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斗表示的是多少
一斗表示的是10升。斗和石头都是单位之间换算为10斗为1石。 而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按此换算1石等于120斤,1斗等于12斤。因此,古代一斗相当于歼皮现在的12~13.5斤左右。
农村生产队的时候,给各家分粮食的时候,都是用斗的,因为粮食的比重不一样,所以在分什么粮食的时候,都会用秤称一下一斗粮食的重量,然后再去计算分到粮食的实际数量的,过去农村分粮都是毛粮的。
所谓一斗穷,指的是双手并列,第一手指头上的纹路要是斗纹,他的生活就会过得很穷。因没改陪为你手上只有一个钱粮 斗,说明家里的家里的钱粮太少,不够用的,岂有不穷之理。
古代单位制。
我国度量衡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自夏代以来,不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还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度混乱。战国后期,度量衡制度形成了由混乱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
秦、隋统一全国后,都采取了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特别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对我国以后各代的度量衡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宋、元、明、清、民国都建有度量衡制度,而晚清和民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极为混乱。民国虽曾颁布《度量衡法》,统一度量衡,但全国度量衡单位制终未枯蠢统一。
㈡ 一斗银是多少两
一斗银是0两。这是一道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不等式换算题。在这里大家要注意和关注的是斗和两。斗是古代的容量配逗或者重量单位。
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钟,这些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两是重培卜卖量单位。不能弊携换算。
古代货币
以两为单位,故称银子为银两。
银两指一种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称量货币,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清又见有实,虚银两之分。
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虚银两则是一种记账货币,虽有一定含银量,但并无实物,如近代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元”,汉口的“洋例”等。虚银两只用于记帐,实际支付时则需折算成钱元,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后,银两停止使用。
㈢ 古代一斗是现在多少斤
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
扩展资锋孝料: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销判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银斗稿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
一斤=十两=100钱=500克,一钱等于5克。
参考资料:网络-斗
㈣ 一斗等于多少斤
斗是量粮食的器,斤和担侍橘是重量单位,所以二者不能换算。
斗、斛均为容量单位旧时,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誉或一斛。 石,读音dan,作为计量单位。
斤是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现代的斤按照各地使用习惯,与公制有如下换算,中国大陆1斤等于500克(g)。
(4)古代一斗钱是多少图片扩展阅读
容量单位:
担: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升: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斗:dǒu,时指中国市制容量单位。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老虚团。
㈤ 一斗指的是多少呢
一斗是十升。
通常,一斗等于十升,十斗等于一石。一担等于100斤。计算容量的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和石头都是单位之间换算为10斗为1石。 而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按此换算1石等于120斤,1斗等于12斤。因此,古代一斗相当于现在的12~13.5斤左右。
古代单位制:
在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中,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裤败。古代常用单位换算枝乱标准还有:
石: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猛纯档为一石。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
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㈥ 童话里的一斗钱是多少钱
1斗=10升
19.3kg/L*10L=193kg
考虑到元宝堆放时有空隙,弯皮大概也就190千克吧。
现在的黄金价格是400元/克,所以,斗金折合人民币尺闹禅约190000*400=76000000元=7600万元人民币。
一斗是十升。 在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中,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古代常用单位换算标准还有: 石:十斗为一石,一百二陵尘十斤为一石。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