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山间小路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情侣黑色背影图片高清 2025-09-11 09:19:33
看病排队图片卡通 2025-09-11 09:12:32
结婚图片播放用什么软件 2025-09-11 08:50:02

山间小路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3-01-01 18:03:38

Ⅰ 怎样用PS做出山间小路湿润泥泞的效果

打开原图为图层1,网络一张泥泞图片设为图层2(最好和你所需要修改的图片方向一致),然后对图层1进行选择-色彩范围,使用吸管和吸管+选取黄土地部分,点确定形成选区,SHIFT+F6羽化2像素。然后选中图层2,CTRL+J复制一层,关闭图层2的眼睛,效果出来了。

Ⅱ 山行描写了什么的图画

《山行》此诗描绘了秋天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


原文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如下:


深秋中沿着弯曲的小路登上远山,在那白云生成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染过秋霜的枫叶胜于二月红花。





(2)山间小路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Ⅲ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是什么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是《游春图》。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所作,是现存最早的画作。这幅画作历史悠久,多被宫内收藏,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目前是存放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绘画馆之中。

《游春图》的艺术特色:

1、布局。早期的山水画通常会呈现出“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状态,这说明了早期山水画的不成熟,在构图方面体现了较为幼稚的特点。《游春图》的章法布置则突破了以往的画风束缚,形成了十分有特色的构图方式,结构层次颇有特点。它的画面的右上部主要是山峦的表现,绘有大量的崇山峻岭,展现了一副山峦起伏、峰回百转的形态。若在之前,这个画面可能就算是完成了整个景观背景的塑造。但是展子虔并没有到此为止,在画面的右下方,他在画面中画上了山间小径,小径则是由低矮的树木、草丛组成,曲径通幽,旖旎风光、透逛山路,成为了右上方巍峨高山的延伸部分。这样,高山便成为了山路的背景,山路又成为了高山的细节铺垫和展现。这就使得整个画面比前期山水画更显全面、沉稳、丰富。而在画面的左侧,观者可以看到展子虔在此绘有一处低矮的小山丘。这一小山丘能够与右侧上方的崇山峻岭遥遥相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画面的中问,则有大片江河,形成一道波光粼粼的天堑,并与湖水、天空融会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形成湖天一色、山河并举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画面并未只以山川与河流为主,而是在细节之处加以点缀:江河之中有小船点缀其中,船中有三四位神态各异、姿态不同的人物,将人声、山河画面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山川、河流、船舶、人物等形象构造出整个画面的图片比例。深究整个《游春图》,可以发现该画以山川、水系为主体,将人物、古刹、船舶、阁楼等融于山水,成为画面中的重要景观。这些景观相互配合,运用其形象的客观物象来表达画面事物之间的大小、高低、远近等的关系。合理地处理画面关系,使得展子虔对画面的比例、深度等都能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处理和变化。也正是由于这种十分合理的处理和变化,才能够使得山水画的构造变得更加符合现实,使得该画变化成了“超然物外”的穿插构图,形成隋代山水画的新格局,使得中国山水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取向变得更加成熟。

2、勾画。运笔成熟,表现独特。展子虔在绘画创作上十分敢于并善于创新,尤其善于在细节处用笔。在观者欣赏《游春图》的时候,不难发现它无处不是点缀着代表盎然生气的绿色。例如,画面就有很多还没有完全长满枝芽的树木,这些枝芽就是展子虔运用独特的勾画技巧形成的,即青绿勾填技法。这种技法不仅仅使得他的创作变得“细密精致而臻丽”,更让他的这种创作方法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技法之一。在绘画山川石木的时候,展子虔善于运用细节,运用细笔勾勒它们的轮廓。以青绿色以及其他明丽的色彩来展现画面。例如,他在刻画《游春图》的山石树木之时,善于将山石树木的线条不用刻意有粗细、明暗的变化,它们不用刻意地添加皱祈,也照样能体现出古朴苍劲、俊朗豪迈的形象。而在描绘人物的时候,展子虔也习惯运用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形态、神态等,虽然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没有过大改变,但是人物神情却可以是各有特色,每个人的衣着外观都十分飘逸流畅,也使得观者有“观人于微”,的感受。另外,他还善于运用“点花”的方法,勾勒细节,例如对枝芽的处理,他也会运用粉点点上,形成芽苞初放的形象。而在绘画人物上,作者也是用了这种点染的方法,让细小如豆的人马等都形态毕现。

3、用色。青绿重彩,工细巧整。在隋代之前,魏晋时期的山水画不仅仅在构图、形状、用笔等方面都比较单一,而且在整个画面的用色方面也都十分单一。而在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中,其形状不仅仅充满变化,而且在用色上也更加丰富和大胆。展子虔为了改变以往单调而简单的填色方式,将自己大胆的想象和细致的技法运用到画面中。《游春图》以青绿色为主色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细工精琢的用色方法。例如,在画面右上部分,作者开始运用青绿着色,展现了初春山林间盎然的生机。而在右下部分,表现山间小路时,作者却用泥金来表现,展现了山林中春寒未退的山色。这样两类用色,使整个画面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同时,在绘画树木之时,展子虔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在对树叶设色时,它不仅仅运用色填或者色染,而且还运用点彩的形式,来展现含苞初放的春日娇态。《游春图》除了对画面中的不同物象进行了十分具有特点的用色之外,在敷色上增加各种晕染等方法,使不同对象在色彩表达上显得更加统一而完善。在描绘松树时,画家并没有以松针来展现,而是用深绿色运笔,在表现其他花木时,画家则运用桃红色、白粉色等来展现,形成单纯而丰富、古朴而艳丽的形象特点。因而,纵观整个《游春图》,其画面展现的是新绿成荫、繁花盛开、水天一色、深浅莫辨的特点。而在对人物的描绘过程中,展子虔运用山后白云来展现人物所处的背景,并能够以此来衬托人物游春时的心境。而对于人物本身的形象来说,展子虔则也善于用粉色和白色进行点染,使得整个画面更显风格细腻、轻松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