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楠竹和毛竹有什麼不同,
楠竹和毛竹沒有區別。
毛竹,又名楠竹、孟宗竹、江南竹、茅竹。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單軸散生型。常綠喬木狀竹類植物,稈大型,高可達20米以上,粗達18厘米。喜溫暖濕潤氣候,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忌排水不良的低窪地。
毛竹生長快,產量高,吸收土壤養分多,而砍伐竹子把竹材和枝葉運出林地,帶走了大量的營養物質,殘留的竹蔸和根系一時不能腐爛分解,所含養分大多為暫不可用狀態。因此,必須通過施肥來補充營養物質,才能保證毛竹林的持續生產。
『貳』 竹子生長在我國什麼地方
竹原產中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像四川,重慶,湖南,浙江等,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中國有37屬約500種,以四川地區為主。在中國有熊貓之家和竹林深處的典故。在重慶的梁平,浙江的安吉、臨安、德清等地,都有漫山的竹海。
亞太竹區是世界最大的竹區。主要產竹國家有中國、印度、緬甸、泰國、孟加拉、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斯里蘭卡等。
(2)楠竹長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有名的竹海
1、王府竹海,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西北約30公里的獅子廟鎮境內,處於熊耳山南麓與伏牛山北麓的欒川北川深山區,是一個以避暑度假和生態休閑旅遊為核心的生態區。景區各個項目建設完全按照國家4A級景區標准建設。
2、蜀南竹海:蜀南竹海位於四川南部的宜賓市境內,幅員面積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45平方公里,共有八大主景區,兩大序景區134處景點。由27條峻嶺,500多座峰巒組成,景區內共有竹子400餘種,7萬余畝,楠竹枝疊根連,蔥綠俊秀,浩瀚壯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府竹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蜀南竹海
『叄』 有一種竹子前幾年都在長根,所以基本不見它長個子,後面幾年每天以非常快的速度生長,能長到非常高。
這種竹子叫做「毛竹」,又名江南竹、楠竹、孟宗竹、茅竹。屬於禾本科剛竹屬,單軸散生型。是一種常綠喬木狀竹類植物,稈大型,高可達20米以上,粗達18厘米。毛竹稈高,葉翠,四季常青,秀麗挺拔,經霜不凋,雅俗共賞。常與松、梅共植,被譽為「歲寒三友」。主要分布於亞熱帶地區,在長江流域以南。
『肆』 楠竹的產地。用途。加工。
益陽因楠竹種植面積廣泛而被稱之為「楠竹之鄉「,該市擁有140萬畝竹林,100餘種竹類,楠竹約有1.1億根,蓄積量居全國第三,全省第一,桃江縣更是號稱「83萬人,83萬畝竹」,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竹子之鄉」。
楠竹被統稱為毛竹,又別於毛竹,楠竹實際上是毛竹中最名貴,最有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一種實用竹。在中國300多種木本竹類植物引屬中,楠竹是生長最快,材質最好,用途最多,經濟價值最大,種植面積最大的竹種,楠竹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楠竹竹質尤以湖南竹為最好,江西,福建次之。
楠竹生長快,適應性強,恢復一棵60英尺高的樹木需要60年的時間,而一棵60英尺的楠竹只需59天即可再生,楠竹大面積的種植推廣能保持水土流失,調節局部小氣候,凈化空氣,美化環境,並且成林時間較木材而言大為縮短。
楠竹俗稱「毛竹」,紮根長江流域,苦戀大江春水,世世代代不肯北移。那剛烈而過分挑剔的鞭根,始終不飲淮河水,寧死也不移情黃河岸。
種植:::毛竹適生環境要求
毛竹是多年生常綠樹種。根系集中稠密,竹稈生長快,生長量大。因此,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年平均溫度15--20℃,年降水量為1200--1800毫米。對土壤的要求也高於一般樹種,既需要充裕的水濕條件,又不耐積水淹浸。板岩、頁岩、花崗岩、砂岩等母岩發育的中、厚層肥沃酸性的紅壤、黃紅壤、黃壤上分布多,生長良好。在土質粘重而乾燥的網紋紅壤及林地積水、地下水位過高的地方則生長不良。在造林地選擇上應選擇背風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帶;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良好的酸性砂質土或砂質壤土的地方。
栽培技術要點
(一)移竹造林技術
1.造林整地
通過整地可以創造適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長的環境條件。整地工作應在造林前的秋、冬季進行,包括清理林地、開墾和挖掘栽埴穴等三個工序。坡度不大的造林地採用全墾整地,坡度較大(15~25度)的造林地採用水平帶整地,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則採用塊狀整地。全墾整地是將造林地內的雜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後,全面深翻25—30厘米,將表土翻入底層,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塊和粗樹兜、樹根等,再定點挖栽埴穴。
在坡地上挖穴時,應注意穴的長邊與等高線平行。帶狀整地即整地帶與等高線平行,帶寬頻距視坡度緩陡及栽埴密度而定,一般為3米左右。整地帶上先劈除雜草灌木,後沿帶開墾,翻土深度40厘米左右,再在已翻土的帶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塊狀整地是根據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確定栽埴點,清除各栽埴點周圍2米左右的雜草灌木,按栽埴點挖穴。無論那種整地方式,都須在挖栽埴穴前確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離。毛竹移竹造林每畝密度20一35株;株行距可用5×6米或4×5米;栽埴穴的規格是穴長1.5米,寬0.8米,深0.5米左右。
2.造林季節和方法
毛竹造林的良好季節是冬季和早春(即十一月至翌年二月)。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移鞭造林、截稈移兜造林、實生苗造林(播種育苗)和鞭節育苗造林等。其中,移竹造林法在生產中應用最廣。移竹造林首先應選好母竹。母竹以竹齡2—3年生、胸徑3--6厘米、生長健壯、分枝較低、枝葉繁茂、竹節正常、無病蟲害的林中竹為宜。挖母竹前應作好標記,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挖掘時,則先應判斷好竹鞭的走向(一般與母竹稈基橢圓形的長邊方向平行),再細心扒開土找到竹鞭。向母竹引伸過來的鞭稱來鞭,留30一40厘米截斷;延伸出去的鞭稱去鞭,留70—80厘米截斷,然後沿鞭兩側逐漸挖掘。挖取時要多帶宿土,做到不傷鞭根,不傷筍芽,不傷「螺絲釘」(竹稈與竹鞭連接處),不傷母竹。挖出後,留5—7盤枝,砍去竹尾。母竹運輸的路途和時間越短越好。遠距離運輸必須用稻草或蒲包包紮,保護好鞭芽和「螺絲釘」,並隨時澆水保濕。栽埴時先在穴底墊上表土10一15厘米,然後解去母竹捆紮物,輕輕將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與土密接,再填土、踏實。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3--5厘米,填土成饅頭形,以防積水爛鞭。填土踏實時,要防止損傷鞭根和筍芽。栽後澆足「定兜水」。
如果是毛竹的話,貴州應該有的,單指楠竹的話就不確定了。
『伍』 有關於楠竹的介紹
楠竹,又名毛竹、貓頭竹、孟宗竹,屬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
竹類繁殖不同於樹木。其物種傳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過地下莖的分生來實現。因此,楠竹栽培管理技術不同於一般樹木。
一、楠竹造林
1、造林地的選擇。根據楠竹的生態學特性要求,在楠竹分布區域,一般應選擇海拔800米以下的山窩。山麓和山腰緩坡地段作為造林地。乾燥多風的山脊、山坡和易積水的平窪地,均不宜發展楠竹。竹區群眾有「松戴帽,杉樹腰,楠竹窩」之說。對土壤要求:(1)地層深厚,達50厘米左右,肥沃、濕潤。(2)排水和透氣性能良好。(3)呈酸性,ph值4.5-7.0為宜。適宜土壤有,壤土、沙壤土(俗稱烏沙土),輕粘土。鹼性土和鹽鹼土不宜栽楠竹。
2、造林整地。整地是楠竹造林的重要環節,整地好壞直接影響造林成活率和成林快慢。
(1)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三種。視具體地形,人力、財力而選擇。一般在平緩地段(坡度20°以下)造林應力爭全面整地。
(2)造林密度:楠竹造林密度一般為20-35株/畝。株行距可選擇6米×6米,6米×5米和4米×5米。也可視地形隨機布點。
(3)栽植穴規格:長1.5米——1.7米,寬0.8——1米,深0.5米左右。挖成長方形或隨圓形。
3、造林季節:整地宜在夏季六、七月份進行。栽桿則宜於冬季和早春(即十二月至二月),且宜早不宜遲。
4、造林方式:楠竹主要有兩種造林方式:
(1)移竹造林。就是在竹林中選擇分枝低,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直徑3——6厘米,2——3年生的竹株作為母竹,連同竹鞭挖掘移栽。
(2)實生苗造林。挖取2——3年生的實生苗,每3——5株一叢,帶有竹鞭,多帶土,剪去頂梢及枝葉三分之一左右,進行栽植。
二、楠竹林撫育管理
(一)新造林地撫育管理。
楠竹栽植後,頭三、四年需要進行撫育管理。主要抓除草鬆土,適時施肥、護筍養竹。可以耕代撫、搞林宵間作。除草每年需進行兩次,第一次在五、六月份進行。第二次應在八、九月完成。撫育要達到消除草荒、松疏土壤的目的。
咸寧市林科所1965年採用移竹造林方式,營造30畝楠竹林。造後堅持抓撫育管理。到1970年就郁閉成林。目前,竹林已護展到60餘畝,畝平立竹達469株,平均眉圍32.2厘米。已成為咸寧市楠竹經營模式林。
(二)楠竹成林撫育管理:
楠竹成林撫育管理:楠竹成林撫育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條:
1、護筍養竹。護筍養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產量的關鍵措施。做到不挖鞭筍和冬筍,保護春筍,及時疏退筍。鞭筍俗稱鞭梢,是楠竹地下系統構造者。挖掘鞭筍,不僅直接妨礙新鞭鞭延,而且帶來嗣年出筍量減少,成竹質量差。一般認為冬筍不能成竹,花紋鄉星星村群眾在1972年冬觀測3株冬筍證明,冬筍是春筍的前身,是竹筍生長發育的一個階段,冬筍是能成竹的,因此,應嚴禁挖取冬筍。春筍出土後,林內應禁止放牧。在清明、穀雨出筍盛期,要及時疏除退筍。退筍明顯特徵是,早晨筍尖上無「露水」和殼上的毛枯萎。
『陸』 怎麼區別毛竹與楠竹
1.南竹和毛竹是同一個品種,談不上有什麼區別.
2.南竹又名毛竹、茅竹、貓竹(戴凱之《竹譜》)、江南竹(《汝南圃史》、《植物名匯》)、孟宗竹(《浙江平陽》、日本),楠竹(四川、湖南、江西、廣西、湖北、貴州)。
『柒』 楠竹是什麼意思
楠竹是毛竹中最名貴,最有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一種實用竹。
竿高達20餘米,粗者可達20餘厘米,幼竿密被細柔毛及厚白粉,籜環有毛,老竿無毛,並由綠色漸變為綠黃色;基部節間甚短而向上則逐節較長,中部節間長達40厘米或更長,壁厚約1厘米(但有變異);竿環不明顯,低於籜環或在細竿中隆起。
花枝穗狀,長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漸稍較大的微小鱗片狀苞片,有時花枝下方尚有1-3片近於正常發達的葉,當此時則花枝呈頂生狀;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於一側,呈整齊的復瓦狀排列,下部數片不孕而早落,致使花枝下部露出而類似花枝之柄,上部的邊緣生纖毛及微毛,無葉耳,具易落的鞘口繸毛。
穎果長橢圓形,長4.5-6毫米,直徑1.5-1.8毫米,頂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筍期4月,花期5-8月。
(7)楠竹長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楠竹主要分布在四川宜賓,湖北咸寧,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楠竹竹質尤以湖南竹為最好,江西,福建次之。
楠竹生長快,適應性強,恢復一棵60英尺高的樹木需要1年的時間,而同長度的南竹只需59天。
南竹的大面積推廣種植能防止水土流失,調節局部小氣候,凈化空氣,美化環境,並且成林時間較木材而言短。
我國栽培悠久、面積最廣、經濟價值也最重要的竹種。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築用,如樑柱、棚架、腳手架等,篾性優良,供編織各種粗細的用具及工藝品,枝梢作掃帚,嫩竹及竿籜作造紙原料,筍味美,鮮食或加工製成玉蘭片、筍干、筍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