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斑鸠的种类
1、火斑鸠别名红鸠、红迦追,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至东南亚及菲律宾。在中国为华南、华东等开阔林地和较平坦的沿海林地与次生植被条件下的留鸟,雌鸟较浅且暗,头暗棕色。
2、山斑鸠在中国为常见种。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几乎遍及中国各省区。秋冬季节迁至平原,常与珠颈斑鸠结群栖息。
3、珠颈斑鸠别称“中斑”、“珠颈斑”,常见并广泛分布于东南亚,雌雄同色,尾略显长,外侧尾羽前端的白色甚宽,飞羽较体羽色深,体羽大多为灰褐色。
(1)斑鸠有多少种有图片吗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秋冬季节迁至平原,常与珠颈斑鸠结群栖息。飞行似鸽,常滑翔。
鸣声单调低沉,警惕性甚高。觅食高粱、麦种、稻谷以及果实等,有时也吃昆虫的幼虫。巢筑在树上,距地面高3~7m,用树枝搭成,结构简单。
巢形为平盘状,外径约30×40cm,内径约8.0×8.5cm。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约18天,雏期约18天,卵白色,卵径33×24mm。
㈡ 这是什么鸟
图片上的鸟类为:斑鸠
斑鸠,身体细长、飞行迅速的猎禽广布于旧大陆的温带和热带地区。环颈斑鸠是驯养的斑鸠变种,现在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有新大陆野生种群;本属约15种、分布于非洲、欧洲和亚洲。中国有5种,几乎遍及各省区。
斑鸠在中国为常见种。上体羽以褐色为主,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额部和头顶灰色或蓝灰色,后颈基两侧各斑鸠有一块具蓝灰色羽缘的黑羽,肩羽的羽缘为红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至腰部为蓝灰色;尾的端部蓝灰色,中央尾羽褐色;颏和喉粉红色;下体为红褐色。雌雄羽色相似。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秋冬季节迁至平原,常与珠颈斑鸠结群栖息。飞行似鸽,常滑翔。鸣声单调低沉。警惕性甚高。觅食高粱、麦种、稻谷以及果实等,有时也吃昆虫的幼虫。巢筑在树上,一般高距地面3~7米,用树枝搭成,结构简单。巢形为平盘状,外径约30×40厘米,内径约8.0×8.5厘米。每窝产卵2枚。卵白色,卵径33×24毫米。孵化期约18天,雏期约18天。斑鸠形态美丽,而且数量较多,是有观赏价值的猎禽。
㈢ 请问斑鸠有几个品种
主要的品种有:
1.火斑鸠,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至东南亚及菲律宾;
2.山斑鸠,山斑鸠在中国为常见种。体中型,体长27到35厘米;
3.珠颈斑鸠,珠颈斑鸠别称“中斑”、“珠颈斑”,属于鸽形目、鸠鸽科,人们所熟悉的中等体型的粉褐色斑鸠;
4.白斑鸠,也是我国常见的品种,为人工培育的灰斑鸠的白化品种,被广泛用于用于魔术表演和宠物饲养;
5.欧斑鸠,头顶暗灰,下颈两侧有黑色块斑,杂以白色羽缘,内侧覆羽和飞羽均棕色,羽基具黑褐色的三角斑。此鸠在新疆数量不多,栖于农区绿洲附近;
6.灰斑鸠,体形较山斑鸠稍小,在陕西南部的指名亚种,常栖于平原或山麓丛树间,也常飞临栽培地带觅食。
㈣ 斑鸠种类有哪几种
斑鸠种类有火斑鸠、山斑鸠、珠颈斑鸠。
1、火斑鸠,又称红鸠、红斑鸠、斑甲、红咖追、火鸪鹪,栖息于亚洲南部热带区,为一种小型鸠鸽,常见于平原、草地成群觅食。
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自华北以南各地、西抵四川、西藏、长江以北各地等地,主要栖息于开阔田野以及村庄附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斑鸠生活习性:
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秋冬季节迁至平原,常与珠颈斑鸠结群栖息。飞行似鸽,常滑翔。鸣声单调低沉,警惕性甚高。觅食高粱、麦种、稻谷以及果实等,有时也吃昆虫的幼虫。
巢筑在树上,一般距地面高3~7m,用树枝搭成,结构简单。巢形为平盘状,外径约30×40cm,内径约8.0×8.5cm。每窝产卵2枚。卵白色,卵径33×24mm。孵化期约18天,雏期约18天。
㈤ 珠颈斑鸠和山斑鸠的区别
斑鸠有5种,欧斑鸠 珠颈斑鸠、山斑鸠、火斑鸠、灰斑鸠等。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山斑鸠和珠颈斑鸠的区别。山斑鸠也叫山鸠、金背鸠、金背斑鸠、麒麟斑、麒麟鸠、雉鸠、棕背斑鸠、东方斑鸠、绿斑鸠、山鸽子、花翼、大花鸽、大花斑。上体具深色扇贝状羽缘,颈侧具黑白色条纹形成的图案,亚成鸟无此图案。与珠颈斑鸠在食性、活动区域、夜间栖息环境等方面基本相似。在海外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和中亚地区,冬天大部分种群会迁徙;在中国,山斑鸠分布在北自黑龙江、新疆,南至西藏南部、海南的广大地区。珠颈斑鸠又名鸪雕、鸪鸟、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颈鸠、珠颈鸽、斑甲。比鸽子略小,颈部有黑底白点的图案,脚红色,体长约30厘米。叫声为轻柔悦耳的“咕咕咕”,清晨、黄昏、白天都可以听到珠颈斑鸠的反复鸣叫。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中部和南部,西抵四川西部和云南,北至河北南部和山东,南达台湾、香港和海南岛。
㈥ 斑鸠有几种
斑鸠有三种:火斑鸠、山斑鸠、珠颈斑鸠。
1、火斑鸠
主要特征火斑鸠在地面急切地边走边寻找食物,体长约30cm,叫声深沉并连续重复数次,重音在第一音节。体小,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颈部黑色半领圈,前端白色。
雄鸟头部偏灰、下体偏粉,翼覆羽棕黄,初级飞羽近黑、青灰色的尾羽羽像及外侧尾端白色,雌鸟较浅且暗,头暗棕色,体羽红色较少。虹膜褐色,嘴呈灰色,脚为红色。
2、山斑鸠
形态特征山斑鸠在中国为常见种,体中型,体长27~35cm,两翅无金属羽色,第2和第3枚飞羽最长,脚短而强壮,跗跖较中趾为长。
上体羽以褐色为主,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额部和头顶灰色或蓝灰色,后颈基两侧各有一块具蓝灰色羽缘的黑羽,肩羽的羽缘为红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至腰部为蓝灰色,尾的端部蓝灰色,中央尾羽褐色,颏和喉粉红色,下体为红褐色,雌雄羽色相似。
3、珠颈斑鸠
形态特征雌雄同色,尾略显长,外侧尾羽前端的白色甚宽,飞羽较体羽色深,体羽大多为灰褐色。明显特征为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虹膜为橘黄,嘴为暗黑褐色,脚为紫红色。叫声为轻柔悦耳的“咕-咕咕-咕咕”反复重复,最后一音为加重。
(6)斑鸠有多少种有图片吗扩展阅读:
繁殖方式:
山斑鸠的繁殖时间在4-7月。年产2窝,通常在迁来时多已成对。营巢于森林中树上,也在宅旁竹林、孤树或灌木丛中营巢。通常置巢于靠主干的枝桠上,距地高多在1.5-8m。巢甚简陋,主要由枯的细树枝交错堆集而成,呈盘状,结构甚为松散,从下面可看到巢中的卵或雏鸟。巢的大小为外径14-18cm×16-20cm,内径8-10cm×8-11cm,高4-8cm,深3-5cm。
巢内无内垫,或仅垫有少许树叶、苔藓和羽毛。每窝产卵2枚,卵白色,椭圆形,光滑无斑,大小为28-37mm×21-27mm,重7-12g。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卵期间甚为恋巢,有时人在巢下走动或停留亦不离巢飞走,孵卵期18-19天。
雏鸟晚成性,刚出壳时雏鸟裸露无羽,身上仅有稀疏几根黄色毛状绒羽。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雏鸟将嘴伸入亲鸟口中取食亲鸟从嗦囊中吐出的半消化乳状食物‘鸽乳’。经过18-20天的喂养,幼鸟即可离巢飞翔。
㈦ 鸠的种类有很多,你见过几种呢
火斑鸠,珠颈斑鸠,山斑鸠,还有人工培育的白斑鸠。非洲、欧洲品种多,没怎么接触过。上边说的是国内常见的。白颈斑鸠较小,成年体重150克到200克,15天孵出。25天离巢。火鳞斑鸠{较大的一种}一般成年体重250克到300克。孵出时间17天,在过13天离巢。具体还要看季节。春夏季时间很夏秋季节孵出时间又不同,同时南北区域又有所不同,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过一般都是十五天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