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左宗棠收复新疆豪情万丈,他死后,左公祠里的塑像为何面带病容
左宗棠收复新疆豪情万丈,他死后,左公祠里的塑像面带病容的缘由在于这种面带病容的左宗棠捏像,才可以说是左宗棠的真实样子,这个样子让我们看到他背后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的努力,让后代的人民不忘他的丰功伟绩,他为国家奉献了青春,奉献了一生。
左宗棠为了中国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雕像怎样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他的功绩和他的内在精神。
Ⅱ 左宗棠柳壮故居门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05
Ⅲ 左宗棠纪念馆要门票吗
岳阳市湘阴县文星镇八甲村左宗堂纪念馆要门票的,平日每天9点至11点50分,14点30分至17点开放,周六和周日9点至17点开放。门票价格30元,网上预订25元,身高一米四以下儿童和70岁以上老人免费,全日制大中小学生和60至70岁之间的。全日制大中小学生和60至70岁之间的老人可以购买半价景区优惠票。
Ⅳ 如何鉴赏左宗棠的书画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举人。后屡试不第,便作乡村塾师。咸丰二年,充湖南巡抚张亮基幕僚,后经湖南巡抚骆秉章保举,加四品御衔,又蒙曾国藩推荐,命以四品京堂,随曾国藩襄办军务。左宗棠自募“楚军”入江西、浙江镇压太平天国。继任钦差大臣,“攻捻”、“压回”,收复新疆。同治十三年,授东阁大学士。光绪十一年九月五日病死福州。谥“文襄”,着有《左文襄公全集》。
一八一二年十月初七日,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湘阴县左家塅村。因为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是最后一个孩子,所以取名宗棠,字季高。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虽然家中有些清贫,但也属于那种“耕读门第”的书香人家。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左宗棠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从小喜欢读书,四岁跟随祖父识字,六岁开始读《论语》、《孟子》等。同时,他对书法特别感兴趣,在其祖父指导下,从小即学习钱南园的书法,习帖练字。钱氏书法直逼颜真卿,行草兼诸遂良、米芾卓然成家。左宗棠以钱氏书法入门,从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影响了他的一生。
九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左宗棠哥哥带回一本李邕的碑帖,他顿时被吸引并开始苦练。李邕的书法体势以欹反正,左低右高,笔力朴实遒劲,舒放自然,构成了峻拔丰美,气守轩昂,凌厉无前的动人艺术形象。左宗棠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吸取养分,丰富自己。左氏用笔沉着中见生动,动健中寓柔和,可谓得其神韵。特别是从他众多的信札中看,于李邕《云麾李思训碑》致力尤深。
左氏又是一个极好交友的人,许多着名书法家都跟他有来往。同时他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无论是在平时还是繁忙的军旅生涯中,都坚持练习,常年不懈。吴县吴大澄是金石书画名家,左宗棠任陕西学政时,即拜左氏为师,向他学习篆书。左氏篆书,笔力雄健,结体朴逸,时人称为“左篆”。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左氏襄笔法如董宣强项。虽为令长,故自不凡”。(④)日本的中国美术史专家大村西崖将左宗棠和何绍基列入所着的《中国美术史》一书中,可见其对左书推崇之至。
左氏之儒学理教,经世致用,亦显耀一时,其文章华彩,对联尤为着名,是与曾国藩齐名的一代文豪。其对联多金石之音,绵怀之情,通融之道,对事对物,对情对景,无不入情入理,有声有色,跃然纸上,令人回味无穷。在左宗棠的传世作品中,长沙市博物馆所藏行书对联“一室荘严妻子佛,四对经济米盐花”。(图3)纸本,纵 137 厘米,横 30厘米,款署“左宗棠”“伟臣七兄属”。钤“东阁大学士章”白文印。此联以颜书为骨架,同时广泛而灵活地吸取了苏东坡等人潇洒自如的体势,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貌。用笔以圆为主,方圆结合挥洒自如,豪无拘束之感。作品整体雍容大度,一派大家风范。又如同治五年,左宗棠路过武汉的长沙郡馆撰写的对联:“千载此楼,芳草晴川,曾见仙人骑鹤去;卅年作客,黄沙远塞,又吟乡思落梅中”。此联不仅书法功力深厚,极具大家气派,而且文辞优美,诗意盎然,传颂一时。从他的书法对联中可以看到,他的书法融碑帖于一炉,结字高古,变化而统一,用笔沉着含蓄,藏千钧之力于点画之中,书风直追汉魏。
再如西安碑林第五室藏左宗堂书《天地正气刻石》,高125厘米,宽57厘米。“天地正气”四字书写流利,笔力劲健,气势雄强。正如左氏一生心系天下,收复新疆,甚至不顾年事已高,亲率大军,抬棺与外国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凛然正气。此碑刻于光绪十一年,是西安碑林行体书法中的佳作。
左宗棠同治九年写给曾国藩的信札:“涤翁宫保中堂阁下昨见,大咨所论李逆秀成见在金陵城中不能大队出窜,自意中事。惟李世贤贼不在溧阳,闻已到湖州; 黄文金贼则本与杨七麻李远德在湖州未动也。弟意本拟先攻湖州,逼贼海隅,防其四窜。适苏州急规嘉兴,不得不勉强从事。嘉郡攻克,廖业寿由西门带伤逸出。自是湖州之贼日多,其思窜亦日急矣。如其由德清、石门窜杭,当是一条鞭。若西窜、北窜则可浙可皖,防不胜防,反致分我兵力耳。陈炳文贼意在归诚,而颇为汪海洋所制。盖贼至今日亦难自由。如此入春已来,频患筯痛之证,不能骑马。逐日派队攻扑城垒,正与龙游前事相似,殊为闷损。此请大安,愚弟宗棠顿首。二月廿一日横溪行营。”(图4)此札既有魏碑之意,古朴浑厚,气势雄健,又有秀美之风。为左氏书法佳作。
左宗棠为晚清一代儒将,内修道德,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 外忧国事,征战南北,功业名满天下。在戎马倥偬之余,仍能潜心书法,勤于碑帖。其作品运笔凝练,结构严谨,笔力雄健,能化古出古自成一格。左氏不愧为晚清卓有建树的书法家。
左宗棠书法,初学钱南园、李邕,后从欧阳询、颜真卿,上溯秦汉,下至魏碑,化古出古自创面目,其行书运笔凝炼,结体严谨,应规入矩笔画肥劲,气韵飞动。小篆骨气笔力雄健,独具特色。
另外目前收藏界流传基本上是左的书法特别是对联居多,左的画基本上没见过。
Ⅳ 左宗棠为什么叫左宗柳
那些柳树被称为“左公柳”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是清代晚期闻名的儒将。左公从小生活在湘江之滨,对绿树有着非凡的偏爱。他率领的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寥无生气,而又水土不服,左公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限戎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并且制定保护树林的措施,严加执行。据左公自己记载,光是从陕甘交界的长武县境起到甘肃会宁止,种活的树就达26.4万株。自古河西种树最为难事,可是在左公倡导督促下,泾州以西,竟然形成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清朝大将杨昌浚到新疆筹办军务时,在河西走廊和新疆沿途看到杨柳成荫,得知这一浩大的功绩是左宗棠作为后,遂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大将筹边尚未还,潇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如今在西汉酒泉胜迹景区内,还有一棵三人才能够合抱的左公柳。这棵粗大的垂杨柳虽然皮爆体裂,疮痍昭昭,然而却苍劲虬韧,铁骨铮铮,每到夏秋时节,绿荫匝地,显示了固守绿洲的顽强生命力。这样的左公柳今天已经不多了,但在嘉峪关、玉门镇和瓜州县,还是可以寻到的。左公柳的树种均为旱柳,树围3~4.5米,树高达10~20米。这是河西地区春天返青吐绿最早、秋天落叶最晚的树种。今天酒泉所能够见到的树木中,除了胡杨树,旱柳不仅树龄很高,而且轻易存活。
Ⅵ 哈密到底有没有左公祠现在在哪
左公祠 左公祠
左公祠即左文襄公祠,该祠是晚清时期祭祀着名爱国将领、清代名臣左宗棠的地方。位于长沙老街北正街北端。
编辑本段原因
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即公元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抗法前线因病逝世。消息传开,举国震悼。八月十九日(9月27日),清朝廷即发出诏谕:追赠左宗棠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予谥文襄,除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外,“并于湖南原籍及立功省分建立专祠”。 湖南巡抚奉旨之后,即着手在省城长沙和左宗棠故乡湘阴县城建造祠堂。其长沙一祠,即择定建于城北城墙湾内的西园。西园当时属长沙县地明都一甲一区,东临湘春街(即内湘春街,后并入北正街),后为一片菜园。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左宗棠祠竣工,清朝廷特命礼部将之列入祀典,由地方官于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祀,还特许豁免了西园原每年“三钱四分二厘银、一斗六升二合米”的赋税。 建成后的左宗棠祠,占地约60亩,从内湘春街一条巷(当为今群力里)进,正门坐西朝东,上书“左太傅祠”。 祠内有池塘、假石山、石舫。正殿坐北朝南背靠城墙,殿内有左宗棠塑像,为檀木雕塑而成,外穿礼服,且每年四季都要更换。 据左公后人回忆说,这座塑像形象威严,双目炯炯有神,手脚还能动弹,他们每次去祭拜时,还真有些害怕。辛亥革命以后,左宗棠祠的祭典废弛。
编辑本段结果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时,祠堂全部被毁。 上世纪50年代,祠堂旧址改建为工人文化宫(今第二工人文化宫),兴建了电影院、剧场、游泳池、图书馆等,并保留了原有的那座假石山,昔日一代名臣的祭祀之地变成了人民的乐园。左太傅祠早已不复存在,但它作为地名却仍保留在长沙人的口碑中,至今不少老长沙人仍称群力里为左太傅祠,而群力里内确实还保留了一块镌刻着“左太傅祠”的碑石。
我知道的,在新疆阜康2中旁边有2棵相传是左公亲手种植的杨树。每棵约莫4个人才合抱的过来,在1997年的时候遭遇雷电击,而后也因为树龄太高干枯了,叫那两棵树为左公杨,我查过左公志,在哈密没有左公祠的记载。
Ⅶ 晚清民族英雄左宗棠73岁逝世,留下8个子女,最后怎样了
身为读书人,却能带兵打仗,威震四方。身为父亲,依旧能以身作则,恩威并存。在普通人看来,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书生带兵,屡建奇功,甚至收复新疆,百姓更为之称快。
曾国藩曾这样评价这位民族英雄“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观其一生,酣畅淋漓,快意潇洒,为国为民。查其后代,更是才能辈出,堪有其在世之风。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出生于湖南的官僚世家,父亲曾是省城考试中的第二名。而他自小也十分喜爱读书,所读范围不仅涉及儒家经典文学,还涉及历史、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
等到该进书院学习之时,他进入了人才辈出的城南书院。尽管人才辈出,左宗棠在书院学习期间依旧很优秀,连续七次学院考试都是第一名。但众所周知,左宗棠虽然20岁就考中举人,之后连续3次进京参加会试,却都名落孙山。
而左宗棠女儿们的文学成就相较儿子们而言,也是不俗的。四个女儿曾分别着书《小石屋诗草》、《猗兰室诗草》、《琼华阁诗草》及《淡如斋遗诗》。
真真是观其本人一生,潇洒快意,自有一身肝胆照干坤。查其后代,各个风流俊逸,饱读诗书,人才辈出。他们都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在左宗棠良好家风的树立上。左宗棠本人清正廉洁、热爱读书,亦有铮铮铁骨,本身而言就已经为他的子孙后代作出了很好地榜样。
Ⅷ 左宗棠在新疆创设一处边陲哨卡,为何如今却成为女人的创富天堂
在地大物博的新疆,有一处地方是左宗棠在新疆地区布置的一条漫长的军事防线。这条军事防线蜿蜒盘旋,起自吐鲁番,经库尔勒、阿克苏、喀什,最终抵达新疆最南端的和阗,全长有5000多里。而这个号称创富天堂的地方就是赛图拉的哨卡,也是左宗棠5000多里军事防线的最后一个哨卡。
我想正是因为这些有利于女性创业的条件,才能让人们都认为,这个小哨卡是女人的创富天堂吧!这里繁荣,是偶然,也是必然,来到这里的女性,能很快融入这个“创富天堂”,来实现自己的创富理想,这里既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又有较大的消费需求,能成为“创富天堂”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Ⅸ 左宗棠文化园四个大字是什么
《左宗棠文化园》
湘阴有一个很有名的标签——左公故里。这位左公,指的便是晚清名臣左宗棠,说实话,起初左公在我心里只不过是历史书上收复新疆的一个代名词,但后来得知他竟是同乡,这个非同一般的代名词在我心中内涵顿时丰富起来,我相信这是任何一个湘阴人都会有的感觉,那是来自心底的尊敬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