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鸟类有哪些名字
常见的鸟类名字:画眉、八哥、虎皮鹦鹉、(大)小葵花鹦鹉、金刚鹦鹉、白鹭、苍鹭、林雕、游隼、麻雀、鸽子、文鸟、珍珠鸟、蜂鸟、火烈鸟、海鸥、猫头鹰、苍鹰、秃鹫、布咕鸟、乌鸦、灰鹦鹉,蜡嘴鸟,园丁鸟,企鹅,贼鸥,鹌鹑,鹭鸶,孔雀,火鸡鸳鸯,绿头鸭啄木鸟、喜鹊、麻雀、杜鹃、翠鸟。
不常见的鸟类名字:产潜鸟、松鸡、旋木雀、岩鹨、鹪鹩、太平鸟、山鹑、雉鸡、褐马鸡、长尾雉、石鸡、扁嘴海雀、岩鹨、旋木雀、鹪鹩、山鸦、交嘴雀、水雉、山椒鸟、卷尾、黄鹂。
绣眼鸟、大鸨、毛腿沙鸡、沙百灵、沙鹏、沙雀、丹顶鹤、雪鸡、雪鹑、高原山鹑、藏雀、高山地雀,兀鹫、西藏毛腿沙鸡、沙百灵、雪雀、、戴菊、旋木雀、岩鹨、长尾雀等。
鸟的种类有很多,大部分会根据季节迁徙。
(1)中国北方鸟类大全图片扩展阅读:
图库依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最新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建设,图片超过8万张,涵盖中国全部1445种鸟类。
据中国鸟网创始人、总版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段文科介绍,图库是目前图片量最大的中国鸟类图库之一,做到了分类精准科学,检索方便易用。图库内所有的图片均为鸟网会员拍摄,鸟类介绍资料源于《中国鸟类图志》(上下卷),广大网友可随时从中国林业图片库进入中国鸟类图库浏览。
‘贰’ 北方校园里常见的鸟儿都是什么
北方校园里常见的鸟一般分为三类,第1类是麻雀,第2类是斑鸠,第3类是喜鹊,这三类鸟其实就是北方校园中最常见的鸟类。
首先最常见的一种是麻雀,麻雀一般身材十分的小,当然它的眼睛也是非常小的,有一些人通常把麻雀眼睛后面的一个大黑点认为那是它的眼睛,但是他们这种思想都是错误的,麻雀这种鸟类其实在北方是非常常见的,在校园中树上飞着的鸟几乎全部都是麻雀,麻雀一般喜欢吃北方松柏树上面的树籽,这样就使北方有许多麻雀在北方的校园中飞来飞去,而且北方的校园中一般喜欢直树,而且人们种的树一般都是一些生产树籽儿的树,所以一些麻雀就特别喜欢,在北方的校园中飞。
‘叁’ 这种鸟叫什么名字
应该是戴胜。
戴胜
学名:
Upupaepops
英文名:
EurasianHoopoe
又名:
山和尚、咕咕翅、鸡冠鸟、骚姑姑等
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科:戴胜科Upupidae
属:戴胜属Upupa
种:戴胜U.epops(戴胜科唯一的种)
保护等级: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布范围:
非洲、欧亚大陆、印度支那。(注:非洲类群有时被视为独立种。)
分布状况:
常见留鸟和候鸟。在中国绝大部地区有分布,高可至海拔3000米。指名亚种为候鸟,可能繁殖于新疆西部;longirostris为云南南部、广西及海南岛的留鸟;saturata繁殖于中国其余地区及新疆南部,北方鸟冬季南下至长江以南越冬,偶见于台湾。
物种特征:
不会错识的中等体型(30厘米)、色彩鲜明的鸟类。具长而尖黑的耸立型粉棕色丝状冠羽。头、上背、肩及下体粉棕,两翼及尾具黑白相间的条纹。嘴长且下弯。指名亚种冠羽黑色,羽尖下具次端白色斑。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雌雄鸟相似。
叫声:
低柔的单音调呼-呼-呼(hoop-hoophoop),同时作上下点头的演示。繁殖季节雄鸟偶有银铃般悦耳叫声。
生活习性:
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
戴胜是有名的食虫鸟,大量捕食蜘蛛,螺类,蚯蚓金针虫,蝼蛄、行军虫、步行虫和天牛幼虫等害虫,大约占到它总食量的88%。在保护森林和农田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戴胜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
戴胜大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见到聚集成群的戴胜。平时都在地面寻食,用弯长的鸟喙插进土里翻掘出啄食昆虫、蚯蚓、螺类等。一旦受惊,立即飞向附近的高处。性情较为驯善,不太怕人。翱翔飞行的姿态很象一只展翅的花蝴蝶,一起一伏呈波浪式前进,边飞边鸣,叫声“呼-呼-呼”,十分奇特,也颇具风趣。
每年5、6月份繁殖,戴胜在北方常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窝产卵5~9枚椭圆形的鸟卵。雏鸟孵出后,卵壳可能被亲鸟吃掉或衔出巢外,但是堆积在窝内的秽物和雏鸟粪便便却从不清理,加上雌鸟在孵卵期间会从尾部的尾脂腺里分泌一种具有恶臭的褐色油液,因此弄得巢中又脏又臭、臭气四溢,污秽不堪,这就是它们俗称“臭姑姑”的由来。
美丽的戴胜还在中国邮电部门1982年发行的益鸟邮票露过一面,另外在《山海经》和《古罗马神话故事》里还都有它身影,由于过量伐木和人为捕杀,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已经很难见到戴胜一面了。
‘肆’ 北方常见的鸟类有哪些
1、太平鸟
小型鸣禽,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头部色深呈栗褐色,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一条黑色贯眼纹从嘴基经眼到后枕,位于羽冠两侧,在栗褐色的头部极为醒目。颏、喉黑色。翅具白色翼斑,次级飞羽羽干末端具红色滴状斑。尾具黑色次端斑和黄色端斑。
栖息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中。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有时甚至集成近百只的大群。主要以油松、桦木、蔷薇、忍冬、卫茅、鼠李等植物果实、种子、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体态优美、鸣声清柔,为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分布于亚洲北部等地。
2、大山雀
中小型鸟类,整个头呈黑色,头两侧各有一大型白斑,喙呈尖细状,便于捕食。上体为蓝灰色,背沾绿色。下体白色,胸、腹有一条宽阔的中央纵纹与颏、喉黑色相连。
栖息于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出入于人工林和针叶林。主要以金花虫、金龟子、毒蛾幼虫、蚂蚁、蜂、松毛虫、螽斯等昆虫为食。夏季在北方有时可上到海拔1700米的中、高山地带,在南方夏季甚至上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森林中。
3、丹顶鹤
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
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4、鸳鸯
雁形目的中型鸭类,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杂食性,为中国着名的观赏鸟类,每年3月末4月初陆续迁到东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离开繁殖地南迁。
5、鸿雁
大型水禽,体长90厘米左右,体重2.8-5千克。嘴黑色,体色浅灰褐色,头顶到后颈暗棕褐色,前颈近白色。远处看起来头顶和后颈黑色,前颈近白色,黑白两色分明,反差强烈。
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地区。3月末4月初迁入中国东北繁殖地。以各种草本植物的叶、芽、包括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芦苇、藻类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
‘伍’ 森林中有哪些鸟
戴胜、文鸟、黄鹂、杜鹃、麻雀、蜡嘴雀 、八哥、鹩哥、黄雀、鹊鸲、灰椋鸟、松鸦、黄鹂、雨燕、画眉、百灵等。
1、戴胜
戴胜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
2、文鸟
文鸟体长约11 cm,喙呈圆锥状。背栗褐色,腰白色,故称白腰文鸟。两翼黑褐色,尾黑色,中央尾羽特长而端尖。栖息于平原及山脚,村旁的树丛和稻田。营巢于常绿树上,巢呈曲瓶状,卵纯白。常成群活动,十余只在一起。
3、黄鹂
黄鹂雀形目、黄鹂科的1属。共有31种。中型鸣禽。喙长而粗壮,约等于头长,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盖以薄膜;翅尖长;尾短圆,跗跖短而弱。体羽鲜丽,多为黄、红、黑等色的组合,雌鸟与幼鸟多具条纹。
4、杜鹃
杜鹃属的鸟类体型变化较大,一般在24-37厘米之间。都有一个长尾巴和强健的腿爪。中国最常见种为四声杜鹃和大杜鹃。
5、麻雀
麻雀属都是小型鸟类,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闭嘴时上下嘴间没有缝隙。雌雄鸟羽毛的颜色常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