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白色古裝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骶骨在腰哪個位置圖片 2025-09-12 00:27:13
卡通字母圖片大全可受 2025-09-11 23:58:25

白色古裝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22 06:55:08

① 怎麼用美圖秀秀作古裝照

1、運行「美圖秀秀」軟體,打開一張圖片;
2、筆者習慣自己調節色調和飽和度,大家也可以直接選擇菜單中「圖片處理」—「LOMO」—— 「淡雅風格」,一鍵就能搞定;
3、用美容標簽里的美白,把全身塗成通透的白色肌膚,重點是臉部;
4、用「美容」標簽下的「唇彩」功能,給嘴唇塗抹出耀眼的橘色;
5、面子工作差不多了,現在來做人物虛化,很簡單滴,用「美容」標簽里的「磨皮」功能塗抹整幅圖;
6、到了這一步人物已經有種飄渺的感覺了,但是人物還不太像手繪的效果。真人和畫像最大的區別就是眼睛,真人的眼睛非常有,於是筆者就從「美圖秀秀」的眾多眼睛素材里,挑出一款筆者認為最適合的來添加;
7、現在人物已經有手繪的感覺了,但是背景不太合適,這時可以用「場景」標簽中的「摳圖換背景」功能搞定它,畫筆輕松繞人物一周,摳下人物圖部分;
8、筆者選擇的自己電腦中事先准備好的蝴蝶雙飛的圖片,這個和手繪美女很配,當然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下載圖片來做背景;
9、再添加一些傷感的文字,點擊「文字」標簽下的「文字模板」,選擇添加你喜歡的文字,讓畫面更唯美。

② 葉童為何在《新白娘子傳奇》中女扮男裝

我認為有三個因素,一、戲曲因素,因為白蛇傳是中國的戲曲名劇,大部分的人接收到的信息多以戲曲為主,例如京劇、粵劇、皮影戲等。它有著深厚的廣大的民眾基礎,為了引起共鳴,《新白娘子傳奇》電視劇里也有很多的對唱形式和獨唱,曲調和人物裝扮形象都比較接近原始戲曲。而其中,往往戲曲中多數是男性角色,都是由女性扮演的,在當時影視劇尚未成熟的情況下,遵循這種規律受眾度會更高。

所以,不論劇中那位美麗端莊而又賢淑的白娘子,還是那個任性真率而又重情義的小青,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劇中最大的亮點是由葉童反串扮演的許仙,更是讓人們眼前一亮,葉童把許仙懦弱迂腐的個性,膽小又一往情深的矛盾的心理表演的恰到好處,把許仙那令人又氣又愛,以及迂腐的窘態表演的非常到位,更是讓人過目不忘。

③ 竹林為背景女的一身白衣,男的一身黑衣倆人共撐一把傘的古裝動漫圖片

④ 《狐妖小紅娘月紅篇》開機,龔俊的古裝顏值怎麼樣

《狐妖小紅娘月紅篇》開機並且官宣了主角海報,通過角色海報大家可以看得出來龔俊的古裝顏值是非常高的。小編看了海報以後也直接垂直入坑,並且非常期待這個電視劇的播出,因為男主演龔俊確實非常的帥氣。提到龔俊這個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他的古裝造型,因為他本人確實是憑借著一部古裝劇火起來的。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他的古裝造型肯定非常的好看,否則就不會吸引到這么多人的注意了。

而且這個劇組確實是非常用心的,不管是造型還是妝容都在線,無論是衣服的質感還是整體的造型和妝容的設計都顯得特別的合理,所以網友們都覺得這個電視劇能夠滿足自己對於古裝劇的審美。如今這個作品剛剛開拍,但是小編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後期的劇情了,希望劇組的拍攝一切順利,能夠讓這個作品早日和大家見面。

⑤ 求一張手繪古裝美女圖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A%DB%BC%A3%BB%AD%C0%C8&t=3 (網路痕跡畫廊圖片很多!) 手繪手繪古裝女子: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fr=&pv=&word=%CA%D6%BB%E6%B9%C5%D7%B0%C5%AE%D7%D3&z=0&fm=rs&rn=21&pn=105&ln=2000 古裝素材: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r=&pv=&word=%B9%C5%D7%B0%CB%D8%B2%C4&z=0&rn=21&pn=42&ln=2000 貼幾張: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A%D6%BB%E6%B9%C5%D7%B0%C5%AE%D7%D3&in=24752&cl=2&cm=1&sc=0&lm=-1&pn=73&rn=1&di=419139645&ln=2000&fr=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A%D6%BB%E6%B9%C5%D7%B0%C5%AE%D7%D3&in=24752&cl=2&cm=1&sc=0&lm=-1&pn=92&rn=1&di=321570485&ln=2000&fr=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F%C4%C8%D5%C6%BD%B4%A8/pic/item/b524cff1d726dbe67931aac7.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BA%C3%B2%CA%C3%B7/pic/item/4386ba5d0f040960faf2c069.jpg

⑥ 有沒有類似的白色背景手繪女生圖

可以嗎求採納

⑦ 求張古裝照,人物穿戴以白色為主最好,盡量不要有艷色,和背景容易區分的(方便摳圖)

⑧ 古裝款式,分類,漢服大家說說,越詳細越好

一、古代漢服

形制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開)、「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漢服的款式雖然繁多復雜,且有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之分,但是仔細分析,根據其整體結構主要分為三大種類。

1.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連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這類屬於長衣類。

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在腰部相連,形成整體;上下連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別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後再縫綴在一起,最後衣服還是一體的樣式。衣服縫成一體是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則是為了遵循古制傳統。

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時服裝,燕居指非正式場合,屬於休閑類服飾。深衣普及率很高,流傳的時間有三千多年,從先秦到明代末年,並逐漸形成了深衣制。

2.第二種是「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顧名思義是分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華夏服飾自古以來,崇尚上衣下裳,並規定「衣正色,裳間色」,也就是說,上衣是顏色端正而且純一,下裳則色彩相交錯。

這種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黃」,因為天是清輕之氣上升而成,所以用純色,地是重濁之氣下降而成,所以用間色。

3.第三種為「襦裙」制,主要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三面梳頭,兩截穿衣」成了傳統女子的服飾特點的描述 。

漢服的款式以交領(兼有圓領、直領)右衽為主要特點,無口、系帶,寬衣大袖,線條柔美流動,飄逸靈動。而交領有衽是貫穿始終的靈魂所在。漢服的裁剪方法一直採用平面裁剪。沒有省道和肩斜,且用料一般都大於覆蓋人體的最小需要,所以無論是秦漢的大袖衣還是明朝的大袖衫,其袖長遠遠長出手臂,袖肥甚至在穿著後寬到及地。

二、元朝服飾

元代的服裝制度與遼金宋相似。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所以元代的服飾也比較特別。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發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男服服飾:冕服: 天子袞冕服、皇太子袞冕服。公服:行禮時百官所穿的。常服:元代上層主要服裝。元朝留辮束發。元朝並沒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仍保持其生活習俗,但同時又受漢族的影響,服飾日趨華麗。

元代服裝以長袍為主。官員和士庶的日常服裝多為窄袖長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為「質孫服」,據古籍記載,天子的質孫服款式繁多,冬服有 11 種,夏服有 15 種。

這個時期的婦女也穿長袍,而漢族婦女則以襦裙為主。由於蒙古民族的風俗習慣影響,在元代,男子流行留辮發和髡發,其特徵是先用刀剃開兩道直線,腦後頭發全部剃去,左右兩側留出辮發或隨意散落披肩。

三、清代旗裝

戲曲演出中的清代服飾。康熙年間已有清裝在戲曲舞台上出現。如孔尚任的《桃花扇》,其最後一出《余韻》,劇本註明:「副凈時服扮皂隸暗上」。「時服」就是清朝服裝。這出戲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金斗班首先演出。

戲曲運用清裝是受到過許多限制的。乾隆年間曾禁止「演學本朝服色」的戲演出(見江西巡撫郝碩奏摺,《史料旬刊》第22期)。嘉慶年間也發生過副憲下令奪優人冠珊瑚頂的事件,認為優人褻瀆朝廷「名器」(焦循《劇說》)。所以,反映在乾隆末年《揚州畫舫錄》所記的「江湖行頭」以及道光年間平署《穿戴提綱》中,清裝都很少。

清末出現了一批清代故事戲,清裝的增加仍然不多。除了上述的原因外,還由於戲曲的裝扮歷來不注重表現某朝某代的歷史細節的具體性。近百年來保留在傳統衣箱中的比較明顯的清裝,也就是馬褂、箭衣、緯帽等有數的幾種,並且作了不同程度的藝術加工。

在戲曲舞台上,清代故事戲一般並不全按清裝打扮。如《連環套》,黃天霸穿了清裝──箭衣、馬褂,而施世綸則戴方翅紗帽、穿紅蟒,基本上接近於明朝的打扮。就是穿了箭衣、馬褂的黃天霸,也並非完整的清朝打扮,他同時戴的大額子、白夫子盔就不是清裝。少數清裝進入戲曲衣箱之後,也不限於只扮清代人物。

如《穿戴提綱》記載崑腔《昭君》:「二達子」作「時扮黃馬褂」。這里的「達子」是指漢代的匈奴,可知馬褂已成為裝扮少數民族的通用的服飾之一了。用得最多的是楊家將一類戲中的遼邦人物。如京劇《金沙灘》中的韓昌、蕭天佑,上黨梆子《三關排宴》中的楊四郎(遼邦駙馬),都著清裝,戴緯帽,穿箭衣、馬褂。

除了少數民族外,有時漢族也穿部分清裝,如《長坂坡》中的劉備。這就如同戲曲吸收了宋代的直腳襆頭並不只用於宋人,吸收了明代的烏紗帽和補子圓領並不只用於明人一樣,它們都成了戲曲的程式化裝扮的造型因素。

(8)白色古裝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文化內涵

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發展而來。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後六服、儒服、劍服位於漢服體系的中心,沿襲四千多年。冕服是漢服的根源,也最能體現「絕地天通」的華夏信仰,更是漢人千年來祭神祀祖,與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後六服相加不僅象徵天之大數十二,也分別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別代表了漢服的兩種基礎服制——衣裳制和深衣制。

孔子在姬姓魯國衣逢掖之衣,來自周公的燕居之服,長居宋國則冠章甫之冠 。「章甫之冠」指的是一種殷冠,周朝叫委貌冠或緇布冠,治理朝政所冠 。莊子則提到了儒服以及武士之服劍服 。因此儒服又成為後世的道袍。因此儒服和劍服成為華夏王朝文武百官的法服,也是士大夫和武士的漢服基本服制。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四書五經中的冠服系統,以儒家經典《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二十四史輿服志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

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對漢服禮服有詳細的描述。

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講究天人合一。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從漢代的帛畫和魏晉隋唐遺留下的一些人物畫中窺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簡單的漢裝大衣附著在不同體態的人物身上頓時具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柔美流暢。

袍服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以最典型的深衣為例,其形制必須符合「規、矩、繩、權衡」。深衣的下擺所用布帛共12幅,以應一年有12月之意,體現了強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交領處成矩形以應方,這代表做人要有規矩,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衣帶下垂很長,一直到腳踝,代表正直,下襟與地面齊平,代表權衡。包含很多儒家思想。當人穿上漢服,自然就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由此可見,漢服里蘊涵著相當的文化內涵,受「儒、道、墨、法」等縱橫諸家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的影響充分在服飾里體現出來。

追求平和自然,與世無爭,寬厚仁愛的境界,塑造了「漢服」天人合一,飄逸灑脫的風格。「漢服」也體現出穿著者的寬大,隨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氣度。

同時,漢服與孝文化也有著緊密的關系。如《禮記》規定,父母健在的時候,孩子的冠飾衣緣不應該用白色,如果父親去世了,喪禮完畢之後,別的孩子穿衣就沒有什麼特殊忌諱了,但是嫡子仍不能穿帶顏色的衣服或使用彩色布緣衣邊。另外喪有五服,即:斬衰(cuī)、齊衰(zī cuī)、大功、小功、緦麻。

古裝攝影

古裝攝影屬於藝術攝影中的一部分,多是在影樓或攝影工作室拍攝的。

拍攝時,模特或消費者要換上具有古代(民國以前)元素的服裝,裝扮上相對而言復古的妝面和造型,通過角度、光線、表情、衣服、化妝、背景等等,充分發掘每一位被拍攝者的古典氣質,從而達到復古的效果。

在以往的婚紗攝影拍攝中,古裝攝影占的比重並不大,更多隻是作為主婚紗外的補充,這也是廣大婚紗攝影消費者對此不太重視的原因之一。不過,就當前社會潮流的發展趨勢來看,古裝攝影已經越來越多為廣大新人們所看好,進而成為眾多主題婚照之選,這也使古裝攝影逐漸成為一種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