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势至菩萨和普贤菩萨怎么从图片区分
大势至菩萨一般是手持如意的菩萨像,而普贤菩萨一般是以白象为坐骑。歼绝猜这一点是区分大势至菩氏型萨宏尺和普贤菩萨形象的主要特征。
是:虚空藏菩萨,,淘宝网上有!,,正信佛教,没有本命佛之说!
Ⅲ 安岳石刻游玩攻略安岳石刻一日游攻略
安岳石刻是一个历史极其悠久的古文化遗址,这里充满了各种人文情怀的石雕,给人一种古典的美学感,让你的思绪得到全面的飞跃和发展,下面给大家分享安岳石刻游玩攻略。
四川正式有年号的佛教造像比云冈石窟还要早,但石窟寺造像却比云冈、龙门、天龙山、巩县,以及西域和河西走廊等地的石窟寺晚些。所以,海内外学者在对中国石窟寺造像作分期断代时,忽略甚至轻视了四川石窟。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足、安岳、邛崃、丹棱、资中、蒲江、夹江、合川、仁寿等地的石窟逐渐被学者们发现,并为世人所知。这些造型,大多是佛教的,也有道教的,其造型精美,数量庞大,与北方石窟造像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为中国石窟艺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别是安岳、大足宋代佛教龛窟中的各种佛像、飞天、菩萨,其形象造型、雕刻技艺和构图模式等,完全脱离了印度、西域、中国北方,以及中原早期石窟艺术的臼范,充分反映了中国民间的色彩和审美趣味,为中国石窟艺术的分期开创了一个自成体系的时期。
而石窟为何会在四川遍地开花?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观点是安史之乱后,北方和中原陷入长期战乱,唐玄宗和唐僖宗两次逃往蜀地,带来了大量官吏、商人、画家、诗人、僧人,甚至一些老百姓,他们自然也把中原地区流行的造像传统也一起带来,加上四川自古富庶,那时战火也还没拦败脊有烧过来,石刻艺术也就在这里开始生根发芽。
川北广元、巴中地处中原入川要道金牛道与米仓道,较早开始开窟造像,随后这股风潮开始在巴蜀大地上兴盛,
当北方石窟造像渐渐停歇,四川石窟开始遍地开花,
过去人们常说石窟造像在中国可以用“唐盛宋衰”来概括,然而四川地区的摩崖造像却在宋代迎来了鼎盛,明清依旧绵绵不绝。
分布在安岳地区的石窟造像有近10万尊,分布点多大105处,开创时代为初唐,现存最早造像题记为“开元十一年”(72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分别是卧佛院、玄妙观、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孔雀洞、木门寺。我此处前往探访其中四处,下文就方位和造像做详细探讨。
线路规划: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孔雀洞
如何达到:由于交通不便建议自驾,或从重庆大足城区(石刻造像虽在安岳境内,但距离大足更近)搭车到石羊镇之后租摩托车前往各处参观,各个造像点相距不远,都在石羊镇附近,如想仔细观瞻可打算一天时间,距离这四处造像稍远一点的圆觉洞也可规划在行程内。
毗卢洞
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的石羊镇赤云片区油坪村塔子山上,距县城50公里,实际上从大足过去比从安岳过去更为方便,如果是开车按照网络导航可直接开车到洞门口,如果搭乘公交可先到石羊镇,然后搭乘摩的去往毗卢洞。
毗卢洞现存造像20龛窟,大小造像共计446尊,据明代万历3碑文追述,开创与五代时期(907-965年),但根据造像风格分析,此处造像最早也简渗是北宋时期作品。
看点:柳本尊十炼图,紫竹观音(风流观音)
四川石窟中大规模《柳本尊十炼图》有两处,一在毗卢洞,二在大足宝顶21号窟。毗卢洞这窟高560,宽140,深450厘米。柳本尊十一个唐末五代活动于西蜀的宗教人物,有关他的生平事迹,缺乏准确文字记载。
南宋绍兴十年(1140)梅州青神县中岩寺华严祖觉禅师根据基本文字传记撰写了《唐柳居士传》。
据书中记载,柳氏为一弃婴,长大后成为居士,习诵大轮五部咒,在成都,新都,庆汉一带自残肢体进行宗教传播,在今新弥牟镇建有寺院。
生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的大足米粮溪人赵志凤到弥牟云游三年,回大足后,开创宝顶大佛湾摩崖造像,据说前后经营70余年,并尊柳氏为祖师。
柳本尊十炼图
该窟中心主像为毗卢遮那佛,佛陀分为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法身佛即为毗卢遮那佛。
炼指,柳氏头戴巾,身着斜领交裾宽袖大袍,呈趺坐姿,食指尖上燃一团火。
立雪,图中柳氏未戴冠巾,双手施禅定印,左旁立普贤为作证明。
炼踝,柳氏头戴巾,身着斜领交裾宽袖大袍,呈趺坐姿,跣足,左右踝上现火焰一朵,两处各立二天王为证。
剜眼,图中柳氏以刀刺入右眼做剜眼状,左上侧刻金刚藏菩萨为作证明。
割耳,柳氏右手执利刃作割耳状,左上角浮雕邱大圣为证。
炼心,柳氏做斜倚状,敞胸,胸口露出火焰一朵,左上方立大轮明王像为证,右上方有一佛作俯视状。
炼顶,柳氏免冠巾,头顶上有一朵火焰,左上立大光明王。
舍臂,柳氏左臂挽袖置于左膝上,右手举刀作砍状,其右侧立阿弥陀佛为作证明,左侧立头戴平枯厅脚pu头的“厢史谢洪”,柳氏头上刻有多种乐器,以示“不鼓自鸣”,右下方邱氏女捧盘作接受状。
炼阴,柳氏斜躺,阴部冒出一朵火焰,右侧立一头戴展脚幞头的官员,为将柳氏事迹上奏蜀王的滕公。
炼膝,图中眇右目,缺左臂,呈趺坐姿,两膝间和右手指尖各冒火焰一朵。
19号窟,观音经变造像,左右浮雕有观音救八难图。紫竹观音,又名水月观音。造像侧身坐在离地200厘米的窟中,坐身高300厘米,头戴宝冠,左手下撑席上,右手抚膝,裸露的手臂犹如莲藕。俯首右侧,双目微启,目光向下,容貌美丽端庄,体型丰满匀称,胸部做童胸。衣视华丽但不浓艳,背后衬以莲瓣形火焰背光和身光、紫竹、净瓶。两边配以观音救众生脱离苦难的八幅浮雕图,右边的为堕岩、遇火、逢兽、刑戮;左边的原刻因龛壁坍塌不存,清代重修和补刻。
少了佛教造像的庄重感,多了世俗风流的民间气息,这是巴蜀石窟造像的重要特征之一。
刻于岩壁之上的观音有一种随时会坠下的感觉
观音右手经过多次修缮,如今仍然可以明显看出与左手原配的差别。
灵动的蓝色飘带极富动感,可见古时工匠技法了得。
纤纤玉手
毗卢洞有一老者在此讲解30年有余,他会带你从不同角度欣赏风流观音,按照他的说法,该观音既可呈现女性特征,又可呈现男性和少年特征,权当听听罢了,每个人对美的欣赏各不相同,理解也大相径庭,但是别忘了给老者一点辛苦费。
华严洞
华严洞位于石羊镇赤云乡箱盖山上,从毗卢洞驱车过去仅需十几分钟。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葱茏,,有开阔的视野,果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华严洞内有造像159尊,历代碑刻题记24处,洞外寺院原有屋宇十余间,因年久失修,或倒塌或被占用。华严洞的雕凿年代要早于大足宝顶圆觉洞。其十二菩萨名号与圆觉洞十二菩萨相同,左右两排菩萨的头部上方所浮雕的宫殿、楼台、亭阁、人物等题材内容也是《华严五十三参》,该洞因有华严三圣而得名,洞高620,宽1012,深1130厘米,中间为头戴宝冠(冠正中一柳本尊的趺坐像),结跏跌坐的毗卢佛,两旁为跨青狮、骑白象的文殊、普贤。华严洞在历史长河中也经历过诸多劫难,1984年,洞顶壁垮塌下一巨石,将下面的明代大石香炉砸毁,后重修。1997年12月17日夜,般若洞内左右壁下层十八罗汉头全部被盗,至今下落不明。
骑象的为普贤菩萨,骑狮的为文殊菩萨
毗卢佛端坐中间,两旁为文殊普贤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密宗言大日如来),又称“释迦三尊”。
三尊,是佛教安置佛像的一种形式。大乘佛教认为,每位如来皆有大量菩萨胁侍,以便度化众生,多半造像时会设置两位胁侍菩萨以代表之,如西方净土的西方三圣、东方净琉璃世界东方三圣等。
左右两壁各列五菩萨,合正壁的文殊、普贤,总数为十二菩萨,其名号与宝顶圆觉洞十二菩萨相同。该图右壁造像从右至左依次为:祖师,弥勒,普眼,威德自在,净诸业障,圆觉。上壁为华严五十三参散财童子问法图。
菩萨的头部上方所浮雕的宫殿、楼台、亭阁、人物等题材内容为《华严五十三参》。该图左壁造像从左至右依次为:祖师,金刚藏,清净慧,辨音,普觉,贤善首。
毗卢遮那佛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菩萨、曼殊室利菩萨,亦称妙吉祥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Ma?ju,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rī,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言:“妙吉祥菩萨,是三世觉母,故名文殊师利。
普贤菩萨,曾译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
茗山寺
茗山寺位于安岳城东南60多公里的虎头山巅,从华严洞驱车前往不过20多分钟,按照网络导航可走到山巅一处平地,沿着平地左侧道路上行即可到达隐藏在山中的茗山寺。茗山寺现存造像97尊,其中不在龛窟中的造像34尊;有名清碑刻题记29出;造像数量虽不多,但区域长达350米,气势宏伟,石像高大,皆矗立于顶峰绝壁之上,给观者带来巨大视觉震撼。这里的造像绝大多数是北宋时期作品。
沿路上行就可达到,路旁有新建的寺庙,里面的造像简直丑陋极了,完全不想拍。
虽为国保,但保护现状堪忧
虎头山脉层峦叠嶂,群山拱伏,独虎头山雄踞其中,形似猛虎视诸峰。
护法神
1号窟,佛教道教合龛,平顶方型窟,高宽5米,深2米,窟正中坐像左为东狱大帝,散咖跌坐在金刚座上,右为毗卢遮那佛,头载宝冠,螺髻微露,双手结印,
结枷跌坐于莲台之上。
毗卢遮那佛。感觉巴蜀造像少了佛教的庄重感,多了一丝趣味元素,好比这尊造像,看起来非常可爱卡通啊。
四川地区的道教造像穿插于众多佛教造像之中,虽然不如佛教造像那样系统规模,却是非常珍贵的。
可爱的双下巴哈哈,分分钟出戏。
2号龛,观音,大势至菩萨像。左边观音面型丰圆,头戴高宝冠,冠中有一呈站姿的阿弥陀佛像,身戴双领下垂大衣,肩上覆披肩,内有襦裙,双手置腹前捧一本经箧。右边的大势至脸型比观音俊秀,头戴高宝冠,冠正中有一七层宝塔,塔底开龛趺坐二小化佛,其服饰、坐姿、趺坐的莲台与左边观音类同。
观音菩萨,汉语音译“阿婆卢吉低舍婆罗”、名号意为“观察世间音声觉悟有情”,又译为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在民间信仰中常被尊称观音佛祖、观音大士、白衣大士。为大乘佛教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同时_也是四大菩萨之一。
大势至,又译得大势菩萨、大精进菩萨、大灵吉菩萨、遍吉祥菩萨,简称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众生离三途,得无上力;又彼行时,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动,故称大势至,据《观无量寿经》,_恒念阿弥陀佛,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使人得到无上力量、威势自在,接引众生往生净土。大势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八大菩萨之一,因以念佛修行证果,被净土宗奉为法界初祖。
3号龛,文殊菩萨像。菩萨呈站姿,头戴五叶佛冠,身着袒右肩式大衣,右肩上搭披肩,内有襦裙,胸饰短璎珞。右手置于胸腹前,左手伸出体外150厘米托经书,小臂上垂下的袈裟支撑了近千斤的重量,所以历经百年而不坠。后壁左右侧分别四个小圆龛,内刻有趺坐佛像,左边保存较为完整,右边风化严重。
风化的石刻有着极其震撼的视觉效果
轮廊痕迹清晰可见,简直惊艳!
头冠上的五尊小佛虽已经风化,但依然可见初成时的精美。该尊造像规模巨大,古代匠师们以惊人的智慧,采用重力支撑的力学原理妙用垂地袈裟,把支撑问题解决得天衣无缝,牛逼!
左边风化不太严重的
5号龛,毗卢舍那佛,损坏的鼻子让它看起来有点可爱。
红沙岩风化形成的的轮廊纹理衬托佛像,让人震撼!
孔雀洞
整条线路从北至南,参观完茗山寺后回大足会经过孔雀洞,如果搭乘从石羊镇去往大足的班车可在路边下车。由于大门紧锁无人看管我们又未寻到看守所以无法近距离参观。
四川石窟中单读表现孔雀明王形象的为大足北山155号窟,以经变形式表现的有大足石门山8号窟(该窟),宝顶山14号窟,王滩2号窟,以及安岳双龙场报国寺的这一窟孔雀明王,均制作于宋代。主要情节均出自《佛母孔雀明王经变》。该经卷上说,薄伽梵在室罗伐进多林给孤独园听佛说法,时有一_刍(梵语,意味佛家弟子)名叫莎底。出家不久,新近受圆为比丘。彼学毗奈耶教,为众比丘破薪营澡浴事,有一大黑蛇从朽木孔出,蛰莎底比丘右足拇指,莎底比丘中毒受大苦恼。佛告阿难陀,我有摩诃摩瑜利佛母明王大陀罗尼咒,有大威力,能灭一切诸毒气,怖毒,灾恼,摄受覆愈一切有情,获得安乐。
这里原先住着一户姓周的农家(据悉就是现该窟保管员),孔雀明王的洞窟不幸成为了厨房,看着被熏得乌漆嘛黑的孔雀明王,哎哟喂。该处孔雀明王造像为一面两臂,脸型服饰与安岳高升大佛岩和茗山寺菩萨相似,却与宝顶孔雀明王不似,但孔雀造像相似。此造像未表现佛经中莎底比丘破薪被大黑蛇蛰咬中毒闷绝的情节。
屋檐上的孙悟空
屋檐上坐有一猪八戒
Ⅳ 韦陀菩萨图片 韦陀菩萨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神
韦陀菩萨原是一位古佛化身,以行慈悲故而被称为菩萨,以降魔护法,破邪显正之故,而现金甲天神相。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于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面向着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之意)。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韦驮菩萨是贤劫千佛当中的最后一尊佛。他往劫里跟释迦佛他们同为转轮圣王的千子,转轮圣王他有一千个儿子,同为千子同为兄弟。然后这些千子学佛之后各个发愿,当时的韦驮菩萨听了他们的发愿之后,他就说:“你们修行成道,弘扬佛法的时候我给你们做护法,护持你们,等你们全部成佛之后,我最后一个成佛。” 所以转轮圣王的千子成为我们贤劫的千佛,楼至佛就成为最后一尊,名字叫楼至佛。
Ⅳ 求:西藏文殊菩萨图片
http://hi..com/ganesh/album/item/e668b87789f10f1bb151b9ae.html
我空间里的够大了吧?
另外还有两张:
http://hi..com/ganesh/album/item/97ed6af4c633ded9f3d385ad.html
http://hi..com/ganesh/album/item/ce50d8ea15118ad3d439c9a1.html
Ⅵ 72个佛像的名字和图片
太极殿佛具-佛像
释迦摩尼佛
阿弥陀佛
药师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弥勒菩萨
不动尊菩萨
大势至菩萨
大日如来菩萨
虚空藏菩萨
……最常见的礼佛就上面12种了。
亲如果是想买佛像的话,推荐您可以去太极殿佛具看看
Ⅶ 如来佛祖的弟子千手观音有哪些
身世由来
观世音菩萨的身世是什么样的呢?观音菩萨是何时传入中国再由男性转为女性的?观音菩萨对民间的影响又是如何的?千眼千手观音是什么来的呢?
旧时中国人,尤其是妇女,崇拜佛教中的观音菩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信观音能够送子。观音菩萨在佛教中并不是最高神,但由于有了送子功能,其在中国的影响要比佛祖释迦牟尼大得多。可以说,平常百姓几乎没有不知道观音的,但知道释迦牟尼的却并不很多。观音菩萨的寺庙遍布中国,
观音菩萨的塑像,无论是被当作工艺品,还是被当作尊神,也常见于普通人家。观音菩萨是随着佛教而进入中国的。观音菩萨进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观音菩萨的性别由男性变为了女性。观音菩萨在印度佛教中原是男性打扮,初传入中国时也是男性打扮。如敦煌佛画中的许多观音菩萨像都具有男性特征,有的还有两撇胡子。
《华严经》则直接描绘了观音菩萨作为男性的威武的形象。有童子到普陀山拜见观音,“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经”。当然,佛教中的菩萨虽为男性打扮,其实都是既无生死,也无性别的。为了说法的需要,观音菩萨可以变换性别,尤其是为了方便对女信徒说法,则可以变为女性。观世音有三十六种变化,变为女性就是其变化之一。
三十三观音之相
《楞严经》说:“观世音尊者白佛言:‘若有女子好学出家,我于彼前见比丘尼身,女王身,国王夫人身,命妇身,大家童女身,而为说法。’”观音能以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身份尺纳来向不同的人说法,是因为她能作多种变化。佛经上说,她能作三十六种变化,有六观音、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又有三十三观音之变相。观音的变化多端,使得她能及时“普救众生”, 当人们遇到麻烦,一念到她的名号,她便能立即变化成合适的身份降临。观音是可变的,这就为她进入中国后变化为地地道道的女性提供了前提条件。观音变为女相 是从南北朝时开始的。要让观音彻底变为女相,必然改变她的身世,为她重新编造一个出身。观世音的身世原本说法不一。
圣王无诤念的长子--不煦
据《悲华经》载,观音菩萨原为删提岚国转轮 圣王无诤念的长子,名不煦。不煦还有一个弟弟叫呢摩。父子三人供养出现于世的宝藏如来,并出家入佛门修道,后来都成了正觉。佛将转轮圣王的名字改为:“无量清净”,授记于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号“无量寿”。长子不煦向佛请求,愿行菩萨道,救助受苦受难的众生,若众生受难时,念其名字,即为不煦天耳所闻,天眼所见,即前往救护。宝藏如来答应了他的请求,为其卖郑取名观世音,意即时时刻刻观视人世,只要听到人世遇难念诵“菩萨”之名,便立即前往解救。《妙法莲华经》“说:“观世音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二太子尼摩被如来取名大势至。父子三人一道在西方极乐世界,负责接引众生,成为阿弥陀佛的左右协侍,号为“西方三圣”。
莲花化身
观世音实践诺言,一心为解救众生,成为一个大慈大悲的救世主。“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据说为避唐朝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还有一种说法,说观世音和大势至是莲花化身。《观世音得大势至受记经》说:“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生二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得大势。”得大势亦即大势至。
早离和即离
观世音在日本则另有一种身世:观世音和大势至是兄弟俩,称早离和即离。父母双亡,家财被人夺走,兄弟俩被抛弃在一荒岛上,即将饿死。临死前,兄弟俩悲叹:在短短的一生中,就遭受了人间大悲大若,深感处于深重灾难的人,迫切需要人援助。如能有来生,当尽一切力量,授救遭受灾厄的人。两人心怀神圣的信念,平静地死去。二人转世后,一人成为 救苦救难的观世音,一人成为大势至。
鱼篮观音
在以上几种有关观世音身世的说法中,观世音都是男性。中国人为将观世音变为女性,为其编造了新的身世。大约在唐朝,出 现了马郎观音、鱼篮观音的传说。鱼篮观音因手持鱼篮,所以得名。据《法华持验经》、《释氏稽古略》引《观世音菩中困颂萨传略》说,唐朝陕右人好骑射,不知有三 宝。元和十二年,有一位妙龄美女提着鱼篮卖鱼,众人为她的美色所倾倒,争相向她求婚。卖鱼女子面对众多的求婚者,提出了条件,若有哪位能一夜之间将《普门 品经》读得能够背诵下来,就嫁给他。第二天,有二十余人能够背诵。则又提出新的条件,若哪位能一夜之间将《金刚般若经》背诵下来,就嫁给他。第二天仍有十 人能够背诵,只好再行淘汰,提出:三日内能将《法华经》背诵出来者,就嫁给他。届时,只有马氏子一人能做到,卖鱼女遂嫁给他。洞房花烛夜,卖鱼女称有疾, 移居别室,参加婚礼的人还未散尽,她就死了。结果,婚礼变成了葬礼。卖鱼女被葬后几天,来了一位穿紫衣的和尚,他径直走到卖鱼女子的葬所,挖坟开棺,棺材中并不见卖鱼女尸体,只有黄金锁子骨。和尚对众人说,这是观世音燕萨怜悯你们罪孽深重,特化身前来开导。说毕,即用拐杖挑起黄金锁子骨腾空而去。从此以后,陕右多有诵经者。
马郎妇观音
另一则观世音传说见于宋朝叶延珪《海录碎事》:从前有贤女马郎妇于金沙滩上与一切人淫交,
但凡是与 她性交过的人,都永绝其淫。后来,马郎妇死而葬,一僧人来掘墓,棺中只有金锁子骨,僧人以杖挑起金锁子骨,升云而去。这马郎妇观音也是来拯救罪孽之人的,不过这拯救的方式很有些特别。上两则传说虽未真正起到说明观音出身的作用,但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了其女性的形象。
妙善公主及千眼千手观音造像的由来
宋元之际,观世音的身世有了比较圆满的中 国式的说法。北宋年间有传说说观音原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楚庄王为大女儿妙清、二女儿妙音分别择文、武状元为婿,又打算为三女儿妙善 招一位夫婿进宫,以继承王位。妙善自小吃斋信佛,根本不愿成婚,一心想削发为尼。楚庄王施之以家法,妙善宁死不从。楚庄王盛怒之下,命她饮剑自刎。但剑在 她的脖子上,不仅没有伤害她,反而自断成上千节碎片。狠心的父亲又下令把她闷死,让她的灵魂下地狱。管地狱的阎罗王却又使她在南海普陀山复活(普陀山在浙江省杭州湾外的东海中),复活时站在普陀山一水池中的莲花上。妙善在普陀山修佛道,终成菩萨。后来,楚庄王病重,生命垂危。妙善不念旧恶,化为一老僧前来献治病药方,药方要求用亲人的手和眼入药。老僧指示可到南海普陀山得山寺去取这种药引子。
派去香山寺取亲人的手和眼的人竟然获得了菩萨施给的手和眼。这种药果然灵验,楚庄王终于获得救治。楚庄王病愈后,亲自到普陀山香山寺谢恩,才知道献出手和眼的菩萨正是三女儿妙善,内心十分愧疚。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表达对儿女的怀念,竟令天下最好的能工巧匠为女儿塑造一尊“全眼全手观音像”。
可是工匠们听成了“千眼千手观音像”,竟雕塑出了一座千眼千手观音像,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到的那种观音塑像。关于千眼千手观音像,还有一种说法:观世 音在过去“无量亿劫”从千光王静住如来受“大悲心陀罗尼”,发誓要发大慈大悲,普度天下众生于水火之中,超脱世人于尘世之外,于是长出多眼多手,手中各有一眼,共四十手四十眼,各配所谓二十五“有”(三界中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环境,包括四洲、四恶趣、六欲天等),而成千手千眼。由观世音来历的传说,遂产生了千手千眼观音,简称千手观音。
我国不少寺庙都有千手观音塑像
如承德市普宁寺中,有一尊我国最大的木雕千手观音。这尊观世音塑像高达2228米,腰围15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料雕成,重约120吨。菩萨头戴佛冠,佛冠上镶嵌一尊坐佛;头顶还顶一尊高1.53米的佛像,这两座佛像都是无量寿佛像,代表观世音对西方极乐世界主尊佛阿弥陀佛的尊敬。身上四十二只手臂成扇形排列,中间两只手合掌,其他手各执轮、螺、伞、盖、花、罐、鱼、刀、枪、剑、戟、日、月等各种法器,象征佛法无边、吉祥如意。
河北正定县隆兴寺大悲阁内还有一尊最大的铜铸千手观音菩萨。据说,隆兴寺的大悲阁及阁中的铜千手观音菩萨是宋太祖下令制造的。
上面说的千手观音菩萨都只是以西十二只手来象征千只手。有的寺庙也有名副其实的千只手的观音。如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宝顶大佛湾观音殿,就供奉着一尊这样的千手观音,观音菩萨的手如扇面排列成几层,犹如孔雀开屏,布满了观音菩萨殿的崖面,十分壮观。 据统计,千姿百态的手,竟超过了千只,有一千零七只观音形态很多,但也有标准像,即所谓“圣观音”、“正观音”,这是一温柔、端庄、面带微笑的妇女形象。这类标准像也有一些差异,或双手合掌;或手持杨柳枝和净瓶;或怀抱一 个孩子;或足踏莲花等等。观音菩萨塑像中有不少是造型优美的工艺品。观音菩萨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菩萨。但民间崇拜她,却主要不是由于她那些众多的虚幻的法力, 而是在于她能送子。至近现代,人们赋予了观音菩萨送子的职能,世音所传她的灵验,则少有救苦救难,而多为送子。所以老百姓到观音菩萨庙里去烧香或家中供奉观音菩萨神像,主要是为了祈子。观音菩萨送子的观念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Ⅷ 峨眉山最高的寺院——华藏寺(金顶)
华藏寺是峨眉山最高的寺庙,海拔蚂汪消3079米。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寺院毋须围墙,位于云海飘渺的山峰上,天然形成一处绝佳的佛国圣境。
寺院的中轴线上依次为四面十方普贤金身法相、大雄宝殿( 铜殿 )、金顶( 金殿 ),左侧的卧云禅院( 银殿 )以及右侧的观音院( 宝顶 )等组成,俗称“金顶”。
华藏寺最初叫普光殿,始建于东汉,后改名为元相寺。明代万历辛丑29年,妙峰禅师发大愿,募得黄金数千两,明万历乙卯做成了铜殿,置于金顶。 明神宗朱翊钧御题横额称“永明华藏寺 ” ,华藏寺的名字由此而来。
拾级而上,最先看到寺院的牌坊,四柱三门,飞檐翘角,每个脊端都有一金色龙头,昂首望空,气势恢宏,庄严大气。正中门楣上悬挂一匾额,上书“华藏世界”四个金色的大字。
穿过牌坊,走到台阶的尽头,会看到一座银瓦金壁的亭阁,气派非凡,那是华藏寺的清香处。
左转可以看到一个硕大的香炉,炉内香烟缭绕,旁边供灯架上烛灯闪烁。左右两侧分别有重檐翘角的铜阁,是钟楼和鼓楼。
此时的眼前豁然开朗,长108米,宽18米的朝拜台阶呈现出来。左右竖立着十对洁白如玉的六牙白象,左侧象背上驮有如意,万事如意,右侧象背上驮有法轮,法轮长转。正对面是一座金光闪闪,佛光闪耀的巨大佛像,好一派佛国圣境啊。
在这样的佛国圣境之中,那个浮躁的尘世之心也安静下来,顺着台阶虔诚的来到巨大的金佛像前(四面十方普贤菩萨),洗心静念的参拜。
此处曾经是华藏寺的前部。 历史 上华藏寺经历了几次火灾,所剩古建筑无几,为了恢复华藏寺的昔日风采。2002年开始规划清理,2006年6月18日建成四面十方普贤圣像。
四面十方普贤菩萨圣像为铜质贴金,通高48米,占地1256平方米,重约600吨。须弥座上立四面六牙白象,大象背上是莲花宝座,宝座上为菩萨法相,第一层为普贤菩萨的两面身四头像;第二层为普贤菩萨四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十个头像代表了“普贤菩萨十大行愿”,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普贤菩萨是行愿王。
圣像的正面菩萨半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手持如意,神态安润祥和,俯瞰芸芸众生。
圣像的背面菩萨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手结阿弥陀佛心咒手印,神态慈祥安宁。
四面十方普贤铜像内部是484平方米的佛中殿,整个殿宇金碧辉煌,浑然天成。在八根巨大的铜柱中央,供奉一尊阿弥陀佛站立的铜像。阿弥陀佛左手托莲台,右手向前下方伸,为接引众生之意。十方普贤菩萨圣像内供奉阿弥陀佛,表征同归极乐。南无阿弥陀佛!
普贤菩萨金身法相的后面就是大雄宝殿,该殿为铜殿。闷知重檐歇山顶,每根脊端都雕有瑞兽,每层屋檐的四角高翘。殿宇四周出廊,廊柱全部是铜质,柱外是汉白玉的栏杆。第一重屋檐下悬挂一块“大雄宝殿”蓝底金字的匾额,第二重屋檐下悬挂“华藏寺”金字牌匾。整个殿宇金灿灿的,美轮美奂,仿佛是天上宫阙。
殿宇居中是一巨大的佛龛,龛内正中供奉着铜质金身的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手结禅印。左侧为普贤菩萨金身法相,身着宝衣,手持如意。右侧是文殊菩萨,头戴宝冠,面容俊朗祥和,看到佛像后,由心底发出想敬拜的感受。
佛龛的后面有一殿堂,里面供奉着各种精美的佛像,不计其数,还有铜磐、铜钟等法器。简直就是藏宝阁。
参拜过大雄宝殿,拾级而上,就来到金顶。该殿宇不仅是华藏寺最高的建筑,也是最闪耀夺目的殿宇。铜殿上部为重檐歇山顶,环以绣棂琐窗,上面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纯铜鎏金,巍峨浩漾,迢耀天地,华贵非凡,故称“金殿”。现在金顶为1990建成。
金殿的陵碧门柱上有一副雕刻的楹联“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殿宇居中供奉一尊普贤菩萨的金身法相,端坐于莲花宝座,手持如意,法相庄严祥和。莲花宝座下是六牙金象。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华藏寺除了中轴线上的建筑外,左侧还有“银殿”,建于清代。是金顶上仅存的古建筑。殿宇上铺锡压,一片银白,宛如卧在云海之中的楼阁,因此名字为“卧云禅院”。
第一重殿宇内供奉弥勒佛造像。穿过殿宇,来到玉佛殿,里面供奉有一尊玉佛,晶莹剔透,润泽细腻。佛像慈祥安宁,面带笑容,十分亲切。
中轴线的右侧是2021年10月24日落成开放的观音院。整个布局是四合院似结构,进门先看到一块洁白如玉的影壁墙,上面刻有金字的经文。过了影壁墙就到了观音殿,重檐顶,主色调银色,显得圣洁无比。
殿内居中供奉一尊玉观音,结跏趺坐于宝座上,手结禅定印,头戴宝冠,面容慈祥,法相庄严且亲和,普施众愿给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参拜完华藏寺的佛殿,可以到观景台一览美景。金顶有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后两种要机缘巧合,很难遇到。但云海和日出还是比较易见。在苍松翠柏之间,白色的云雾翻腾,宛如仙境,煞是壮观,让人不得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在超出想象的真实面前,忘却凡俗,融入无以伦比的佛国圣境。尘归尘,土归土,荡涤着我们这个红尘凡心。
如果说万年寺的普贤铜像是千年的镇山之宝,那么金顶(华藏寺)四面十方普贤圣像更是峨眉山之灵气所在,让人真实的感受到佛在景中,景在佛旁,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华藏寺不仅是峨眉山最高的寺院,也是一处超凡脱俗的佛国圣境,非常值得参拜。
Ⅸ 请问在佛教中有位菩萨,有三个头,分别为白绿红色,六只手,.站在莲花上,请问这是哪尊菩萨呢
"千手观音"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又称"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六观音之一。
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时,为利益一切众生,"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千手千眼具足","发誓愿已,应时身千手干眼悉皆具足",变现出如意宝珠、日精摩尼宝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杨柳枝手等。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
千手观音最初的艺术形式是依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变相》,即《千手眼大悲变相》制作的。其经和像虽在唐初就由印度传法僧携入中土,但历经多种曲折和艰辛,才于一百年后在华夏土壤扎根。即便如此。唐宋寺庙壁画及石窟寺中此类题材仍然较少。目前见于画史记载最早者可能是四川名画家左全于唐宝历年间(825一826年)在成都三学院文殊阁绘制的,惜已荡然无存。有专家认为,在尚未发现更早的图像资料以前,敦煌盛唐时期诸如79、113、148等窟的《千手经变》,可以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千手经变》图像。
四川石窟中,保存较好的千手观音像数量不少。安岳的卧佛沟、千佛寨,富顺的罗汉洞,资中的重龙山,夹江的千佛岩以及大足宝顶、北山等处的石雕千手观音像都是较为出色的作品。其中,又以大足北山石窟佛湾第9、273号龛,宝顶石窟大佛湾第8号龛等较具代表性。
北山佛湾石窟第9号龛的千手观音像开凿于晚唐。龛高2.9米、宽2.8米、深0.9米。龛内正壁的千手观音头戴花冠,冠中现一化佛。身上化出毫光两道,分左右射向龛顶,萦统二飞天。胸饰璎珞,身着天衣,双足踏莲,善跏跌坐于金刚座上,金刚座素面,四方形,高1.1、宽1.5、厚0.5米。具四十二手(多残),肩上两手合托一坐佛于冠顶,胸前两手合十,稍下两手置腹下,再下两手置膝上施禅定印,其余各手分执瓶、铃、轮、镜、弓、柞、盾等法器。背托桃形身光,外沿阴刻火焰纹,内刻手臂多条,以示千手。掌心各一眼,以示干眼。观音座下右侧跪一老者,瘦骨磷峋,手捧口袋,作求物状。左侧跪一饿鬼,双手捧碗,作乞食状。
龛左右壁有三层造像。上层内侧各镌五佛立云端,即十方佛。外侧各刻羊头人身的雷神、手持佛尘的雨师及手持风袋的风神、悬镜的电母。中层各刻骑于青狮背上的文殊和骑于白象背上的普贤,以及骑在牛背上的摩酰首罗与鸠摩罗天。下层各刻一菩萨二侍者二金刚像。
北山石窟佛湾第273号龛凿造于五代。龛高1.51米、宽1.1米、深0.73米。龛内主像千手观音与前述第9号龛的造像模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此龛左右壁造像内容远不如第9号龛丰富,仅各刻有一男女侍者。女侍者站立,捧物。男侍为"波斯仙",身高0.45米、肩宽0.13米。高鼻深目,长髯瘦身,胡貌梵像。左手执长杖,右手持串珠。另龛顶壁上扁状莲花形宝盖左右侧各有一飞天,体态优美。
宝顶石窟大佛湾第8号龛的千手观音覆盖于南岩东端"大悲阁"内,凿造于南宋,是其同类题材的登峰造极之作。
此龛系摩岩龛,左右侧为大椭圆形。龛高7.2米、宽12.5米,造像崖面88平方米。主像干手观音通高3米,作跏趺坐。座呈金刚须弥式,高0.7米。四力士左右抬座,观音前额竖开一眼,八尊小佛饰于冠上,两条飘带由冠顶垂于肩,胸前八手或合十,或施印,或抚膝。观暗慧目下视,面相慈祥,大有拯救众生于苦难的慈悲胸怀。
观音左侧有一男像,着交领宽袖袍服,戴方巾,执笏。其左有一女像,首戴冠,顶猪头,着圆领儒服。观音右侧有一女像,拱手捧物,穿圆领宽袖长服。其右有一女像头顶象头。龛左下角一老者跪地,手提口袋,观音一手掌中有铜钱施与。右下角跪一饿鬼,双手捧钵,观音一手掌中施以食物。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观音的左右两侧和头顶上方,呈放射状似孔雀开屏般地浮雕着一支支似乎是难以数计的"金"手,且每只手掌心中有一只眼睛,每只手中持一种器物。其姿势或伸、或屈、或正、或侧,显得圆润多姿,金碧辉煌,给 人以眼昏目炫之感。
那么,这尊千手观音到底有多少只手呢?
据说,很早以前就有人想解开这个谜。但数来数去,终因手的分布过于纷繁,一直未能数清。于是,数手竟成了一个难题。至清代时,一位聪明的和尚利用贴金箔的机会,贴一只手标明一个号码,才最后解开了这个谜:宝顶山大佛湾的千手观音有一千零七只手,一千零七只眼。因一般千手观音的造型是两眼两手下,左右各具二十只手、眼。故称它是我国佛教艺术中唯一的名符其实的石刻千手干眼观音像毫不为过。
关于千手观音的来历,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印度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次女妙银,小女妙善。妙金、妙银都在家中侍奉父母,唯妙善从小虔诚礼佛,出家当了尼姑。妙庄王苦苦劝她回宫,但她始终不肯。一怒之下,妙庄王命人拆了庙宇,赶走了僧尼。哪知天神怪罪下来,使妙庄王全身长了五百个大脓疮,久治不愈。后来有位医生说此病必须要亲骨肉的手眼合药才能治好。于是,妙庄王求助于妙金、妙银,但二位公主皆不愿献出。三公主在外知道后,毅然献出手眼为父亲合药治病。果然,不久妙庄王的病体就康复了。此事不仅使妙庄王深受教育,同时也感动了释加牟尼。他为让妙善公主能时时拯救苦难众生,便赏赐了千手千眼给妙善公主。从此,妙善公主就成了众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据考,这个故事出自于元代赵孟兆夫人管道升撰的《观音大士传》。因此,宝顶石窟的千手观音绝非源于这个故事,而仍是依据佛经创作的。
比较上述几龛造像不难看出,北山佛湾石窟第9龛不顾龛内空间的限制,着力于佛经内容的忠实,严格,咯守佛经所规定的仪轨,基本上表现了《千手眼大悲经变相》的内容,它可以称得上是四川石窟中最完整的《千手观音经变相》。第273龛在严守佛经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视龛内空间的实际情况,删去了部分内容。宝顶大佛湾石窟第8龛与之不同,它全力渲染和展现的是千手干眼,以及手中所持的各种法器,把佛经内容的表现放在了次要地位。由此反映出大足石窟中晚唐至宋的千手观音像,在表现上经历了一个由严恪恪守佛经仪轨到简化佛经内容的历史过程
Ⅹ 八大菩萨详细的介绍(有图片更好)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问题描述:
八大菩萨详细的介绍(有图片更好).谢谢!
解析:
1、观世音菩萨,玄藏三藏又译作观自在菩萨。唐宁以来,民此绝间信仰的有三十三变化观音。密宗造像有六观音、七观音等变化。六观音是十一面观音、不空罗索观音、千手千眼面音、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和淮提观音。另外加上圣观音,称为七观音。观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举仔、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体变化的观音中,特别受欢迎喜爱的是白衣观音。
2、弥勒菩萨,又称为慈氏、无能胜等。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后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授记为菩萨。他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所谓补处,是此菩萨可弥补佛陀位置的意思。弥勒菩萨在民间的形像是坦露大腹的和尚,笑容可掬;但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当胸,手掌张开,右手执莲花,所戴宝冠中有宝塔,塔中现舍利;在金刚界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竖立,中指与无名指弯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3、虚空藏菩萨,为藏福德于虚无限境界之意,表示气福可以无限生产和分配的可能性。在胎藏界曼荼罗中,虚空藏菩萨是虚空藏院的主尊。东密虚空藏菩萨求闻持聪明法观想本尊形像,菩萨全身为金色,相貌庄严,头戴五佛宝冠,在莲花上半跏坐,容颜妙而怡喜悦,左手执白色莲花,花上有如意宝珠,发出黄色光芒,右手结与愿印,五指垂下,将手掌向外。
4、金刚手,即金刚萨多,又称秘密主,上面已作介绍,略。
5、普贤菩萨,是骑白象行愿的菩萨。印度古语的普贤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摄金刚、真如金刚、如意金刚,还视为金刚萨同体。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驾狮子侍佛之左。据说普贤菩萨掌管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萨则掌管诸佛的智德与证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贤单独造像通常骑六牙之白象,头戴五佛冠,形如满月童子。
6、文殊师利菩萨。他生于印度舍卫国,后跟释迦牟尼佛出家,常随侍释尊左右,帮助释尊化号。“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森答姿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称之为吉祥金刚、般若金刚。文殊菩萨司理智慧,与普贤菩萨相对。文殊的图像一般为骑狮像,顶结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有梵箧,右手执金刚剑。此外造像还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不同。
7、除盖障菩萨。其德行为消除所有一切烦恼之障碍,为胎藏界曼荼除盖障院之中尊,也是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
8、地藏菩萨。密宗又称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在释迦佛入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自誓必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众生不度,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的雕像大多数是僧侣袈裟打扮,左手拿着宝珠,右手拿锡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