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红楼梦仕女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ps风景图片素材 2025-08-08 09:44:07

红楼梦仕女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3-05-11 14:06:28

1. 于小彤版红楼梦里面女眷的头发样式有什么来历

  • 叶锦添大师从国粹京剧的旦角中获得的灵感——铜钱头。

  • 新《红楼梦》中的“铜钱头”,到底是个什么鬼?真的不是唱戏的吗?

    其实额头上的这些圈圈圈它们是有名字的,叫“额妆”,是指对额或鬃的修饰。“额妆”是古代女子妆饰中非常重要的一缓氏部分,每个时代的额妆都有其相应的时代特点,不同时代的叫法也不同。史料显示,有佛妆、云尖巧额和片子等几种,作用都是为了修饰脸型。“铜钱头”的真身曾是仕女发型,骨灰级的“铜钱头”大致源自北齐。很多人争论过“铜钱头”到底有没有在古代百姓生活中出现,答案不好确定,但是在一些古籍和雕像中,的确是有类似“铜钱头”的造型。其中最为形似的当属这款来自于北齐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宋人临摹版)中的侍女造型,只是此额发作云卷状,像佛一般梳着螺旋发髻的造型另有名字,因此叫做“佛妆”。自北齐之后,仍有不少妇女采用类似“铜钱头”的额发造型。如北宋的“云尖巧额”是将额发盘成云状,横列于眉上,云朵数量不定。至明代,云朵状弯曲的额发仍是仕女常用的发型之一,只是此时的额发不再如片子般紧贴头皮,而是蓬松立体的排列了。

    在这些造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致类似“铜钱头”的影子。大家可能都觉得是源自昆曲和京剧,因为这两种戏曲的人物造型中的确是很像的,都有额头的装饰,戏曲人物造型中的这些圈圈圈叫“片子”。现代人了解片子大都是从戏曲中,事实上片子在古代极为盛行,最早见于南北朝,北宋时期最为盛行(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妆容)。”

    我们在这些戏曲中看到的片子,但也不仅仅就是戏曲造型为了夸张而设置的,换句话说,这个片子“铜钱头”的造型不是演员的造型而是演员饰演角色的造型。

    在古代,真正能够实现“额妆”效果的大多是官宦人家的闺秀,因为当时正宗的“额妆”是用真发梳成的,梳整极为费时费力,所以到北宋以后,“额妆”就简化、演变成贴“假发片”了,古代社会的日常装扮,经过时间的沉淀,再经过现代社会中戏曲等传播途径的普及,演员贴“假发片”的观念,就渐入寻常百姓家了。

  • 不过贴吧里有人这样说:

    若问外国人对中国最熟悉、最感性艺术形式是什么?我想一定是国粹——京剧。可以想象,新版《红楼梦》如果真的被成功推销出去,那么在西方人眼里,铜钱头这最直观的中国元素,完全符合西方人对贵族的印象。剧里那充满东方雅致情调的家居、园林;蕴含着魏晋高雅精神的诗社,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的大观园生活;大观园外的众生相;以及最后东方式的悲剧......这华丽丽的东方梦幻消基很可能令西方观众震撼无比,我想这是极有可能的。李少红是有野心的,她想将中华的瑰宝《红楼梦》推向全世界。让外国人通过翻译后变味的文字来读懂红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汉学家,但有了电视画面,让西方人了解红楼就容易得多。不可否认,叶锦添在奥斯卡上获过奖,《卧拿哪谨虎藏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它的成功之处就是让东方神秘的哲学西方观众也能懂。新版《红楼》能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还不得而知。所以一句话,人家叶锦添放眼国际,压根就没把咱们国内观众放在眼里。

2. 杨淑涛的仕女图红楼梦中画的是谁是宝玉还是黛玉

杨淑涛的侍女图红楼梦中画的是林黛玉的画像

3. 为什么明清仕女画中的仕女都长着“掉梢眉”呢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巨着,而清代画家改琦的《红楼梦图咏》就是根据曹雪芹的叙述所作的忠实描绘。其中最着名的形象非王熙凤莫属了,“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有趣的是,除了王熙凤以外,金陵十二钗竟也都清一色地长着那“三角眼”和“掉梢眉”。

其实,眼角上挑的丹凤眼是明清仕女画常见的眼型,“三角眼”则是对仕女画中短短眼线的直观形容。至于“掉梢眉”,正是画中那两条向下耷拉的细眉。

总结:

现实生活中长着一双三角眼、两弯掉梢眉的女子并非美人。可在仕女画中,这种五官却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掉梢眉”美人在有意无意之中疏离了真实的世俗世界,营造了一个变幻的空间,州芹谨并被明清的画家们广泛采纳。

4. 红楼梦-琴棋书画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十蠢启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碰辩、带吵如秦可卿。
和六个仕女

5. 红楼梦薛宝琴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子

红楼梦薛宝琴

薛宝琴,中国古典着作《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她是薛宝钗和薛蟠的堂妹,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查看《金陵十二钗》的时候,并没有她的判词。后人经过整理,将薛宝琴编入了《金陵十二钗・副册》。

新版《红楼梦》薛宝琴剧照

在《红楼梦》一书中,薛宝琴在全书总的表现非常的突出,她虽然在《红楼梦》所有的戏份中并不多,但是依旧耀眼。薛宝琴才华惊艳、知性大度、聪慧灵敏,虽然她的才学比不上林黛玉和史湘云,她的性格不如薛宝钗大度从容,但是综合起来,整个贾府也没有人赶得上她,她如此突出,以致于贾母都对她赞赏有加,甚至还逼迫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薛宝琴似乎也很得作者曹雪芹的垂怜,因为在贾府众多的女子当中只有薛宝琴的一生过得平淡一些。不论是才华横溢的林黛玉还是知性聪明的薛宝钗,在贾府没落之后过得很是艰难。只有薛宝琴,最后嫁给了京城梅翰林的儿子,虽然是父母早前就已经定下了婚约,不能像自己想的那样去追逐,但是一生却也安安稳稳。

《红楼梦》中的薛宝琴是独特的,让人欢喜和惊艳的,她踏雪寻梅,她怀古作诗,她的韵味她的美深深的刻在了《红楼梦》的一字一句当中,深刻有美好。《红楼梦》写的薛宝琴是得到作者格外垂怜的,也是得到广大读者赞赏的。

薛宝琴踏雪寻梅

薛宝琴,《红楼梦》中的虚构人基携逗物,早年丧父并且与海翰林的儿子约定了婚约的,她是薛宝钗和薛蟠的堂妹。在《红楼梦》一书里是众多女子中最完美的古典仕女,是个容颜貌美、才华横溢又聪慧灵敏的人才。

薛宝琴踏雪寻梅图

薛宝琴自父亲死后,随处漂泊投靠,因为她的堂姐薛宝钗一行近亲在贾府暂住,薛宝琴也就去了贾府了。贾府中与林黛玉等几位姑娘都相处得非常好,冬天里的一日,薛宝琴和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邢岫烟、和贾宝玉等几个人一起喝酒作诗句,作着作着众人就要寻景。正好妙玉在贾府的尼姑庵住着,那尼姑庵的附近有大片大片的红梅,众人很是想看红梅。因为妙玉为人清高,众人与她的关系不太好。于是贾宝玉就去了尼姑庵折了一只红梅,没想到薛宝琴也去寻找红梅了,薛宝琴踏雪寻梅,手拿着红梅花站在桥上,身上有披穿着贾母送给她的凫靥裘。再者她长得十分的好看,因此那红艳艳的凫靥裘和娇艳的梅花衬托得她更加好看了。贾母一时也看得呆住了,还让惜春画薛宝琴的美貌。

薛宝琴踏雪寻梅是《红楼梦》中着名情节,薛宝琴踏雪寻梅,她原本就长得非常好,人物和景物两厢衬托,都是非常好的。纯白的雪,古朴的桥,如花的容貌,娇艳的梅花,人物跟景物都是美好的。虽然在最后薛宝琴离开的贾府,离开了众人,但是这一绝美的场景相信当时看到的人都不会忘记。

薛宝琴结局

薛宝琴,历史长篇小说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她家是经商的,是一方富甲,家财万贯。她是薛宝钗和薛蟠的堂妹,她的父亲早亡。她长得非常美艳,聪慧灵敏又才华横溢,贾母非常喜欢她,对她非常的好,后来成为了王夫人认的女儿了。那么薛宝琴结局怎么样呢?

薛宝琴图片

薛宝琴在《红楼梦》里众多女子中是出类拔萃的,她几乎是完美的。《红楼梦》一书中她的出场不是很多,她是一个出色的女子,但是她的结局却平平,就连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中都没有写到她。薛宝琴结局是嫁给了一个京城中的一个男子,那男子的父亲在朝廷任有官职,是个文职,人称梅翰林。梅翰林的儿子就是薛宝琴后来的丈夫,两人在最后成亲了。梅翰林在薛宝琴小的时候就和她的父亲认识了,两人交好,于是定下了婚约。薛宝琴在最后如约嫁给了梅翰林的儿子。在这之前,贾母十分喜欢薛宝琴,有意让薛宝琴嫁给贾宝玉,只是薛宝琴和梅翰林的儿子早早就有了婚约,贾母只好作罢。薛宝琴结局在贾府众多女子当中是最安稳的,嫁人生隐哪子。与贾府众多的女子相比,薛宝琴的结局可以说真的是圆满的了。

薛宝琴的结局对她本人来说应该算不上好,她本怀着对爱情的追求,因为婚约,不得不嫁人。但是这样也是一种幸运,毕竟安安稳稳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啊。

薛宝琴扮演者

薛宝琴,《红楼梦》中的人物,薛宝钗和薛蟠的堂妹,父亲亡故,最后嫁给了京城海翰林的儿子。而且她很得贾母的喜欢,是王夫人认的干女儿。

薛宝琴扮演者徐璐照片

由于中国人非常喜欢《红楼梦》这一经典,并且给这一书给予了高度搏卖评价。《红楼梦》一书几度被拍成电视剧,因此饰演薛宝琴的演员也有不同。我国最早拍摄的《红楼梦》电视剧是1945版本的,因为年代过于久远,所以薛宝琴的扮演者是谁不清楚。1987年拍摄的《红楼梦》电视剧中的薛宝琴是由着名演员王羊所扮演的,2000年拍摄的《红楼梦》的相关人物不详细,所以薛宝琴扮演者是谁并不清楚。2010年拍摄播出的新版《红楼梦》是中国最新版的,当中薛宝琴扮演者有两人,其中一个人名字叫徐璐,另一个人的名字叫做殷叶子。薛宝琴的各个版本的扮演者,其中87年版由王羊所饰演的薛宝琴和10版由殷叶子饰演的薛宝琴最受人关注,王艳扮演的薛宝琴是惊艳的,她的这种惊艳不同于林黛玉的柔媚,而是她的美艳给人的惊艳。殷叶子饰演的薛宝琴更多的是在文学才华上的表达,在容貌美艳上的表达少很多。

薛宝琴的扮演者有很多,不仅是在电视剧,在戏剧等一些影视作品上关于对《红楼梦》等演绎有很多。各种薛宝琴的扮演者演绎出了各色各样的薛宝琴,美艳的、绝才惊艳的、才华横溢的、世俗的,不一样的人,演绎的都是同一个角色。

6. 傅小石《仕女》图现在市场价大概是多少

按平尺计算,目前,他的作品最低也在3000千元以上。按图片大小估计你的这幅仕女图可在2-4万间。

7. 衣香鬓影,浅赏87红楼的服饰风韵 (黛、钗)

近日无事,倒得闲一品87红楼的服化。 这是我早想做的事,可真动笔时,却发现烟海浩瀚,不知该从何处着笔。 便先从黛钗二女开始,带读者浅浅领略一二罢。

此剧的造型师,是我一直很喜欢的,有着“天下第一梳”的杨树云老师。

因为87红楼汇集了曹禺、沈从文、王昆仑、周汝昌等大师。再加上央视筹拍,关注度极高,所以它对于造型师的考验与要求,也就更大、更细致。

在87红楼角色妆发上,杨树云老师大胆的弃用了假发包,提出用演员真实的头发,梳理发髻。

剧中,林黛玉的多个发髻,就全是演员真发梳成:

杨老师还参考了多种古代发式的梳法,并亲自手绘了设计手稿图。

杨树云设计林黛玉发型手稿,与演员定妆照的对比:

杨树云设计薛宝钗发型手稿,与演员定妆照对比:

( 截图出自杨老师在《妆点红楼梦》中的采访,大家有兴趣也可歼差拍以看看这个视频~ 有众多87红楼的幕后英雄,都分享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b站就有片源可以看:av7250143 )

在演员妆容上,杨老师在节目中谈到:

在多个红楼人物中,他在林黛玉身上下的功夫最多。对于林黛玉的眉眼,曹雪芹原着中曾描述:

“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

这虽是描写,实则抽象。

杨老师翻遍群书,从唐代的十眉图,到《西京杂记》等古籍,都没有找到“ 罥烟 ”二字的任何注解和描述。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首诗曹雪芹好友郭敏的一首诗:“遥看丝丝罥烟柳”。

卷而不舒的柳叶

— — 终于找到了具体意象!

杨老师说:

想一想,杨老师通过早春的淡柳,而寻摸出了黛玉的眉。

这个故典倒也是很雅很美的。

决定给黛玉做一个走势向下八字眉的杨老师,却碰到了一点小小的阻碍:

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起初听到,说:

但杨树云给她详细讲了一遍自己的构思,晓旭就同意了。

妆成之后,陈晓旭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泪便下来了,说:

至于服装方面,87红楼梦的服装设计,由史延芹老师担任。

她曾经负责过《聊斋》《神探狄仁杰》等多部佳作的服饰,在87红楼中,她结合了汉服与戏服的长处,造型设计古色古风又有浪漫色彩。

但由于红楼人物众多,服装上千。

这里篇幅有限,就先来细数下黛钗的精致服饰。

87剧组的服装,都是先精心设计图稿,再进行制作。

像黛玉出场的这套雪青色半臂,下摆绣着几朵绿萼梅,十分精细。

注意里面白色中衣上的暗花,是竹叶纹。正符合黛玉“潇湘妃子”的设定。

白色斗篷,紫色无袖的上儒,白色的下裙系的很紧,衬出纤腰一把。

林黛玉弱不胜衣,故在她的服装面料上,多采用薄棉、纱绢、丝绡等轻薄面料:

注意领口的刺绣:

斗篷上的梅花刺绣,

更显出她清逸的气庆拆质:

这一套白色褙子,

是林黛玉定妆照之一:

87剧组定妆照的妆容,都比剧中画的更浓些,修眉秀目,盈盈小口,宛如画中仕女。

注意对襟领上精致的竹叶氏羡梅花的刺绣:

个人最喜欢的一身白色印花褙子!

这套的中衣很特别,也不知道大家看得清么?是一件圆领,剧中黛玉的交领服装比较多。

这一身出现在《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集中:

黛玉里面这身撒花褙子,和宝玉的田园山水图案圆领袍,看上去宛如一套情侣装!

这集是红楼中我印象很深的一集!

黛玉充分发挥了林怼怼的嘴炮功力~

明明是暗中怼人,可俏皮话说的 “一句是一句” 而且当薛姨妈问起,她还能够自圆其说,圆的一点不漏。

厉害了我的玉!

这套其实是黛玉的病中的一身睡衣,但我个人非常的喜欢!

软纱的质地,月白+土黄的色彩搭配,夏天穿看着很是清爽。

真有种想求出个周边的冲动啊~

美人病卧:

这身褙子,是原着《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章里:

87红楼的一个遗憾,就是关于大观园诗社的片段,拍摄的比较少。

对于黛玉的诗才,展现的也不够完全。

湖蓝+月白的搭配真是好看死了,虽然穿的是冬衣,袖口有风毛,但陈晓旭本人很瘦,所以看起来并不臃肿,显得既家常又脱俗,个人十分喜欢。

这一身鹅黄色圆领袍,是林妹妹所有服饰中最为华丽的一套:

主要出现在“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和“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两集中。

因是节日,格外隆重富丽。

又因是黛玉,华丽也须不落俗套。

所以服装师在袖口、领口特别设计了梅花竹叶纹样,别有心思。

这一身粉色褙子,在剧中分量很重:

像共读西厢、黛玉第一次葬花、两场重头戏都是这一身。

留意黛玉马面裙上精致的桃花刺绣:

这一身杏黄色圆领袍,

出现在剧情末尾处:

此时黛玉病势已顽,沉疴难治。

而服装上的花样,却繁盛艳丽,与孱弱枯黄的她,形成鲜明对比。

黛玉生于花朝,一生爱花惜花葬花,自己却于鲜媚之时夭亡。

服装师将这件衣服用在此处,未尝不是一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的叹息罢。

这一身,是宝黛钗会首荣国府的一套。也是宝姐姐的出场:

它去掉斗篷是这样的:

里面是一身黄色圆领袍,领口袖口下摆都绣上精致的牡丹花纹,暗衬原着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章中,宝钗抽到的“花中之王”“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花笺。

红楼原着中宝钗是个“不爱花儿粉儿”的“雪洞姑娘”,所以服装设计也比较简单。像这身粉色交领长袄,简单至极,只有浅浅的圆点暗纹:

宝钗诗云:“淡极始知花更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整体的发饰也比较少,正是“通身无有一件富丽闲妆”的宝姐姐。

这身鹅黄薄衫我非常喜欢!

只可惜没有大图:

它出现在刘姥姥逛大观园一集中,可以说是宝钗剧中最出挑的一身衣服了。

肉粉色交领金线袄子:

嫁衣:

87红楼我最欣赏的一点,是由红学专家们废掉高鹗续书中的结局。

在剧中,宝玉和宝钗在成亲时,恍惚一瞬,错将宝钗看作了已逝的林妹妹。

所以我们也有幸见到黛玉的新嫁娘装:

剧组为宝、黛二人安排的嫁衣,是一样的。但造型师依然细心的将黛玉额前垂珠,设计为五颗。而宝钗是三颗,整只点翠凤钗也有不同。

因黛玉是官宦之女,宝钗是皇商之女,二者在身份上有一定差距。

可谓细致之极!

今次先到此吧,下回再带大家细品品“凤辣子”、“原应叹息”的服饰。

送上黛钗彩蛋:

这是结伴来卖萌的么?

8. 红楼梦里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误进了贾宝玉卧室里挂着那张画像画的是谁

谁也不是,拍册只是一幅仕女图。

书里是这么写的:

…竖贺侍…只见有个房门。于是进了房门,便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的迎出来。刘老老忙笑道:“姑娘们把我丢下了,叫我碰头碰到这里来了。”说了,只觉得那女孩儿不答。刘老老便赶来拉他的手,咕咚一声却撞到板壁上,把头碰的生疼。细瞧了一瞧,原来是一幅画儿。刘老老自忖道:“怎么画儿有这样凸出来的?”一面想,一面看,一面又用手摸去,却是一色儿平的,点头叹了两声。

前回中,也提到过宝玉说过西洋有种画儿,极细致就像个人真真儿的站在那里一般。并且暗示,宝玉也曾收藏了这样的画儿。书里这么详细的描写这幅画的目的在于,突出表现宝玉的喜好不同于普通概念里的公子哥儿,用茗烟的话来说:“我们二爷净喜欢些世俗余吵不曾见的,以往不曾有的东西……”

所以,这里如此着笔墨写这么副画只是为了突出宝玉房中摆设的精致不俗以及宝玉的纨绔性格。

9. 这是什么画

这是现代工艺的瓷板画。内容是古代仕女。

10. 贾迎春(小说《红楼梦》中人物)详细资料大全

贾迎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宝玉的堂姐。

出身尚存争议,常见版本原文:“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有版本则说是贾赦前妻所出、贾政之妻所出、贾政所收养女等等。红学界普遍认为是曹雪芹多次删改未定稿而造成的疏误。

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累金凤事件),她不追究。绣橘、探春、平儿设法要替她追回并惩处下人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一年后),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一载赴黄粱”),预示着荣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贾迎春
  • 其他名称 :二姑娘,菱洲,二木头
  • 饰演 :金莉莉、牟一(87版电视剧)
    李若嘉(10版红楼梦)
    张笛(10版红楼梦)
  • 登场作品 :《红楼梦》
  • 生日 :二月初二
  • 性别 :女
  • 排行 :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七位
  • 居所 :紫菱洲
  • 身份 :贾府二小姐,贾赦之妾所出
  • 相关事件 :不问累金凤 误嫁中山狼
  • 丈夫 :孙绍祖
  • 父亲 :贾赦
人物简介,正册判词,红楼梦曲,故事鉴赏,不问累金凤,抄检大观园,迎春之死,太上感应篇,人物之谜揭秘,出身之谜,命运之谜,性格之谜,人物评价,影视形象,

人物简介

名字:贾迎春 诗社别号: 菱洲 诨名:二木头 父:贾赦 母:邢夫人(非生母,其生母或为贾赦前妻或是小妾) 兄:贾琏 丫鬟:司棋、绣橘、莲纯亮花儿 夫君:孙绍祖 结局:死亡。 外貌描写;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性格;温柔善良,同时胆怯懦弱。居所:紫菱洲上的缀锦楼。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东部有一个庭院,西侧临水,东部靠山,院内西部建筑是紫菱洲,北房正厅,即缀锦楼。此处是《红楼梦》中贾迎春的住所,与藕香榭隔水而望。在海棠诗社中,迎春的号为“菱洲”、惜春的号“藕榭”,便由此而来。缀锦楼与缀锦阁重名。第40回贾母在缀锦阁设宴吃酒,让戏班在藕香榭奏乐、演唱,乐声穿花度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迎春是贾府中的二小姐,或称二姑娘,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中与探春、惜春同时出场。书中描写她“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可见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但天性懦弱,更乏才情,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木然处之。 从小厮兴儿之口得知,暗地里说她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吆一声”。 贾府里的小姐们都有一个专长,贾府四春相对应琴棋书画,而迎春善棋,从丫鬟司棋名中可以得知。但是若在吟诗作对猜谜上,她则是资质平庸。在处世为人上,她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抄检大观园时,迎春的丫头司棋因与其表弟潘又安秘密往来,自主婚约,被抄出“罪证”,被驱逐出大观园。司棋百般央求迎春援救,而迎春则少见的坚持自己的立场。 原文:迎春含泪道:“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你瞧入画也是几年的人,怎么说去就去了.自然不止你两个,想这园里凡大的都要去呢.依我说,将来终有一散,不如你各人去罢。” 她对司棋的离去感到伤心,但是很清楚的认识到司棋犯下的大错,不光不能求情,更是知道求也无用。因司棋犯的是有损妇德之大罪,与表弟潘又安在大观园中私通,并被鸳鸯撞见。一句终有一散,也充分显示了她为人悲观随波逐流的心态。 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所谓的“世交之孙”孙绍祖,实际上就是拿她抵债。此人系大同府人氏,祖上弊裤春军官出身,现袭指挥之职,绰号“中山狼”,是个骄奢淫逸、作践妇女的虐待狂,家里的人几乎淫遍,若是个精明强干如王熙凤、贾探春的女子只怕还好,但是像迎春那般怯懦软弱的女子,如何受得了孙绍祖的折磨?可怜这个金闺小姐在他的拳打脚踢折磨虐待之下仅一年时间就一命呜呼了。 迎春的婚姻悲剧有多个原因:一则,她从小死了娘,她父母贾赦和邢夫人对她毫不怜惜;二则,由于家庭矛盾导致祖母贾母和兄长贾琏对她的婚事无从插手干预,虽劝阻这门亲事,但“大老爷执意不听”租耐,谁也没有办法,因为儿女的婚事决定于父母;三则,迎春本人的懦弱可欺,能够维护她的丫鬟司棋也不能跟随身边,最终被孙绍祖揉搓而死,可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大观园女儿国中,迎春是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的一个代表。作者通过她的不幸结局,揭露和控诉了这种婚姻制度的罪恶。迎春的婚姻悲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贾府的每况愈下。

正册判词

原文 】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 注释 】这一首即是写贾迎春的。 1.子:旧时对男子的尊称。系:是。子系:又合而为“孙”字,指孙绍祖。中山狼:宋谢良《中山狼传》载,春秋时赵简子猎于中山,有狼被简子所逐,狼求救于东郭先生,东郭先生轰走了赵简子,掩护了狼,过后,狼反要吃掉东郭先生。后来因把忘恩负义的人称为“中山狼”。这里比喻孙绍祖。 2.金闺:华美的闺房。花柳质:比喻迎春体质娇弱,经不住摧残;并暗切“迎春”的名字。 3.一载:一年,指嫁到孙家的时间。黄粱:用“黄粱梦”的故事。唐沈既济《枕中记》载,落魄书生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道士吕翁,自诉贫困,意图宦达。吕翁授之以枕,使其入梦。卢在梦中历尽荣华富贵,年过八十而死。死后梦醒,主人炊黄粱尚未熟。赴黄粱:比喻死亡。

红楼梦曲

原文-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 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 *** 贪欢媾。 窥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 一载荡悠悠。 【 注释 】 喜冤家:意思由于错误的婚配遇上了冤家对头。根由:根源来由。艳质:指女子丰满光彩的姿容。蒲柳:水杨,落叶乔木,剩余水边,易于生长,也易于凋零。故常用以比喻衰弱的体质或本性低贱的东西。此取后一义,意即孙绍祖不把迎春当贵族小姐看待。

故事鉴赏

不问累金凤

第73回写贾母听说园中有人斗牌赌博,十分震怒,痛斥之后,责令对为首的几个人“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这其中之一恰恰是迎春的乳母。乳母有此丑行,受此惩处,对迎春来说,是很丢人的事儿。因此,“黛玉、宝钗、探春等见迎春乳母如此,也是物伤其类的意思,遂都起身笑向贾母讨情”,而贾母则断然回绝:“你们不知。大约这些 *** 们,一个个仗着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她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你们别管,我自有道理。” 乳母获罪,迎春自然“心中不自在”,而当邢夫人责备她“你也不说说她(指乳母)”时,迎春听了半晌回答说:“我说她两次,她不听也无法。况且她是妈妈,只有她说我的,没有我说她的。”可见迎春之懦弱,就连一个奶母也敢欺负到头上。邢夫人离开后,迎春身边的丫鬟绣桔,一片好心,乘机向迎春提出了攒珠累金凤被盗的事。 迎春心中明知乳母偷了累金凤,但就是想“息事宁人”。绣橘实在忍无可忍,提出要到“二奶奶(指凤姐)房里将此事回了她”。紧接着,迎春乳母的儿媳出场,她见绣橘要去回凤姐,于是反攻为守:既承认了累金凤是她婆婆所偷,但又表示可以赎回来,条件是姑娘必须到老太太那儿去求情,放出她婆婆。而迎春立刻拒绝说:“好嫂子,你趁早打了这个妄想,要等我去说情儿,等到明年也不中用的。方才连宝姐姐林妹妹大伙儿说情,老太太还不依,何况是我一个人,我自己愧还愧不来,反去讨臊去。” 而聪明的绣橘,一针见血地指出:“赎金凤是一件事,说情是一件事,别绞在一起说。难道姑娘不去说情,你就不赎了不成?嫂子且取了金凤来再说。”聪明伶俐的丫鬟,更反衬出小姐的懦弱和糊涂。乳母的儿媳见迎春已无通融,而绣橘又揭了她要挟迎春的底,恼羞成怒,大放厥词,居然说迎春占了她们的便宜,花了她们的银子而且还把邢夫人牵扯进来。绣橘大怒,要与乳母之媳“算算账”。这时的迎春,又立刻制止说:“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要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金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你什么的,出去歇息歇息倒好。” 绣橘听了这话,真是“又急又气”,“气”的是,小姐如此软弱不辨是非,任凭恶人为非作歹,“急”的是自己是小姐身边的丫鬟,累金凤被盗,是有责任的。但是作为丫鬟,亦只能泣诉而已。这时,迎春的大丫头病中的司棋,也勉强挣扎着过来帮绣橘责问乳母之儿媳。然而,就在这激烈争执的时刻,这位迎春小姐,居然“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

抄检大观园

累金凤风波刚刚在平儿的主持下处理得当,接着又出现了“抄检大观园”的闹剧。抄检大观园是陆续在七处进行的,最后一处就是迎春的住处。而恰恰是在这里,搜出了迎春的大丫头司棋的“罪证”,那个绣春囊正是司棋与其恋人、表弟潘又安的私物。于是抄检告一段落。 忙过了中秋节之后,王夫人始来处理抄检中的事情,首当其冲,自然是司棋被赶出去。司棋毕竟是迎春多年的丫鬟,迎春确有“不舍之意”、“难舍之情”,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迎春能死保赦下的”,而迎春,一则“语言迟慢,耳软心活,不能做主”,二则“事关风化,无可如何”,终于不发一言,眼看着司棋被带走了。司棋临别时哭道:“姑娘好狠心,哄了我这两日,如今怎么连一句话也没有?”说迎春“好狠心”,也许略显过分,但为别人之事,无论善恶,始终一言不发,确是事实!作为贾府的一位千金小姐,何以是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也许除了天性懦弱之外,庶出的身世,没有父母的关爱,处境的险恶,周围强者如林,也是促使她选择了这样的人生态度的原因吧。

迎春之死

迎春的命运和处境是悲惨的。父亲贾赦一味好色贪财,母亲邢夫人性格怪癖,生母早亡。她的婚姻大事,也就由其父贾赦独断敲定,许给了所谓的世交之孙名孙绍祖者。随从迎春的奶娘回贾府请安时,“说起孙绍祖甚属不端,姑娘唯有背地里淌眼抹泪的,只要接了来家散诞两日。”接回家来以后,迎春“哭哭啼啼在王夫人房中诉委曲,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说得王夫人及众姊妹无不落泪。她心中想念着姐妹们,挂念着大观园紫菱洲昔日的住房……住了三五日,孙家已派人来接,“只得勉强忍情做辞了”。 判词和曲子都预示了迎春婚后在孙绍祖的作践下,受尽折磨,时仅一载,即悲惨死去。后四十回所写亦大抵如此,在贾母生病,且“日重一日,延医调治不效”的情况下,迎春重病的讯息传到了贾府,贾母闻说,悲伤不已。不多时,“外头的人已传进来说:‘二姑奶奶死。’”因为正值贾母病笃,贾家的人都不便离开,故迎春之后事,“竟容孙家草草完结”(第109回)。这个“温柔沉默,望之可亲”的美丽而懦弱的小姐,就此走完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迎春也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在夫君的凌虐中暴命的,加重了迎春“薄命”的悲剧意义。

太上感应篇

第73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底下那起婆子媳妇丫头明里暗里欺负哄骗,迎春竟无招架之力。甚至当绣桔和司棋帮她周全时,她却“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去看”。 迎春被人欺负主要由于她生性懦弱,与出身无关。同回就写跟她出身一样的探春来为她撑腰。可叹迎春竟然对此无动于衷,“当下迎春只合宝钗看《感应篇》故事,究竟连探春之语亦不曾闻得”,黛玉打趣她“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迎春与探春出身相似,性格却大相迳庭,一个懦弱,一个刚强,形成鲜明对比,部分反映了性格决定命运。(贾政和贾赦虽同为贵族老爷,但二者为人处世还是很有差别的,读者不可不察) 迎春懦弱,带累岫烟也跟着受气:“二姐姐也是个老实人,也不大留心……她那些妈妈丫头,哪一个是省事的?哪一个是嘴里不尖的?”(57回) 迎春婚后备受孙狼作践。判词云“一载赴黄粱”,意指婚后一年就被孙狼折磨死了。应在109回还孽债迎女返真元,“可怜一位如花似月之女,结褵年余,不料被孙家揉搓,以致身亡,又值贾母病笃,众人不便离开,竟容孙家草草完结”。

人物之谜揭秘

出身之谜

甲戌本说的是:二小姐乃赦老爹前妻所出。 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本是: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妻所生。 庚辰本则是:二小姐乃政老爹前妻所出。 己卯本是: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女政老爷养为己女。 戚蓼生序本是: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 除了戚序本,因为妾跟姨娘概念相同,跟后来的通行本意思一样以外,另四个古抄本,竟使得迎春的身份又出现了四种不同的说法,加起来,总共有五种之多了。 第73回里,邢夫人对迎春说的话,现存古本文字有差异,大体而言,是把迎春生母的情况,更加地复杂化了。以庚辰本为例,邢夫人数落迎春时,出现了多层意思: 一层,在责备了琏、凤二人“竟通共这一个妹子,全不在意”后,说“但凡是我身上吊下来的,又有一话说,只好凭他们罢了,况且你又不是我养的”,这话很明确地表明了迎春是别人所生。那么,生迎春的是谁呢? 紧接着,邢夫人道出了第二层意思,她以贾琏为本位说,“你虽然不是同他一娘所生,到底是同出一父”,听那口气,似乎迎春出生时,她还没有来到贾家。 第三层,点明“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那么,这就跟甲戌本第三回所交代的,迎春“乃赦老爹前妻所出”,冲突了,但正如我前面所引的那样,庚辰本自己前后矛盾更大,因为这个本子第三回说迎春“乃政老爹前妻所出”。 第四层,“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她一半!谁知竟不然,这可不是异事!”这第四层意思最耐琢磨。如果是完全虚构的小说,把迎春的出身情况写得这么复杂干什么? 把这四层意思捋一遍,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情况:贾赦先娶一正妻,生下贾琏,后来死去;邢夫人嫁过来之前,其“跟前人”,也就是一个妾,生下了迎春……不久却又死去了。在这之后,贾赦才又迎娶了邢夫人为填房,而邢夫人却一直没有生育,所以她说“倒是我一生无儿无女的,一生干净”。

命运之谜

具体到迎春身份的确定,因素倒可能比较单纯,与政治应该没有牵扯。己卯本里那个说法,说她是赦老爹之女政老爷养为己女,应该是生活真实的记录,迎春原型,就是曹把她打小从哥哥家里接到自己家养大的那么一个女儿。 曹雪芹关于迎春的命运,总强调她的不能自主,也放弃自主,她任偶然因素左右自己,无可奈何。第22回,她写的灯谜诗,谜底是算盘,但诗里所表达的意蕴并不是精于计算或有条有理,还记得吗?她写的四句是: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乱纷纷?只因阴阳数不同。贾政虽然猜出来是算盘,但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动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如此不祥之物为戏耶?贾政是越想越闷。迎春的命运,就像打动乱如麻的算盘,全是别人算计她,她自己绝不想算计别人,只求能过点清净日子,但是,没想到最后所面临的,竟是最残酷的,被中山狼吞噬的结局。

性格之谜

第37回,探春发起组织海棠诗社,迎春担任副社长,负责限韵,这时候她说了一句话,非常重要,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她说:“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公道。”后来她果然采取了拈阄方式,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是一首七言律,这就定下来大家都要写七律,她掩了书,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一个字来,那丫头正倚门立着,就说了个“门”字,迎春就宣布,大家的七律都必须用门字韵,十三元,跟着又要了韵牌匣子来,抽出十三元那一个小抽屉,让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结果拿出的是“盆”“魂”“痕”“昏”,于是,就规定大家写诗都得用这四个字押韵。这段文字,表面上看起来,不过是写大观园女儿们结社写诗的一些具体过程,其实,曹雪芹他是刻画迎春的性格,像迎春这样的懦小姐,这种同一社会阶层里的弱势存在,他们的唯一向往,只能是在抓阄的过程里抓到个好阄——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偶然,这是很危险也是很无奈的。 除了算盘诗谜,在前80回里,迎春还有一首诗,就是元妃省亲时,不得不写的一首“颂圣诗”,她写的那首叫《旷性怡情》:“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她的生活理想,非常单纯,就是希望能在安静中,舒畅一下自己的神思,别无所求;她绝不犯人,只求人莫犯她,能够稍微待她好点,她就心旷神怡了。但是,连这样低的一个要求,命运的大算盘也终于还是没有赐予她。 曹雪芹写她的那一个句子: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历来的《红楼梦》仕女画,似乎都没有来画迎春这个行为的,如今画家们画迎春,多是画一只恶狼扑她。

人物评价

(一) 迎春并不是大观园女儿中的佼佼者,但其与元、探、惜三春共同构成了《红楼梦》的一条结构主线,又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迎春善良、懦弱,恪守封建社会女德,她的一生正是那个时代所孕育的温婉、柔顺女子命运的缩影。春天象征光明与希望,但迎春的人生却似与其名字的寓意相反,让人扼腕叹息。 (二) 贾迎春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才貌双全,具有纯真、善良、宽厚、聪明等大家闺秀的风范,但也有懦弱和缺乏主见等缺点,正是这一缺点导致贾迎春红颜薄命的命运,当然罪恶的封建婚姻制度与不合理的封建家族礼法制度才是其中的祸首。 (三) 莎士比亚曾说过:"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的确,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我们碰到过不少有着这个名字的女人,其中最容易使我们想起的便是贾府二小姐贾迎春。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导致贾迎春悲剧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外,还有其自身懦弱的性格,而贾迎春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性格除了封建社会的礼教薰陶,来自家庭环境以及贾府自身内部矛盾的影响也尤为重要。

影视形象

1989年北影版《红楼梦》:杨世华饰贾迎春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金莉莉/牟一饰贾迎春 2010年新版《红楼梦》:李若嘉/张笛饰贾迎春 2010年电视剧《黛玉传》:沈兰饰贾迎春 1996年台湾华视版《红楼梦》:李星瑶饰贾迎春 1977年香港佳视版《红楼梦》:张宝之饰贾迎春 1962年香港邵氏电影《红楼梦》:石燕饰贾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