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猪身上的所有部位的名称叫什么
猪肉除去头、蹄(爪)、尾外,分为以下14个部位。
1、血脖即耳至肩胛骨前颈肉,呈条形,肥瘦相同,韧性强。适于做香酥肉、叉烧肉、肉馅等。
2、鹰嘴位于血脖后、前腿骨上部的一块方形肉。肉质细嫩,前半部适于做酥肉,切肉丝、肉片,后半部适于做樱桃肉、过油肉、炸肉段、熘炒菜等。
3、哈利巴位于前腿扇形骨上的肉(包着扇形骨),质老筋多。适于焖、炖、酱、红烧等。
4、里脊又称小里脊。位于腰子到分水骨之间的一长条肉,一头稍细,肉色发红。这块肉是猪瘦肉中最嫩的一块,适于熘、炒、炸等。
5、通脊又称外脊。位于脊椎骨外与脊椎骨平行的一长条肉。肉色发白,肉质细嫩。适于滑熘、软炸及制茸泥等。
6、底板肉后腿骨下部,紧贴臀部肉皮的一块长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质较老。适于做锅爆肉、清酱肉和切肉丝等。
7、三岔位于胯骨与椎骨之间的一块三角形肉,肉质比较嫩。适于做熘、炒菜及切肉丝、肉片等。
8、臀尖紧贴坐臀上的肉,浅红色,肉质细嫩。适于做肉丁、肉段及切肉丝、肉片等。
9、拳头肉又称榔头肉。肉。包着后腿棒子骨的瘦肉,圆形似拳头。肉质细嫩。适于切肉丝、肉片和做炸、熘菜等。
10、黄瓜肉紧靠底板肉的一条长圆形内,形似黄瓜,质地较老,适于切肉丝。
11、腰窝后腿下部前端与肚之间的一块瘦肉,肥瘦相连,肉层较薄。适于炖、焖、炒等。
12、罗脊肉连着猪板油的一圈瘦肉,外面包一层脂皮。适于炖、焖或制馅。
13、五花肉位于前腿后、后腿前的腰排肉,肥瘦相间呈五花三层状,肋条部分较好称为上五花,又叫硬肋,没有肋条部分较差称为下五花,又叫软肋。上五花适于片白肉,下五花适于炖、焖及制馅。
14、肘子南方称蹄膀,即腿肉。结缔组织多,质地硬韧,适于酱、焖、煮等。
(1)猪分有多少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不可与猪肉同食的食物警惕饮食安全,猪肉是人们日常接触最多的食品之一,因为太常吃,人们还发明了许多新鲜花样去烹饪这道传统美食。下面这些食物不能与猪肉同煮。
1、大豆
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豆类与猪肉不宜搭配,是因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
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还有就是因为豆类与瘦肉、鱼类等荤食中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结合,从而干扰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
故猪肉与黄豆不宜搭配,猪蹄炖黄豆是不合适的搭配。
2、羊肝
中医云:“猪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闷。这主要是因为羊肝气味苦寒,补肝、明目,治肝风虚热。
猪肉滋腻,入胃便作湿热,从食物药性讲,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气,与猪肉共同烹炒,则易生怪味,从烹饪角度讲看,亦不相宜。
3、香菜
芫荽又名香菜,可去腥味,与羊肉同吃相宜。芫荽辛温,耗气伤神。猪肉滋腻,助湿热而生痰。古书有记载:“凡肉有补,唯猪肉无补”。一耗气,一无补,故二者配食,对身体有损害。
4、牛肉
猪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说法由来已久,《饮膳正要》指出:“猪肉不可与牛肉同食”。这主要是从中医角度来考虑,一是从中医食物药性来看,猪肉酸冷、微寒,有滋腻阴寒之性,而牛肉则气味甘温,能补脾胃、壮腰脚,有安中益气之功。
二者一温一寒,一补中脾胃,一冷腻虚人。性味有所抵触,故不宜同食。
B. 猪的部位有那些
猪的部位有:
1、前腿部分 : 梅花肉、梅花排骨(排骨头)、夹心肉、夹心排骨、软骨(韧带骨)、颈椎肉(前脚,小腱子)、前腿大骨。
2、腹部部分 : 大里肌、两层肉、两层油、中油、小里肌(号称牛肉菲力)、三层肉(五花肉)、大排、小排、脊椎骨、龙骨、肝腱。
3、后腿部分 : 后腿肉(瘦肉)、大板肉、后脚、后腿骨、大骨、眼镜骨、大腱子、蹄膀、尾巴。
4、内脏部分 : 心,肺、腰子、肚,大肠(大肠头)、小肠、肝腱。
(2)猪分有多少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药用价值
猪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躁、干咳、便秘和难产。
猪也能像狗一样担任警卫 工作。在美国有的农民用猪来保卫庄园的土地,还咬伤过误入庄园的陌生人。还有一位农民为了防止牛在池塘边饮水时被蛇咬伤,养了两头猪代替人看守池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为猪有厚厚的脂肪,能中和蛇毒而防止蛇毒进入血管。
猪还有极其发达的嗅觉。在法国的一些地区的地皮下,生长着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食用菌类植物——黑松露菌。当地的农民把猪当作收获黑松露菌的有力助手。猪在6米远的地方,就能嗅到长在25~30厘米 深的地底下的黑松露菌。
C. 如何区分猪肉的不同部位的肉
如图所示
1、猪头肉:包括上下牙颌、耳朵、上下嘴尖、眼眶、核桃肉等。猪头肉皮厚、质地老、胶质重。适宜凉拌、卤、腌、熏、酱腊等。
2、凤头皮肉:肉皮薄,微脆,瘦中夹肥,肉质较嫩。适宜卤、蒸、烧和做汤,回锅肉等。 3、槽头肉(又称颈肉):肉质老、肥瘦不分。宜于做包子、饺子馅,或红烧、粉蒸等。 4、前腿肉:半肥半瘦,肉质较老。适宜凉拌、卤、烧、腌、酱腊、咸烧白(芽菜扣肉)等。 5、前肘(又称前蹄膀):皮厚、筋多、胶质重。适宜凉拌、烧、制汤、炖、卤、煨等。 6、前脚(又称前蹄):质量比后蹄好,胶质重。适宜作烧、炖、卤、煨等。
7、里脊皮肉:肉质嫩、肥瘦相连。适宜卤、凉拌、腌、酱腊或回锅肉,肥膘部位可做甜烧白。 8、正宝肋:肉皮薄,有肥有瘦,肉质较好。适宜蒸、卤、烧、煨、腌,可烹制甜烧白、粉蒸肉、红烧肉等。
9、五花肉:因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所以叫五花肉。其肉质较嫩,肥瘦相间,皮薄。量适宜烧、蒸、咸烧白、红烧肉、东坡肉等。
10
、奶脯肉(又称下五花肉、拖泥肉等)
:位于猪腹部,肉质差,多泡泡肉,肥多瘦少。一般
做烧、炖、炸酥肉等。
11
、后腿肉:肉好、质嫩,有肥有瘦,肥瘦相连,皮薄。适宜做白肉(凉拌)
、卤、腌、做汤,
或回锅肉等。
12
、后肘(又称后蹄膀)
: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3
、后脚(又称后蹄)
: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4
、臀尖:肉质嫩、肥多瘦少。适宜凉拌(白肉)
、卤、腌,做汤或回锅肉。
15
、猪尾:皮多、脂肪少、胶质重。适宜作烧、卤、凉拌等。
猪的肌肉部位图:
1、凤头肉 2、里脊肉 3、眉毛肉 4、夹心肉 5、门板肉 6、秤砣肉 7、盖板肉 8、黄瓜条 9、腰柳肉。
来源于网络文库
D. 猪的全部肉有哪些部位
所有部位:
前腿部分:梅花肉,梅花排骨,夹心肉,夹心排骨,软骨,颈椎肉,前腿大骨。
腹部部分:大里肌,两层肉,两层油,中油,小里肌,三层肉,大排,小排,脊椎骨,龙骨,肝腱。
后腿部分:后腿肉,大板肉,老鼠肉,后脚,后腿骨,大骨,眼镜骨,大腱子,蹄髈,尾巴。
内脏部分:心,肺,腰子,肚,大肠,小肠。
E. 猪肉的部位有哪些
一:梅花肉
梅花肉是位于猪肩胛上的肉,又称肩胛肉,肉里面会夹着一些白色筋条和部分脂肪,形式梅花图案,故得此名,是猪身上公认口感最好的一块肉,每只猪身上只有5,6斤,梅花肉肉质鲜美,油花丰富,肉质也相当嫩香,常煮不老,如果想买梅花肉一定要早一点去或者和老板提前预定。梅花肉适合做猪排或者叉烧肉等。
F. 猪肉 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1、里脊肉
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丝、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2、臀尖肉
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
3、坐臀肉
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向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4、五花肉
指的是猪只背脊部下方的肚腩部位,俗称“五花肉”,皮、猪油、肉分层清楚,所以又被称为“三层肉”。
5、夹心肉
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制馅,制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 醋排骨,或煮汤。
6、前排肉
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内夹肥,肉质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7、奶脯肉
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多熬油用。
8、弹子肉
位于后腿腿上,均为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
9、蹄膀
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
10、脖子肉
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肉者质差,一般多用来做馅。
11、眉毛肉
这是猪胛骨上面的一块重约一斤的瘦肉,肉质与里脊肉相似,只是颜色深一些,其用途跟里脊肉相同。
12、颈背肌肉(简称1号肉)
指从第五、六肋骨中斩下的颈背部位肌肉。
13、前腿肌肉(简称2号肉)
指从第五、六肋骨中间斩下的前腿部位肌肉。
14、大排肌肉(简称3号肉)
指在脊椎骨下约4-6cm肋骨处平行斩下的脊背部位肌肉。
15、后腿肌肉(简称4号肉)
指从腰椎与荐椎连接处(允许带腰椎一节半)斩下的后腿部位肌肉。
16、肝连肉
是位于肝脏上方的一块肉,将猪内脏中的胸腔及腹腔分隔开的一片隔膜,连接至肝脏,因此称为肝连肉,是内脏中唯一的一块瘦肉,又有“内脏的松阪肉”之名,珍贵性可见一斑
17、猪颊肉
猪下巴、脸颊两侧部位的肉,又名“嘴边肉”、“菊花肉”,油脂不多,肉质带有软筋,口感软嫩,因猪吃东西咀嚼时会不断运动到嘴边肉,所以肉质软中有嚼劲,汆烫切片或烧烤都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