電刷端上,加上直流電壓,將電能輸入電樞,機械能從電機軸上輸出,拖動生產機械,將電能轉換成機械能而成為電動機,如用原動機拖動直流電機的電樞,而電刷上不加直流電壓,則電刷端可以引出直流電動勢作為直流電源,可輸出電能,電機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而成為發電機。同一台電機,能作電動機或作發電機運行的這種原理.在電機理論中稱為可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