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蚕生病了的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早上好图片动态的唯美 2025-09-19 21:55:58
黑屋里的女人图片 2025-09-19 21:55:52

蚕生病了的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9-23 14:48:46

① 生产上常见的蚕寄生虫病有哪几种它们的症状表现有什么特征

常见寄生虫病有蝇蛆病和壁虱病两种。
(1)蝇蛆病
多化性蚕蛆蝇产卵在蚕的皮肤上,孵化成蛆后钻进蚕体寄生引起的。体表形成黑色喇叭状病斑,黑斑出现于腹部环节,随着蛆体在蚕体内长大而加大。被寄生环节肿胀或向一侧扭曲,手触有一硬物,蚕体有时变成紫褐色,死后尸体腐烂,发出恶臭。五龄后寄生的有早熟现象。早熟蚕结茧后蛆可穿破茧层而形成蛆孔茧。
(2)壁虱病
棉花产区养蚕常发的蚕病之一,春、夏蚕期较多,蚕被一种虱状恙螨寄生后立即停止食桑,头部突出,胸部膨大,左右摇摆,吐肠液。一~二龄蚕被寄生后不久即死,死后尸体干瘪,不腐烂。眠中受害时,多成半脱皮蚕。大蚕期被寄生时,蚕有排连珠粪、脱肛或肛门口流出红褐色污液等症状。

② 怎么分辨出蚕有病

看发育:健康蚕发育生长是整齐的。如体型肥大,发育过快,龄期明显缩短,要警惕发生蚕脓病。如体型过瘦,大小不一,要警惕蚕空头病、金毛虫螯伤、废气中毒等。

看食桑:大蚕食桑有声,如果声小或无声要警惕蚕生病。农药中毒。蚕会乱爬并逐渐停食、吐乳丝

看举动:健康蚕的举动是活泼的,而且警觉性强、反应灵敏。不健康的蚕反应异常。例如:①患脓病的蚕爬动狂躁,往往爬出蚕座。②病蚕比较集中,食桑不旺,头胸抖动,通常为急性农药中毒或猝倒病。③爬行缓慢、反应迟钝,是胃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白僵病的症状。

看体色:患脓病、绿僵病的蚕,呈乳白色、发亮,且易破、泄脓。猝倒病蚕,胸部和尾部都空,尾背部略带黄褐色,这是特异症状。上簇前后,如出现粗大的酱紫色的蚕,是蝇蛆钻人蚕体引起的。白僵病、黄僵病的蚕体僵硬后,先从尾部出现桃红,以后逐渐扩散到全身。

看体态:蚕的环节或节间膜肿胀,要警惕脓病、绿僵病、中毒。败血病的蚕尸,先僵硬后变软,很快腐烂。僵病蚕尸逐渐硬化。

看吐液:中毒会引起大量吐液。吐少量胃液并往往挂在嘴边的蚕患有僵病、猝倒病。

看排粪:患了胃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细菌性胃肠病的蚕,排软粪、稀粪、甚至排水粪。这几种病蚕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蚕,排出的均为不成形粪便。

③ 我家的蚕死了很多只,为什么(有图片)

得了病,中肠型浓病。这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病发在中肠细胞的细胞质里面,蚕生病后会拉稀、吐水,然后吐的水及拉的稀都带有病毒,附在桑叶上,其他蚕吃了也就得病了。
现在要做的是,将死蚕捡走,撒石灰及蚕座净到死蚕位置。
如果死蚕太多,就先放一张网,然后洒石灰以及蚕座净,到整个蚕座,薄薄一层即可,然后再洒桑叶,桑叶最好切成条。然后等一段时间提青,将蚕搬到另一个蚕座。

④ 我家的蚕死了很多只,为什么(有图片)

黑胸和灵菌败血病:属急性病,一般感染24小时死亡,死后尸体胸部膨大变黑的为黑胸败血病,死后尸体有褐色小斑点,全身软化变红褐色,皮均破,流出红色臭水等症状的为灵菌败血病。

其他的:各种常见蚕病的症状及
1、血液型脓病:
①传染途径:病源体经食下传染,创伤传染及野外昆虫的互相感染而引起蚕儿发病。从感染到病菌到发病约经过5—7天时间,小蚕期发病较快,大蚕期发病较慢,主要发生在3—4眠前后及大蚕将熟蚕时。
②症状:蚕体肿胀,体色乳白,行动狂噪,常在蚕座四周及窝边爬行,皮肤易破,爬行过的地方留有乳白脓液的痕迹,死亡后,蚕体腐烂发黑,由于发病时期不同,其表现的症状可分为:
不眠蚕:各龄眼前发病的蚕,皮肤紧张发亮,不晚桑叶,在蚕座中狂燥爬行不能入眠,最后皮肤破裂流脓而死。
高节蚕:在四、五龄盛食期前后发病的蚕儿、环节间膜高起,形状竹节。
起缩蚕:5龄饷食后不久发病的蚕儿,皮肤松驰,起节间膜后叠折成环状,体躯缩小,逐渐停食,多成环缩蚕。
脓蚕:5龄盛食期到催熟期发病,全身肿胀,体色乳白。
2、中肠型脓离子与空头性软化病
中肠型脓病与空头性软化病均是由病毒引起,各批造蚕均可发生,但发生较严重的季节是第3—6批蚕,此时是高温季节。
①中肠型脓病症状:蚕儿参差不齐,大小不一,眠起不齐,发育缓慢,病蚕蚕体瘦小,食桑减少或不食桑,各龄起蚕发病呈缩蚕;4—5龄二三天后发病,病蚕胸部略透明,病重时完全不食叶,腹部较肿胀,尾部萎缩;病蚕爬已窝边吊滞不动而后以出大量胃液而死亡。
②空头性软化病症状:各龄饷食1—2天出现起缩蚕,特别是五龄起蚕发生较多,病蚕少食桑或不食桑;存各龄盛食期特别是5龄期多发生的空头蚕,病蚕头胸昂起,胸部膨大,上半身透明或全身透明,少食桑或不食桑。
3、细菌病
主要是病菌通过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的途径而传染给蚕引起发病
①细菌性肠胃病:主要症状是:饷食后不食桑,蚕体皱缩瘦小,蚕体前半部消化管有桑叶,充满着消化液,外观呈半透明,病蚕排稀粪,也叫是起缩、空头,疴痢等症状。
②黑胸和灵菌败血病:属急性病,一般感染24小时死亡,死后尸体胸部膨大变黑的为黑胸败血病,死后尸体有褐色小斑点,全身软化变红褐色,皮均破,流出红色臭水等症状的为灵菌败血病。
③ 瘁倒病:主要是通过食下传染而引起发蚕发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食下大量病菌时,就急性发作,感染后半小时停业食叶前半身僵直、胸部、尾部萎缩空虚,轻度感染时发病较慢,经2—3天陆续死亡。
4、僵病
僵病是由真菌寄生于蚕体上引起的蚕病,由于病蚕死后不腐烂,尸体变硬,故又称硬化病。发病环境主要是多湿环境,如遇高温多湿则发病快,低温多湿则发病稍慢。
5、多化性蝇咀病
症状:大蝇产卵于蚕体皮肤后,经36—48小时孵化成幼蛆钻入蚕体,蚕体皮上留下白色卵壳,卵壳脱落后出现明显的黑斑点。随着蛆体成长,黑斑点扩大成漏斗状,约4—5天后,蚕儿死亡,如五龄蚕被寄生则有早熟倾向,熟蚕后结茧,但结茧2—3天后蝇咀穿茧而出而成为穿头茧,此茧即为下茧。
6、中毒症
① 触杀型类农药中毒
症状:尾急性、胸部昂起,吐水,呈s状颤抖。
②内吸型农药中毒症状:蚕儿中毒后不吐水不颤抖,胸部膨大,死后成一字型,尸体软绵。
③废气中毒症状:主要因环境中含量的硫,二氧化硫而积累于桑叶中,蚕儿通过食下引起感染,废气中毒的蚕儿兑现出,体节肿胀,易破皮而受伤死亡。
④肥料中毒:主要是桑园施肥后未间隔够一定的时间就桑叶喂叶而引起中毒,蚕儿中毒时也出吐水,颤抖现象。

⑤ 蚕生病了怎么办

蚕的常见病有脓病、空头病、细菌性肠胃病、败血病、僵病和蝇蛆病,一般可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

常见的防僵粉有漂白粉防僵粉、防病 1 号、毒消散防僵粉、消特灵等。使用防僵粉时,可用筛子或纱布均匀撒在蚕体上,似白霜一层为度,撒粉后,约过 5 ~ 10 分钟要加网给桑。

用消特灵进行体喷消毒效果很好,此外,也可用氯霉素添食,即 1 片或 1 支氯霉素溶于 0.5 公斤水中,喷雾在 5 公斤桑叶上,给蚕添食,对防治细菌性蚕病效果较好。用消特灵添食效果也很好。

(5)蚕生病了的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蚕的养殖技术:

注意:防病虫害,养蚕前养蚕中注意消毒,从2龄饷食起防病,自3龄起防蝇蛆;防闷热,要防热风吹;防饿蚕要少喂勤喂,夜里凉爽要多喂;自3龄起要每天除沙1次。

上午8.9时准时收完蚁,随收蚁随喂;蚕将眠时要喂切叶,少喂勤喂,加网提蚕止桑,饱食入眠;小蚕的室温不能高于30℃,大蚕不能高于27℃;夏蚕要比春蚕稀放;给叶适当,充分饱食。眠起处理要适时.加眠网要比春蚕早,发育不齐要提青分批,多分批提青,缩短止桑时间,顺利就眠。

上蔟要适时,蚕老时要分批挑选上蔟,稀放。上蔟后3天要开门开窗,排湿保茧,但要避免强风直吹,以脸上略感有风为宜。

夏蚕养殖的关键是以良桑饱食为中心,灵活运用以下技术:防病虫害防闷热防饿蚕,勤拾蚕除沙,早收蚁早饷食早扩座稀放蚕,迟止桑,蚕室温度均匀蚕分布均匀喂叶均匀桑叶老嫩均匀,眠起处理要适时上簇要适时。

⑥ 生产上常见的蚕病毒病有哪几种它们的症状表现有什么特征

病毒病是最主要的一类蚕病,约占总发病比例的80%,它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浓核病三种。
(1)血液型脓病
俗称水白肚、爬蚕,各龄都会发生,生产上多见于三龄之后,特别是五龄中期到熟蚕前后较多。潜伏期小蚕3~4天,大蚕4~6天。病蚕外表症状是体色乳白、全身肿胀、狂躁爬行、皮肤易破,常爬到蚕匾边缘落地流白色脓血而死。本病如发生在各龄催眠期,则出现不眠蚕,病蚕皮肤紧张发亮,呈乳白色,不吃桑叶,不断爬行直到流脓死亡;发生在各龄饷食后,则蚕生长停止,体色乳白,不转青,皮肤松弛多皱,体躯缩小,前一节的节间膜向后一节套叠,直到死亡;如发生在四、五龄盛食期,病蚕节间膜或各环节后半部高起,形似竹节;发生在五龄后期到上蔟前,病蚕全身肥肿发亮,体色乳白,环节中央肿胀拱起,形似算盘珠,俗称脓蚕。血液型脓病少数会出现焦脚、黑气门及背部两侧对称性黑褐色圆形病斑,这种病症常发生在眠中或将蜕皮时。
(2)中肠型脓病
俗称干白肚,潜伏期5~7天,本病发生时群体大小不匀,发育不齐,龄期经过延长。患病蚕出现空头空身,静伏蚕座四周,不吃或少吃桑叶,体锈色,排黏粪、白粪,解剖病蚕可见中肠肿胀、乳白、多皱,病轻时中肠后部发白,病重时整个中肠发白肿胀。取病蚕中肠或黏粪一小块,制成临时标本,在400倍显微镜下检查,可看到折光很强的大小不匀的六角形或四角形的多角体病毒。
(3)浓核病
俗称空头病。患病蚕食桑不旺,体色发黄以空头症状为主,重症蚕停止食桑爬向蚕座四周,头胸昂起,排污褐色稀粪或污水,中肠内部充满黄褐色污液。患病群体发育不齐,个体间大小相差较大。

⑦ 蚕宝宝生病是什么样子

蚕宝宝生病的样子会呈现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并且全身的色泽会没有健康时候的光亮之感,具体则是蚕体瘦小,皮肤发黄,还有褶皱,它们基本上不吃桑叶,也不进食。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有很多,需要具体去对待,有些蚕宝宝生病则是因为投喂的食物不够卫生所导致的,比如投喂的桑叶不够干净,还有些蚕宝宝会因为喂食的桑叶上面有过多的水分,从而也会有不进食的现象,从而出现一副生病的模样。这个情况需要区别对待,不过若是严重的话,那需要去请教这方面的专家来进行专门诊断。

⑧ 我家养的蚕不知道怎么了,屁股上长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下图仔细看,中午还因为这个死了一条蚕,这是怎么回

您好,根据你的描述,你的蚕宝宝可能是得病了的,快点丢掉不然尸体会传染死更多。
有可能是中毒症
① 触杀型类
症状:尾急性、胸部昂起,吐水,呈s状颤抖。
②内吸型
症状:蚕儿中毒后不吐水不颤抖,胸部膨大,死后成一字型,尸体软绵。
③废气中毒症状:主要因环境中含量的硫,
而积累于
中,蚕儿通过食下引起感染,废气中毒的蚕儿兑现出,
肿胀,易破皮而受伤死亡。
④肥料中毒:主要是
施肥后未间隔够一定的时间就桑叶喂叶而引起中毒,蚕儿中毒时也出吐水,颤抖现象。

⑨ 怎么分辨出蚕有病

1、健康蚕发育生长是整齐的。如体型肥大,发育过快,龄期明显缩短,要警惕发生蚕脓病。如体型过瘦,大小不一,要警惕蚕空头病、金毛虫螯伤、废气中毒等。

2、看食桑:大蚕食桑有声,如果声小或无声要警惕蚕生病。农药中毒。蚕会乱爬并逐渐停食、吐乳丝。

3、看体色:患脓病、绿僵病的蚕,呈乳白色,发亮且易破,泄脓。猝倒病蚕,胸部和尾部都空,尾背部略带黄褐色,这是特异症状。上簇前后,如出现粗大的酱紫色的蚕,是蝇蛆钻人蚕体引起的。白僵病,黄僵病的蚕体僵硬后,先从尾部出现桃红,以后逐渐扩散到全身。

4、看体态:蚕的环节或节间膜肿胀,要警惕脓病,绿僵病,中毒。败血病的蚕尸,先僵硬后变软,很快腐烂。僵病蚕尸逐渐硬化。

(9)蚕生病了的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养蚕季节不要蚕室附近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氯农药,其熏蒸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喂蚕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能采叶喂蚕。

2、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

3、蚕室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蝇类入蚕室内危害蚕儿,并添加灭蚕蝇乳剂或喷蚕体,以杀灭蝇蛆。

4、养蚕前要堵塞鼠洞,蚕架与墙壁要保持一定间距,蚕架脚周围要撒上石灰粉或蚕药,以防止老鼠上爬。养地蚕,要做好药物灭鼠。

⑩ 这种蚕生病了吗

蚕的常见病有脓病、空头病、细菌性肠胃病、败血病、僵病和蝇蛆病,一般可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常见的防僵粉有漂白粉防僵粉、防病 1 号、毒消散防僵粉、消特灵等。使用防僵粉时,可用筛子或纱布均匀撒在蚕体上,似白霜一层为度,撒粉后,约过 5 ~ 10 分钟要加网给桑。用消特灵进行体喷消毒效果很好,此外,也可用氯霉素添食,即 1 片或 1 支氯霉素溶于 0.5 公斤水中,喷雾在 5 公斤桑叶上,给蚕添食,对防治细菌性蚕病效果较好。用消特灵添食效果也很好。
如体色乳白、体躯肿胀、血液乳白色呈浓汁为血液型脓病;胸部透明、排粪带乳白色粘液,中肠后半部有乳白色横纹者为中肠型脓病;尸体头部向前伸出,手触略有弹性,不久变僵者为僵病等。 3、应急措施 (1)传染性蚕病:发病箔中的病蚕应立即选出淘汰,对选育的蚕要给予优良新鲜桑叶,精心饲养,可用新鲜石灰粉,加强蚕体,蚕座消毒,直到无病为止。也可用柏丫、陈艾、大蒜梗硫磺等薰烟消毒。同时,病蚕使用的蚕具要严格分开;病蚕和蚕沙不要任意乱丢乱倒;病蚕用过的蚕具要彻底消毒后才能再用,蚕室内外要彻底消毒。 (2)非传染性蚕病: 蝇蛆病可用300倍灭蚕蝇稀释液后喷洒蚕体。 农药中毒,除敌百虫外,其它农药中毒者,可先用石灰和焦糠撒播蚕座隔离毒源,并用阿陀品、甘草白酒合剂添食急救,等蚕儿爬上蚕网时,立即除沙隔离;将蚕移至到通风透气处,给新鲜桑叶;用碱水将蚕用品清洗,日光爆晒后再用,壮蚕用淘米水或凉茶叶水、清水淘洗,1—2分钟捞出摊开,等自然复苏后再给新鲜桑叶。 三、蚕病防治综合技术 蚕病的发生蔓延与蚕儿体质,病原体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关系。因此,蚕病综合防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严格消毒,彻底消灭病源 (1)严格蚕前消毒及养蚕结束后及时回山消毒,防止病源扩散。 (2)统一全村大环境消毒,由村组织对村中大路,小院、阴沟、死水塘等用消毒灵和新鲜石灰粉进行消毒,为养蚕创造一个良好的清洁的外部环境条件。 (3)选好用足优质高效蚕药,夏秋注意病毒病,晚秋僵病要重点防治。对前一期发生过的病要重点消毒。 2、精心饲养,增强蚕儿体质 增强蚕儿体质,可以提高蚕儿抗病抗逆能力。蚕儿特别是小蚕抗病能力弱,极易感染蚕病。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小蚕感染造成五龄期蚕病大暴发,所以要特别注重小蚕饲养,确保小蚕体质强健,有利于大蚕的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