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康熙通宝背西值多少钱
您的这一个钱币,康熙通宝背西,真品收藏价值比较高的;真品市场上一般喊价在20000元左右;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贰’ 四铢钱的西汉汉文帝币制
公元前175年(前元五年),汉文帝改铸“四铢半两”,简称“四铢钱”,又称汉半两。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四铢半两因顺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一直被沿用了四十年。
汉初对铸钱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允许民间私铸,这种政策老百姓是沾不到光的,只能有利于贵族、豪强和富商们。权贵富商既占有矿(铜)山,又拥有劳动力,还有雄厚的资本和专门的技术,开放私铸,使他们成为直接受益者。
后来,西汉的奸商们就在四铢钱上大作手脚,他用锉刀一个一个地从四铢钱背面锉刮铜屑,然后再用锉下的铜屑铸造新的钱币,以让自己手中的货币“生儿下蛋”!结果西汉四铢钱被越锉越薄,民间私造的货币越来越多,以致于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最后四铢钱不得不停止流通。并改革币制,严禁民间私造货币,违令者一律格杀勿论。
《汉书·食货志》说:“孝文五年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自寿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即武帝建元五年至元朔三年之间),”“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此后“有司言三铢钱轻,更请郡国铸五铢钱”。以上内容与《史记·平准书》同,对四铢半两、三铢钱铸行时间作了相当明白的记述。可是,班固在写《汉书·武帝纪》时,不慎写入“建元元年春二月行三铢钱”。把“考文五年(前175)后四十年”的建元五年(前136)误成“建元元年(前 140)”行三铢钱。建元元年距孝文五年就不是四十余年,而只有三十余年了。班固还未注意到《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中“建元五年行三分钱(“分” 为“铢”之误)”的记述,在《武帝纪》中参入建元“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对此,东汉史学家荀悦认为《汉书》以 “三铢—半两—五铢”的继承关系与《史记》“半两—三铢—五铢”的继承关系不合,因此,写《前汉纪》时,在班固认为建园园年“行三铢钱”、五年“行半两钱”的错误之上,再加元狩四年“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五年“行五铢钱”,错上加错地形成“三铢钱二度铸行论”,但荀悦没有说明第二次铸行的三铢钱是继承哪一种半两钱。据王裕巽《西汉武帝建元年间初行三铢钱考》说:“三铢钱概为背平素,面有外轮之式,与武帝始铸于建元五年,罢销于元狩四年的武帝半两钱铸式全同。”那么第二次铸行的三铢钱,即承接“有外轮的半两钱”了。现有湖北江陵168号汉墓出土物证实,有外郭的关两钱,在文帝时早已铸行,正是武帝建元五年“行三分(铢)钱”时被罢总收入之物,怎么成了“始铸于建元五年”的“有外轮”的半两钱呢?因此,三铢钱二度铸行论,就成了无稽之谈了。
‘叁’ 顺治通宝背左右满汉福 现在值多少钱啊
顺治通宝背左右满汉福.在中国"古钱大辞典"中没有记载.记载有上福、右福.从整个市场交易中也不见,今所见顺治通宝背左右满汉福与顺治五式确有差异,顺治通宝背满汉文是五式中最精美佳作,共计有,临、宁、原、宣、同、江、东、河、蓟、昌、浙、陕十二局.满汉福不在其中,且内外缘偏心与五式中最精美佳作不相符,确定了上述图中是后作臆造.属现代工艺品,价值及小在0.5---1元间.
‘肆’ 小平的满汉背西康熙通宝多少钱一枚
康熙通宝
满汉西
小平铜钱
存世稀珍
如果是真品
市场价格在:
几十万到一百多万是可能的
‘伍’ 汉朝的古玉能卖多少钱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朝代。不仅在其学术文艺上承先秦,启后世,更是在不同地区做到了文化兼收与发展,使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玉器的发展不仅是继承了战国时期玉器的传统形制,更是将自己本时代的文化融入其中,使之形成了所特有的玉器文化。
汉朝时期的玉器主要分为礼仪用玉、装饰用玉、丧葬用玉以及辟邪用玉这四类。其中礼仪用玉一般可作为人情馈赠、朝贺送礼、后宫纳妃等用途,其形制多以玉璧为主,但也有时会使用玉琮、玉璋等形制。在各种形制的礼仪用玉中,唯属玉琮的形制最为奇特且规范,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造型为中空方柱,这一造型有着内圆外方之意。但是在众多礼仪用玉中最具有收藏价值的形式还属玉璧,早在四年前佳士得古玩艺术品拍卖公司,就以七百八十六万元的高价成交了一件长为十一厘米左右的玉龙凤壁,由此让更多的收藏者们看到了汉古玉的收藏价值。
2:汉玉雕剑饰(一套),尺寸:最长处7.2厘米,估价:HKD 700,000 ~ 900,000,成交价: HKD 1,829,000 ,成交时间: 2019-10-07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汉代风格。汉代玉饰剑开始变得非常流行,当时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均有佩剑的习惯,尤其对于贵族来说,佩带玉具剑则成了身位和地位的象征。汉代发展成熟的玉剑具分别由四部分组成,即: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本组4件为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均有不同程度的沁色,分别饰谷纹及云矩纹,制式规整,为典型的汉代玉剑饰。
‘陆’ 汉代的铜币五铢市场价是多少
五铢钱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由于存世量不同,价格有差异。
五铢钱是一种中国古铜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东汉、蜀汉、魏、晋、南齐、梁、陈、北魏和隋都有铸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但旧五铢仍然在民间流通。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五铢钱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干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
武帝五铢:
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隋五铢是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
‘柒’ 我朋友有个古币,比一般古币稍微大,中间一面刻着有个"汉"字 有点像小篆的感觉,请问是什么古币呀
民国铜元的普通品种。
四川的“汉”字铜元,版别很多。应该是100文的。如果是当100文的,市价在10元左右一枚。
要想确定品种版别,需要提供双面的清晰图片。下图网上价格百余元。仅供参考。
‘捌’ 汉朝的货币
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铸于汉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铢”二字故名。三铢钱重8铢,铢字金旁从王,背无轮廓。三铢钱刚铸一年,武帝又令停铸三铢,改铸五铢,钱背增加了轮廓,重5铢。
四铢钱:又称汉半两。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四铢半两因顺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一直被沿用了四十年。
五铢钱: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
皮币:武帝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皮币,用宫苑中的白鹿皮制成。
白金币 :亦称白金三品”。西汉的银锡合金币。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造。当时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獒如龟,故用为白金币花纹。
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
(8)背汉四多少钱一个图片扩展阅读:
汉初铸造的铜币比较轻,重三株,后来越来越轻。文帝时期,三铢钱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于是文帝下令使用四株钱,重四分之一两,可是币值标的却是半两。汉朝的货币危机其实源自于朝廷放任民间私自铸钱的政策,原本意欲加速货币流通,好改善财政收入。
可是这项政策的弊端远远超过利处,钱本来用铜铸造,但铸币者掺杂了价值低的铅和铁之类的金属,货币渐渐的贬值,民间的经济逐渐紊乱。许多人趁此机会铸造货币发财,如文帝的宠臣邓通依靠铸铜币家产超过王侯。
另外诸侯们都开挖矿山铸造铜币,吴王刘濞凭借铜矿铸币富比天子,他也因此有发动“七王之乱”的底气。汉武帝由于对匈奴的连年征战耗资巨大,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也逐渐用完,财政危机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建元年间开始,武帝开始对货币动手,期间把四株钱改成三铢钱,后来又改回来。来回一改相当于没变,问题自然没解决。元狩四年,一次规模较大的货币改革出现。汉朝发行了白鹿币和白金货币。下令严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钱币,违者死罪。
元狩五年,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铸币技术上也有了改进,有效防止私铸造货币的发生。此后经历一些探索之后武帝决定一劳永逸的解决,下令严禁各个诸侯国私自铸造货币,把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政府所有,此项政策一直沿用至今。
‘玖’ 同治通宝背江字价值多少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2元 穆宗同治年间铸。因咸丰大钱造成混乱,平钱用途日减,致使许多省局停铸,此钱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计有:泉源直苏昌浙福济云广桂巩川东武台陕南晋黔,伊犁,阿克苏,此钱铜差质轻,一般径2.2--2.5厘米,重2--3.6克,近期发现一枚背满汉文,宝东钱,径2.5厘米,重5.5克,以辅西氏古钱大辞典,套子钱20品描图之缺,重宝面文同小平钱,背有计值者,径2.3--3.8厘米,重6--12克,传世当十个别局较少见。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八” 15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7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 7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新十” 8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阿无苏局“当五” 5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1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样钱 120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伊局“当四” 2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三背宝巩局“当五” 800元
‘拾’ 篆书“天下太平”,背四舞乐杂技人物 买一个真的需要多少钱
你说得这枚吧,好难找这个图片啊,这种属于花钱,花钱一般价值不是很大,象这枚天下太平的花钱最多就一百块左右,大部分常见的花钱都是几块钱就可以拿到了。
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中国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中国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中国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其中“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 “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