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牧童短笛》作者是誰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賀綠汀先生創作於1934年的一首鋼琴曲。賀綠汀運用民族音樂進行創作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1、改編民歌。如《四季歌》《天涯歌女》《東方紅》等,雖說是改編,但已對原始素材作了革命性的加工。
2、運用特定的民歌進行創作,如合唱《墾春泥》,管弦樂《森吉德馬》等,這些作品與民間音樂素材有著格調上、氣韻上的神似。
3、運用民族音樂素材進行「化合」式的創作。這在賀綠汀作品中是數量最大的,尤以鋼琴曲《牧童短笛》、合唱曲《游擊隊歌》、獨唱《嘉陵江上》為典範。
確實,他創作的大量作品,雖然看得出來是采擷了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而且借鑒了西洋音樂的形式、技法,但又找不到具體借鑒哪一首民歌、哪一種形式的痕跡。從這一點來說,賀綠汀堪稱一位創造中國風格現代音樂的大師。
《牧童短笛》評價:
《牧童短笛》是在新文化背景下誕生的中國現代鋼琴曲,刻畫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其貫穿古今、融匯中西的創作思路為作品奠定了堅實而獨特的基礎,使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新民晚報》寫道:「最重要最值得紀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國音調和西洋樂理的界限。「,《牧童短笛》的成功正在於它既擁有深厚的民族淵源又閃爍著燦爛的西洋色澤,在於作曲家打通中西、融匯古今的創作勇氣和成功嘗試。
賀綠汀在《牧童短笛》中以西洋樂理和技法,演繹、描繪出了一幅完美的中國田園風情:以夕陽、水鄉為背景,騎牛、橫吹為情態,把牧童、老牛、黃昏渾然連為一體,呈現了一副淡淡色澤的中國鄉村風景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賀綠汀,網路-牧童短笛
㈡ 牧童短笛的社會評價
《牧童短笛》是在新文化背景下誕生的中國現代鋼琴曲,刻畫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其貫穿古今、融匯中西的創作思路為作品奠定了堅實而獨特的基礎,使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了完美的統一。《新民晚報》寫道:「最重要最值得紀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國音調和西洋樂理的界限。「,《牧童短笛》的成功正在於它既擁有深厚的民族淵源又閃爍著燦爛的西洋色澤,在於作曲家打通中西、融匯古今的創作勇氣和成功嘗試。賀綠汀在《牧童短笛》中以西洋樂理和技法,演繹、描繪出了一幅完美的中國田園風情:以夕陽、水鄉為背景,騎牛、橫吹為情態,把牧童、老牛、黃昏渾然連為一體,呈現了一副淡淡色澤的中國鄉村風景畫。
《牧童短笛》作為第一首具有鮮明、成熟的中國風格的鋼琴曲, 無論在內容、結構、旋律、和聲、復調,還是裝飾音、演奏法等方面,都已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點,一經問世,就受到中國聽眾的廣泛喜愛,也很快受到了世界其他國家聽眾的歡迎。《牧童短笛》的成功,不僅對中國鋼琴曲,而且對整個現代中國音樂的新創作都有重要啟示。它證明西方音樂中的某些作曲技巧、原理、因素等是可以能來表現中國氣質的,同時也給更多的作曲家的創作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寶貴的鋼琴音樂寫作經驗,使中國鋼琴作品的面貌為之一新。
賀綠汀先生既繼承了黃自、趙元任等前輩作曲家在和聲與復調方面對民族化探索的成果,又開辟了此領域的新天地,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曲中復調手法的應用更是出神入化,被稱作是近代鋼琴音樂在探索中國風格的復調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的重要標志。賀綠汀在樂曲中巧妙的運用復調手法,五聲性的旋法、多用級進的主旋律、三四度結合的常見終止式、重復法與對偶句式為主的音樂發展等,使得兩個聲部的旋律都富有中國民歌的風韻。用復調的兩個聲部來模仿民族樂器,以模仿中國傳統魚咬尾的方法寫成,在聲部關系的處理上,採用了「你繁我簡、你簡我繁」的原則,當上聲部活躍跑動時,下聲部以對比式復調相伴襯;當上聲部出現間歇或停頓時,下聲部則「咬」著上聲部的結尾音順勢跑動,恰似江南絲竹中的「魚咬尾」,這樣兩個聲部之間的音樂就能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使整個樂句、樂段,甚至整首樂曲形成連綿不斷、一氣呵成的氣勢,讓人感受到一種回味無窮的韻味,體現出了賀綠汀音樂創作手法的多樣性及鋼琴作品發展的邏輯性。
㈢ 《牧童短笛》作者是誰
《牧童短笛》作者是賀綠汀。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賀綠汀先生創作於1934年的一首鋼琴曲,中國優秀鋼琴作品之一。《牧童短笛》是在新文化背景下誕生的中國現代鋼琴曲,刻畫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
1934 年,歐洲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亞歷山大齊爾品來我國徵集「中國風味的鋼琴作品」時,曾舉辦了「中國鋼琴作品比賽」, 當時正在上海國立音專求學的賀綠汀以《牧童短笛》應征,榮獲頭獎。
評價:
《牧童短笛》作為第一首具有鮮明、成熟的中國風格的鋼琴曲, 無論在內容、結構、旋律、和聲、復調,還是裝飾音、演奏法等方面,都已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點,一經問世,就受到中國聽眾的廣泛喜愛,也很快受到了世界其他國家聽眾的歡迎。
㈣ 牧童短笛的創作背景
1934年,賀綠汀在上海國立音專求學,當時他住在一家縫紉店的主樓,夏天熱得要命,但是賀綠汀沒有被這困難嚇倒,他一邊學習,一邊創作,同時還不斷地注視著音樂界的動態。歐洲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亞歷山大·齊爾品來中國徵集「國風味的鋼琴作品」,在國立音專的招貼欄貼出公告,如果誰獲優勝將能得到免費出國求學資格,並獲獎金100元,賀綠汀先生了解到該活動後,在裁縫店的小樓上租住的屋裡進行夜以繼日的創作,最後以《牧童短笛》、《搖籃曲》和《往日思》三首作品參加比賽。1934年,正是國家風雨飄搖,《牧童短笛》的創作中也包含了作者的憂思,一方面, 賀綠汀把牧童、短笛、老牛融為一 體, 形象地描繪了山川秀美、生活安寧、天地和諧的美麗情 景,這與狼煙四起、槍炮隆隆的戰爭背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與日軍的血腥屠殺的背景形成了鮮明對 比, 與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人民群眾生活情景形成了鮮明 對比, 強烈表達了人們對戰爭的憎惡、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切憂患, 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和 嚮往。另一方面, 作品的旋律始終是積極的、激烈的、舒緩的, 似乎又傳達出人們崇高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以及人們 對中國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也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使得 作品更為雋永、更加深刻、更具魅力。 最終,《牧童短笛》﹙當時名為《牧童之笛》﹚獲得了一等獎。此後齊爾品把這首鋼琴曲帶到歐洲親自演奏,並在日本出版。從此,這首鋼琴曲聞名國內外,成為各國鋼琴家們的常備曲目,也成為音樂會中最常演奏的中國作品之一。
㈤ 《牧童短笛》是中國傳統音樂嗎,是否借鑒了西方國家
賀綠汀先生創作的《牧童短笛》,又名《牧童之笛》,是一首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的鋼琴曲。這首曲子將西方的復調寫法和中國的民族風格相結合,它刻畫出來的卻是完全與西方風格所不同的中國田園詩畫。這首曲子是我國在近代鋼琴音樂創作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典範。
在新文化背景之下誕生的《牧童短笛》,這首中國現代鋼琴曲為我們刻畫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詩畫。作者融匯中西的思路,為作品打下了獨特的基礎,讓這首作品中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了完美的契合。作品一經問世,就受到了中國聽眾和其他國家聽眾的歡迎和喜愛,其中的創作原理,也給了中國音樂創作重要的啟示。
㈥ 牧童短笛簡介(長笛版)
作品背景 原名《牧童之笛》, 馳名世界的中國優秀鋼琴作品之一。1934年,歐洲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亞歷山大·齊爾品來我國徵集「中國風味的鋼琴作品」時,曾舉辦了「中國鋼琴作品比賽」,當時正在上海國立音專求學的賀綠汀以《牧童短笛》應征,榮獲頭獎。此後齊爾品把這首鋼琴曲帶到歐洲親自演奏,並在日本出版。從此,這首鋼琴曲聞名國內外,成為各國鋼琴家們的常備曲目之一。 作品賞析 這首鋼琴小品以清新、流暢的線條,呼應、對答式的二聲部復調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國民間樂器——笛子的特色,從而向聽眾展示了一幅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彷彿使人們看到了江南水鄉一個騎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著牧笛。作者賀綠汀曾經說:「我所寫的《牧童短笛》,有人說是這個民歌或那個民歌,其實什麼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民間風格……由於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來的自然就有民間風格。」 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地吹著笛子,在田野里漫遊,天真無邪的神情令人喜愛(片段1)。 可以說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寫照。樂曲中段是傳統的民間舞蹈風格,用歡快的節奏和旋律寫成(片段2)。 最後,再現第一段的主題。這首樂曲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它是我國近代鋼琴音樂創作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範例。 追問: 這個我在網路早看過了啊,我要的是 長笛 的簡介哇。最好說說描寫的畫面,比如一個牧童在日落的時候騎在牛背上。。。 回答: 都是一樣的好吧 用什麼 樂器演奏 也不會改編樂曲所描繪的內容的
㈦ 哪本書裡面賀綠汀《牧童短笛》鋼琴譜凈版本
《中外鋼琴名曲精選》(中國作品),書中有《牧童短笛》《北風吹》《曉風之舞》等經典作品,值得購買。
㈧ 《牧童短笛》在什麼背景下寫成,它的哪些特點反映出中國風味
賀綠汀 (1903-1997) 湖南邵陽縣人。1923年入長沙岳雲學校藝術專修科,隨陳嘯空等學習音樂。大革命期間曾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廣州起義。
1928年創作的《暴動歌》曾在海陸豐一帶流傳。1931年入上海國立音專,從著名音樂家黃自學習理論作曲,從查哈羅夫、阿克薩可夫學習鋼琴。1934年所作鋼琴曲《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在亞歷山大•齊爾品舉辦的「徵求中國風味的鋼琴曲」評選中獲第一獎。此後進入電影界,參加歌曲作者協會,為左翼進步影片《風雲兒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寫音樂,其中《春天裡》、《天涯歌女》等插曲廣為傳唱。「八•一三」事件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一隊,後到重慶,任教於育才學校音樂組。這時創作了《游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等風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新四軍,1943年到延安,創建了中央管弦樂隊。解放戰爭期間,繼續教學和創作。合唱《新世界的前奏》,秧歌劇《劉德順歸隊》,管弦樂小品《森吉德瑪》、《晚會》等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解放後,賀綠汀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和中國音協副主席,主要從事培養人才,但仍堅持創作,寫有大量聲樂作品和電影音樂。
半個世紀以來,賀綠汀共創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並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
牧童短笛是馳名世界的中國優秀鋼琴作品之一。1934年,歐洲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亞歷山大•齊爾品來我國徵集「中國風味的鋼琴作品」時,曾舉辦了「中國鋼琴作品比賽」,當時正在上海國立音專求學的賀綠汀以《牧童短笛》應征,榮獲頭獎。此後齊爾品把這首鋼琴曲帶到歐洲親自演奏,並在日本出版。從此,這首鋼琴曲聞名國內外,成為各國鋼琴家們的常備曲目之一。
這首鋼琴小品以清新、流暢的線條,呼應、對答式的二聲部復調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國民間樂器——笛子的特色,從而向聽眾展示了一幅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彷彿使人們看到了江南水鄉一個騎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著牧笛。作者賀綠汀曾經說:「我所寫的《牧童短笛》,有人說是這個民歌或那個民歌,其實什麼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民間風格……由於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來的自然就有民間風格。」
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地吹著笛子,在田野里漫遊,天真無邪的神情令人喜愛.可以說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寫照。樂曲中段是傳統的民間舞蹈風格,用歡快的節奏和旋律寫成.最後,再現第一段的主題。這首樂曲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它是我國近代鋼琴音樂創作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