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茯苓长什么样子
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1)中药茯苓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1、《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
2、《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3、《本草正》: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
Ⅱ 茯苓 长什么样
茯苓是十分不错的中药材,它的药用价值很高,而且它的形态十分的特别,有球形、扁圆形、椭圆形等各种不规则的形态,平时可以将其混合其它食物一起吃,也可以捣碎冲泡茶饮用。
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属食材,它的形态不规则,一般在秋季7~9月时从土壤中挖取,表面有很明显的皱缩纹,而且外表也相对较为坚实,外表粗糙是淡棕色的,而内部是白色的,也有少数的内部是淡红色的。
每次将茯苓从土壤中挖出,首先需要将表面的土壤去掉,还要用清水将其清洗干净,放在阴凉处晾干就可以了,平时可以将其切成块,也可以切成片、捣碎成粉末食用,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
其实茯苓中蕴含着大量的膳食纤维、烟酸、维生素B2、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平时适量食用茯苓,可以起到不错的养心安神、健脾补气等功效,但却不宜大量食用茯苓,会造成身体不适等现象。
Ⅲ 茯苓是什么样,图片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
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3)中药茯苓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首先,茯苓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中医认为,渗是指把分散的湿邪集中起来排除,利是指直接把湿邪排除。茯苓药性平和,如果出现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等症候,
不论偏于寒湿,还是偏于湿热,均可配合其它中药服用茯苓,比如偏于寒湿者可将茯苓与桂枝、白术等配合服用;偏于湿热者可将茯苓与猪苓、泽泻等配合服用。
其次,茯苓能够健脾。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往往就是运化无力,运化无力就容易生湿,此时不仅要补虚,而且要消除已经停留的湿浊,茯苓就是比较适合的辅助药物,可以配合人参、山药、黄芪、党参等补脾气的药物一起服用。
Ⅳ 伏苓长的是什么样子图片
茯苓的样子如下图所示:
茯苓是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属食材,它的形态不规则,一般在秋季7~9月时从土壤中挖取,表面有很明显的皱缩纹,而且外表也相对较为坚实,外表粗糙是淡棕色的,而内部是白色的,也有少数的内部是淡红色的。
茯苓的特点
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
茯苓对于种植地的湿度要求较高,茯苓原本是一种寄居类的植物,我们也可以在土壤中养殖,只要茯苓有充足的养分,也可以生长得很好,菌体在生长的过程之中,是需要比较湿润的环境的,这样能帮助它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