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康熙通宝最少常见的是几种
至少有二十四种。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上代“顺治通宝”钱,而改铸“康熙通宝”钱,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
纵观康熙一朝,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
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
康熙朝时还另外铸有一批“罗汉钱”,其特点是钱币面文中的“熙”字左边少一竖。据说“罗汉钱”是专门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寿辰铸造的。
康熙皇帝勤于国政,治国有方。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正值他六十寿辰,朝廷除隆重举行寿仪外,特命宝泉局精铸一批小铜钱,称为“万寿钱”(俗称“罗汉钱”),以示纪念。
此类钱币制作精美,铜质精良,色泽光亮,金光闪闪,因此被民间当作吉祥幸福的信物而受到珍爱,今天的价格也较高。另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想熔化“罗汉钱”提炼金子,其实“罗汉钱”的成分为铜60%、锌40%,只不过铜质精良而已,没有丝毫的黄金成分在其中。
(1)通宝有多少种图片扩展阅读
康熙通宝分类
户部,宝泉局
泉局的基础版大致分为:直足通(斜足通)、折足通、平足通、短撇熙、长撇熙等几类又有辶通、罗汉、罗汉手等。
工部,宝源局
源局长见版别有降通、阔缘、反头通、短撇熙、长撇熙、泉手等几种。还有以苏手、广穿小字等为名誉品。
山西,同局
康熙同局大致分为两类,正样以及较少的缩字类,还有异书、苏手、单点方头等名誉品。
❷ 清朝一共发行多少种铜钱
常见的有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干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同治通宝、光绪通宝、光绪重宝、宣统通宝……等
上述这些是清朝常见铸币 不常见的有遗漏 供你参考一下
❸ 昭武通宝的有哪几种
昭武通宝的有小平和折十型。
清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初,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为维持人心,铸“昭武通宝”。此钱仿明代钱币旧制,其版式有小平和折十型。小平楷书钱较多,常光背,也有背“工”者;小平篆书则较少;折十是篆书大钱,背“壹分”,篆文古拙。但吴三桂在这年八月死了,故此币流通时间不长,流通领域不广。
昭武通宝的发现
昭武通宝直径3.5厘米,孔径0.8厘米,正反面都是篆体字,正面文字“昭武通宝”,背“壹分”。是南诏镇一位小学生发现,经诏安钱币学会会长林建顺先生给予了确认。
明末清初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纪元昭武,自称昭武帝。公元1673年至1678年,吴三桂的大周政权铸造了一批“昭武通宝”及“利用通宝”钱币,两钱并行。传世的“昭武通宝”有平钱及壹分钱二种,平钱有篆楷二种,人称“小昭武”。壹分钱人称“大昭武”,存世仅见篆书一种。
吴三桂 “大周”政权被清军所灭,清政府严禁“昭武通宝”钱币流通,下令一律收缴,因而“昭武通宝”绝大多数被付之一炬。这个大钱一分银,对研究当时的衡制、重量、度衡有一定的价值,这个是在诏安首次发现。
“昭武通宝”是反映吴三桂一生护明、抗清、叛清、复明翻来覆去历史的重要证物之一。“昭武通宝”在湖南、贵州、云南吴三桂势力所及的地区流通,时间很短。
❹ 光绪通宝背天有多少种
一共有四种,光绪通宝宝泉上列、光绪通宝背库平、光绪通宝宝云局背上金、光绪通宝宝东背下村。
光绪通宝,背满文记局名,汉文年叫记年钱。计有:泉、源、苏、直、浙、昌、福、武、南、晋、陕、川、广、桂、云、黔、津、沽、漳、河、吉、宁、东、奉、新,伊犁,库车,阿克苏。另有背记值,星月纹及合背钱,广东,福建,天津,吉林有机制钱。
光绪通宝“千字文”,那些难得一见的精稀品类鉴赏!
2020-05-02 14:47·沙海古藏
光绪钱铸于清代晚期,在整个清钱中算稍多的年号钱。较中早期的清钱来说,钱体铸造较小,也不甚精整,大家对其不是足够的重视,国内目前还没有专业的着作。
但光绪钱里却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品种,一改清钱的以往习惯,在背面穿上铸有千字文,虽然铸量不算少,但因其特殊性却受到各位泉友的喜爱。
❺ 顺治通宝有那几种,要图
1、顺治五次改制同时产生了五种形式的顺治通宝,史称“顺治五式”。
2、顺治一式又名顺治仿古式(仿明钱式),顺治五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类。始铸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占据北京之后,建立了清王朝,同时在货币发行上大量采用了明代遗留的旧机构、工匠和钱币制作工艺。因此这一时期铸造的“顺治通宝”钱很大成度上保留了明朝铸币的风格,面文“顺治通宝”,皆为光背无文。采用这种形式,主要是适应关内群众的需要,也便于新旧钱之间的兑换。
(5)通宝有多少种图片扩展阅读:
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介绍
公元1644年,清军攻入关内,清爱新觉罗·福临至北京,即皇帝位,改元顺治,成为清世祖。在北京设铸钱局铸钱,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钱局,并铸“顺冶通宝”。
在清军刚入关时,允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即严禁使用明钱及其它古钱,独行清钱。顺治年间对制钱成分有明确规定,即铜七成,白铅(锌)三成,为合金,称之为“黄铜”,一千铜钱称为一串,年铸一万二千串称为一卯即每开一期的额定数称为“正卯”,正卯以后凡有加铸数称为“加卯”。
❻ 钱真的很重要,北宋时期的铜钱都有哪些种类
大观通宝、崇宁通宝、皇宋通宝、绍熙元宝、九叠篆钱等。
1、大观通宝
大观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铸造的年号钱。它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多种版式。
这枚“大”字一捺特别长的当十大观通宝,钱径40毫米,比普通当十大观通宝38毫米略大;厚3毫米,比普通当十大观通宝略厚;重18.2克,也比普通当十大观通宝重一些;制作精致美观,地章平整,面文和缘深峻。
宋代钱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今天人们观赏、收藏的丰富宝藏。针对北宋钱币而言,宋朝建立以后,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铸造了“宋元通宝”钱。
2、崇宁通宝
崇宁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年)始铸,年号钱。有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和崇宁元宝三种。 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其为御书钱。
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当时官造成色在96%-96.7%,高于崇宁重宝、崇宁元宝,而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是现在青铜钱中价值最高的两种钱币之一。
右图钱体厚重,青铜质,锈色古旧,开门的老生坑。之所以谓之大字版,是因此品钱文四字饱满,寄廓接缘。
“宝、宁”二字冠点长且向左倾;长点“崇”,斜丁“宁”,高走“通”等,与被公认的各谱均载的大字“崇宁通宝”雷同。除钱径略小外,轮廓宽窄、 穿孔大小、成色亦基本一致。
3、皇宋通宝
皇宋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铸,非年号钱。钱文有篆书,楷书对钱,光背。有小平、折二两种,有铁钱。篆书中另有九叠篆者,极其罕有,为古泉大珍。
九叠篆盛行于唐、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将这种“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种古钱币中,“皇宋通宝”仅为孤例,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品。关于皇宋通宝九叠篆的铸造背景,现今钱币学家一般认为该钱币为“置样钱”,或“开炉钱”,应不是正用品流通钱币。
4、绍熙元宝
南宋光宗皇帝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铸造,版式有小平,折二等铜、铁钱。均为纪年钱,有背“元”,“二”,“三”,“四”,“五”等。铸工较其他南宋钱币为优。
“绍熙元宝”铁钱背有纪监及纪年文字,有背“春”,“光”,“定”,“春五”,“汉”,“同二”,“光二”等。另光宗朝还铸有“绍熙通宝”钱。
5、九叠篆钱
在版别众多的皇宋通宝钱币中,有一种俗称“皇宋九叠篆”的钱币尤为珍贵。九叠篆又称上方大篆,秦汉无此制,唐宋以来多用于官印上面。
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
折叠多寡,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繁简而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称之为九叠,“乃以九为数之终也,言其多也,”形容其折叠之多。
九叠篆盛行于唐、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将这种“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种古钱币中,“皇宋通宝”仅为孤例,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品。
关于皇宋通宝九叠篆的铸造背景,现今钱币学家一般认为该钱币为“置样钱”,或“开炉钱”,应不是正用品流通钱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宋朝钱币
❼ 宝通铜钱有哪些
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
1、大唐通宝
大唐通宝,五代十国时期南唐钱币。南唐元宗李璟所铸。《十国春秋》“元宗又铸大唐通宝,与唐国通宝通用”。数年之后,盗铸蜂起、渐次轻小。钱文隶书对读,有光背及背上仰月纹者。以大、小区为二种。
有文献载,大唐通宝亦铸于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钱文隶书,直读,铸工稍 粗,大小不一,光背。一般径约2.4厘米,重约3克。
2、唐国通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钱面文有真书、篆书、隶书等体。其中有真、篆体配对铸造的唐国通宝,是中国最早的对钱。钱背多光素无文,也有背面铸有星纹的。 唐国通宝尚有隶书体的小铁钱传世。 “唐国通宝” 为国号钱。
李璟继承了他父亲李昪打下的江山,但荒于治理。当时南唐需要一个富有阅历、能审势度势、具有军事才能的皇帝,但是他做不到。
3、太平通宝
太平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铸行,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隶书、篆书对钱形制。
太平通宝方孔钱币,中国历代王朝多有铸造。以其用途,可以分为行用钱和厌胜钱(俗称花钱)两类。
4、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是大明王朝于永乐年间铸造的年号钱。明初推行纸钞为主的货币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宝钞,铜钱铸禁无常。
朱棣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举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闭关政策,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政策。
出于外交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永乐六年开铸永乐通宝钱,永乐九年又差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司铸永乐通宝钱,用于对外贸易和赏赐。
5、康熙通宝
康熙通宝为清代钱币,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康熙通宝钱径2.5-2.8厘米,重3.8-5.5克,面文“康熙通宝”以真书直读。
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❽ 古币 通宝多少种类
“通宝”是中国自唐初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共有10种,分别是:唐代的“建中通宝”,南唐的“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北宋的“太平通宝”,南宋的“大宋通宝”,明代的“永乐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宣统通宝”、民国早期还有“民国通宝”和“福建通宝”。
建中通宝为唐德宗李适,建中年间(公元780--788年)西北地区地方铸币,中原地区极少发现,在新疆库车一带却屡有出土,钱体薄小,文字晦漫,铸工草率。“建中通宝”四字隶书旋读。版式有大小两式。
(8)通宝有多少种图片扩展阅读:
宋代钱币分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受铸造量和民间收藏量、存世量等因素影响,市场价值有高有低,最高的每枚20万元以上,最低的每枚0.50元。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
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罕见。
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
三,钱币的形态、钱文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❾ 北宋时期的铜币有哪些和图片
宋代通宝铜钱:
崇宁通宝、淳佑通宝、大定通宝(正背)、大观通宝、大康通宝、皇宋通宝、嘉定通宝、嘉泰通宝、嘉熙通宝、建炎通宝、靖康通宝、开庆通宝、开禧通宝铁钱、清宁通宝、庆历重宝、庆元通宝、绍定通宝、宋元通宝、太平通宝、天禧通宝、天显通宝、宣和通宝、元符通宝、咸雍通宝、元佑通宝、治平通宝和重和通宝对钱等等。
宋代元宝铜钱:
淳化元宝、淳熙元宝、淳佑元宝、大安元宝、大宋元宝、光定元宝、端平元宝、阜昌元宝、光定元宝、皇建元宝、皇宋元宝、皇佑元宝、嘉佑元宝、景德元宝、景定元宝、景佑元宝、明道元宝、乾道元宝、乾统元宝。
乾佑元宝、绍圣元宝、绍熙元宝、绍兴元宝、圣宋元宝对钱、寿昌元宝、天庆元宝、天圣元宝、天盛元宝、熙宁元宝、咸淳元宝、咸平元宝、祥符元宝、宣和元宝、应运元宝、正隆元宝、政和元宝和至道元宝等等。
(9)通宝有多少种图片扩展阅读:
宋币发展历程
宋朝币文变化可归纳为六种。
1、宋币宝文之变。仅以南宋嘉定铁钱为例,有元宝、重宝,还有之、至、兴、新、安、全、正、崇、万、洪、真宝等宝文钱。
2、宋币之对读、旋读之分。对读即上下右左读,旋读即上右下左读。如庆历钱是宋折二钱铸行开端,并形成南宋以折二钱为主的币制,开折二钱铜铁并用,对读旋读并存之先河。
3、宋币之书体之变。书体变化有隶、行、草、楷(包括徽宗御书瘦金钱文大观通宝、崇宁通宝)、篆体(包括九叠篆钱文皇宋通宝)等,到了南宋,钱文书法开始以楷书为主,沿至元、明、清,历代铸币多以楷书为钱文。
4、 宋币之钱背字、纹变化。指纪监、纪地、纪年、纪值变化等。如绍熙元宝背纪监、纪年钱。纪年钱自南宋淳熙七年始,整个南宋相沿不变。
5、 宋币之书风变化。如钱文四字整体风格为遒劲、容弱、大小字等,单字书风为长通、短宝、狭元等,单字局部特征为缩水淳、总建等。
6、宋币之字位变化。如四字位置为隔轮,三字为三寄廓,单字为升、降、进、退、仰、俯等变化。钱文版别众多的两宋钱,可谓一部实物汉字书法大全,在悠久的币史进程中空前绝后,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