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有多少种细菌
细菌的数量是否多到数都数不清,时至今日学界仍没有统一的结论。
尽管有人估计地球上有1000 亿种微生物,海洋中有2000 万到10 亿种微生物,数量达到10的30次方个,占据海洋生物重量的一半以上,但目前,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对细菌做个统计,因此,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实际上,依靠基因测序技术估计地球上的细菌只有数百万种。
截至到2016 年,我们有效命名的细菌和古细菌数量超过13 000 个。即使不能培养,人们还是找到了不依赖培养的细菌分类或命名方法,这就是1980年实施的“细菌编码(bacteriological code)”国际规则。
根据这个国际规则,清单中公布的有效原核生物种和属的数量分别从原来估计的30 000 个下降到约1800个和300个。自那时起,微生物分类学家每年只能分离描述几百个新物种。
⑵ 如何从菌落形态上鉴别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
放线菌: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的图片以及区别方式
⑶ 手的细菌图片
人类皮肤上的细菌(蓝和绿)的电脑合成图。人的皮肤上生活着多种细菌,尤其是汗腺和毛囊附近。有时它们会引起感染,形成粉刺。
⑷ 常见细菌名称
首先真菌和细菌不是一类生物,这里要区分开来。
然后说细菌的名称:
一般细菌可以根据形状分为三类,
即:球菌、杆菌和螺形菌(包括号菌、螺菌、螺杆菌)
也就是说:**球菌,**杆菌,**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的名字结尾的一般都是细菌。
真菌:
真菌通常又分为三类,
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在系统学的分类上它们归属于不同的亚门。
大型真菌也就是说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
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
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蘑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羊肚菌等。
也就是些我们平常吃的。
⑸ 喜洋洋与灰太狼牛气冲天电影中细菌三个大军分别叫什么名字
喜羊羊与灰太狼牛气冲天大电影中细菌三个大军分别叫白细菌、黑细菌和黄细菌。
1.以下是细菌三个大军的图片
⑹ 水中有哪些微生物最好带图片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着名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大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1%。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K,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水和食品中检出,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大肠菌群数常作为饮水、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
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首先发现以来,包括中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日本近年来因食物污染该菌导致的数起大暴发,格外引人注目。在美国和加拿大通常分离的肠道致病菌中,目前它已排在第二或第三位。大肠杆菌O157:H7引起肠出血性腹泻,约2%~7%的病人会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儿童与老人最容易出现后一种情况。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几占粪便干重的1/3。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因此,大肠菌群数(或大肠菌值)常作为饮水和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国家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应超过3个)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后者有抗机体吞噬和抗补体的能力。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大肠杆菌分为150多型,其中有16个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引起流行性婴儿腹泄和成人肋膜炎。大肠杆菌是研究微生物遗传的重要材料,如局限性转导就是1954年在大肠杆菌K12菌株中发现的。莱德伯格(Lederberg)采用两株大肠杆菌的营养缺陷型进行实验,奠定了研究细菌接合方法学上的基础,以及基因工程的研究。
大肠杆菌(E.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致病性大肠杆菌。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粒转移而获得的。
最近科学课在上什么细胞,看的就是这个,显微镜下看起来好恶心。。
对了,自己要看的说可以取一滴池塘或者公园水池里的水(最好有水草啥的),滴一滴在载玻片上,盖上一个不知什么东西(忘了……)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了。(你会发现很恶心……哦好吧……)
ps:没池塘水就就用干草上倒自来水,其实自来水也能用,那里面的微生物貌似叫什么草履虫。。。那细胞样子像鞋子。。
⑺ 细菌长什么模样,有多大(图片)
网络图片里有的是,细菌大小一般在0.1-1微米之间
⑻ 你见过哪些显微镜下的奇特生物结构
我有一台显微镜,倍数挺高的,装油镜有2500倍,看过很多东西,但实际上很难观察到具体的细胞结构,生物书上的都是切片涂色标本,很容易观察,但是这个个人并不容易做出来,镜头下最容易看见的就是各种微生物和肉眼不可见的小虫子,细胞体结构不容置观察到,因为没有染色,细胞虽多半是透明的,但是切片不够薄,光的穿透效果还是会衰减,进入镜头里的光不够,观察的细节就差很多了,所以看到的细胞多是模糊一片的,最容易看到的,就是排列整齐的细胞,有点像从天上看人山人海的那种感觉,而且有的细胞非常小压根就看不清,这种东西还是需要专业的实验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