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周有哪几个王
西周12个。
一、西周君王列表(谥号/姓名/在位时间):
1、
2、姬燮
姬燮,周夷王,姬姓,名燮,西周第九代国王。出生地楚国丹阳今湖北荆州,在位时间前895年至前880年。
姬燮在位时期,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因此诸侯有的不来朝贡,而且互相攻伐。周夷王曾听信谗言,烹杀齐哀公;出兵讨伐太原之戎,攻至俞泉,获一千匹马。公元前880年,周夷王去世,其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
3、姬宫湦
周幽王姬宫湦(?―前771年),姬姓,名宫湦(音shēng,一作宫生 ),周宣王姬静之子,母姜后,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前781年―前771年在位。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
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姬宫湦,西周灭亡。姬宫湦死后,谥号幽王,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4、姬瑕
周昭王(?~前977年),姬姓,名瑕。周康王姬钊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姬瑕在出土青铜器铭文中多作卲王。
周昭王继位后,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周昭王十九年,昭王再次亲帅六师伐楚,结果全军覆没,死于汉水之滨。
5、姬胡
周厉王姬胡(公元前904年―公元前829年),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43年。
周厉王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他违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
致使百姓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最终死于彘地,谥号厉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周朝君主
Ⅱ 女子网球得过世界第一的有谁相应周数多少
以下是女子网坛自1975年引入计算机排名方法起的历任世界NO.1,其中扬科维奇、萨芬娜(已退役)和沃兹尼亚奇是仅有的三位没有大满贯冠军头衔的球员。
球员名 国籍首次登榜首时间总周数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俄罗斯 2012年01月30日 51周(10)
卡罗琳-沃兹尼亚奇 丹麦 2010年10月11日 67周(9)
迪娜拉-萨芬娜 俄罗斯 2009年04月20日 26周
叶莲娜-扬科维奇 塞尔维亚 2008年08月11日 18周
阿娜-伊万诺维奇 塞尔维亚 2008年06月09日 12周
玛丽亚-莎拉波娃 俄罗斯 2005年08月22日 21周
艾米丽-毛瑞斯莫 法国 2004年09月13日 39周
贾斯汀-海宁 比利时 2003年10月20日 117周(7)
吉姆-克里斯特尔斯 比利时2003年08月11日 20周
塞雷娜-威廉姆斯 美国 2002年07月08日 259周(4)2013年2月18日重返
维纳斯-威廉姆斯 美国 2002年02月25日 11周
詹妮弗-卡普里亚蒂 美国2001年10月15日17周
林塞-达文波特 美国 1998年10月12日 98周(8)
玛蒂娜-辛吉斯 瑞士 1997年03月31日 209周(5)
桑切斯-维卡里奥 西班牙 1995年02月06日 12周
莫妮卡-塞莱斯 美国 1991年03月11日 178周(6)
史黛菲-格拉芙 德国 1987年08月17日 377周(1)
翠西-奥斯汀 美国 1980年04月07日 21周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美国1978年07月10日332周(2)
伊凡妮-古拉贡澳大利亚 1976年04月26日 2周
克里斯-埃弗特 美国 1975年11月03日 260周(3)
Ⅲ 地球仪上刻度的有什么用
地球仪上的刻度指的是经纬线,用途是定位和划分区块。
经纬线(外文名:Latitude and longitude)即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纬线是一个个周长不等的圆圈。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相关信息:
1、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线,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纬线,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并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地球仪的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圈。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为一点。
3、经纬线的来历: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资料,准备绘制一幅“世界地图”。
4、他发现沿着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长短都很相仿。于是作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纬线,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太平洋。
后来,长期担任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的埃拉托斯,测算出地球的圆周是46250千米,他画了一张有7条经线和6条纬线的世界地图。
Ⅳ 世界上第一个出土的刻着金文的青铜器的名字和图片
大家都知道,国人认定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在外国人眼中就砍掉了一千年。去到国外,我们几乎清一色的听老外说“中国只有四千年的文明史”,这又是为何呢?中外历史学家争论中国文明历史起源的时间点不同,我国坚持认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明王朝,而西方人则判定夏朝不过是商朝以前的一个原始部落,它以及它之前的三皇五帝都是属于传说,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为此,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斥巨资成立了所谓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旨在通过考古出土古文物的方式,来证明夏朝的存在。
就在2003年的一天,故宫一位资深的文物专家在美国纽约一个古董市场上闲逛时,无意中在一处地摊上发现了一个奇特的青铜盆。它大约有14厘米高,直径为27厘米左右,重量则有7斤,整体造型像极了现代人用来装烤鱼的炉具。
这尊铜盆的外表非常细腻,毫无糙感,上下左右也对称不已,足以可见它精湛的工艺。而最令专家感到诧异的是,铜盆的底部密密麻麻的刻有98个上古时代的字符。
这些文字的架构和书写形式,均跟现代汉字有着极大的差别,在历史上被称为“金文”,它是一种流行于商代的古汉字,在考古史上非常罕见且珍贵。靠自己多年以来鉴定青铜器的经验,专家感觉到这尊青铜盆绝非是一件普通的商代青铜器,少说也是当时贵族或者王侯所用的礼器。尤其是盆内所看不懂的字符,一定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文物专家申请将其买下带回国内后,在多名顶尖古汉字专家的一番鉴定下,发现铜盆内的98字金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过程。
其大致内容破译出来后为,“大禹运用削平山岗堵塞洪水和疏道河流的方法平息了黄河水患,并且划定了九州,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规定了各自的贡献。”“后来在洪水退去后,先前逃到高山上的老百姓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选择继续在平原休养生息。由于大禹在此次治水中功高至伟,所以被百姓封为了自己的父母。”文物专家将其命名为遂公盨,根据其形状判定它为商代贵族用以盛黍稷的礼器。
对此,专家不由得感叹“找你很久了!”国宝遂公盨证明大禹治水真实存在,而大禹的儿子启又是夏朝的开国国君,因此说明了夏朝存在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它为中华古文明起源于5000年前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Ⅳ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宇宙有多少个星球急!急!
关于萨根先生,他的妻子安妮·德鲁彦曾感慨万千地回忆起
这样一则往事:在华盛顿联合车站,萨根先生完全没有想到,一
位搬运工人居然也认得他,当萨根要付小费时,这位搬运工人对
萨根先生恳切地说:“不必了,萨根先生,您把宇宙给了我,现
在让我为您做些什么吧。”的确,卡尔·萨根终其一生为公众认
识科学、驱赶迷信与伪科学带给这个世界的黑暗而努力。同时,
他也一直致力于寻找地外生命。在题目中笔者用萨根先生影响颇
为广泛的两部作品的名字《接触》(Contact)和《宇宙》(Cosmos)
(根据前者改编的电影和与后者相辅相成的电视剧已在世界上广
为流传)来描述萨根先生,应当是恰如其分的。
令人惋惜的是,在五年前的那个冬日——1996年12月20日,
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行星科学家与科普作家,在大洋彼岸因骨
髓癌溘然长逝。萨根,这位独一无二的“科学的传教士”走了。
“他是一位优秀的探求者,是他那个领域的领头羊,他讲述的题
目是宇宙,而课堂则是整个世界。”笔者一直在为萨根先生逝世
后才读到他的作品、了解他而深深遗憾,一直为他毕生怀有的探
索宇宙的好奇心与对科学普及的热情所深深激动。
在萨根先生逝世五年后的今天,看着伪科学与迷信仍然出没
于这个世界,笔者觉得有必要在此缅怀萨根的一生和他的主要贡
献,并重提他的科学精神。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了解他的思想、他
的品格和他献身科学的一生。
卡尔·萨根1934年11月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市的一
个工人家庭,其父是一位裁缝。他母亲的溺爱培养了他最初的自
信。少年时代,他喜欢天文学,同时也是一个科幻小说迷。天文
学书籍与科幻小说,无疑对于他选择日后的从事的职业与研究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数十年后,他在他的那部着名的《宇宙》
中,谈到在参与“海盗”号的火星探测活动中,第一次看到从火
星表面发回的照片时,仍然深情的回忆起年少时读过的讲述火星
上“巴苏王国”的科幻小说。
萨根195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
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在1960年获得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博士。在
60年代早期,他执教于哈佛大学。自1971年起一直到他逝世,他
在康耐尔大学担任天文学与太空科学的硕士与博士导师。即使是
在他病重期间,他仍然继续指导他的学生。
萨根先生在短短的62年生命中,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他在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海盗”、“旅行者”、“伽利略”
等行星探索计划中起到重要作用,荣获了NASA的特别科学成就
奖,并且两次被授予杰出公共服务奖和阿波罗成就奖。可以说,
萨根先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取得重大成功的一系列行星探
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
将第2709号小行星命名为“萨根”。
萨根先生不仅仅在行星探测计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
在行星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萨根先生是美国天
文协会行星科学分会、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会行星研究会以及
美国科学促进会行星学会的主席,他的研究重点是金星的温室效
应和火星的季节变化。他在学位论文中创立了金星大气的温室模
型,对金星表面的高温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萨根先生不但是一位从事专业研究的天文学家,更是一位出
色的科普专家与科学教育家,他不仅仅注重于专业的天文学研究,
更重视让大众了解科学,了解宇宙,了解天文学家们所从事的工
作。萨根先生早年在芝加哥大学对文化经典的学习和人文课程的
滋养为他提供了广博的知识,使他在从事科普创作时游刃有余,
能够用优美的语言将诸多深奥的科学道理娓娓道来,他对科学的
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使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
么的科学家”。他一生着述颇多,除了他在杂志上发表的许多文
章之外,他还写了30本科普书籍。其中《伊甸园的飞龙》一书于
1978年荣获美国普利策奖。1980年,他推出了由他亲自参与编导
与表演的13集电视系列片《宇宙》,该片向观众讲述了宇宙的过
去与现在,以及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与取得成果,在世界上引
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这部电视片被翻译为10多种语言,在60多
个国家放映,观众达5亿!此片配套的科普书籍《宇宙》成为美
国《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也是历史上英
语出版的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1998年,该书由周秋麟翻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使中国读者能够一览该书风采。不过可惜
的是,这部电视系列片虽然早在80年代,李元先生就已译制完毕,
而至今10余年过去,不知何原因中央电视台一直未播出,实为一
件憾事。(编者注: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将于12月21日零点10
分(即20日午夜)播出《宇宙》,共13集,两周播完。)
除了《宇宙》之外,萨根先生的《布鲁卡的脑》、《暗淡蓝
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宇宙中的智能生命》、《接触》、
《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等书均被翻译成
多国语言,为世界所熟悉。
萨根先生致力于科普工作并非为所有人所理解。他一度因从
事科普宣传遭到一些同行的轻视与贬低,他们嘲笑他的工作与在
屏幕上侃侃而谈的形象,甚至认为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降低科学
家的自身价值。但是萨根先生仍然我行我素,对这些见解不予理
睬。萨根曾坦言,他之所以极力向公众传达科学,主要因为科学
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的 金光大道;科学可以是我们
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保持警觉;科学可以使我们懂得关于
物种、生命、星球和宇宙的起源、本性和命运;科学是反对神秘
主义、反对迷信的堡垒。
萨根先生在科学、文学与公共事业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也
许就是他已经成了美国人民心目中的代表现代科学的偶像;以及
在世界上,对于许多人来讲,卡尔·萨根就是太空科学和太空探
索的化身。他为科普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其赢得了美国青
少年的尊重与喜爱,他的知名度在美国超过了明星与政治领导人。
1991年在美国青少年中进行“十大聪明人”的评选,萨根名列榜
首,当年被美国人视为英雄,在海湾战争立下赫赫战功的斯瓦兹
克夫名列第二,而美国前总统里根名列第四,时任总统的布什名
列第六。
为了表彰萨根先生在将科学应用于公共福利的贡献,萨根先
生还被其他国家和部门授予多项奖励,如美国太空航行委员会的
约翰·肯尼迪太空航行奖、探索者俱乐部的第七十五届年会奖、
苏联航空联合会康斯坦丁·柴可夫斯基奖、美国天文协会马素斯
基奖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颁发的公共福利奖和美国国家科学院最
高奖等等。
萨根先生的研究一直集中于那些可能性不高,但是对人类具
有巨大潜在影响的问题上。比如核战争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早在
1982~1983年,他就和五位科学家一起撰文指出:根据他们的计
算结果,如果爆发全球性的核战争爆发,势必造成全球性的气温
下降,全球气温会远远低于地质时代的冰河时期。由此产生的后
果,将是全球农业的彻底崩溃——这无论对于世界文明或哪一个
国家,都是极其可怕的。从后来历史发展可以看出,核冬天的确
使得冷战双方,尤其是苏联认识到核战争是徒劳无益的,从而大
大降低了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在萨根先生十几岁时,他曾说过“耶稣基督是外星生命”这
样令人吃惊的的话。对于卡尔·萨根而言,他毕生坚信存在地外
生命甚至是地外文明。他一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用于研
究寻找地外生命的方法,并且写了多篇文章讨论地外生命可能的
存在形式,他被学术界公认为宇宙生物学的奠基者。在1973年发
射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上,应萨根先生的要求,放置了现在已广
为人们所知的那块指示地球与人类基本信息的金属标志牌,以希
望当外星人截获这个探测器之时能够了解地球与人类的基本情况。
对于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萨根在他与安·德鲁彦合着、
被翻译为多国文字的着名科幻小说《接触》(1997年被改编为电
影,由女影星朱迪·福斯特主演,国内引进后将片名翻译为《接
触未来》)中,借女主角阿洛依博士——那位致力于通过射电望
远镜倾听,以找出地外文明发来的消息的科学家(这显然是卡尔·
萨根以自己和其他积极倡导和参与SETI的科学家,如德雷克为原
型)之口,讲到:“宇宙是如此之大——比我们任何人所能想象
的都要大,如果其中只有我们一个文明,那太浪费空间了”,这
段话表明了当前地外文明研究的哲学背景。萨根先生正是这样想
的,他为寻找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不懈努力。现实生活中,在同
《接触》中一样,通过用射电望远镜倾听太空的无线电信号来寻
找地外文明的SETI计划的初期,在NASA停止资助之后,萨根曾
各处奔走宣传,以获得足够的经费,使得该项目能够得以继续进
行。虽然现实生活中的SETI迄今为止还没有收到可以确认为地外
文明发出的信号,但是萨根和其他SETI的科学家们毕竟使得人类
迈出了可能与地外文明接触的第一步,如果有一天,真的发现了
地外文明,萨根先生在取得这一人类历史中最大发现之中自然功
不可没。
“科学太重要了,但是不能仅仅靠科学家来操劳。” 萨根面
对世界范围内伪科学以及各种神功邪教、神医之类的迷信大行其
道甚为担心,他告诫道:科学激发了人们探求神秘的好奇心,但
伪科学也有同样的作用。很少的和落后的科普所放弃的发展空间,
很快就会被伪科学和迷信所占领。如何能避免邪说泛滥?如何能
让科学深入人心,伪科学与迷信没有市场?在萨根先生看来,就
是要向人民大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让科学成为大众都感兴趣和
普遍关心的话题。
在很少有科学家实际投身于对介乎科学边缘的或伪科学的信
念进行检验或向之挑战时,萨根先生勇敢地站了出来,与伪科学、
迷信与盲从抗争。作为美国超自然现象说法科学探求委员会的成
员,萨根先生一直关注着社会中流毒甚广的伪科学典型,努力探
求伪科学产生的根源,揭露伪科学的本质。在他去世前半年,萨
根先生出版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部着作《魔鬼出没的世界——科
学:照亮黑暗的蜡烛》(该书已由李大光翻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在该书中,萨根总结了自己多年所思所想,全面
的反映了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全书充满了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精
神,通过透彻的分析和发人深思的启示,详细的阐述了科学与非
科学、伪科学的区别。萨根以广博的知识、犀利的思想对伪科学
的实质进行入木三分的揭露。对伪科学与伪科学后面所隐藏的反
科学的意识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该书当年便创下最佳畅销书第一
名的记录。
萨根曾直率地指出:任何一个社会,如果希望在下个世纪
(21世纪)中生活的更好,且其基本价值不受影响的话,那么都
应该关心国民的思维、理解水平,并为未来做好规划。的确,在
现代社会中,公众需要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需要的是一种科学
的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就是萨根先生不断提到的好奇心、探究真
理的精神、怀疑精神、参与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实证意识。
萨根先生从不讳言自己对于科学,对于宇宙探索终生怀有的
热情,“该书讲述了我与科学终生不渝的爱情故事”,他在自己
的书中多次这样讲到。如今,我们已永远无法知晓,有多少人因
为萨根的作品影响,为他的热情感动而投身于科学,也永远无法
知道有多少普通民众因为同样的原因对科学事业报以同情,但我
们深知,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更多像萨根这样的科学家。
萨根,接触宇宙的人,他从未放弃过他那种孩子般的对宇宙
的好奇心,他以自己的热情为人们理解科学而努力终生,使无数
的人们对科学发生兴趣。全世界的人们一定会牢牢记住他的名字,
长久的深深怀念他!
Ⅵ 世界上有几大姓氏
百家姓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腾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于会 甄麴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麋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甯仇栾暴 甘麻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郤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欧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益桓公
复姓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司徒司空 鲜于闾丘 元官司寇 仇都子车
颛孙瑞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梁
晋楚闰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
东郭南门 东门西门 南宫岳帅 侯亢况后 有琴商牟 余饵伯赏
墨哈谯亘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副研究员经过多年的收集和研究,发现中国人古今姓氏已超过22000个。
这22000个姓氏包括少数民族的汉译姓氏。比如蒙古族、满族、藏族以及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古今姓氏,这4个民族的汉译姓氏,总数至少在4000个以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姓氏已经消失。
中国姓氏无奇不有, 遂宁市档案馆职工陈历甫历时30多年,终于写出了一本220万字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 》,该词典共收集了10129个姓氏。
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
据初步统计,中国历代文献记载中前前后后出现过的姓氏,共达6403个,其中: 单字姓氏:3730个 双字姓氏:2498个三字姓氏:163个 四字姓氏:9个 五字姓氏:3个 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姓氏,特别是许多复音姓氏,早已从历史上消失。 又据80年代统计,现在使用的汉字姓氏,北京市有2225个;上海市有1640个;沈阳市有1270个;武汉市有1574个;重庆市有1245个;成都市有1631个;广州市有1802个。以上七大城市共有不同的姓氏2587个。另据报导,目前台湾省近两千参佰万人口中,共有姓氏1694个。 从这些资料推测,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亿使用汉字姓氏的人口中,现存的姓氏数量约为三千个左右。
最新中国姓氏排名:
1-10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
11-20 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
21-30 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
31-40 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
41-50 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
51-60 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
61-70 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
71-80 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
81-90 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
91-100 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前10大姓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
据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据介绍,我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
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去年“李”是第一姓
晶报讯新华社消息,去年1月10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姓氏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与深圳市鼎昌实业有限公司对中国人姓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4100个姓氏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分别占我国总人口的7.4%、7.2%和6.8%。
20年前,中科院公布了当时100家大姓的排序。数据表明,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
这100个姓氏的人,总计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其中排列在前的十九个大姓加起来,已占汉族人口一半以上。这种编排,从中不仅窥出姓氏几千年来的发展脉络,更具有严格的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
Ⅶ 世界上有夜明珠吗图片
世界上真有夜明珠吗?
夜明珠是夜间发光的天然珍宝,在中国历史上数千年来广为流传在哲学、经济、政治、文化、诗歌、小说、珠宝等各个领域内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现今夜明珠的不断问世,不仅使夜明珠的历史记载得到印证从神话走进现世,又大大地丰富了中国王文化内涵,引起了考古界、历史界、地质界和珠宝界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收藏界的重视,成为人们喜爱的收藏品。
据史籍记载,早在史前炎帝神农氏时代已经出现夜明珠,如神农氏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春秋战国时代,如‘悬黎’和。垂棘之壁’夜明珠等已被视为“天下名护。其珍贵价值同。和氏壁’并驾齐驱,只有当时的大官家陶来公(范合)和价顿(战国时大商人)二人才买得起。晋国曾以“垂棘之鳖’夜明珠为诱饵‘假道于虞以代编’。楚、宋、魏等国的大夫曾借夜明珠
寓意哲理,讨论国家大事。
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烛’2汉光武皇后之弟郭况,‘悬明珠于四垂,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以炫耀其富有。武则天赐与玄宗玉龙于夜明珠。玄宗又回子(市宗)1清珠。光照一室’。唐有车时,一颗名为“水珠”的夜明珠,售价亿万。虽然有些仅仅是传说,但夜明珠在我国历史L已逐步形成为一种文化。
宋元明时期,皇室尤喜夜明珠,其中成吉思汗夜明珠,在台湾曾被偷盗,后被台湾警方破案,物归原主。元明曾派官员到斯里兰卡米买到红宝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明代内格曾有数块祖母绿夜明珠,夜有光明如烛.清慈德太后凤冠上有九颗夜明珠已被发现四颗,死后口中所含夜明珠,公元1928年军阀孙殿英东陵盗宝后,将其赠与宋美龄。
中国人喜爱夜明珠和有关夜明珠的传闻,历代不衰,然而为什么尚未见到考古出土的夜明珠呢?其因有二:一是历代夜明珠不像玉器那么繁多,在历史上是相当稀少的珍宝;二是未被人们重视长期以来人们把夜明珠当成一种传说或神话,历史上有无夜明珠很多人表示怀疑,同时夜明珠在白天不能被发现,所以在出土物中,即使有夜明珠,也会被忽视,有谁晚上在黑暗中去鉴定玉器呢?
不过,最近几年,夜明珠已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在河南省三门峡国墓地鉴定古王玉质时,想起了“垂棘之变’夜明珠,尽管不太可能在国墓地出土,但由于晋国代沈国时,借道虞国已使用了‘垂棘之壁’夜明珠,我们还是注意了这一问题。公元1999年5月工日至27日,在安徽省巢湖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王文化会议上有些与会考古专家对夜明珠发生了兴趣。公元2001年5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西山大党寺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王文化会议上,同一些考古专家谈起夜明珠时,也觉得应该引起考古界的重视。同年9月18日至22日,在台北市由台湾大学组织召开的海峡两岸古玉学会议”上大陆和港澳台部分考古专家与笔者谈起慈禧太后夜明珠时,都希望
进一步了解清楚,有意识地重视夜明珠的发现。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首先发现了萤石夜明珠,其后又有不断发现。最近几年我国又发现了珍贵的钻石夜明珠以及水晶夜明珠、俚辉石夜明珠等等,国内外夜明珠被炒得沸沸扬扬。公元2002年1月,一颗重达14350克的萤石夜明珠在深圳和上海亮相。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夜明珠的不断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宣传媒体的极大重视,记者和报刊也不断进行采访报道。
夜明珠的发现,并非易事。要得宝更需识宝,古代有人不识宝,曾将悬黎夜明珠弃之湾泞。魏国一老农得到径尺大的夜明珠,见夜光大怖,于是丢弃至远野。也有人把夜明珠发光当成“祸水’而“打之沙石间。近代,四川有人将水胆水晶夜明珠砸碎,青海则有人将水晶夜明珠扔到杭州西湖之中,皆悔之晚矣。公元1982年河南郑州车广岭先生在收购水晶时,首次发现了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萤石夜明珠。同年,广东省霍先生在广东某矿山,首次发现了萤石夜明珠产地,广东有色金属研究院通过对该萤石夜明珠的科学测试和研究,其发光(磷光)奥秘已被揭开。萤石夜明珠发光机理同成分中掺入三价稀土元素有关。公元1995年,广东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又对萤石夜明珠进行测试研究,证实其发光确与稀土元素有关,指出“萤石本身就是一种发光物质,适当稀土杂质的掺入改善了矿物发光性能,当然这种不多不少恰倒好处的稀土掺入量与成矿环境有关’成矿环境是地质工作者最为关注之事,有利于开发夜明珠资源,已知新发现的各种矿物或宝石夜明珠均为我国所产。
夜明珠的科学测试和研究工作还刚刚开始,已发现的钻石。水晶、等夜明珠尚未进行进一步测试和研究工作。在测试工作中,也应对其有无放射性以及所含剂量做测试如对萤石夜明珠已测放射性剂量只有1.0*10-8居里/千克,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收藏者完全可以放心。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现代夜明珠的不断发现,鉴定夜明珠的工作已经摆在专家们的面前。这几年发现了铱抹在萤石或其他石头的表面,或在玻璃、水晶、翡翠等上面打眼,然后再灌进磷光粉来冒充真正的自然界天然产出的夜明珠。夜明珠的造假现象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购买和收藏夜明珠时要特别注意,切勿上当受骗。
目前,有人提出某些宣传媒体将夜明珠炒成“天价”,建议国家能制定价格标准,这在计划经济时期有可能,但现在却很难做到。夜明珠在市场经济时期依然会是自由变化的价格,只能由买卖双方决定。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这一点大家都很明白,现在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合理利用夜明珠资源的问题。
这本《古今夜明珠》是应珠宝界、地质界、考古界、历史界特别是收藏界众多朋友和专家学者的建议撰成的,也是笔者(彩版一)多年来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希望对广大夜明珠爱好者和广大读者有益,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编写过程中,笔者尽量引用原文和加以注解,便于读者查证和进一步研究。特别应当提到的是,在第三章中笔者将帅德权、钟华邦、王根元、王徽枢。李宝家、胡立坤、周世全、程广宗、齐石成、沈才卿等专家学者已发表的部分重要论述和大作选载,以飨读者。在此也应当指出,他们对我国夜明珠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中国古籍浩瀚有关夜明珠的记载颇多,有的是正史记载,有的是野史传说,有的是小说甚至神话故事,给我们研究古代夜明珠提供了重要信息。本书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希读者及专家学者指压笔者将感谢不尽。笔者在此感谢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史树青先生为本书题字和写序(彩版二)故宫博物前副院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杨伯达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先生等担任本书顾问,感谢我国着名奇石收藏家李广岭先生及我国着名夜明珠收藏家杨进先先生等为本书提供夜明珠实物标本及有关资料,特别感谢文物出版社编审楼宇栋先生担任本书编辑并对笔者精心指导,使笔者感到十分荣幸受益匪浅。笔者相信,在我国将会有各种类型的夜明珠不断的面世.
参考资料:http://pinshixuan.com/a/zuanshiyemingzhu.htm
回答者: yyfreeliang - 大魔法师 九级 12-
Ⅷ 世界上有多少个姓
504个。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柯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于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历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溥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阳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逮
盍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徐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司徒 司空
Ⅸ 世界上姓张的有多少人
张姓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大姓氏,人数众多,分布极广。按照姓氏排列,我国张姓人口排在李、王之后居第三位。人口已超过一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相当于英、法两国人口的总和。张姓后裔不但遍及全国,而且海外亦为数甚众。张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姓源郡望�
张姓大致有四个来源。�
一、黄帝赐姓。张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由中华民族共同祖先,五千多年以前的黄帝直接赐姓。东汉《风俗通》记载:“张、王、李、赵,黄帝赐姓”。张姓的由来,《广韵》上说:“张姓本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元和姓纂》上说:“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可见,张姓的得姓始祖是张挥。但张挥与黄帝的血缘关系有两种说法:一说张挥是黄帝的儿子,另一说则认为张挥是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的第五个儿子,即为黄帝的孙子。�
令张姓人倍感自豪的是他们不仅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而且始祖张挥是弓箭和网罗的发明者。对于靠手持木棒、石块去猎取飞禽走兽的远古先民来说,弓箭和网罗的发明确实是一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事,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张挥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发明家。张姓人在介绍自己姓氏时常说:“我姓张,弓长张。”一句话就将张姓的特点概括得简洁、明了。�
二、出自姬姓。另一支张姓是由姬姓而来亦以黄帝为始祖。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人名解张,字张侯,世代为晋国卿士,其后裔以字为氏即为张氏。三家分晋以后,其族人仕韩国为公族大夫,渐成望族。�
三、改姓。历史上其他姓氏的人因种种原因改姓张,后裔繁衍成为张姓的一部分。如三国时魏国大将张辽原姓聂,改姓张。又如三国时诸葛亮赐南方人酋长龙�那为张氏。�
四、与道教有关。汉代以后,张姓发展很快,这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传有关。道教自称源于黄帝,又盛行“黄帝赐姓张氏”之说,因此,道教领袖常用张姓。如张角、张鲁等。�
历史上,张姓出现了很多名门望族。根据《中国姓氏辞典》,张姓的郡望大致有:清河郡、南阳郡、吴郡、安定郡、敦煌郡、武威郡、范阳郡、牛建为郡、沛国郡、梁国郡、中山郡、汲郡、河内郡、高平郡、襄阳郡、洛阳郡、河东郡、始兴郡、冯翊郡、平原郡、河间郡、魏郡、蜀郡共23个郡望。�
清河郡是张氏最早最大的郡望,清河是张姓始祖挥的居住地,本文介绍的鄞江张氏出自清河郡。�
鄞江张氏上祖派衍概况�
自张挥传至58世张仲,字广明,号仲甫,周宣王时卿士,辅佐周宣王。《诗经.小雅.六月》有“侯谁在矣,张仲孝友”一句,赞颂张仲孝顺友爱之美德。北宋年间,张仲被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南宋年间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帝君”通称“文昌帝君”,建庙崇奉,与关圣帝君同列祀典。70世张侯字仪昭,周考王时为晋国大夫。会诸侯战于鞍,以必死致胜,位列忠贞侯,事见《史记》。80世张良字子房号仁寿,辅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封留侯,拜宰相,后人称为帝师,和萧何、韩信同称为辅汉三杰。86世张明,讳嵩,字贵和,号普辉,时值王莽篡汉,世族多遇害,为避仇害,携家族五百余人自徐潜渡扬子江,其中有的易姓罗、许、薛,从此便有四姓不联姻之说,后至衢州鹤林寺经五代复成国族。103世张韪字能万,晋时散骑常侍,随晋元帝南迁,寓居江左。119世张君政字芳清为韶州别驾,便在曲江定居。122世张九龄字子寿,唐开元时贤相,以刚直不阿闻名于世,且文学冠一时。唐玄宗五十寿辰时,大臣皆献宝鉴,唯时任中书令(即宰相)的张九龄以《千秋金鉴录》作礼品上奏,受到玄宗嘉奖。时人称曲江公,卒谥文献,追赠司空。134世张载字穆序,号子厚,宋理学家,迁陕西宝鸡眉县。136世张端字臣楷,诰授宝鸡太守,时值金兵南侵,北宋重和年间(1118—1119)由陕西宝鸡眉县迁至汀州宁化石壁都葛藤凹开基,尊为张氏入闽始祖。139世张扬德,河北太守,生三子,长化龙宋解元,留居宁化;次化孙宋中宪大夫;三化凤宋武举迁福州。�
鄞江始祖张化孙�
张化孙系张挥140世孙,讳衍,字传万,生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二月二十日子时,薨于咸淳三年(1267)五月二十九日申时,享寿93岁。他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考取进士,诰授中宪大夫,后受朝廷委派“作牧汀州”任汀州知府。宋宁宗嘉泰年间(1204),时逢战乱,他“卜吉移居闽上杭”由宁化石壁迁至上杭北乡深坑尾官店前上吉街开基(今上杭白砂茜洋村)。上杭地处汀江中游“黄金水段”,汀江别称鄞江,张化孙被其千万裔孙尊称为“鄞江始祖”。�
张化孙为官公正廉明,为百姓兴利除弊,关心群众疾苦,政绩卓着,晚年居家,仍乐善好施,修桥筑路,赈济灾民,深受百姓拥戴。他还精通《周易》、《勘舆》,擅长歧黄之术,常为群众免费治病,人称“活菩萨”。民族英雄文天祥与张化孙交往密切,他对张化孙的为官、为人颇为赞赏,还为张化孙题写“像赞”云:〖HTK〗“公之丰采,气宇轩昂;公之品行,正直端庄。诗书博览,忠孝名扬。作牧汀州,合郡群黎沾德泽;开基杭邑,一门父子沐恩光。纂修宗谱,报本不忘。钟灵毓秀,桂馥兰芳;绵绵世泽,长发其祥。”张化孙仙逝后,葬于上杭县白砂镇茜洋村李屋背头大坪岗上,墓地呈“金盘载珠”形。墓联:“派盛清河绵世泽支蕃闽粤振家声”;横披:“克昌厥后”。联文反映了张化孙一脉“中原南迁,鄞江开基”的创业轨迹,体现了张化孙后裔“繁衍生息,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墓前竖18根华表,象征18房裔嗣侍立墓前,蔚为壮观,凡到此参观拜谒者,都啧啧称赞:确系风水宝地。�
张化孙十分重视对后代的培养与教育,把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写成诗训。告诫子孙以上祖为典范,做有用之人,光宗耀祖,留芳百世。张化孙遗诗(遗训)通称外八句,要求子子孙孙不仅熟读熟记,而且要身体力行。外八句如下:�
清河系出源流长,卜吉移居闽上杭。�
百忍家声思祖道,千秋金鉴慕宗祊。�
承先孝友垂今古,裕后诗书继汉唐。�
二九苗裔能禀训,支分富盛姓名香。�[/align
张化孙给后代留下的辈份诗(内八句)如下:�
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
仲兴山贻远,永廷应万崇。�
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
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
上述内八句和外八句,张化孙后裔均将其当作座右铭,世代相传。成为检验张化孙后裔是正宗的或冒牌的“试金石”。相传张化孙后裔外出,“寻根认同”时,都会互相考问“内八句”和“外八句”,加以检验。回答正确,就“梓叔”相称,热情接待。回答不上,被认为是冒牌货,会被婉转地吃上“闭门羹”。�
张化孙妣陈恭人生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十二月初一日辰时,卒于景定三年(1271)三月十八日丑时,享寿89岁。妣阙恭人生于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十一月初十日寅时,卒于咸淳七年(1271)三月十三日午时,享寿88岁。陈、阙两恭人合葬于离张化孙墓地约2华里的官地村水尾神仙坑,墓地呈“飞凤展翅”形。�
张化孙与陈、阙恭人生18子,传108孙。他们继承和发扬客家人敢于冒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用族规家训规范子孙后代的言行,树立名门望族的良好风范。�
张化孙后裔播迁概况�
张化孙儿子为云字辈,18子从长房到第十八房,将其名字连起来便是一首诗,即18房联诗:�
吉庆祯祥集,从龙福自绵;�
景星卿帝阙,倬彼定名云。�
长房吉云,字瑞世,号一郎,迁田梓头居住,妣王五娘、曾六娘,生六子。嗣孙分迁福建漳州、泉州,广东潮州、嘉应州等地。�
二房庆云,字瑞亮,号二郎,迁泮迳,妣林氏,生七子。嗣孙分迁福建福州,江西等地。
三房祯云,字瑞兴,号三郎,迁进源塘居住,妣凌氏,生九子。嗣孙分迁福建泉州、晋江、德化、福州等地,江西省各地。�
四房祥云,字瑞庭,号四郎又号十六郎,当时未外迁留在上杭,妣蓝四娘、赖五娘,生七子。嗣孙分迁福建上杭、永定、长汀、武平、新罗、连城、漳州等地,广东梅县、大埔、兴宁、五华、饶平、丰顺、潮州、汕尾、汕头、陆丰等地,江西于都、宁都、兴国、赣县、南康、萍乡、吉安、修水、铜鼓、上犹、崇义等地,湖南浏阳等地。�
五房集云,字瑞彩,号五郎,迁樟树潭居住,妣邱七娘,生三子。嗣孙分迁福建南平,江西兴国等地。�
六房从云,字瑞明,号六郎,迁上杭胜运里黄竹头居住,妣杨八娘,生二子。嗣孙分迁广东程乡(今梅县)、兴宁、五华、潮汕等地。�
七房龙云,字瑞华,号七郎,迁上杭胜运里香坑脑,妣胡氏、钟氏,生四子。嗣孙分迁广东嘉应州和潮汕一带。�
八房福云,字瑞霭,号八郎,迁广东嘉应州下市攀桂坊,妣刘六娘,生六子。嗣孙分迁上杭小吴地,广东嘉应州、镇平(今蕉岭)等地。此房裔孙万三后裔迁居台湾屏东,族众旺盛,达三、四万人,建有化孙公祠和万三公祠。�
九房绵云,字瑞文(有谱瑞元),号十郎,迁广东嘉应州松口,妣陈十娘,生四子。嗣孙分迁广东梅县、大埔等地。�
十一房景云,字瑞尧,号十一郎,迁居横山下,妣谢三娘,生五子。嗣孙分迁广东嘉应州、大埔、丰顺、饶平、海丰、陆丰,江西兴国,福建上杭小吴地,连城河源里、张家营等地。�
十二房星云,字瑞霞,号十二郎,迁清流县,妣程六娘,生六子。嗣孙分迁福建清流、永安、沙县等地。
十三房卿云,字瑞唐,号十三郎,迁福州,妣苏二娘,袁八娘,生十子。嗣孙分迁福建福州、建瓯、泉州、上杭,广东广州,浙江云和等地。�
十四房帝云,字瑞汉,号十四郎,迁潮州,妣易五娘生四子。嗣孙分迁广东潮州、广州等地,福建永定、武平等地。�
十五房阙云,字瑞发,号十郎,迁漳州,妣朱三娘生六子。嗣孙分迁福建漳州,广东潮州等地,江西兴国、于都等地。�
十六房倬云,字瑞凌,号十六郎(又号家承)迁居徽州(有谱载迁汀州水南),妣钱满娘,生五子。嗣孙散居福建、江西上犹等地。�
十七房彼云,字瑞崇,号十七郎(又号家营)妣刘氏,生九子。嗣孙迁居福建漳浦、漳州 ,新罗曹溪、东肖,漳平永福,连城南团水西,武平,永定培丰,上杭小吴地;广东大埔茶阳漳溪西河黄堂村,蕉岭神岗、广福,梅县石扇;江西瑞金等地。�
十八房定云,字瑞东,号十八郎(又号三十郎),妣欧阳氏,生八子,嗣孙散居永定金沙、上杭白砂,广东镇平,江西兴国、于都、会昌、万安、吉安等地。�
以上十八房中,至今还有5房裔孙没有与祖籍地上杭取得联系,分别是:二房庆云裔;六房从云裔;七房龙云裔;十房绵云裔;十二房星云裔。热切期望各地梓叔和知情者告知上杭张化孙研究会。�
经过八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如今,张化孙裔孙播迁海内外,遍布闽、粤、赣、台、湘、浙、桂、黔、川、皖、鲁、港、澳等省、区,发展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国,已达一千多万人,这一奇特现象被客家学研究者称为“张化孙现象”。资料记载:台湾四百万客家人中,张姓人口就有105万,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张化孙后裔,也就是说,张化孙裔孙在台湾就有90多万人。�
古坊张氏�
上杭的另一脉张氏是中都古坊张氏。因资料所限,简述如下:�
古坊张氏奉张考植为太始祖,张考植居苏州吴县张家巷。考植11世孙考�,又名志,宋进士,任江西宁都县令并在该地定居。考植14世孙三二郎与三八郎从宁都先迁宁化石壁后再迁至上杭。�
古坊张氏奉三八郎之子显卿为一世祖。显卿生二子:长文贵迁漳州,次德生居中都古坊。根据族谱记载,古坊张氏外迁的有:四世继安的二子张都与六子张细迁广东龙川县,三子张厚迁邵武、光泽;5世张镇之子张华移武平小兰,张成之子张良、张銮分别迁武平桃里乡、陂里乡,世昌之子承谟迁武平大兰园;10世守谦、守玉、守勤、守仕迁江西;11世可玉迁江西万载,鹏飞、鹏升、鹏盛迁湖南平江;12世荣也、赋也迁广东潮州,明临携后裔迁江西宁州;13世文选、文远、显贵迁江西新昌,清宸、万选、万达、万进迁福建建宁,明俊携四子迁广东潮州;14世绍云携子福泰迁贵州;15世乔昌、乔盛、宽上携三子迁江西,春泰、赠泰迁广东连山,建昌迁贵州;16世集球携子迁福建建宁,学恕、学龙、学起迁广东潮州;17世敢玉、敬玉、攻玉、致玉、璞玉迁江西临川,顺兰、建兴、长兴、连兴、进才迁广东;18世书明迁湖南。�
堂号楹联家训�
张姓最早的堂号为清河堂,属郡望堂号。此外张姓堂号还有金鉴堂、孝友堂、亲睦堂、冠英堂、燕贻堂、敦睦堂、宗岳堂、敬谊堂、源流堂。张化孙一脉还有敦和堂、德远堂、乡贤堂、世英堂、德馨堂、追远堂、孝友堂等。�
历史上各个朝代张姓人文鼎盛,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公侯将相、骚人墨客。这从张姓楹联中可以领略出来:�
上杭张化孙祠及张化孙裔孙在各地的分祠中,有一副嵌字长联,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等数字,嵌入联内,每个数字都包含了一位张姓历史名人。联文如下:�
赐姓自轩辕,大儒一人(张仲)、铭垂两篇(张载)、辅汉三杰(张良)、功高四相(张说)、将封五虎(张飞)、博物六史(张华)、貂蝉七叶(张安世),悉是清河族派。�
扬名昭世德,位列八仙(张果老)、鼎甲九成(张九成)、平戎十策(张方平)、书忍百字(张公艺)、金鉴千秋(张九龄)、青钱万选(张鷟)、道隆亿尊(张道陵),依然文献宗支。�
此外,张化孙一脉楹联还有:�
汉侯门第,唐相家风。�
鼻祖肇青阳,公侯、将相、神仙,代光国史;�
大宗开白马,孝友、忠贞、道学,世笃家风。�
孝友传家,承百忍之风规,居同九世;�
诗书裕后,诵十章之鉴录,宝重千秋。�
百忍图千秋鉴万选钱家传至宝,�
汉韬略唐忠贞宋道学代出名贤。�
曲江风度家声远,剑阁才名世泽长。�
横渠明礼,南轩好仁,贤哉由士希耳;�
睢阳将才,曲江相业,忠矣移孝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