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苗族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免费手机海报图片 2025-08-14 15:15:09
树叶拼贴画图片大全 2025-08-14 15:10:43
墙壁挂钩图片大全 2025-08-14 15:10:32

苗族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1-30 21:17:28

⑴ 苗族人图片

对呀,为什么不去网络图片搜,很多的!

东部苗族(以湖南湘西州为代表)

⑵ 找几张苗族的精美图片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q=%E8%8B%97%E6%97%8F&svnum=10&um=1&hl=zh-CN&newwindow=1&client=aff-9991&channel=searchbutton&sa=N&imgsz=xxlarge

⑶ 苗族的服饰图片

这里有:

⑷ 苗族姑娘简笔画图片大全

我有
但因为你不小心多打了两个字,所以不帮你啦。

⑸ 想要关于苗族有特色的建筑图片、以及苗族的舞蹈动作图片 (苗族的风俗习惯介绍)

吊脚楼并不是苗族的特色建筑,土砖、木制、青瓦等多些
由于苗族分支比较多,多以花鼓戏扬名,其中猴儿鼓惟妙惟肖,你可以在网络搜一些,不过很多是表演性质的,不够传神。

⑹ 苗族人的照片和图片


好看吗?

⑺ 介绍下苗族图腾,谢谢

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较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苗族诸多灿烂的文化中,图腾文化是整个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世代生活在丹寨这片土地上的苗族同胞以鸟为图腾崇拜,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如今,我们虽然没有见到苗族古老而隆重的鸟图腾崇拜程式,但从流行在苗族民间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可窥视到苗族鸟图腾文化遗风。笔者对苗族文化特别是苗族图腾文化颇感兴趣,长期深入地挖掘和收集了大量资料,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多门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现就丹寨苗族鸟图腾文化谈点粗略见解,敬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图腾,是原始信仰之一,在英文拼音中写作“totem”,是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方言,原意是指“他们的亲族”。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指出,图腾,“意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例如,狼的图形便是狼氏族的图腾。”①佛莱则在他的第一册书里写道,“图腾”,“是一群原始民族所迷信而崇拜的物体,他们相信在自己与它们之间中的任何一个均维持有亲密且特殊的关系。……个人和图腾之间的关连是一种自然利益的结合;图腾保护人们,而人们则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它的崇敬,如果它是一种动物,那么即禁止杀害它;如果它是一种植物,那么即禁止砍伐或收集它。……图腾从不会是孤立的个体,它常是一整群的物体,通常是指某一种类的动物或植物……”②也就是说,一个图腾就是一类物象,初民以迷信态度尊敬之,而相信自己和同群的各个份子与此类物象有密切和特殊的关系。远古时候的人认为跟本氏族(部落)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是本氏族(部落)的一种标志或符号,它象征的是本氏族(部落)的一种思想共识、一种古老信仰、一种精神力量。因此,图腾是原始民族的标志,也是神化了的祖先。
神化了的祖先作为图腾崇拜对象,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原始民族之中。图腾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各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发展初期都普遍存在。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归纳起来主要有龙图腾、鸟图腾和花图腾三种。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历史上亦有龙、蛇、鸟、鱼、蝴蝶等图腾崇拜。聚居在今天丹寨这块土地上的自称为“嘎闹”的苗族同胞历史上曾以鸟为图腾,是鸟图腾部落的后裔。如今散见于苗族民间的锦鸡文化、百鸟衣文化、蜡染文化、鸟笼文化、织锦(布)文化、芦笙文化、背带文化等就是鸟图腾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苗族历史上以鸟为图腾崇拜的文化例证。
从民族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丹寨苗族鸟图腾崇拜历史悠久。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民族语言则是民族文化的形式,它随着民族产生而产生的,丹寨苗语亦是随着“嘎闹”氏族的产生而产生的。丹寨苗族自称“嘎闹”[qa33nə13]一词,属黔东苗语方言。在黔东苗语方言词汇中,“嘎”[qa33]是“本”、“源”、“根”、“根源”的意思,“闹”[nə13]既有鸟雀含义,也有年青女子的含义。按苗语语法翻译,“嘎闹”直译应是鸟雀的根源,意译则是来源于鸟图腾部落的氏族。在丹寨苗语方言词汇中,“嘎闹”[qa33nə13]一词中“[nə13]”的读音除了与“鸟”的读音相同外,还有与“蛇”、“鱼”的泛称读音相同。说明“嘎闹”[qa33nə13]一词作为族称来源于古代母系氏族社会,以鸟、蛇、鱼为图腾,并以鸟、蛇、鱼的泛称作为氏族的族称。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一大特征。在母系氏族社会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智力不发达,对周围事物不甚理解,常把一些与自己居处、饮食和其他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视为与自己有某种姻缘关系,甚至有血缘和同类关系,因而予以崇拜,并把这些事物的形象作为本氏族的徽号,以这些事物的名称定为本氏族的族称。从汉文献记载和苗族古风古俗反映,苗族曾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的历史阶段,自称“嘎闹”的丹寨苗族同样经历这一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苗族居住在黄河、长江中下游这一带,而这一带自古以来是水乡之地,盛产鱼类,也是鸟、蛇出没栖息之所,鸟、蛇、鱼三者的生态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古代苗族以鸟、蛇、鱼为图腾,以鸟、蛇、鱼的泛称“nə13”为本氏族的族称,是很可能的。然而,丹寨“境内苗族与远古时代居住在黄河、长江中下游的‘九黎’、‘三苗’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因此,自称“嘎闹”的丹寨苗族,在历史上曾以鸟为图腾崇拜对象,以语言为传承方式来传承铭记鸟图腾部落标志。这就是苗族鸟图腾部落文化传承的一种历史印记。换句话说,古老的“嘎闹”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鸟图腾部落,如今的“嘎闹”就是鸟图腾部落的后裔。时序越过了五六千年,丹寨苗族自称“嘎闹”的这种称谓音韵犹存,历史发展至今亘古未变。

⑻ 苗族图腾

苗族的图腾崇拜有龙神、枫木、鸟、盘瓠等。苗族对龙普遍崇拜,各地苗乡都很盛行。如: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的“招龙”;湖南湘西地区的“接龙”;云南屏边、砚山、麻栗坡等到境的“祭龙”;广西融水县境的“安龙”等。

⑼ 苗族的图片

⑽ 苗族风情图片

贵州苗族风俗苗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由古以来,苗族留存着丰富、独特的民族习俗。在婚姻方面,苗族一般都比较开放自由,他们实行一夫一妻制家庭;苗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工艺独特,而且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苗族有着许多传统特色的节日…… 贵州苗族建筑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贵州苗族文化历史文化是由人民创造的。我们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以其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苗族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等,他们是创造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同时也对推动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贵州苗族服饰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苗族支系与支系、县与县,易于寨与寨之间在服饰上都有严格区别。其服装的主要色调亦不尽一致,所谓“白苗”、“黑苗”、“花苗”、“汉苗”等就是依据所着服色或服式而来的自称或他称,也有根据妇女的裙样,称为“长裙苗” 和“短裙苗”的。其实,同一种称呼之严,不同地域的妇女服饰也各各不同。同是“白苗”,麻栗坡一带的人,上着圆领开襟窄袖青布衣,袖肘以三道黑布镶衬,内着白色衣,领围胸襟露出白衣,额部以白巾交叉而缠,白巾上又缠黑巾,黑白分明;而镇雄、威信一带的“白苗”,穿青黑色斜襟长衣,下着绉褶花裙,凡领边、袖口、围腰都以五色丝线镶绣,以宽约五寸,长达丈余的青黑布缠头,突出的白色在于裹白布绑腿。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尤其从刺绣图案中往往可以寻出苗族的历史和象征意蕴,可谓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文山“花苗”,在其黑色圆领斜襟窄袖衣的领边、袖肘绣有红、黄、蓝、白等花纹,纹路多呈花状、江水状,据说这些花纹象征着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红、绿波浪花纹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错纹代表田埂,花点代表谷穗。禄劝、武定、安宁一带的大花苗爱披加花披肩,上绣三道方形图案,与苗族古歌上“格蚩尤老练兵场广花三道”的说法正相符,所以,传说它象征古代的练兵场和令旗,披肩两头的花纹代表过去京城的城市和街道……这些服饰的来由,大多与上古九黎三苗与黄帝逐鹿中原,战败后从黄河流域退到长江,又退到云贵高原的历史有关。因而,苗族的衣装图案并非每个能织会绣的男女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织绣,什么地方饰什么图案,什么图案表示什么,什么身份年龄的人该饰什么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贵州苗族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一跋都过春节(亦即客家年),有的苗族过年时要用糯米饭喂牛,并将红纸贴于牛角上,赶到水井边给牛“照镜子”。此外,还过清明节、端午节、七月半、赶秋节(立秋)、八月十五、吃新节(稻谷、玉米成熟时)等节日。篙明等地部分苗族七月立秋和八月十五要举行热闹的斗牛。每年正月的“踩花山”,是全省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青苗”称“踩花山”为“奥道”,“红苗”称为“厚道”,意即 “睬坡”。节日活动由两三户人家联合主办;主办人称为“尤厚道”,通常由无子嗣而为祈求子嗣者充当。举行节日之前,主办人家负责栽插一棵高约两三文的五彩花杆(多用大龙竹)于选定的乎缓坝坡上,并陈设好酒于花山场内。届时,远近各村男女皆来参加。节日期间内容极其丰富,小伙子和小姑娘对唱山歌选择情侣是花山节的主要内容。此外,青年小伙子要跳芦篷舞,还有斗牛、跳狮子等活动,持续数日,热闹异常。苗族还有很多传统购宗教节日。部分苗族正月初二、四、六三天要杀猪祭门,谓之“祭门主”,或称为祭“火龙猪”,丽江有的苗族称“杀中柱猪”,祭时杀小猪一日,门外悬挂斗整一个,外人和女子不得参加,汉族不得偷看,这部分苗族习损认为,祭了门主才能得到祖先保佑。河口一带有的苗族二月初二要举行全寨性的“祭龙”。祭时各家派一男子参加,严禁女子参加,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文山“偏苗”六月二十四要祭土地神;正月或二三月全寨要在寨旁山坡上祭火星(火神)。祭时由魔公主持,并由魔公牵一只羊或一条狗念咒,念毕,众人以石击杀羊或狗,煮而食之,以此仪式祈求寨内不发生火灾。苗族对人真诚,讲究信义,爽直,好客,年节间盛行“盘根古”——串亲戚,每有远客到来,必以好酒招待,若是亲戚,来时要送礼物,定时主人照样要以礼答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