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这是佛还是菩萨,具体叫什么
这是释迦牟尼佛的一种形象。释迦牟尼,又称释迦牟尼佛,亦即如来佛祖,约前564年-484年前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是释迦族人,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原名悉达多·乔达摩,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
㈡ 佛教的上古七佛叫什么
佛教的上古七佛依次是:
毗婆尸佛、尸弃如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三佛,贤劫中四佛。(劫,梵语 kalpa,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贤劫者,谓此劫中,皆为贤人。只是名称而已,不必执着。)
又称过去七佛。指释迦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现之佛,共有七位。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据景德传灯录卷一载,此过去七佛各举之得法偈,称七佛说偈。
小乘经典只说四佛或七佛,并认为有未来成道的弥勒菩萨,而《增一阿含经》更述及师子、承柔顺、光焰、无垢、宝光等诸佛。释迦牟尼佛之化相,乃比照过去诸佛,而八相成道之始末,也与诸佛类似。如‘诸恶莫作’等偈颂,乃众所周知之七佛通诫偈。
过去七佛,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位佛。《长阿含经·大本经》提到过去七佛出现的因缘。据佛经所载,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三劫之中,皆有千佛。
上古七佛图片:
拓展资料:
七佛寺的由来传说一唐代僧人登七佛山游览,被山景迷倒,便在山下竖起七尊大佛。当天夜间,突然有五道金光凌空现世,天地如昼,七彩缤纷,祥光满山。
次日凌晨,只见山脚下出现了五个仙洞,洞中有五条金龙卧息。山顶现出一寺,七尊佛像端坐其内。原来夜间五龙并力,抬佛峰顶。从此在主峰顶就有了七佛寺。七佛山也因此得名。
七佛寺历经千年沧桑之变,几经摧残修复。上世纪三十年代毁于战火。2002年复扩重建七佛寺,历时五载,积新七而落成。即:七佛街、七佛路、七佛山、七佛门、七佛塔、七佛殿、七尊大佛,占尽人间形胜风光。
七佛寺共有七道门。从眼前出现的汉白玉牌坊是七佛山主峰上的七佛寺的第一道门,上刻有少林寺法师题写的“清净”二字。前五道门相距约百米,第二、三、四、五道门分别题刻着“吉祥”、“平安”、“益寿”、“成就”。
第六道门即正山门匾额“七佛寺”三字由当代书法大家启功题写,着名作家金庸先生题写了“七佛胜境”匾额。
参考资料:上古七佛-网络
㈢ 如来佛祖图片
如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佛,也称为释迦如来:
释迦摩尼,又名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是佛教的开启者。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0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3)印度有多少佛祖图片扩展阅读:
人物研究
有关释迦牟尼佛生平的史料中,除了佛教经典的记载以外,还有文物资料。
近代,印度和其他国家的考古学家、佛学家根据法显的《佛国记》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记载以及印度保存的不完整史料,在佛陀的诞生、成道、初转法轮、涅审处等陆续发掘出一些古建筑的遗址和文物,并以此证明了佛陀是一个历史性的人物。
㈣ 燃灯佛,释迦摩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佛像有什么区别
佛像基本上是很像的,因为佛陀都是具备三十二相。实际上从根本上讲,佛陀是无二无别的,只是因为自己发的愿不一样,手势稍微不一样而已,千万不要有所分别。
但是单从佛像讲,主要区别是看手势:
阿弥陀佛一般都是手持莲花台或者做接引状。
㈤ 18罗汉图片及名称分别是什么
18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如图: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18罗汉佛像简介
1、伏虎罗汉
伏虎罗汉一说是清朝由干隆皇帝钦定的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弥勒尊者。另一说法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其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李乎间一长,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得名。
2、降龙罗汉
降龙罗汉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修炼1420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
3、看门罗汉
看门罗汉又称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哪洞悉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
4、长眉罗汉
长眉罗汉又称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据传长眉罗汉前世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后再转世为人。
5、芭蕉罗汉
芭蕉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沉静有礼,谦虚好学,静心听讲,闭目深思。与自眷属千四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受佛敕,不入涅盘,常住世间,以济度众生。藏传佛教十六尊者中的第三位。
6、布袋罗汉
布袋罗汉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
7、挖耳罗汉
挖耳罗汉在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
8、沉思罗汉
沉思罗汉,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幼年出家,是佛教僧团中最初的沙弥,修忍辱行,有“密行第一”之称。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住在毕利飏瞿洲。受佛敕,不入涅盘,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藏传佛教十六尊者中的第十位。
9、探手罗汉
探手罗汉是十八罗汉第十尊,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打坐时常用半跏坐法。受佛敕,不入涅盘,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
10、开心罗汉
开心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和探手罗汉一样受佛敕,不入涅盘,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
11、笑狮罗汉
笑狮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剌拿洲。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受佛敕,不入涅盘,永住此世,以济度众生。为藏传佛教十六尊者中的第五位。
12、骑象罗汉
骑象罗汉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分住在僧迦茶洲。受佛敕,不入涅盘,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
13、过江罗汉
过江罗汉是十六罗汉之第六尊,因出生于跋陀罗树下,故名。又因他曾由印度到爪哇岛传播佛教,因此又被称为“过江罗汉”,住耽没罗洲。佛陀涅槃前,曾令尊者永住世间,济度众生,他为救助众生,常到众颤伍生中间活动。
14、静坐罗汉
静坐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后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15、托塔罗汉
据传托塔罗汉即苏频陀尊者,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16、举钵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17、欢喜罗汉
欢喜罗汉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及雄辩家。有人问他甚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
18、坐鹿罗汉
坐鹿罗汉,其名译为不动利根,如如不动,利根坚固。现童颜白发长眉笑面之相。尊者曾为优婆填王之大臣,机缘成熟,看破放下,出家修道,证六神通。
㈥ 三宝佛指哪三位佛
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释迦牟尼佛,法宝即四谛圣法,僧宝就是最初被度的五比丘。
三宝,即佛、法、僧或者觉、正、净。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起来的,因此三世佛有纵横之分。
横三世佛指东方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
中央现在佛,释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
纵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6)印度有多少佛祖图片扩展阅读:
一、三身佛,即清净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佛(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佛或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二、纵三世佛,即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弥勒佛。
三、横三世佛,即西方阿弥陀佛、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或西方阿弥陀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例如,德政禅师所住持的少林禅院大雄宝殿就是供养的西方阿弥陀佛、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
㈦ 观音菩萨的发型应该是什么样的
观音菩萨的发型应该是什么样?
这个很难说啊,为什么呢?
因为观音菩萨的人物造型,是经常变化的。
佛教自印度起源之后,于中国历史汉代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在进入中国之后,两种不同的文化发生了碰撞与融合。在文学作品、画像、雕塑等方面,两种文化融合的极其明显。
如,在大量佛教故事的影响下,大量充满神魔色彩以及鬼怪元素的小说出现《搜神记》,画家也开始大量创作佛教题材绘画,甚至出现了以画佛教绘画而闻名的吴道子。
㈧ 请问这尊菩萨是哪位菩萨啊
这是释迦牟尼佛,即乔达摩·悉达多。
佛陀在禅修时突然天降大雨,同行沙门纷纷找地方躲避,但是佛陀已经深入禅境。此时一只眼镜蛇(亦称天龙)来为佛陀护法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