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药料大全名字图片功效
扩展阅读
如何扫描物体图片软件 2025-07-14 16:23:34
军队演出背景图片 2025-07-14 16:05:46

药料大全名字图片功效

发布时间: 2023-07-30 22:30:30

1. 香料调料名称大全图

香料调料有白胡椒、黑胡椒粉、香叶、桂皮、茴香。

1、白胡椒

白胡椒,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的果实。气味芳香,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之一;主产于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地,表面黄白色或淡黄白色,平滑,顶端与基部间有多数浅色线状条纹。



5、茴香

茴香菜又原名小怀香,又称香丝菜、小茴香、茴香子、谷香(四川、贵州)、浑香,小茴香的茎部及嫩叶可作菜蔬,调味料小茴香,为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

2. 请各种香料名称和图片

1.罗汉果:增香,性凉,味甘,增香,味道清甜醇香,具有清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

2.甘菘:一种毛绒绒、黑褐色的根状香料,成都人称为香草,重庆人称其为香菘,其实应该叫甘菘,又名甘菘香。甘菘气味辛香,近似强烈的松节油气味,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作用,是被用作治疗胸腹胀痛、胃痛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一味中药。

3.丁香:又叫公丁香、子丁香,为丁香的花蕾,烹调中常用的是干品,香味浓,尝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温,有暖胃、止嗝逆、驱风、镇痛的作用。在烹调中的用量应在1~2克以内,千万不可多用。

4.八角:应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这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味香料。其特点是闻之芳香,尝之微甜。其性味辛、温,有温中开胃,祛寒疗疝的作用。在烹调中无论是火锅、红烧、卤水均可使用。以5~10克为宜。

5.小茴香:又叫茴香、香丝菜、怀香、野茴香。其成熟果实犹如小稻谷粒或孜然,有特异芳香气。作为香料使用,广泛用于红烧、卤水、麻辣火锅中。在火锅中可适当加大用量,比如10~20克或更多一些。在药用方面,其性味辛温,有行气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

6.草果:一种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尝之味怪,不好受。其药性温、味辛,有燥湿健脾、祛痰温中、逐寒抗疟疾的作用。烹调中可拍破或整粒使用,作为香料与牛肉同烧或同卤,其风味尤佳。草果在麻辣火锅和卤水中也不得多用,放3~5个较为合适。

7.砂仁:又叫春砂仁、阳春砂仁,系植物阳春砂的成熟果实,尝之涩口,闻之有香味,药性温,味辛。有行气宽中,健胃消食之功,药用于胃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炎、痢疾、胎动不安等症。用于火锅和卤菜中则不可过多,以3克以内为宜。

8.三奈:也叫沙姜、山辣,为根状茎。杂货店、中药店出售的为其干制切片,其味芳香。药性温、味辛,能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急性肠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泄泻,胃寒疼痛,牙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在烹调中多用于烧、卤、麻辣火锅,用量多在5~10克之间。

8.灵草:也叫灵香草,又名零陵香,有浓烈香气,性味甘平。在麻辣火锅中运用,一般用量不超过5克。市场上还有另外一种灵草,名罗勒,可代替上面一种,但属唇形科植物,也叫零陵香,其性味辛温。在药用方面,其性味辛温,有治风寒、感冒头痛等作用。

9.排草:排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也属报春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平。具有治感冒、咳嗽、风湿病、月经不调等作用。在麻辣火锅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卤水中使用。有人说,在麻辣火锅和卤水中,“灵草增香,排草防腐”,其实很多辛香味调料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抑菌防腐作用。

10.白豆蔻:又叫圆豆蔻,市场上或药店有写为百叩、叩仁的。口尝之有涩味,因其药性味辛温,故有行气理气,暖胃消食,化湿止吐,解酒毒的作用。在麻辣火锅中加入3~5克即可。因其香味佳,故用量少。

11肉豆蔻:别名玉果。近年来在火锅中运用十分普遍,不过尝之味亦不好受,其药性味辛温,具有暖脾胃、涩肠、下气的作用。此物不可多用,2-3个即可。

12.桂皮:又称肉桂。性味辛甘、热,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的功效。主治肾阳虚衰、心腹冷痛、久泻等。油性大,香味浓烈。尝之味辛辣、回味略甜。在麻辣火锅和卤菜中运用很普遍,用量5~10克为宜。

13.孜然:别名,阿拉伯小回香,安息茴香,属伞形科植物,孜然芹的种子,主要产于我国边域一带,果形呈椭圆形.两端细长约5毫米,宽3毫米,淡绿灰色,形同小茴香,使用时注意保存,尽量密封,以免跑味达不到效果.

14.香叶:香味浓郁,即桂树之叶呈灰绿状,以体无霉癍,香气浓郁味上品.作用,增香去异味,促进食欲.

15.筚拨:增香,味道辛辣,有特异香气,具有行气暖胃,能治腹泻呕吐,解酒止痢的作用。

16.香附子:增香,气味芳香,味道苦而辛有调经止痛解郁的作用。

17.白芷:(香白芷,川白芷)增香,性温,味辛,去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

18.紫草:增香,(硬紫草,红条紫草,大紫草)增色,性寒,味甘,咸,有活血,凉血,解毒透疹,疮疡湿疹等功效。

19.山楂:增香,性酸味甘,增香,去异味,消食健胃,行气三淤,胃脘胀满,高血脂等功效。

20.陈皮:增香,(红橘,大红炮,川橘)压醒,去臊味,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功效。

21.草寇:增香,性温味辛,有燥湿健脾,温胃止呕,寒食内阻,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等功效

22.良姜:增香(高良姜,小良姜)增香,压腥,味辛,性温,有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23.枝子:增香,味辛,性温,有降火,清热解毒,用于牙疼,特别对火锅清火有特别好处。

24.紫苏:增香,性温,味辛,用于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与风寒感冒,鱼蟹中毒之功效。

25.香茅草:(野香茅,臭草)性温,辛,有浓郁的香气,不可多用,主要用与养心安神,祛风解表等功效。

26.川木香:增香,性温味辛,苦,有行气止痛,和胃消胀止泻等功效。

3. 草药大全功效和作用

中药的学问博大精深,中药的种类也有很多,而不同的中药其功效也不一样。那么大家对中药功效了解吗?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草药大全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草药大全功效和作用

1.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细辛.白芷.香薷.羌活.独活.藁本.辛夷.生姜.葱白.石胡荽.苍耳子.芸香草.柽柳。

2.辛凉解表药:薄荷.蝉蜕.葛根.柴胡.升麻.牛蒡子.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

3.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竹叶.天花粉.夏枯草.淡竹叶.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压趾草

4.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秦皮.白鲜皮.椿白皮.。(泻火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犀角.芒硝.龙胆草.水牛角.。

5.清热解毒药:连翘.拳参.贯众.玄参.牛黄.白薇.大黄.射干.绿豆.甘草.秦皮.红藤.酸浆.白蔹.马埋衫勃.青黛.漏芦.升麻.菊花.大消改蓟.小蓟.地榆.朱砂.紫珠.蔊菜.硼砂.金银花.忍冬藤.连翘心.大青叶.板蓝根.水牛角..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败酱草.穿心莲.蚤休(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垂盆草.四季青.金果榄.凤尾草.天葵子.千里光.金荞麦.山慈菇.地锦草.鸦胆子.鸭跖草.雷公藤.豨莶草.金钱草.地耳草.青木香.鸡矢藤.仙鹤草.苎麻根.黄药子.羚羊角.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6.清热凉血药:犀角.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白薇.水牛角.生地黄.。

7.清退虚热药:青蒿.白薇.鳖甲.知母.黄柏.龟板.秦艽.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8.泻 下 药:大黄.芒硝.芦荟.羊蹄.玄明粉.番泻叶.。

9.润 下 药:(润肠通便)杏仁.桃仁.当归.百部.蜂蜜.桑葚.锁阳.火麻仁.郁李仁.何首乌.紫苏子.瓜蒌仁.柏子仁.松子仁.黑芝麻.决明子.车前仁.胡桃仁.冬葵子.肉苁蓉.。

10.峻 下药:甘遂.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11.祛风湿散寒药:羌活.独活.川乌.草乌.辛夷.苍术.木瓜.蚕沙.松节.蕲蛇.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雷公藤.伸筋草.寻骨风.海风藤.老鹳草.路路通.苍耳子.。

1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萆薢.稀莶草.臭梧桐.海桐弯桥腔皮.络石藤.穿山龙.丝瓜络.。

13.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药:狗脊.仙茅.杜仲.牛膝.续断.桑寄生.五加皮.巴戟天.淫羊藿.骨碎补.鹿衔草.千年健。(益精补髓药):熟地.锁阳.蛤蚧.狗肾.海狗肾.肉苁蓉.紫河车.何首乌。

14.化 湿 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草果.扁豆.白豆蔻.草豆蔻.。

15.利水消肿药:茯苓.猪苓.泽泻.葫芦.泽膝.蝼蛄.荠菜.麻黄.香薷.防己.黄芪.海藻.昆布.槟榔.泽兰.茯苓皮.生姜皮.大腹皮.冬瓜皮.玉米须.薏苡仁.香加皮..海桐皮.桑白皮.葶苈子.郁李仁.寒水石.半边莲.番泻叶.路路通.益母草.。(温肺化饮药):细辛.干姜.。(逐水消肿药):巴豆..。

16.利水通淋药:白薇.滑石.木通.通草.瞿麦.扁蓄.牛膝.石韦.萆薢.琥珀.车前子.车前草.金钱草.地肤子.海金沙.鸡内金.冬葵子.灯芯草.鱼腥草.白茅根.王不留行.白花蛇舌草。(利尿药):竹叶.知母.生地.苦参.黄柏.酸浆.葱白.桑叶.浮萍.蒲黄.石膏..苦参.绿豆.地龙.白术.通草.淡竹叶.鸭跖草.凤尾草.五加皮.决明子.血余炭.蒲公英.鱼腥草.罗布麻.白花蛇舌草.。

17.利水退黄药:(清利湿热):虎杖.郁金.大黄.黄柏.蔊菜.茵陈蒿.金钱草.地耳草.垂盆草.山栀子.地锦草.凤尾草..玉米须.。

18.温 里 药:附子.干姜.肉桂.胡椒.川乌.草乌.花椒.荜茇.小茴香.高良姜.公丁香.荜澄茄。(温经散寒药):片姜黄。

19.理 气 药:陈皮.青皮.桔核.枳实.枳壳.木香.沉香.檀香.香附.乌药.厚朴.川芎.姜黄.佛手.香橼.薤白.柿蒂.刀豆.甘松.香附子.荔枝核.化桔红.玫瑰花.绿萼梅.青木香.大腹皮.八月札.娑罗子.九香虫.栝楼皮.延胡索.。

20.消 食 药:山楂.神曲.木香.谷芽.麦芽.鸡矢藤.莱菔子.鸡内金.使君子。(消食化滞药):青皮.枳实.槟榔.厚朴。

21.驱 虫 药:槟榔.雷丸.鹤虱.榧子.芜荑.羊蹄.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鹤草芽。

22.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槐角.大黄.羊蹄.石韦.木贼.马勃.贯众.犀角.山栀子.墨旱莲.黄芩炭.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马齿笕.四季青.凤尾草.水牛角.地骨皮.黄药子.代赭石。(凉血药):郁金.

23.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降香.花蕊石.血余炭.刘寄奴.。

24.收敛止血药: 白及.紫珠.藕节.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刺猬皮.海螵蛸.椿白皮.五倍子.禹余粮。

25.温经止血药: 炮姜.艾叶.灶心土.荆芥炭。(补血止血药):阿胶。(固精止血药):龟甲。

26.活血止痛药:川芎.郁金.姜黄.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

27.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泽兰.当归.牛膝.大黄.瞿麦.益母草.鸡血藤.月季花.凌霄花.王不留行.。

28.活血疗伤药:(续筋接骨):苏木.血竭.儿茶.土鳖虫.自然铜.骨碎补.马钱子.刘寄奴。

29.破血消症药:莪术.三棱.水蛭.芒虫.斑蝥.穿山甲.土鳖虫。

30.温化寒痰药:白前.皂荚.天南星.旋复花.白芥子.白附子.皂角刺.莱菔子。(燥湿化痰):陈皮.佛手.半夏.天南星.化橘红。

4. 中草药6000种图解名字功效

中草药6000种图解名字功效?以下是小社吐血整理的常用中草药图谱及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介绍,供大家欣赏、参考。另外,小社这次特意给每一种中药都附上了别名,便于大家平时灵活运用。

(前方大量图片,建议在WIFI下观看)

解表类

1、发散风寒药

生姜

别名:大肉姜、鲜生姜



白芷

别名:芳香、泽芬



防风

别名:铜芸、茴草、百枝、屏风



苍耳

别名:常思菜、地葵、道人头、猪耳、刺儿棵



羌活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羌滑、退风使者



细辛

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山人参



荆芥

别名:香荆芥、假苏、姜芥、四棱杆蒿、稳齿菜



桂枝

别名:柳桂



麻黄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2、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

别名:鼠粘子、大力子、恶实



升麻

别名:周麻、鸡骨升麻 、鬼脸升麻



柴胡

别名:地薰、茹草、柴草、茈胡



葛根

别名:甘葛、干葛、粉葛、葛条根



桑叶

别名:铁扇子、蚕叶



菊花

别名:甘菊、金蕊、真菊、药菊



薄荷

别名:蕃荷菜、土薄荷、南薄荷、人丹草、野薄荷



泻火药

1、清热泻火药

天花粉

别名:栝楼根、花粉、白药、瑞雪



决明子

别名:草决明、马蹄决明、千里光、假绿豆



知母

别名:连母、水须、穿地龙、羊胡子



栀子

别名:木丹、越桃、山栀子、黄鸡子、黄栀子



莲子心

别名:苦薏、莲薏、莲心



夏枯草

别名:铁色草、棒柱头花、榔头草、棒槌草、牛枯草



2、清热燥湿药

龙胆

别名:陵游、草龙胆、苦地胆、山龙胆、水龙胆



白鲜皮

别名:野花椒皮、白羊鲜、北鲜皮、臭根皮、八股牛、八挂牛、好汉拔



苦参

别名:地槐、苦骨、穿参、牛参、地参、野槐、山槐



鸦胆子

别名:老鸦胆、鸦蛋子、小苦楝、苦参子



黄芩

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



黄柏

别名:黄檗、圆柏、檗木、川黄柏



黄连

别名:川连、川黄连、姜黄连、吴萸黄连、酒连



3、清热泻火药

大青叶

别名:大青、北板根、大靛



山豆根

别名:豆根、北豆根、广豆根、苦豆根



北豆根

别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山地瓜秧、蝙蝠藤



白头翁

别名:野丈人、头公、毛姑朵花、老公花



白蔹

别名:白根、山地瓜、鹅抱蛋、地老鼠、猫儿卵



连翘

别名:旱莲子、空翘、空壳、落翅



板蓝根

别名:靛青根、蓝靛根



金银花

别名: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



鱼腥草

别名:紫背鱼腥草、紫蕺



蒲公英

别名:蒲公草、黄花地丁、黄花草、蒲公丁



4、清热凉血药

地黄

别名:生地、生地黄



赤芍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



牡丹皮

别名:丹皮、丹根、牡丹根皮



5、清虚热药

银柴胡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牛肚根、土参



胡黄连

别名:割孤露泽、胡连、西藏胡黄连



泻下药

1、攻下药

大黄

别名:将军、锦纹、锦纹大黄、川军



2、润下药

火麻仁

别名:大麻仁、麻子仁、麻子线麻、山麻



郁李仁

别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小李仁



3、峻下逐水药

千金子

别名:千两金、菩萨豆、续随子



巴豆

别名:巴仁、巴米、红子仁、泻果、猛子仁、巴仁



甘遂

别名:甘泽、陵泽肿、手花根、猫儿眼、胜于花



芫花

别名:赤芫、杜芫、头痛花、南芫花、药鱼草、九龙花、闹鱼花



京大戟

别名:大戟、红芽大戟、紫大戟、将军草



商陆

别名:章陆、章柳根、见肿消、当陆



祛风湿药

1、祛风散寒药

川乌

别名:鹅儿花、五毒、铁毒



木瓜

别名:木瓜实、铁脚梨



草乌

别名:乌头、独白草、土附子



威灵仙

别名:铁脚威灵仙、酒草阶、黑骨头、老虎须、七寸草、牛闲草



独活

别名:独摇草、独滑、长生



路路通

别名:枫实、枫草、九空子、枫草



2、祛风湿清热药

防己

别名:粉防己、汉防己、石解



马钱子

别名:番木鳖、苦实把豆儿、苦实、马前



秦艽

别名:秦胶、秦纠、左秦艽



桑枝

别名:桑条



3、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别名:南五加皮、五谷皮、红五加皮



狗脊

别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



桑寄生

别名:桃树寄生、苦楝寄生、广寄生



化湿药

广藿香

别名:土藿香、大叶薄荷、猫尾巴香、山茴香



苍术

别名:赤术、仙术、茅术、华苍术



豆蔻

别名:白豆蔻、草果、草豆蔻



佩兰

别名:兰草、木香、大泽兰、女兰、香草、杭佩兰



草豆蔻

别名:豆蔻、草蔻、草蔻仁、草果、扣仁



草果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厚朴

别名:川朴、厚皮、重皮、烈朴



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冬瓜皮

别名:白瓜皮、白冬瓜皮



赤小豆

别名:红豆、小豆、野赤豆



泽泻

别名:水泻、芒芋、泽芝、天鹅蛋、水泽、如意菜、水白菜、及泻



茯苓

别名:茯菟、茯灵、松薯、松苓



薏苡仁

别名:薏仁、薏米、草珠子、回回米、六谷子、尿珠子



2、利水通淋药

川木通

别名:淮木通、山木通、花木通、白木通



车前草

别名:当道、蛤蚂草、车轮草、铁贯草



石韦

别名:石皮、金星草、石兰、石剑、石背柳



灯心草

别名:虎须草、赤须、灯心、灯草



3、利湿退黄药

垂盆草

别名:半枝莲、佛指甲、狗牙半支、豆瓣子菜、狗牙齿、鼠牙半支、白蜈蚣



金钱草

别名:神仙对坐草、蜈蚣草、黄疸草



茵陈

别名:茵陈蒿、绵茵陈、绒蒿



虎杖

别名:苦杖、斑杖、花斑杖、紫金龙、酸汤杆、山大黄、阴阳莲



温里药

丁香

别名:母丁香、公丁香、雄丁香



八角茴香

别名:大料、大茴香、舶上茴香、八角珠、八角香



小茴香

别名:土茴香、谷茴香、草茴香、谷香、小茴、小香、香丝菜



花椒

别名:秦椒、蜀椒、巴椒、川椒



肉桂

别名:桂树、牡桂、玉桂、紫桂、大桂、桂皮



干姜

别名:白姜、干生姜、均姜、药姜



吴茱萸

别名:食茱萸、吴萸、气辣子、曲药子



附子

别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高良姜

别名:良姜、小良姜、海良姜、膏良姜



理气药

刀豆

别名:刀豆子、关刀豆、刀巴、马刀豆



土木香

别名:青木香、祁木香、玛奴、新疆木香



大腹皮

别名:槟榔皮、大腹毛、槟榔衣、茯毛



川楝子

别名:金铃子、仁枣



木香

别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云木香、广木香



乌药

别名:台乌药、香叶子树、白叶柴、青竹香、铜钱树、白背树



佛手

别名:佛手柑、密罗柑、五指柑、手柑



陈皮

别名:橘皮、橘子皮、广橘皮、红皮



枳壳

别名:川枳壳、江枳壳、湘枳壳



枳实

别名:鹅眼枳实



香附

别名:香附米、莎草根、三棱草根



香橼

别名:钩橼子、香橼柑



薤白

别名:薤根、薤白头



消食药

山楂

别名:鼠查、棠球子、赤爪实、山里红果



麦芽

别名:大麦芽、大麦蘖、麦蘖、大麦毛



莱菔子

别名:萝卜子



驱虫药

苦楝皮

别名:楝木皮、楝树枝皮、楝皮、楝根皮



南鹤虱

别名:野胡萝卜子、鹤虱、窃衣子



使君子

别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君子仁、索子果



槟榔

别名:大腹槟榔、大腹子、槟榔子、橄榄子、槟榔玉



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

大蓟

别名:鸡项草、野红花、将军草、马蓟、虎蓟、刺蓟、山萝卜、牛口刺



地榆

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黄瓜香、绵地榆、红地榆、马猴枣



侧柏叶

别名:柏叶、丛柏叶



槐花

别名:槐蕊、槐米



2、化瘀止血药

三七

别名:山漆、金不换、参三七、田三七、田七



茜草

别名:茹芦、茜根、活血丹、小活血



蒲黄

别名:蒲花、蒲草黄、蒲厘花粉、蒲棒花粉



仙鹤草

别名:龙头草、金顶龙芽、刀口草、狼牙草



3、收敛止血药

白及

别名:白芨、甘根、呼良姜、白及子、白鸡儿



4、温经止血药

艾叶

别名:艾蒿叶、家艾叶、艾草



活血化瘀药

1、活血止痛药

川芎

别名:西芎、山鞠穷、香果、小叶川芎



延胡索

别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



郁金

别名:马莲、黄郁



姜黄

别名: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郁金



乳香

别名: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天泽香



泽兰

别名:地笋、地石蚕、蛇王草、草泽兰



没药

别名:末药



2、活血调经药

川牛膝

别名: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肉牛膝



王不留行

别名:奶米、大麦牛、王母牛、留行子



丹参

别名:山参、红根、紫丹参、赤丹参、血生根、血参



红花

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桃仁

别名:白桃、毛桃、红桃



益母草

别名:益母、茺蔚、野天麻、地母草



鸡血藤

别名:血龙藤、九层风、血筋藤、紫梗藤、血凤藤、大血藤、过岗龙



3、活血疗伤药

骨碎补

别名:猴姜、石毛姜、过山龙



苏木

别名:苏方木、棕木、赤木、红赤木、红柴



4、破血消症

马钱子

别名:士的宁树、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火失刻把都、苦实、马前、牛眼、大方八、马钱树,马钱科、马钱属乔木



三棱

别名:荆三棱、光三棱



莪术

别名:蓬莪术、蓬术、广术、青姜



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

天南星

别名:虎掌、南星、蛇芋、野芋头



化橘红

别名:柚皮橘红、化州橘红、柚子皮



白前

别名:石蓝、嗽药、鹅管白前



半夏

别名:水玉、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叶半夏、三步跳



芥子

别名:芥菜子、青菜子、黄芥子



旋覆花

别名:金线花、夏菊、满天星、金盏花、猫耳朵花



2、清热化痰药

川贝母

别名:贝母、川贝、勤母



瓜蒌

别名:栝楼、药瓜、吊瓜



胖大海

别名:大洞果、安南子、胡大海、通大海、大海



前胡

别名:土当归、水前胡、野当归



桔梗

别名:梗草、苦桔梗、大药、铃铛花、尚头花、苦菜根



浙贝母

别名:浙贝、象贝母、大贝母、元宝贝、珠贝



昆布

别名:海带、江白菜



竹茹

别名:蛤壳、瓦屋子、花蚬壳



3、止咳平喘药

马兜铃

别名:兜铃、水马香果



白果

别名:鸭脚子、灵眼、佛指柑



百步

别名:嗽药、百条根、山百根、药虱药



桑白皮

别名:桑皮根、桑根白皮、桑皮、白桑皮



款冬花

别名:冬花、款花、艾冬花、九九花



罗汉果

别名:假苦瓜、光果木鳖、拉汉果



安神药

合欢皮

别名:合昏皮、夜合皮、合欢木皮



远志

别名:棘菀、细草、光棍茶、细叶远志、小草、小草根



柏子仁

别名:柏实、柏子、侧柏子



酸枣仁

别名:枣仁、酸枣核



平肝熄风药

罗布麻叶

别名:茶叶花、泽漆麻、野茶叶



蒺藜

别名:旁通、屈人、止行、刺蒺藜、硬蒺藜



天麻

别名:赤箭芝、独摇芝、离母、赤箭、明天麻



钩藤

别名:大钩丁、双钩藤



开窍药

石菖蒲

别名:山菖蒲、药菖蒲、金钱蒲、水剑草、石蜈蚣、九节菖蒲



补虚药

1、补气药

甘草

别名:国老、美草、甜草根、粉草、乌拉尔甘草



人参

别名:人衔、土精、棒棰、圆参、山参



大枣

别名:红枣、干枣、良枣



山药

别名:山芋、怀山药



白术

别名:冬术、山芥、于术、浙术



党参

别名:黄参、狮头参、中灵草



黄芪

别名:绵黄芪、独根、二人抬



2、补阳药

巴戟天

别名:鸡血藤、兔儿肠、鸡肠风、猫肠筋



肉苁蓉

别名:地精、大芸



杜仲

别名:思仙、木绵、丝连皮、丝棉木、玉丝皮



补骨脂

别名:破故纸、怀故子、川故子



蛇床子

别名:野茴香、蛇米



淫羊藿

别名:箭叶淫羊藿、心叶淫羊藿、仙灵脾



3、补血药

白芍

别名:白芍药、金芍药



当归

别名:马尾归、秦归、云归、西当归



首乌藤

别名:夜交藤、田猪头、铁称陀



4、补阴药

牛膝

别名:怀牛膝、杜牛膝、牛盖膝、牛筋



石斛

别名:林兰、杜兰、千年竹、黄草



麦冬

别名:寸冬、韭叶麦冬、麦门冬、寸麦冬



百合

别名:白百合



收涩药

五味子

别名:五梅子、山花椒、五味



五倍子

别名:文蛤、木附子



肉豆蔻

别名:肉果、玉果、顶头肉



罂粟壳

别名:米壳、粟壳



莲子

别名:水芝丹、莲实、莲蓬子



芡实

别名:水鸡头、鸡头实、鸡头子

5. 各种香料的名字和图片

1、咖喱粉

咖喱粉是以姜黄为主加入白胡椒、小茴香、桂皮、干姜、花椒、八角、茴香、芫荽籽、甘草、肉豆蔻等多种香辛料配制的粉末状调味料。

成品为橘黄色,香味重,辣味轻。最早源于印度,故以印度所产最为有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