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台式电脑键盘上的电源键是哪个要图片
台式电脑键盘上的电源键不是所有键盘都有,其主要是是用来实现软关机的按键。见下图中的黄色箭头指向处的Powr键,这个按键即是电源键。
(1)电脑键盘主机图片扩展阅读:
电脑键盘其他快捷键如下:
1、CTRL+N:新建一个新的文件。
2、CTRL+O:打开“打开文件”对话框。
3、CTRL+P:打开“打印”对话框。
4、CTRL+S:保存当前操作的文件。
5、CTRL+X:剪切被选择的项目到剪贴板。
6、Ctrl+w:关闭当前网页。
❷ 电脑键盘功能介绍图片电脑主机接线插座怎么连接
电脑主机上的电源线,连接上开关电源上后,另一头插到电源插座上即可。
❸ 电脑键盘内部组装结构图
一、电脑的硬件系统
所谓硬件,就是用手能摸得到的实物,一台电脑一般有:
1、主机:主机从外观看是一个整体,但打开机箱后,会发现它的内部是由很多独立的部件组成。
下面介绍一下电脑主机的各个部件:
(1)电源:电源是电脑中不可缺少的供电设备,它的作用是将220V交流转换为电脑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电,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设备的稳定性。
(2) 主板:主板是电脑中各个部件的工作平台,它把电脑的各个部件紧密连接在一起,各个部件通过主板进行数据传输。
❹ 电脑的这个键盘应该插在主机上哪个位置
电脑的键盘一般有两种插头,下面给出这两种插头连接电脑主机的连接方法:
一、第一种,圆口插头,键盘的圆口插头这种是插入主机背面的“紫色”插孔中的,注意插头和插孔中都有一个大一点的针和孔,对齐这两个针和孔。
❺ 求计算机主板图片,附部件名称。
算机主板,又叫主机板,它安装在机箱内,是计算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背板接口、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内存插槽、CMOS电池、南北桥芯片、PCI插槽等。
❻ 台式电脑键盘插在主机的什么地方
1、观察接口
观察键盘末端接口,此处判断为USB接口,如图,如下图所示:之后此处即为键盘的插口,如下图所示:
❼ 求一个电脑主机结构示意图
下图为电脑主机结构示意图:
❽ 电脑主机按键图解
电脑主机按键就是一个自复位的按钮,按下闭合,松手断开的那种,
❾ 电脑主机各组成部分图解加名称,有的发一下
图找不到哦,不过您可以上太平洋电脑网查看以下是名称外部:
1.1电脑的外部设备
一、显示器
显示器是引起初学者误会最多的部分,许多人第一次见到它时以为它就是电脑本身。
其实显示器对于电脑的运算性能、档次没有任何影响,它只是主机的一个输出设备,以图
像或文字形式告诉人们电脑的工作状态或结果。不过,显示器是绝对不可缺少的输出设
备,如果没有它,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了解电脑的运行状态,也就不能对电脑进行任何操作。
另一方面,显示器可以直接显示出键盘输入的命令,或鼠标活动的轨迹,也是帮助我们控
制电脑的最重要的辅助设备。因此,准确地说,显示器实际上是电脑的监视器。
显示器有以下几个特点,表明它在整个多媒体电脑中占有特殊地位:
(1)显示器是电脑中体积最大的部分之一,而且重量最重;
(2)显示器是电脑中价格最贵的部件之一,而且最为耐用,其使用寿命往往达10年以
上;
(3)显示器的性能指标的优劣,直接影响我们的视力、疲劳程度和工作效率。
尺寸和重量:最为常见的显示器的屏幕尺寸是14英寸,14英寸=35厘米,这一长度
指的是屏幕的对角线长度。近年来,14英寸显示器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使用15英寸显示
器的电脑已经越来越多,在一些高档电脑中,还有使用17英寸、19英寸甚至21英寸大屏
幕显示器的,当然相应的价格也就非常昂贵了。
显示器的重量一般有好几公斤,这一点对于电脑性能完全不重要,但在搬运和摆放电
脑时就需要加以考虑。
价格:按照1998年年底的价格,普通国产品牌的14英寸彩色显示器约为800—1凹0
元,15英寸显示器约为11凹一1600元,进口名牌产品(如索尼、飞利浦等)略贵一些。由
于显示器十分耐用,而且用电脑时两只眼睛一直盯着它,因此显示器的尺寸可以说是越大
越好。
性能指标:显示器的性能指标有以下几种:
分辨率:指的是每一条扫描线的宽度,目前最普通的显示器为0.28毫米,较高档的有
0.26毫米和0.25毫米,分辨率的数值越小越好。
色彩深度:有标准16色、256色、增强色和真彩色等几种情况,一般的显示器都能支
持这些色彩,但需要一个叫作显示卡的部件的配合,显示卡安插在电脑主机内,我们在后
面介绍电脑主机时还要提到它。
耗电:显示器是电脑中的耗电“大户”,一般在60到130瓦之间,而主机的耗电一般不
超过60瓦。耗电当然是越少越好。有些显示器带有“能源之星”标志,是节能型的,当使
用者在一段时间内不输入指令给电脑时,显示器就自动进入节能状态,表现为屏幕变黑或
变暗,同时主机的运行也进入低速和省电状态。
判断显示器的质量优劣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a:观察开机:好的显示器在开机的一瞬间就能显示出十分稳定的图像;质量差的显示
器在刚开机时图像会发生短时间的抖动或晃动;
b:在正常显示的时候,靠近屏幕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图像是由许多微小的点所组成
的,这些点越小、密度越大,显示的分辨率也就越高,质量就越好;反之则是低质量的或分
辨率低的产品;
c:观察显示器是否闪烁,如果有闪烁,则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对健康不利。
d:开机一段时间后,用手去摸一下显示器后盖的顶部,如果发现热得烫手,表明显示
器耗热量很大,较容易出现问题。一般来说,显示器总是要发热的,有一些热度是正常的。
二、键盘
键盘是电脑最重要的输入设备。键盘上有一根长长的电线,通过一个圆形接口插在
主机上,实际上是插在主机内的主板上。我们对电脑下达的很多命令,特别是写作中、英
文文章时所输入的各种文字、符号等等,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用手指敲击键盘上一定的键而
传送给电脑的。
所有的键盘上按键的分布和排列都是一样的。只有一点不大的区别:一种有101个
键,另一种有104个键。这两种键盘使用起来几乎完全一样,104个键的键盘上多了三个
键,是专门针对Windows95加上去的,它们使得安装了Windows95的电脑更容易、更方便
操作。
有许许多多种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的键盘,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外观、耐用性和手感
上。外观问题因人而异,见仁见智;耐用性方面一般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只要没有把键盘
线拉断,或者把茶水、菜汤之类洒到键盘缝里,它的使用时间相当长。
手感问题是应当加以考虑的,因为许多指令和几乎全部的文档录人工作都是通过用
手指敲击键盘来进行的。有的键盘敲起来很有弹性,干脆有力,发出的声音很清脆;有的
则有点软绵绵的,声音也有些发沉发涩;还有的新式键盘敲起来就像家用电器中的轻触开
关,按键是用质地柔软的塑料制成的,摸上去像肌肉一样,使用时只需要碰一下就可以了,
而且不论用多大力气也不会发出声音,特别适用于多人集中办公的场合。
三、鼠标
多媒体电脑中鼠标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因为现在标准的电脑操作软件都使用图形界
面,用光标指定后点击鼠标即完成操作指令下达,使得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需使用键盘,极
大方便了电脑使用者,特别是初学者。
鼠标是因为其长圆形的小巧外形,后面还拖着一根长长的尾巴,让人联想到行动灵活
的老鼠,由此得名。与键盘相似,鼠标线也用一个扁型接口与主机相连(实际上是接在主
机板的串型接口上)。最常见的鼠标有机械式和光电式两种。
机械式鼠标的底部是平的,底部中央有一个圆洞,洞中露出一个可以十分灵活地转动
的小球的一部分。当我们用手移动鼠标时,鼠标底部从小洞露出的鼠标球就发生转动,这
时,在显示器上就会看到箭头形状的光标也跟着移动,手的方向与光标的方向是一致的。
光电式鼠标从外面看起来与机械式没有什么区别,但工作原理很不相同。光电式鼠
标使用时必须要有一个专用的鼠标垫,否则它不能正常工作。
内部:
电脑主机的主要构件是:主机板、内存条、硬盘、软盘驱动器、光驱、声卡、显示卡及调制解调器。
主机板,是主机大总管的骨架,大多数设备都得通过它连在一起;这是CPU,英文名叫Central Processing Unit,意思就是中央处理器,它是大总管的心脏,统一指挥调度电脑的所有工作。平常大家说的486、586、686、奔腾就是指不同的CPU。
内存,英文名叫Read Arandom Memory,简称RAM,是电脑工作过程中贮存数据信息的地方,它的单位叫做“兆”字节,用“M”表示(1M = 1024K,1K = 1024字节,1个汉字占两个字节,1M大约相当于50万汉字),一般大家都省略了“字节”两个字,只称“兆”。现在的机器一般都安装32M或64M的内存。
硬盘,是平时安装各种软件和存贮文件的地方,相当于主机大总管的肚子,用户的WIN98,游戏或是文件信函全放在这儿,以前硬盘容量较少,只有几百兆,目前一般都有6G、8G或10G以上的大容量(1G = 1024M)。
软驱,分3寸和5寸两种,目前常用的都是3寸软驱,可读写3寸软盘,可存放1.44M字节内容,您可以用软盘拷贝一个文件到另外一台电脑,也可以把主要的文件信息复制一份在软盘上,以防电脑出故障时丢失数据。
光驱,也叫做CD-ROM驱动器,意思就是只读光盘驱动器(即只能读光盘,不能写),一个CD-ROM光盘一般能放650M左右的数据,如果没有它,现在很多大型的软件如WIN98、Office 2000等,还真不知道往哪儿放。
它一个主要性能指标是“倍速”,倍速是以每秒从光驱读取150K字节为基准计算的。两倍速即表示每秒可从光驱读取2x150K=300K字节(1K=1024),目前常用的光驱已经能达到32倍速或48倍速,百倍速光驱也快上市了。
显示卡,是一种常见的电脑扩展卡,它负责将大总管的想法和大总管在做什么告诉显示器。
声卡,负责告诉音箱(或扬声器)大总管要“说”什么。
网络卡:是一种连接外部网络的电脑扩展卡,它负责和外部的沟通
❿ 电脑键盘是什么样的我要看图.
电脑键盘 电脑键盘是从英文打字机键盘演变而来的,当它最早出现在电脑上的时候,是以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的部件的形象出现的。
是把文字信息的控制信息输入的通道.
纸带打字机和卡片打字机
实际上,比电传打字机更早的年代,键盘就已经出现在电脑附属设备上了,在电脑还是能够占满一个大厅的年代里,主要的电脑输入设备就是穿孔纸带和穿孔卡片,这些纸带和卡片当然不可能是人手一点点穿出来的,它们是使用专用的“纸带穿孔机”和“卡片穿孔机”来穿出的,而在这两种机器上也都有一台很像普通打字机的电动打字机作为输入设备。只不过相对而言,这两种设备都不是电脑的一部分,这点是和电传打字机不同的,所以我们不把它们作为电脑键盘发展史的一部分。
“电传打字机”是在键盘+显示器的输入输出设备出现以前电脑主要的交互式输入输出设备,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上盖带有键盘的打印机,用户所打的字和电脑输出的结果都会在键盘前方的打印输出口上打印出来。
“电传打字机”是大型计算机(MAINCOMPUTER)和小型计算机(SMALLCOMPUTER)时代最主要的电脑交互式输入输出设备。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显示器设计的成熟,电传打字机就逐渐退出了电脑的世界,而键盘则从从摆脱出来成为了独立的一种设备。
“电传打字机”的键盘没有今天电脑键盘那么按键和那么多功能,实际上它几乎和全尺寸的打字机键盘是一样的,电木塑料下面是机械的按键结构,这种设计也为初期的电脑键盘所继承。
在这个时期,由于个人电脑的体积还很小,所以流行的设计是将键盘直接作在主机上,着名的APPLEII系列电脑就是这样的结构。但随着IBM PC开始将当时还很庞大的硬盘引入到个人电脑上,在80年代中期,独立的键盘成为主流的设计。
早期的键盘几乎都是机械式键盘,准确的说是机械触点式键盘,这种键盘使用电触点接触作为连同标志,使用机械金属弹簧作为弹力机构。这种键盘的手感硬、按键行程长、按键阻力变化快捷清脆,手感很接近打字机键盘,所以在当时很受欢迎,直到今天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十分怀念这种键盘的手感。
但是,机械触点式键盘最大的两个缺点是机械弹簧很容易损坏,而且电触点会在长时间使用后氧化,导致按键失灵。所以在90年代以后,机械触点式键盘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开始,取而代之的是电磁机械式键盘。电磁机械式键盘仍然是一种机械式键盘,但它与机械触点式键盘不同的是,它并非依靠机械力将两个电触点连通,而是将电触点封闭在一个微型电位器里,在按键下部则放置一个磁铁,通过磁力来接通电流。
与机械触点式键盘相比,电磁机械式键盘的使用寿命强了很多,但是仍然没能解决机械式键盘所固有的机械运动部分容易损坏的问题,所以电磁机械式键盘没能在市场上生存多久,很快就被80年代后期出现的非接触式键盘取代了。
所以非接触式键盘,是与此前的各种“接触式键盘”相对而言的,与“接触式键盘”不同的是,它们并不是依靠导电触点的机械式连通来获得按键信号的,而是依靠按键本身的电参数变化来获得按键信号。由于不需要触点的机械接触,所以它的使用寿命就能强很多。
主要的非接触式键盘有电阻式键盘和电容式键盘。其中电容式键盘由于工艺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所以更受到普遍应用。与机械式键盘相比,它最大的两个特点是使用弹性橡胶制作的弹簧取代了机械金属弹簧,同时由机械键盘的电连通转为通过按键底部和键盘底部的两个电容极板距离的变化带来的电容量变化来获得按键的信号。
与机械式键盘相比,电容式键盘的手感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轻柔而富于韧性,这种手感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目前键盘的主流设计手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文章说现在的键盘都是电容式键盘的原因,但其实这种手感并不来自电容式的结构而来自橡胶弹簧对机械金属弹簧的取代,这不是电容式键盘之所以为电容式键盘的原因。
电容式键盘由于其原理,所以每一个按键都必须做成独立的封闭结构,这样的键盘也被分类为“封闭式键盘”。
对于大多数键盘文章,讲到电容式键盘也就告一段落了,但是其实他们的错误也正在于此,为什么?这里先卖一个关子,当我们讲到键盘的结构时再继续。
键盘的键位设计
一款键盘的键位设计包含了两个概念,一是主体的英文和数字键位设计,二是各种附属键位设计。
最通常的英文与数字键位设计方案就是俗称的“QWERTY”柯蒂键盘。这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于1868年发明的键位方案。
总所周知,柯蒂键盘主要的设计目的就是使击键的速度不至太快。不过在很多文章中的说法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这就是——柯蒂键盘的键位设计并不是要“使击键的速度不至太快导致卡住”,而是“在不至卡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打字速度”。
这两种说法中有一个微妙的差异,这就是说,减慢打字速度不是最终目的,QWERTY键盘并不是在一味的减低速度,它固然有把ED这样的常见组合放在一个手指上的减低速度设计,但也有很多诸如ER这样的加速组合键位。
实际上这样设计的根本原因在于机械式打字机的结构,其铅字杠杆的结构决定了当两个位置接近的铅字同时按下的时候就会卡死,但相对的两个相距较远的铅字就不会发生同样的问题,相信有过英文打字机使用经验的人应该都会有所体会。
在柯蒂键盘上,一些常用的字母被放在无名指、小拇指等位置上,这一向被认为是用小拇指等的不灵活性来减低速度,但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机械式打字机的实际情况,食指固然是最灵活的,但食指键位上的按键也是最容易卡死的,所以将常用字母放在边缘以保证在高速打字时不会卡死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说,设计柯蒂键盘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减低打字速度,事实上,柯蒂键盘的设计方案恰恰是为了提高打字速度,只不过是“在不会卡死的情况下尽力提高打字速度”。
进入20世纪以后,机电打字机发明使得机械式打字机的铅字臂卡死不再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众多的高速打字键盘也就应运而生。其中最着名的也就是DVORAK德沃拉克键盘。
德沃拉克键盘是August Dvorak教授在1930年设计的键位方案,由于不再考虑按键的机械结构问题,所以按键排布完全按照理想化的击键率分布设计。手指运动的行程比柯蒂键盘要小得多,平均打字速度几乎提高了一倍。不过正如很多事情一样,习惯的力量是难以抵挡的,德沃拉克键盘至今只是在极少数专业场合使用。不过对于想试试的人来说,可以尝试一下Windows里自带的德沃拉克键盘方案。
非英文键盘方案
各种语言的键盘基本都是在英文键盘的基础上改变而成的,大部分键的排列方式都和英文键盘相差不远,只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例如英国键盘上的美元符号变成了英镑符号,而德文键盘上的子母Y和Z互换了位置。
各种远东语言键盘在英文按键部分则与不标准的美式英文键盘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在一些附属按键上则有明显的区别。对于中国用户来说,最容易见到的非美语言键盘可能就是二手市场上常见的日文键盘了,与标准的英文键盘相比,它的大部分按键都是一样的,但在一些标点符号上却有明显的位置差异,从而导致在英文系统中使用一些标点的时候出现按键的标识和实际内容对应不上的情况。
键位设计的另一个概念就是附属键位的设计,从最早的IBM PC 83键盘到现在主流的108键Windows98键盘,已经更新了几代,但总体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虽然其中有一些诸如紧凑型的设计,但从市场反应来看是不成功的。由此可见,目前的键盘键位设计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理想设计。
弄巧成拙的十字方向键设计
所谓的十字形方向键,指的就是键盘上的独立方向键呈十字形排列,这种设计最初是为了在形象上更为接近传统的83键盘设计,但实际的效果却相当的差。
最早的十字形键是微软第一代人体工学键盘上使用的,但随后就成为这一代名品上被人骂得最多的设计,十字形的键位看起来很好看,但实际使用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按键设计手指会别扭的挤在一起,无论在日常使用还是在游戏中都极不方便,特别是在赛车游戏中几乎没法玩下去。所以微软在此后的第二代产品中又改回了原来的设计。
不过可笑的是,始作俑者微软自己都已经不用十字形方向键了,但近来一些国内的厂商却又把这种弄巧成拙的设计拾了回来,还作为特色设计之一来大肆宣传。强烈建议大家对此不要考虑,否则买回来就有够受的。
键盘的结构
前面,我们提到了,现在的键盘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电容键盘,那么现在的键盘属于哪一类呢?还是让我们拆开一个键盘来看一看。
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的超薄型键盘,拆开后背的螺丝以后,可以将键盘拆成如图的几个部件。
首先是键盘和上盖板和嵌在其中的每个按键的键帽,这是用户所主要接触的部分。
在上盖板以下,是一块橡胶薄膜,在每个按键的位置上有一个弹性键帽,这个部件就是键盘的主要弹性元件,一款键盘的手感主要就是由这个部件的性状和材质决定的,因此其形状设计和橡胶成分都是各大键盘厂商的机密。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使用这样的一体式橡胶薄膜,某些厂商如明基在某些键盘上习惯于每个按键都使用单独的橡胶弹簧,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保持每个按键手感的统一,但生产工序更为复杂一些。
在橡胶薄膜以下,是三层重叠在一起的塑料薄膜,上下两层覆盖着薄膜导线,在每个按键的位置上有两个触点,而中间一张塑料薄膜则是不含任何导线的,将上下两层导电薄膜分割绝缘开来,而在按键触点的位置上则开有圆孔。
这样,在正常情况下,上下两层导电薄膜被中间层分隔开来,不会导通。但在上层薄膜受压以后,就会在开孔的部位与下层薄膜连同,从而产生一个按键信号。
由此可见,现在的键盘实际上是一种接触式键盘,尽管外形大相径庭,但实际上它的基本原理和机械触点式键盘是一样的,依靠机械性的导电触点连同来产生按键信号。根本不是电容式键盘。
实际上这种键盘的真正名字叫做“薄膜接触式键盘”,是一种机械接触式键盘。它和机械触点式键盘一样,有寿命短易损坏的问题,但是由于橡胶弹簧取代了金属弹簧,所以它的手感比机械触点式键盘要好而接近于电容式键盘,而且寿命虽不及电容式键盘,但比机械触点式键盘要长得多。
真正的电容式键盘依据的是非接触式的电容导电触发原理,所以电路结构比薄膜接触式键盘要复杂得多,而且电容式键盘的每个键都使用的是封闭式结构,其整体成本要远远高于开放式的薄膜接触式键盘。所以现在除了少数高档特种键盘以外,其实已经没有真正的电容式键盘在卖了。
目前的主流键盘除了薄膜接触式键盘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导电橡胶接触式键盘”,它的特点是只有一层导电薄膜,在每个按键位置上有不连通的两个触点,而橡胶弹簧的下部则使用导电橡胶来制作,当按下的时候就会将两个触点连通。
可以看出来,这种键盘的原理和计算器按键的原理是很接近的。实际上早在个人电脑的早期,这种设计就经常在一些超薄的膝上型电脑上使用。只是与薄膜接触式键盘相比,这种结构的寿命更短,所以现在除了在某些特殊用途以外,已经在逐渐消失中。
在键盘的右上角,有一块与薄膜连同的电路板,这块电路板就是键盘的核心部分,从导电薄膜传来的导通信号会通过导线输入到电路板上的运算芯片,这块芯片会根据上下两条表面的导线编号通过芯片内部的一张按键排布表查找出对应按键的ASCII码,通过接口将其输出。
这种通过查表获得按键编码的方式称之为“非编码式键盘”,相对的有“编码式键盘”,这种键盘的ASCII码是直接由每个按键的数字电路产生的。与非编码式键盘相比,编码式键盘的成本高,重定义困难,所以现在已经很罕见了。电容式键盘由于其工作原理,大都是编码式键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现在的主流键盘并不是电容式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