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太湖雁鸭多少钱一斤图片
扩展阅读
唯美日出清晨图片 2025-07-28 16:51:10
抖音图片搜索人 2025-07-28 16:30:03

太湖雁鸭多少钱一斤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4-22 00:58:50

‘壹’ 鹈鹕鸟有鹅大为什么没人饲养

鹅(家禽)
鹅,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它来自于野生的鸿雁或灰雁。中国家鹅来自于鸿雁,欧洲家鹅则来自灰雁。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喙扁阔,尾短,体白色或灰色,额部有肉质突起,雄的突起较大,颈长,脚大有蹼,善游水。
中文学名----家鹅
拉丁学名---鸿雁
别 称----鹅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亚 科---雁亚科
族-----雁族
属-----雁属
亚 属------家禽
种------灰雁(欧洲鹅系统)、鸿雁
亚 种-------家鹅
分布区域-----野生,家养
家鹅的祖先是雁,大约在三四千年前人类已经驯养。世界各地均有饲养。鹅头大,喙扁阔,前额有肉瘤。脖子很长,身体宽壮,龙骨长,胸部丰满,尾短,脚大有蹼。食青草,耐寒,合群性及抗病力强。生长快,寿命较其他家禽长。体重4~15kg。孵化期一个月。栖息于池塘等水域附近。善于游泳。主要品种有狮头鹅、太湖鹅等。
鹅与天鹅的区别:天鹅是雁形目鸭科雁亚科中最大的水禽,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

‘贰’ 鹅代表什么动物

鹅,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

它来自于野生的鸿雁或灰雁。欧洲家鹅则自灰雁。

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

‘叁’ 鸭与鹅的区别

1、外貌:鹅的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颈长,嘴扁而阔,腿高尾短,脚趾间有蹼,羽毛白色或灰色。鸭,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泳,不能高飞。

3、叫声:鹅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但鹅的厉声喝斥有别于鸭的小心翼翼。

4、胆子:鸭比较惧怕人,当人走近时一定让步逃走,但是鹅却傲然地站着。

5、步调: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鸭子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

6、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

7、鸭科动物繁杂,我们常说的大雁、天鹅、鸭、鸳鸯等都是鸭科动物。

(3)太湖雁鸭多少钱一斤图片扩展阅读:

1、鹅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它来自于野生的鸿雁或灰雁。中国家鹅来自于鸿雁,欧洲家鹅则来自灰雁。家鹅大致分中国鹅和欧洲鹅两个系统,欧洲鹅起源灰雁,中国鹅是由鸿雁驯养而成。中国鹅起源于东北,在《尔雅》里有记载,远在四千年前就已饲养,是一个很古老的鹅种。

2、鸭是雁形目鸭科鸭亚科水禽的统称,或称真鸭。鸭的体型相对较小,颈短,一些属的嘴要大些,腿位于身体后方,因而步态蹒跚。大多数真鸭(包括由于个体大小和体形原因而被不正确地称为雁的几种鸟)与天鹅、雁不同,具有下列特征:雄鸟每年换羽两次,雌鸟每窝产卵数亦较多,卵壳光滑;腿上覆盖着相搭的鳞片;叫声和显示出某种程度的性别差异。

网络-鹅

‘肆’ 比较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异同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海安、栟茶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
【形成】
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的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现在江口附近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咀也同步延伸.
北岸沙咀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程6~8米.
南岸沙咀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咀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南岸沙咀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平原.
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构成.
【历史】
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
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嘉兴等地先后发展为工业TRANBBS城市.
为推动和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992年由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五次会议.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事部门.
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部分.位于江苏省镇江以东,杭州湾以北,通扬运河以南.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势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但也零星散布着一些孤山残丘,如无锡的惠山、苏州的天平山、常熟的虞山、松江的佘山和天马山等,它们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于太湖之中,有的成为游览区,有的成为花果山.长江三角洲的顶点在镇江附近,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辽阔,潮汐作用显着.在海水的顶托下,长江每年带来的4.7亿吨泥沙大部分沉积下来,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沙堤.北岸沙堤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至如东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冲积成的里下河平原;南岸沙堤从江阴附近开始向东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县的漕泾附近,并与钱塘江北岸沙堤相连接,形成了太湖平原.里下河平原位于长江北岸,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为一碟形洼地.洼地中心湖荡连片,主要有射阳湖、大纵湖等.由于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异常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投资兴修水利工程,西挡淮水,东挡海潮,开挖运河,增强排灌能力,使这个十年九涝的多灾区变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太湖平原地处长江以南,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该平原以太湖为中心,状如一只大盘碟,地形呈周高中低.这样的地形特点使这里上有长江和太湖上游来的洪水,下有海潮倒灌,夏秋季节又常遭台风暴雨袭击,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当地人民为抗御自然灾害,大力开挖河渠,排除积水,修圩建闸,逐步形成了沟沟相通、渠渠相连的稠密水网.这里是我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达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
■长江三角洲
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着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在山东省北部古黄河入海处,有一片153000公顷的滩涂湿地;汹涌的河水奔腾呼啸地从中穿过,汇入大海.这就是1987年建立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以垦利县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海拔高程低于15米,面积达545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冲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距东营市仅60公里,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年平均降水量为551.6毫米.这片三角洲是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陆地的海相沉积平原.现代黄河三角洲上地貌有河滩高地,坡地,大型洼地等.黄河尾闾摆动新成的陆地带地势宽阔低洼,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有8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文昌鱼、江豚、松江鲈鱼等.有野生植物上百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广泛,各种鸟类约187种,列为中日候鸟保护协议受保护的达10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大天鹅、小天鹅、灰鹤、蜂鹰等32种,各种鹭类、雁鸭类水禽不但种类多,数量也极为丰富.
现代黄河三角洲上景观独特,土地年轻辽阔,林木,草场及野生动物等自然景观新颖,野趣浓烈,奇丽的“金涛”刺入碧蓝的海中,形成世界罕见的奇观.这里油气资源丰富.胜利油田井架林立,东营大桥,防潮大堤等现代工程宏伟壮丽,以及新兴的石油工业城东营,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黄河是一条善淤,善决,善徙的河流,每年携带约16亿吨的泥沙奔流而下,约有12亿吨的泥沙沉积在三角洲及河口沿岸地区.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1.5-3公里,每年新造陆23-28平方公里,使3-4万亩海域被淤积成为新的土地资源.“昨日沧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实现.这一优势给保护注入了新的生机.它不论作为珍稀鸟类的停歇地和越冬栖息地,还是作为独特的河口生态系统,都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生态意义.

‘伍’ 雁鸭的家常做法

超简单红烧雁鸭子

小贴士

收汁的时候可以加点鸡精。但一般我不太放。因为生抽已经有鲜味了。辣度根据个人喜好。有时孩子吃我也不放辣,也很好吃的。至于放盐的问题,一般会做饭的都能把握好咸度。实在把握不了,可以前面少放一点,等大火煮开后尝一下,淡了就再加点吧。盐这个问题只能说是多做几次就能把握到度了。专业厨师写的方子里都会精确到盐多少克,但一般做饭不会真的拿称重机器来量,靠的都是平时做菜的经验。。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私信我。我喜欢和爱吃的人一起探讨厨艺。

‘陆’ 中国几大淡水湖

中国五大淡水湖,分别是: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1、鄱阳湖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

2、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3、太湖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

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4、洪泽湖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地理位置在北纬33º06′—33º40′,东经118º10′—118º52′之间,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

5、巢湖

巢湖,曾称南巢、居巢湖,俗称焦湖。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

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二市三县环抱,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1公里, 湖岸线周长176公里,平均水深2.89米,面积780平方公里,容积20.7亿立方米。

‘柒’ 目前市场上鹅肉多少钱一斤

要看什么鹅,还得看当地的供应量怎么样。
一般普通的大鹅肉大概也就十几块一斤,如果是比较稀少的黑鹅肉,可能价格要略微再高个几元钱一斤。如果是天鹅肉,那就不知道多少钱一斤了。
决定价格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物种本身的稀缺程度,跟饲养的数量也是有关系的。
拓展资料
鹅,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它来自于野生的鸿雁或灰雁。中国家鹅来自于鸿雁,欧洲家鹅则来自灰雁。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
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鸭科动物繁杂,我们常说的大雁、天鹅、鸭、鸳鸯等都是鸭科动物。这些动物中的一些被人类驯化成的家禽,如绿头鸭驯化成了家鸭,鸿雁驯化成了中国家鹅,灰雁驯化成了欧洲家鹅,疣鼻栖鸭驯化成了番鸭。
这些成员外形和习性各异:有些食植物,有些则食鱼;有些只能飘浮在水面上,有些则擅长潜水;有些是飞行能力最强的鸟类之一,有些则不善于飞行。有几种天鹅如疣鼻天鹅和大天鹅是体型最大的游禽,也是体型最大的飞禽之一。疣鼻天鹅也是最优雅的鸟类,常见于欧洲的公园中,但是中国不太常见。骆宾王曾做诗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拂绿水,红掌拨青波。"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年少时候的骆所做,足以见其才气.鹅
家鹅的祖先是雁,大约在三四千年前人类已经驯养。现在世界各地均有饲养。鹅头大,喙扁阔,前额有肉瘤。脖子很长,身体宽壮,龙骨长,胸部丰满,尾短,脚大有蹼。食青草,耐寒,合群性及抗病力强。生长快,寿命较其他家禽长。体重4至15公斤。孵化期一个月。栖息于池塘等水域附近。善于游泳。主要品种有狮头鹅、太湖鹅等。
家禽,成年的鹅比鸭大,额部有肉瘤,颈长,嘴扁而阔,腿高尾短,脚趾间有蹼,羽毛白色或灰色。能游泳,吃谷物、蔬菜等,肉和蛋可以吃。雏鹅,刚刚孵化的鹅,黄色或黄褐交替绒毛,嘴扁,脚掌和嘴橘黄色。
家鹅,它是鹅类中的素食主义者,根本不会吃荤食,不要以为鹅长期生活在水里就会吃鱼虾等,而且长得比鸭子肥壮。其实它们只吃水生植物,藻类等,包括人为投放的饲料或青菜,最爱吃的是稻谷。

‘捌’ 湿地水鸟的中国湿地水鸟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有湿地水鸟12目32科271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鸟有10目18科56种,属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鸟有10目25科195种。按居留型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留鸟和旅鸟4类,其中大部分是候鸟和旅鸟。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有记录的就有9种,占60%;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
我国湿地水鸟的分布是与各地的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点相适应的。北方处于寒温带和温带,种类以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南方处于亚热带和热带,种类以冬候鸟和留鸟占优势。很多水鸟都是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越冬。
中国分布有湿地水鸟 262 种,其中潜鸟目4 种,䴙䴘目5种,鹈形目8种,鹳形目 34 种,红鹳目 1 种,雁形目50 种,鹤形目28 种,鸻形目 121 种,佛法僧目11 种;含国家重点保护物种52 种,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黑鹳(Ciconia nigra)、白鹳(Ciconia ciconia)、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朱鹮(Nipponia nippon)、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白鹤(Grus leucogeranus)、赤颈鹤、白头鹤(Grus monacha)、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等;二级重点保护的有 42 种;世界受胁物种 42 种;白肩黑鹮(pseudibis davisoni)、白鹤、黄颊麦鸡(Vanellus gregarious)、黑嘴端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为极危物种;白腹鹭(Ardea insignis)、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栗头鳽(Gorsachius goisagi)、东方白鹳、朱鹮、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鸿雁(Anser cygnoides)、中华秋沙鸭、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丹顶鹤、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等为濒危物种;斑嘴鹈鹕(Pelecanus philippensis)、卷羽鹈鹕、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秃鹳(Leptoptilos javanicus)、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红胸黑雁(Branta ruficollis)、花脸鸭(Anas formosa)、棕颈鸭
(Anas luzonica)、云石斑鸭(Marmaronetta angustirostris)、青头潜鸭(Aythya baeri)、赤颈鹤、白枕鹤(Grus vipio)、白头鹤、黑颈鹤、花田鸡(Coturnicops exquis-tus)、林沙锥(Gallinago nemoricola)、黑嘴鸥(Larus saundersi)、遗鸥(Larus relictus)等为易危物种。
中国湿地水鸟的地理分布,在北方以温带和寒温带种类为主,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在南方以热带和亚热带种类为主,留鸟和冬候鸟占优势;同时,许多湿地水鸟表现为北方繁殖,南方越冬。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南北跨度大,从热带到寒温带,从东南部的低山热带至高原中西部的高寒带,加之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使我国不同类型湿地水鸟的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潜鸟目鸟类均为北极圈和北半球寒温带的繁殖鸟,游禽,除红喉潜鸟在我国东北有繁殖外,其他在中国均为冬候鸟和旅鸟。
䴙䴘目鸟类为广布性游禽,其中小䴙䴘为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留鸟;赤颈䴙䴘(Podiceps grisegena)、角(P. auritus)、黑颈䴙䴘(P. nigricollis)在北半球寒温带和我国北部地区繁殖,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为它们的越冬区 ;凤头䴙䴘(P. cristatus)在欧亚大陆为繁殖鸟,在我国的北方和青藏高原为繁殖鸟,在北方部分地区为旅鸟,而在长江以南地区均为冬候鸟。我国鹈形目鹈鹕科和鸬鹚科湿地水鸟中,3 种鹈鹕均为冬候鸟,在部分地区为旅鸟。绿背鸬鹚(Phalacrocorax capillatus)在日本繁殖、海鸬鹚(P. pelagicus)在阿留申群岛繁殖、红脸鸬鹚P.urile 在西伯利亚一带沿海和北美太平洋沿海繁殖,这3 种鸬鹚在我国北部沿海多数为夏候鸟,在南部沿海为冬候鸟;普通鸬鹚在欧亚大陆的温带至我国长江以北各地为繁殖鸟,在长江以南地区至东南亚热带地区为冬候鸟;黑颈鸬鹚(P. niger)分布于印度及东南亚群岛,我国仅发现于云南省,为夏候鸟和留鸟。
鹳形目为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寒带和寒温带以外地区的大型涉禽,我国分布有鹭科、鹳科和鹮科鸟类 34 种。其中鹭科鸟类最多,有 23种,鹳科和鹮科分别有 5 种和 6 种。除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区外,鹭科鸟类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热带至中亚热带地区种类最多,且多数为夏候鸟和留鸟。白鹳、东方白鹳和黑鹳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长江以南地区越冬;彩鹳(Mycteria leucocephala)和秃鹳分别为我国热带至中亚热带地区的夏候鸟和旅鸟。朱鹮原来在中国自长白山至秦岭—珉山地区、再至浙江沿海均有分布和繁殖,并在其繁殖区的南部越冬,偶见于台湾和海南,但目前国内仅见于秦岭南麓洋县一带。黑头白鹮(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在我国北方繁殖,南方越冬;白肩黑鹮和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分别为云南西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旅鸟;黑脸琵鹭在东南沿海地区越冬,东北地区繁殖。
红鹳目鸟类分布于除大洋洲以外的大陆温暖水域,我国只有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uber)一种,仅在新疆有分布记录,为旅鸟。
雁形目鸟类在中国仅有 1 科,即鸭科。鸭科鸟类广泛分布于除南美北部和非洲西北部以外的地区,中国有 50 种,且有两个集中繁殖区和一个集中越冬区。北方为中国鸭科鸟类的主要繁殖地,多数种类以暖温带的北界为其繁殖区的南限,其中两个集中繁殖区分别在东北中北部和新疆最西部。而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为其集中越冬区,且多数种类以中亚热带的北界为越冬北限。
中国有鹤形目湿地水鸟 2 科,即鹤科和秧鸡科。鹤科鸟类为大型涉禽,除南美洲外,全球其他各地均有分布。中国记录有鹤类 9 种,其中在我国东北地区繁殖的种类最多,如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白鹤、白枕鹤、灰鹤(Grus grus)、白头鹤、丹顶鹤等;而蓑羽鹤和灰鹤还分别在新疆天山及至内蒙古东部一带繁殖。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鹤类越冬区,如白鹤、白枕鹤、灰鹤、白头鹤和丹顶鹤等均在该地区越冬。黑颈鹤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繁殖,在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及贵州高原海拔较低处越冬。秧鸡科鸟类为广布性中小型涉禽,除极地、雪线以上的高山和沙漠以外,几乎遍及全球各地。其中分布在北方的种类多数为迁徙性种类;分布在热带地区的种类多为留鸟,亦存在扩散和局部迁移性种类。我国记录有 19种秧鸡科鸟类,从东北至华南的季风区和新疆、甘肃较湿润的中温带与暖温带地区为其主要繁殖区,并以长江以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主要越冬区,其中留鸟型种类较集中分布在中亚热带至热带地区。
鸻形目鸟类是全球性分布,亦是我国种类最多的一类湿地水鸟,它们以北半球为主要繁殖地,在春、秋季集大群迁徙。我国分布有鸻鹬类 77 种,多数种类在欧亚北部或北半球北部繁殖,部分种类的繁殖区可南伸至我国的北方地区。因此,鸻鹬类在我国主要为冬候鸟和旅鸟;部分种类为繁殖鸟;亦有少数种类在我国为留鸟,如铜翅水雉(Metopidius indicus)、鹮嘴鹬(Ibidorhyncha struthersii)等。
中国分布有鸥类 44 种,有两种分布类型,即北方型和南方型。北方型种类大多数在我国为冬候鸟或旅鸟,且多在亚热带以南地区越冬,只有少数种类可在我国北部的新疆天山和东北的湿润地区繁殖。南方型鸥类在我国为季风区夏候鸟,且较集中分布于台湾、海南和东南沿海,有些种类还成为该区域的留鸟。
佛法僧目翠鸟科鸟类为攀禽类湿地水鸟,国内共记录有 11种。除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可分布于新疆北部和西部外,其他种类均限分布于我国的季风区;在中亚热带以北地区为夏候鸟,极少数为旅鸟;不少种类在中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为留鸟,如斑头大翠鸟(A. hercules)、普通翠鸟、蓝耳翠鸟(A. meninting)、三趾翠鸟(Ceyx erithacus)、鹳嘴翡翠(Pelargopsis capensis)、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冠鱼狗(Megac-eryle lugubris)、斑鱼狗(Ceryle rudis)等。 根据湿地水鸟地理分布特征,根据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和湿地类型的不同,我国湿地水鸟栖息地可分 5 种类型,即东北沼泽湿地大型涉禽和游禽繁殖与迁徙停歇区、西北和青藏高原草甸沼泽与高原湖泊游禽和大型涉禽繁殖与迁徙停歇区、西南部高原湖泊和湿草甸水鸟游禽和大型涉禽越冬与迁徙停歇区、长江中下游淡水湖泊大型涉禽和游禽越冬区、沿海和近海岛屿滨海滩涂湿地 鹬目鸟类与大型涉禽繁殖越冬与迁徙停歇区。
(1)我国东北地区是国内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区,有 6 处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分别是内蒙古达赉湖,黑龙江洪河、兴凯湖、三江和扎龙,吉林向海等自然保护区。这一地区的湿地水鸟种类丰富,且特别适合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白枕鹤、灰鹤、白鹳、东方白鹳、黑鹳、黑头白鹮、白琵鹭等大型涉禽和大天鹅(Cygnus cygnus)、中华秋沙鸭、遗鸥等游禽的栖息繁殖,是亚洲东北部湿地水鸟繁殖中心和亚洲北部湿地水鸟南迁的必经之地。例如着名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内,就分布有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蓑羽鹤、白鹤、灰鹤等 6 种鹤类,且为丹顶鹤的最重要繁殖地。
(2)我国西北部与青藏高原地区分布众多高原湖泊、沼泽、草甸等类型的湿地。有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青海的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扎陵湖湿地、鄂陵湖湿地,西藏麦地卡湿地、玛旁雍错湿地等 6 处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每年有黑颈鹤、大天鹅、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黑鹳、遗鸥、渔鸥(Larus ichthyaetus)、棕头鸥(L. brunnicephalus)、红嘴鸥(L.ridibuns)、红脚鹬(Tringa totanus)、普通鸬鹚等大量湿地水鸟在该地区栖息繁殖。例如,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是遗鸥最重要的繁殖地,其种群数量占世界遗鸥繁殖种群的 60%;新疆的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为大天鹅的重要繁殖地;地处西藏南羌塘高寒湿地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最重要的繁殖地,其数量可占黑颈鹤繁殖种群的80%;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斑头雁、棕头鸥、渔鸥和普通鸬鹚的重要繁殖地;另外,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黑鹳的重要繁殖地。
(3)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既有高原湖泊,又有草甸,是内陆迁徙湿地水鸟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如云南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纳帕海自然保护区、拉市海自然保护区、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等 4 处为国际重要湿地。云贵高原是黑颈鹤的最重要越冬地,其中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最大越冬地;贵州草海自然保护区不仅是黑颈鹤的重要越冬地,而且还是灰鹤、白头鹤、黑鹳、凤头䴙䴘、白琵鹭、灰雁(Anser anser)、斑头雁、赤麻鸭等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在拉市海湿地每年有 10 多万只候鸟栖息与停歇,越冬湿地水鸟数量达 30 000只 ;而在纳帕海湿地仅雁鸭类就有近万只。
(4)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湿地以大型的淡水湖泊为主,分布有许多着名淡水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升金湖、太湖、龙感湖、洪泽湖、高邮湖、巢湖和沉湖等。湖南的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汉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和江西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等 4 处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该地区不仅湖泊众多,而且每年秋冬季节湖泊水位下降还可形成大面积的浅滩沼泽,从而成为白鹤、白枕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和各种雁鸭类等数量庞大的湿地水鸟主要集中越冬地和繁殖地。例如,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不仅是白鹤、白头鹤和灰鹤的重要越冬地,而且还有大群的大天鹅、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鸿雁、豆雁(A. fabalis)、白额雁(A. albifrons)、小白额雁、灰雁、赤颈鸭(A. pe-nelope)、罗纹鸭(A. falcata)、赤膀鸭(A. strepera)、绿翅鸭(A. crecca)、绿头鸭(A. platyrhynchos)、斑嘴鸭(A. poecilorhyncha)、针尾鸭(A. acuta)等雁鸭类,以及卷羽鹈鹕、黑鹳和东方白鹳等湿地水鸟在此越冬。
我国沿海和近海岛屿地区有大量的滨海滩涂湿地。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和香港米埔—后海湾等 8 处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我国沿海和近海岛屿地区既是大量湿地水鸟的极重要迁徙中途停歇地,又是许多湿地水鸟的重要越冬地和繁殖地。例如,双台子河口湿地是黑嘴鸥的重要繁殖地;山东半岛的荣城海滨为我国北方沿海大天鹅的主要越冬地;盐城沿海滩涂湿地几乎集中了中国境内的所有丹顶鹤越冬群体,并有大量鹭类和雁鸭类在此越冬;上海崇明东滩湿地为鸻鹬类极重要的迁徙停歇地;浙江温州沿海滩涂是黑嘴鸥的最重要越冬地;台湾曾文溪口滩涂是世界最大的黑脸琵鹭越冬种群栖息地;香港米埔—后海湾湿地是我国南部十分重要的湿地水鸟越冬地和迁徙中途停歇地,每年有数以万计的鸻鹬类、鸥类、鹭类、鸭类以及黑脸琵鹭、黑嘴鸥、勺嘴鹬、小青脚鹬、半蹼鹬(Limnodromus semipalmatus)等鸟类在此地越冬。 鸟类迁徙是自然界中最引人注意的生物学现象之一,世界上每年有几十亿只候鸟在秋季离开它们的繁殖地,迁往对它们更为适宜的栖息地。迁徙路线就是候鸟在迁徙过程中使用的一条宽大通道,现已知全世界有 8 条主要候鸟迁徙路线。在欧洲和亚洲共有 5 条主要迁徙路线,即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印度、西亚—非洲、地中海—黑海、东大西洋迁徙路线。中国湿地水鸟的迁徙路线主要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3 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东部迁徙路线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迁徙路线为中亚—印度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东部迁徙路线是我国湿地水鸟最重要的迁徙路线。在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与华北东部繁殖的湿地水鸟,春、秋季节主要通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进行南北方向的迁徙。春季,来自南洋群岛和大洋洲的北迁鸟类到达台湾后,分为两支,一支沿中国大陆扩散或继续沿东部海岸北上,另一支经琉球群岛到日本或继续北迁。沿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北迁的鸻鹬类等湿地水鸟在到达长江口以后,又分两条北上迁徙路线。一条经江苏、山东到东北、俄罗斯,另一条则越海向朝鲜半岛或日本迁飞。秋季,湿地水鸟沿中国东部沿海向南迁飞至华东和华南,远至东南亚各国,或由俄罗斯东部途经中国向东南亚至澳大利亚迁徙,其南下迁徙路线大致与春季北上路线相似。
(2)西部迁徙路线。内蒙古西部、甘肃、青海和宁夏的湖泊、草甸等湿地繁殖的候鸟,在秋季可沿阿尼玛卿山、巴颜喀拉山和邛崃山脉向南迁飞,然后沿横断山脉南下至四川盆地西部和云贵高原越冬,有些候鸟可飞至中南半岛越冬。新疆地区的湿地水鸟可向东南汇入该西部迁徙路线,或向西南出境,或向南进入西藏。西藏地区的湿地水鸟主要沿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向东南方向迁徙,亦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至印度、尼泊尔等地越冬。
(3)中部迁徙路线是我国境内的一条迁徙路线。在内蒙古东部、中部草原,华北西部和陕西地区繁殖的候鸟,秋季沿黄河流域、吕梁山和太行山南下,越过秦岭和大巴山区进入四川盆地越冬;或继续沿大巴山东部向华中或更南的地区越冬。湿地水鸟在迁徙的过程中,一般只有少数种类可以不间断地飞行完成其整个迁徙过程,大多数鸟类会在沿途的某些被称之为停歇地的地方停下休息和补充能量。因此,迁徙停歇地对湿地水鸟完成其迁徙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东北地区湿地
湿地鸟类丰富,主要有丹顶鹤、白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以及鸻鹬类、鸥类、雁鸭类等,是亚洲东北部水禽繁殖中心和亚洲北部水禽南移的必经之路。
西北地区湿地
每年4 ~ 5 月份有众多湿地鸟类在此繁殖栖息。如黑颈鹤、大天鹅、斑头雁、赤麻鸭、黑鹳、棕头鸥、红嘴鸥、红脚鹬等。
云贵高原湿地
是我国黑颈鹤的重要越冬地,随着生态的保护,已逐渐成为红嘴鸥的主要越冬地。
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湿地
是白鹤、 白枕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和各种雁鸭的集中越冬地。
青藏高原湿地
鸟类湿地数量多,但种类单调。主要有普通鸬鹚、斑头雁、渔鸥、棕头鸥等。
沿海湿地
沿海湿地是我国许多鸟类越冬地和繁殖地。辽东沿海湿地是黑嘴鸥繁殖地,山东半岛湿地是大天鹅越冬地,盐城沿海湿地是丹顶鹤越冬地,同时也是黑嘴鸥的繁殖地,台湾台南滨海滩涂是黑脸琵鹭主要越冬地;深圳福田—伶仃、香港米埔、海南东寨港的红树林沼泽地吸引成群海鸥、鹬类、鹭类、鸭类繁殖和越冬。

‘玖’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排名

中国的十大淡水湖排名: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高邮湖、洪泽湖、微山湖、巢湖、滇池、洪湖,衡水湖。

这些淡水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这一地带的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1、鄱阳湖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鄱阳湖,为长江流域的重要一个过水性 、 吞吐型 、 季节性的浅水湖泊。鄱阳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m)时为4,125k㎡以上。但低水位(12m)时仅500k㎡。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

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拓展资料

淡水湖(Freshwater Lake)是指以淡水形式积存在地表上的湖泊,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封闭式的淡水湖大多位于高山或内陆区域,没有明显的河川流入和流出;开放式的淡水湖面积可能相当大,湖中有岛屿,并有多条河川流入流出。淡水湖一般是外流湖;因为水源可以更新补充,淡水湖的水盐分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