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利用本实验装置如何测定光栅常数
用分光计测量光栅常数d,首先需要调节分光计水平,要求平行光管,载物台和望远镜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其次,将待测光栅放在载物台中央,测量光栅衍射前几级衍射条纹的衍射角。最后,可以通过光栅方程求出光栅常数d。
根据光栅方程dsinθ=kλ,用分光计,前面光栅放置,调水平平台到水平,调水平平台转轴垂直什么的必要步骤就不说了,然后,用确定光波的光线照射,比如钠黄线,汞灯。
确定中央0级位置,以这个位置为中心,左右测出正负一级的干涉条纹偏离中心的角度,也就是衍射角,用正负一级的衍射角的平均值当作一级衍射的衍射角,带入公式,其中k=1,θ是你测到的衍射角,波长λ已知。通过公式就能算出d,也就是光栅常数了。
(1)ps处理图片求光栅常量扩展阅读:
衍射光栅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使光发生色散的元件,它是由大量相互平行、等宽、等距的狭缝(或刻痕)构成。它能产生间距较宽的光谱线。可用作分光元件,用来制成单色仪、光谱仪等设备,在光谱分析和光谱测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适用于可见光波段,也适合于紫外、红外甚至远红外的所有光谱波段。
光栅分光计是用光栅作为分光元件的分光计。一般包括准直管、光栅和会聚透镜三个部件。准直管形成的平行光经光栅衍射,其衍射规律服从:d(sinθ±sini)=Kλ,式中d是光栅常数;i是入射角,θ是衍射角;若i与θ在光栅平面法线同侧,式中取正号,反之取负号。于是波长不同的光偏向不同的方向。再经会聚透镜而形成谱线。
② 怎么用数码相机测定光栅常数
实验G2 光栅衍射法测光栅常数
实验目的:
1、 初步掌握数码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摄影技巧。
2、 利用数码图像处理方法测量光栅常数。 实验仪器:
光栅、He-Ne激光器、滑轨、偏振片、光屏、坐标纸、白纸、可调支架、数码相机 Canon PowerShot A630/640、三脚架、计算机(内装Photoshop、画图等软件)。 实验原理:(阅读实验教材p165~167,回答练习题)
sin/mm1kdn, ,,,
210k。 实验内容: 1、 布置光路
(1) 熟悉实验仪器装置,调出激光通过光栅的衍射图像,光栅镀膜面应向着光屏。 (2) 调节光栅到光屏之间的距离,使该距离尽量大的同时,能观察到±1级衍射光斑。
(3) 调节激光平行于光具座,光栅平面和光屏垂直于光具座。此时,±1级衍射光斑到中央亮斑的距离相等。 2、 拍摄照片
(1) 将数码相机安装到三脚架上,并连接电源适配器。 (2) 删除相机中现有的全部图像。(设置模式开关为播放,按MENU键,再按下移键选择全部删除,然后按FUNC./SET确认,按右移键选择OK,再次按FUNC. /SET确认。)
(3) 旋转模式转盘到P档;设置感光度ISO值为最低、驱动模式为自拍;关闭闪光灯()。
(4) 调节三脚架和镜头焦距,使相机与衍射光斑平齐,拍摄画面略宽于±1级衍射光斑的间距,为了减少镜头成像的畸变,最好使用中焦拍摄。
(5) 半按快门完成聚焦,全按快门拍摄照片。 3、 测量数据
(1) 测量光栅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请单眼垂直向下观察光栅(光屏)平面对齐哪个刻度。
(2) 测量±1级衍射光斑的间距D:用Photoshop打开刚才拍摄的照片,按住吸管工具可以更换为度量工具,用度量工具测量衍射光斑附近坐标纸上(几个)厘米长度的距离,然后测量±1级衍射光斑的距离,通过比例换算,可得光斑的真实间距D。
(3) 改变镜头焦距,再次拍摄照片,测量下一组数据。
③ 光栅三维立体画的用ps制作立体光栅图片的方法
一、 调整图像
1、 打开一幅设计好的分层图像
2、 “图像”菜单——图像大小,分辨率设为100.227像素/厘米,宽高自己定。
二、 光栅层制作
1、 新建图层,隐藏其它图层,通过导航器把图像调到最大。
2、 选择单列选框工具,在画布上单击;选择铅笔工具(把铅笔工具笔头放到8、9个像素),在选区上单击。
3、 按Ctrl+Alt点右方向键7次,放开Ctrl+Alt键再点一次右方向键。
4、 选择矩形选框工具、框选7个黑色,1个透明、宽度为8个像素的矩形区域。从编辑菜单里选择定义图案,点好。
5、 清空当前图层:全选——删除——取消选择(Ctrl+D)
6、 编辑——填充,使用图案,自定图案:选择最后一个自定的图案,点好——隐藏光栅层。
三、 得到8个相似的图像
1、 选择一个需要做立体的图层(除中景以外的其它图层)
2、 复制一个副本(Ctrl+J),选择移动工具,点左方向键移动10次(具体移动次数参照移动次数表)
3、 再复制、再移动(移动次数相同),循环操作,共复制移动7个图像(复制7个,加原来的一个,共8个图像)
四、 分割排列图像
1、 选择原图层,隐藏其它图层,载入光栅层选区(按着Ctrl单击光栅层),选择矩形选框工具。
2、 按删除键(Delete)删除,按左方向键一次,选择上一层。
3、 继续删除,循环操作,直到分割完其它复制的图层,取消选择(Ctrl+D)。
五、 拼合图像:合并可见图层(Ctrl+Shift+E)。
六、 至此,一个图层的立体操作完成。其它需要做立体的图层,同理按照上述步骤制作。只是移动次数与方向有所不同。
七、 所有图层都制作完成以后,把光栅层删除。
④ 5.如何在Photoshop实现光栅文件的裁剪与拼接有哪些要求注意的细节
模糊的问题我只能模糊来回答了 光栅文件其实也就是位图了,裁剪就根据你的自己的要求利用裁剪工具自由裁剪,而拼接就有几个注意点拼接要注意物品的接缝和环境色的调配,物品接缝时,可以将一张图片的透明度调至50%左右,拼接好以后再将透明度跳回,这样拼接的容易。物品接缝拼接好后两张图片的连接处会有很明显的线条,这样可以将上面图层的图片边缘羽化,或用橡皮擦(将橡皮擦的流量和不透明度适当调节)将边沿变淡。看起来是过度过去的,不生硬。然后将图片的颜色进行调试,颜色调试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就整体调,图片的环境色都很接近后,开始后期的细节调试。后期可以圈选或用修补工具细细的修。注意点明确以后就看你工具的运用了,关键还是自己的琢磨
⑤ 光栅常数d等于多少!
光栅常数d计算公式:
以公式来描述,当衍射角θm满足关系dsinθm/λ=|m|时发生干涉加强现象,这里d为狭缝间距,即光栅常数,m是一个整数,取值为0,±1,±2,……。这种干涉加强点称为衍射极大。因此,衍射光将在衍射角为θm时取得极大,即:
光栅常数定义:
光栅常数,是光栅两刻线之间的距离,用d表示,是光栅的重要参数。通常所讲的衍射光栅是基于夫琅禾费多缝衍射效应工作的。描述光栅结构与光的入射角和衍射角之间关系的公式叫“光栅方程”。
⑥ 如图,这是一个物理光学问题,解答中的d所代表的物理量我觉得是光栅常数,怎么求d,求过程
光栅常数d=1mm/500=0.002mm=2000nm
垂直照射的光栅方程,d*sinθ=mλ,第一级就是m=1,
那么,θ=arcsin【λ/d】,
白光的波长范围是400nm--760nm,
代入数据可以求得,θ在11.5度--22.3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