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复字书法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拿手机坐着拍的图片 2025-09-13 09:19:46
琅琊雅集唯美图片 2025-09-13 09:15:18
海里的蔬菜有哪些图片 2025-09-13 09:03:36

复字书法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2-12-17 21:57:14

‘壹’ 毛笔行草书法字体作品欣赏

行 草书 是一种抒发个人情感,表达自身性情的书法艺术形式,它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是行书与草书结合而成的书法形态。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行草毛笔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行草毛笔书法欣赏

行草毛笔书法图片1

行草毛笔书法图片2

行草毛笔书法图片3

行草毛笔书法图片4

行草毛笔书法图片5

学习行草书法的“六大秘诀”

一、从基本功入手

三个结合:临贴与创作结合、大字小字结合、楷书与行书结合。

三看:1、平时多看名帖、2、看书法展、3、看名家挥毫。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

二、推荐范本

“多景楼”、“虹县诗”、“研山铭”、“李太白忆旧游诗”、“花气诗”等。

三、三大创作原则

★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体布局要点

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用。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

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

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

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五、十个书写关键词

1、八面出锋。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刚力-----铁划银钩(粗):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4、豁然开朗。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5、中侧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虑。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气呵成。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要在身体与心情皆好的状态下写字。书写时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8、错落有致。一般情况下,作品的行距要宽,字距要紧。字忌并列,要错开。节数间有空隙,排列组合要有节奏,大小字参差,突出中间书眼。

9、笔情墨趣。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求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用好拙笔,用笔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

10、重视贯气。书法的气,是指点划与不同字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趋向。

六、十二条用笔细节

1、草书不见横画。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代。

2、忌由快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一样的现象,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3、墨淡无神。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

4、忌单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间一行是作品重点。一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这也叫“书眼”。

6、长线条字很重要,收笔时要谨慎,一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

7、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忌团状。

8、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要有铁划银沟的粗笔,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9、墨干时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行草有楷意,楷书要行写。

10、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要交代清楚。

11、讲究提按: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着笔向下按”。

12、中侧并用,八面出锋,细处用中,厚处用侧。

‘贰’ 复字的部首读什么

复字的部首是夂,读:zhǐ(声母zh,韵母i,三声)

基本字义:

复:fù ㄈㄨˋ。偏旁“复”简化为“复”。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走路时象人两胫有所拖着一样慢是夊之范式。田厚生以高是畗之范式。夊,畗两范式叠加。往来重又行在故道若田厚生以高是复之范式。

(2)复字书法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笔顺:

组词解释:

1、复苏[fù sū]生物体或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生理机能极度减缓后又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苏醒过来:死而~。大地~,麦苗返青。

2、重复[chóng fù](相同的东西)又一次出现:内容~。这一段的意思跟第二段~了。

3、复兴[fù xīng]衰落后再兴盛起来:民族~。文艺~。

4、复辟[fù bì]原指被赶下台的君 主复位,现指被推翻的反动统治者恢复原来的地位或被推翻的旧制度复活。

5、复习[fù xí]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功课。~提纲。

‘叁’ 复的写法

复的写法是第一笔先写ノ,第二笔写 一,第三笔写 丨,第四笔写 𠃍,第五笔写 一 ,第六笔写 一,第七笔写 ノ,第八笔写 ㇇,第九笔写 ㇏,九笔写成复。 如图:

〈名〉 有里的衣服。即夹衣 复,重衣也。从衣,复声。——《说文》 有里曰复,无里曰襌。——《释名·释衣服》 夏不失复。——桓宽《盐铁论》 又如:复裈(双层裤,夹裤);复襦(有里的短袄);复衫(短袄);复衾(絮有絮棉的大被);复被(絮有絮绵的被) 远古人居住的洞穴 。 如:复穴(远古人所居的土窟);复穾(如洞穴一般幽深的屋子) 中医指七方之一的复方 。

〈形〉 重复;繁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又如:复用(重复运用);复沓(重复;重叠堆积) 夹层 从复道上。——《汉书·高帝纪》。师古曰:“上下有道,故曰之复。” 履中有木者,谓之复舄。——《方言》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肆’ 复的笔顺怎么写

复的笔顺是撇、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撇/横钩、捺。

复(⿰彳复),形声字。从彳,复声,或从辵。彳、辵为义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复见于甲骨文、金文等。复下从久,久本有行义,又加彳或辵乃累增义符。复(⿰彳复)现代简化作复。复的本义为返回。又引申有报复、报答、答复、补偿、履行等义。

复,会意字。商代文字从母,是古代覆穴的象形,正中的长方形像窖穴,两头为出入处。字从文、从旨,旨亦声,《说文》:”复,行故道也。”是复的本义,但认为字“从副省声”则不正确。复的本义为覆,《说文》瘦,地室也。从穴,复声。

《诗》日:“陶窗陶穴”。《诗*大雅*绵》作复,皆为覆穴之义。商代复字写法,西周犹仿佛其形,春秋战国发生省变及讹变,甚至女形写在上端。

‘伍’ 复字的行书怎么写

如图(名家手迹35款,点击看大图)

‘陆’ 复的繁体字

复字的繁体字书写应该为:衤字旁加上重复的复字。
要想练好字,必须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每笔的走向。学习书法,分软笔和硬笔,软笔指毛笔,硬笔指钢笔。
不论任何笔的书法,其主要都是汉字的结体和笔峰的运用,而笔锋的运用上大都是藏锋、中锋、侧锋、回锋和勾锋。
如果硬笔书法,只有钢笔可以做到,铅笔还可以,圆珠笔(包括水性笔)无法做到,因此,要学好硬笔书法,建议要用钢笔。
重心平稳,就是要将字写得平正、均衡,把整个字稳定在支撑点上,不失重心。
在汉字形体中成轴对称形只是少部分,而大部分则是不对称形,在书写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达到重心平稳。
(一) 左右对称
这类字左右两部分几乎完全相同,以平分线为中轴对折,可以重叠。
1、 中 平 水 未 幸 常
这类字主笔是正中的长竖或竖钩,书写时把主笔定在中心不偏不斜,支撑点对正中心。
2、 大 天 父 谷 爽
这类字撇捺为主笔,书写时把撇捺的交点落在中心,撇捺的高度、斜度基本相同、对应。
3、 伞 全 金 余 舍
这类字上部人字头撇捺的交点落在中心,下部的竖或竖钩对准撇捺交点
4、 只 贝 共 具 典
这类字下部两足分开,以其脚点支撑整个字,重心在两支点正中,书写时两个交点落地要齐平,切勿一高一低。
5、 王 皿 亚 旦 豆
这类字主笔是下部托底的长横,要把长横的中点落在中心位置,左右长短一致。上部的中竖或中心与其对正。
6、 六 立 亩 言 容 赛
这类字上部有点,须把与在中心位置,下部的中心要与上点对齐。
7、 英 茶 幕
这类字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把中部撇捺的交点、下部的竖或竖钩与上部草字头的中心对齐。

‘柒’ 复字笔画顺序

复的笔画顺序:

撇、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撇/横钩、捺。

复(拼音:f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复和它的异体字复(彳复)原是两个不同的字。简体复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会意字,本义是古代覆穴的象形。复(彳复)始见于商代甲骨文[3],形声字,从彳复声,本义为返回,后引申为恢复,答复,重复等。

说文解字:

【卷五】【夊部】𡕨 房六切。

行故道也。从夊,畗省声。

【卷二】【彳】复 房六切。

往来也。从彳复声。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房六切,音伏。《说文》:往来也。《广韵》:返也。《书·舜典》:如五器卒乃复。传:复,还也。《诗·小雅》:言归思复。

又《韵会》答也。《书·说命》:说复于王。

又《韵会》白也。《礼·曲礼》:愿有复也。

又《韵会》反命也。《周礼·天官》:诸臣之复。注:复,报也,反也。疏:谓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讫,反报于王也。

又招魂曰复。《礼·檀弓》:复尽爱之道也。注:复谓招魂,庶几其精气之反。

又兴复。诸葛亮《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又姓。《正字通》:元有复见心。

又州名。《隋书·地理志》:后周置复州,大业初改曰沔州。

又复陶,官名。《左传·襄三十年》:使为君复陶。注:复陶,衣服之官也。

又衣名。《左传·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复陶。注:秦所遗羽衣也。

‘捌’ 田英章千字文书法欣赏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田英章千字文书法如何?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田英章千字文书法欣赏,希望你们喜欢。

田英章千字文书法欣赏

田英章千字文书法欣赏图片5

关于千字文

《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等,这些被称为“字书”的作品多数影响不大,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一则《千字文》内容精、文辞美,二则《千字文》是皇室用书,知名度高,所以,《千字文》渐渐地成为《苍颉篇》之后,又一突出的童蒙读物。顾炎武说:“读者苦《三苍》之难,便《千文》之易,于是至今为小学家恒用之书。”《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炼,这些长处是此前读物所缺少的。它的长处后来为《三字经》所吸取,为这部优秀童蒙读物的出现提供了借鉴经验,这只要对二者稍加比较就可明白。

《千字文》之后,尤其是宋以后,童蒙读物层出不穷,数目众多,这些作品在通俗性和知识性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各有长处,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缺点就是文采稍逊,即使像《三字经》这样的作品也存在这一问题,它们都无法与《千字文》的文采相比。章太炎曾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

在《千字文》的流传过程中,隋唐之际的智永和尚功不可没。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用30 年的时间,摹写了800 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庙。智永的这一举动,既保存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智永之后,历代书法大师写《千字文》者比比皆是,着名的有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无疑大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而且也为世人留下了这些伟大的艺术瑰宝。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现被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绝好范本,直到今天,此风依然长盛不衰。

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着有《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颂》,吕裁之有《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有《御制千字诏》等等。这些所谓的《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千字文》影响之大。

《千字文》在古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宋代真宗时,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400 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称这部《道藏》为《大宋天宫道藏》。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每一间用于考试的号房都用《千字文》来编号。《儒林外史》第二回描写了一个屡试不中的周进到省城参观贡院时的情景:“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里一阵酸酸的。”

古代一些需要用较大数字编号的项目,多采用《千字文》,这是周兴嗣始料所不及的。

《千字文》作为一部有影响的作品,在很早就涉洋渡海,传播于世界各地。日本不仅有多种版本的《千字文》,而且出现了很多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1583 年朝鲜出版了以朝语释义注音的《石峰千字文》。

1831 年《千字文》被译成英文。此后数十年中,相继出现了《千字文》的法文本、拉丁文本、意大利文本。《千字文》的影响达到了海外。

借鉴《千字文》中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其中主识字教材更是由4,000个不重复的常用汉字字组成,韵语成篇,分为50个不同主题,可称为现代版《千字文》。

‘玖’ 复字数字化怎么写

如下,复字笔顺是:撇、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撇、捺
复字笔画不太复杂,一共有九笔。复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横,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折,第五笔是横,第六笔是横,第七笔是撇,第八笔是横撇,第九笔是捺。写复字时要持别注意第八笔是横撇,而不要错写成横、撇两笔。

‘拾’ 佛字的各种书法字体_佛字书法图片

作为一门艺术的书法经历了从象形符号到意象性审美线构象征符号的发展过程。书法艺术蕴蓄意识内涵的线状墨迹组合构成(简称“线构”)与意象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这是书法艺术重要的造型特征。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佛字的各种 书法字体 ,希望你们喜欢。

佛字的各种书法字体欣赏

佛字的书法字体1

佛字的书法字体2

佛字的书法字体3

佛字的书法字体4

佛字的书法字体5

佛的详细解释

1.佛,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梵文 Buddha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譬如还有阿弥陀佛、药师佛等。

由于佛教对中国 文化 的影响深远,有时也用带佛字的词语表示对人的尊敬,尤其是对方与信佛或与佛教有关时,如:~爷。借花献~。

智度论二曰:“佛陀秦言知者,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同七十曰:“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大乘义章二十末曰:“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之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涅槃云:如人觉贼,贼无能为,佛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

2.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寺。~老。~经。~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佛的定义

这里所要向各位介绍的"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因此,这里试将"佛"的定义如下: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要为"佛"下一个定义,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的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

也许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普遍地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说: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觉)和觉他(行)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

巴利文和梵文的 "佛" 字 Buddha 音译成汉语应为"布达呀(二合音)"即"佛陀耶"

佛是"佛陀耶"的音译,国人喜欢精简故简化只称一个佛字。佛、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属小乘,但求独善其身。"觉他"是菩萨,有慈悲心,自动教化众生,为不请之友。"觉行圆满"是佛。"圆满"非指度生人数,而是由心性上讲的。我们心性有三种烦恼,一为见思烦恼,自觉者见思烦恼断了。觉他者能兼断尘沙,自行化他。还有根本无明,把见思尘沙无明断尽,又断根本无明即圆满成佛。

佛者,觉也!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