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杜甫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紫菱一剪梅高清图片 2025-09-10 21:35:55
酷狗搜索图片没有了 2025-09-10 21:14:18
手卡通图片大全大图 2025-09-10 21:13:34

杜甫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3-01-04 06:15:01

① 死因让人都羞于启齿,“诗圣”杜甫的死因究竟有多奇葩

杜甫,字子美,出生于官宦家庭,奈何家道中落,杜甫从此过上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它见证了家族的兴衰,也见证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局面。杜甫与李白被称为“大李杜”,他所写的诗被称为诗史。历史上人的死因千奇百怪,“诗圣”杜甫的死因竟然是因为饿久了暴饮暴食,撑死了。这么奇葩的死因,电视剧都不敢这么乱写吧。

“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忧国忧民的杜甫,就这样消逝于这世间了,令人十分惋惜!如果他没有遭此变故,应该还能为我们创作更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② “杜甫很忙”纯属搞笑,作为唐代着名诗人,杜甫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2012年3月,微博上流行一组“杜甫很忙”的图。杜甫的一张图片被加上了各种涂鸦,有端着狙击枪的,有开着坦克的,有戴着墨镜骑电动车的,有骑着自行车的,有吃着洋快餐的,有打篮球的,有切西瓜吃的……这组图片让已经享有一千二百多年盛名的“诗圣”杜甫,以另一种形式成了“微博红人”。

总结: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大半生漂泊游荡,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他一生追求理想,却至死没有实现。

他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内容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百姓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和差不多同一时代的李白齐名,世称“李杜”。这也许是他一生的安慰。

③ 杜甫弹琴恶搞图出自哪张插图

杜甫弹琴恶搞图出自高中二年级《语文》人教版(必修3)《登高》一诗的插图,而其原作——《杜甫像》则位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被视作馆藏重要文物。

2012年3月,由于网友吴泽林的微博上出现的一组图“杜甫的一天”,高中语文课本必修3中的杜甫图像被恶搞,正在仰天沉思的杜甫被加了几笔涂鸦,杜甫插图被高中生们涂鸦成各种形象:端着狙击枪凝视远方的,开着坦克向前冲的,戴着墨镜骑电动车出门的,骑着自行车去买菜的,吃上洋快餐的,跟美女翩翩起舞的,穿着运动服打篮球的,坐在桌前切西瓜的。

用网友的话说,“子美(杜甫字)真是个居家好男人”。这一组“杜甫很忙”的课本涂鸦图片,让已经成名1200多年的“诗圣”杜甫,突然又成了“微博红人”。不少网友纷纷追忆在那些年的读书时代,鲁迅、辛弃疾、李白、关汉卿……这些课本上屡屡露脸的“常客”,此前就被涂鸦过。

网友评论

“杜甫很忙”引发了网络热潮和集体围观,围观的网友对此评价“据说为了画杜甫,语文课本都脱销了”、“没有被涂鸦,不能算大家”。

在同学们的笔下,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举着“剪刀手”卖萌,背景台词是“爱杀敌、爱卖萌,我是将军,我也是正太,我是辛弃疾,请跟我一起‘耶’!”清代知名学者蓝鼎元,换身衣服就成了肯德基爷爷。

④ 杜甫经典的绝句书法作品图片

绝句是我国唐诗的一种表达形式,它有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对我国的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杜甫的古诗绝句非常的有特色魅力。下面是我整理的杜甫经典的绝句书法作品图片。

杜甫绝句古诗书法作品图片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杜甫的人物评价

《杜工部诗话选》

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藤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藤王也。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隘,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

⑤ 唐杜甫古诗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杜甫是是我国唐代时期着名的诗人之一,他的古诗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对我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整理的唐杜甫古诗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杜甫古诗书法作品欣赏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干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杜甫的书法介绍

⑥ 杜甫画像的说明

是题在两侧的吧

草堂留后世
诗圣着千秋

这是朱德1957年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时撰书的一副对联,老T邮票上有的。

⑦ 杜甫的图片资料

网络上有

⑧ 古诗杜甫《绝句》的图片

《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释义: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8)杜甫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公元762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