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机关枪的图片一共有多少
扩展阅读
浑圆饱满女人图片 2025-09-18 21:55:18
江西抗疫图片素材 2025-09-18 21:42:26

机关枪的图片一共有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9-21 02:39:04

❶ 机关枪有多少种类

机枪
机枪是带有枪架或枪座,能实现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

机枪带有两脚架、枪架或枪座,能实施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机枪以杀伤有生目标为主,也可以射击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装甲目标,或压制敌火力点。通常分为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和大口径机枪 。根据装备对象,又分为野战机枪(含高射机枪)、车载机枪(含坦克机枪)、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轻机枪装有两脚架,重量较轻,携行方便。战斗射速一般为80~150发/分,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机枪装有稳固的枪架,射击精度较好,能长时间连续射击,战斗射速为200~300发/分,有效射程平射为800~1000米,高射为500米。通用机枪,亦称两用机枪,以两脚架支撑可当轻机枪用,装在枪架上可当重机枪用。大口径机枪,口径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内的空中目标 、地面薄壁装甲目标和火力点。

加特林多管式机关枪—— 多管式机枪起源于15世纪、16世纪的多管式机枪以及后来的的多管炮。美国着名机械师理乍得·杰丹·加特林于1862年发明了手摇式多管重机枪。加特林把 6至10根枪管并列安装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能。一个熟练的射手,每分钟可发射约400发子弹。加特林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的多管式机关枪,虽然它后来被其它的新型机枪所取代,但它的结构原理至被作战飞机和军舰上的多管速射炮所应用并保留着 “加特林机关枪(炮)”的名字。

马克沁重机枪—— 美国工程师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出身贫寒,通过勤奋自学而成为知名的发明家。1882年,马克沁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这说明枪的后坐具有相当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正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后坐现象中,为武器的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据从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连续供弹。为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马克沁还采用水冷方式。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 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

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马克沁重机枪获得成功后,许多国家纷纷进行仿制,一些发明家和设计师针对马克沁重机枪的原理和结构进行改进和发展。1892年,美国着名械设计家勃朗宁和奥在利陆军尉冯·奥德科莱克几乎同时发明了最早利用火药燃气能量的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机枪,这种自动原理为今天的大多数机枪年采用。美国枪械设计师B·B· 霍奇基斯所设计的1814型机枪是最早的气冷式机枪,这种机枪取消了水冷式机枪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机枪较为轻便。

轻机枪——最早的机枪都很笨重,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不方便。各国军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

丹麦炮兵上尉乌·欧·赫·麦德森,在马克沁发明重机枪后不久,即开始研制轻机枪。在18世纪90年代,麦德森设计制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的机枪,定名为麦德林轻机枪。该机枪装有两脚架,可抵肩射击,全重不到10公用。麦德林机枪性能十分可靠,口径和结构多变可适应不同用户要求,因此是当时军火市场上的热门货。

在1901年,意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诺也曾研制出一种性能非常出色的轻机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意大利当局决定对其严加保密,为了不走漏风声,竟下令不准生产佩利诺机枪,却从国外订购大批性能劣于佩利诺机枪的重机枪装备意大利军队。直到1916年,意大利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吃到了缺少轻机枪的苦头之后,才匆忙将佩利诺机枪投入生产装备军队。

轻重两用机枪—轻重两用机枪又称通用机枪,它既可以成为轻机枪,因便灵活,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又可以成为重机枪,发挥射程远,连续射击时间长的威力。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这次大战中,水冷式重机枪显示了很大威力。所以在1919年美、英、法等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凡尔塞和约中,明文禁止德国对任何水冷式重机枪的研制。希特勒建立德国纳粹政权的初期,既要重整军备,发展新武器,又要掩人耳目,避免列强的制裁。所以德国在发展轻机枪的幌子下,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机枪。这种枪改水冷为空气冷却,枪管装卸非常简便,用更换枪管的办法解决因连续射击而发生的枪管过热问题,供弹方式既可用弹链,又可用弹鼓,既可配两脚架,又可装三脚架。这种MG—34式机枪装在两脚架上,配上弹鼓,就是轻机枪(重12公斤);装在三脚架上,配上弹链,就是重机枪;若在高射枪架上,又可作高射机枪用。并还能安装在坦克和装甲车上。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轻重两用机枪。它后来改进发展为MG—43轻重两用机枪。

带有两脚架、枪架或枪座,能实施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机枪以杀伤有生目标为主,也可以射击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装甲目标,或压制敌火力点。通常分为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和大口径机枪 。根据装备对象,又分为野战机枪(含高射机枪)、车载机枪(含坦克机枪)、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轻机枪装有两脚架,重量较轻,携行方便。战斗射速一般为80~150发/分,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机枪装有稳固的枪架,射击精度较好,能长时间连续射击,战斗射速为 200~300发/分,有效射程平射为800~1000米,高射为500米。通用机枪,亦称两用机枪,以两脚架支撑可当轻机枪用,装在枪架上可当重机枪用。大口径机枪,口径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内的空中目标 、地面薄壁装甲目标和火力点。

MG—34式机枪于1934年研制成功,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使得其它国家纷纷效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制出了多种两用机枪。如今,轻重两用机枪已经是基本取代了重机枪的地位。

❷ 世界上机关枪有哪些种类各装多少发子弹

进入马克沁机枪时代
维克斯机枪
连续几小时开火设计
美国的中型机枪
苏联红军时期的中型武器
前苏联SGM型机枪
勃朗宁重机枪
永远的“50口径”
苏联红军的重机枪
早期的轻型机枪
英军使用的捷克机枪
轻型伞兵机枪
俄罗斯轻型机枪
通用机枪
创新的MG34型机枪
MG42型机枪的再生
比利时的通用机枪
英军的通用武器
美军的经验
令人不太满意的M60
法国的轻型通用机枪
H&K公司的通用机枪
前苏联的通用机枪
轻型机枪的幸存
5.56毫米的轻型支援武器
更轻的机枪
班用自动武器
比利时MINIMI机枪
多用途MINIMI机枪
AMELI机枪
机枪的未来
BRG和TARG重机枪种类很多,具体装多少发子弹,貌似没写那么清楚@!

❸ 机关枪有多少种类

机枪通常分为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和大口径机枪。根据装备对象,又分为野战机枪(含高射机枪)、车载机枪(含坦克机枪)、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

机枪
轻机枪装有两脚架,重量较轻,携行方便。可卧姿抵肩射击,也可立姿或行进间射击,战斗射速一般为80~150发/分左右,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机枪装有稳固的枪架,射击精度较好,能长时间连续射击。全枪较重,可分解搬运。其战斗射速为200~300发/分,有效射程平射为800~1000米,高射为500米。通用机枪,亦称两用机枪,以两脚架支撑可当轻机枪用,装在枪架上可当重机枪用。大口径机枪,口径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内的空中目标、地面薄壁装甲目标和火力点。
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机枪,是英籍美国人H.S.马克沁发明的,1883年他试验成功了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1884年应用这种原理的机枪取得了专利。这是枪械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这种机枪的理论射速约为600发/分,枪身重量27.2千克,后人称为马克沁重机枪。它在英国对南非的殖民战争(1893~1894)中被首次使用。此后,其他国家也相继研制成了各种重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会战中,1916年7月1日英军向德军发起进攻,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等武器,向密集队形的英军进行了猛烈持续的射击,使英军一天之中伤亡近6万人。这个战例足以说明重机枪的密集火力对集团有生目标的杀伤作用。为了使机枪能紧密伴随步兵作战,1902年丹麦人W.O.H.麦德森设计了一种有两脚架带枪托可抵肩发射的机枪,全枪重量9.98千克,称为轻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飞机和坦克问世,要求步兵有相应的防空和反装甲的能力,为了提高机枪威力,出现了大口径机枪。1918年德军首先装备了大口径机枪,随后法国、英国、美国也陆续装备了大口径机枪。军用飞机和坦克也装备了航空机枪和坦克机枪。军舰则在机枪刚出现时就装备了舰用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设计了MG34通用机枪,枪身带两脚架全重12千克,1934年装备部队,配备弹鼓和两脚架可作轻机枪用,配备弹链和三脚架可作重机枪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研制的新型通用机枪相继出现,如美国的M60机枪,苏联的ПΚΜ/ПΚΜС机枪,中国的67-2式机枪等。
最常见的加特林机枪
美国柯尔特公司从1872年开始向中国出口先进得多的加特林手摇机枪。它是美国着名机械师理乍得·杰丹·加特林的杰作。他把6-10根枪管焊接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一个熟练的射手可在一分钟里打出400发子弹,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奇迹。加特林机枪广泛用于美国南北战争和西部拓荒运动,成为仅次于大口径榴弹炮之后的“杀人机器”。加特林机枪的降临使中国如获至宝。清政府相继在上海、南京和天津等地建立生产线,进行大规模仿制。由于这种瞬间吐出大量弹药的机枪发出类似火炮的声响,于是清军索性把它称为“大炮”。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曾多次遭到清军携带的加特林机枪的重创。这些情景被日本随军记者一一记录在案。另外在1900年义和团战争期间,清军和义和团也曾用这种速射兵器保卫过北京和天津。据参加过八国联军的美国士兵回忆:“一挺加特林机枪可以封住宽阔的大街。它的杀伤效果相当厉害……我们必须顶着中国人射来的弹雨前进。”

加特林机枪
美国柯尔特公司从1872年开始向中国出口先进得多的加特林手摇机枪。它是美国着名机械师理乍得·杰丹·加特林的杰作。他把6-10根枪管焊接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一个熟练的射手可在一分钟里打出400发子弹,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奇迹。加特林机枪广泛用于美国南北战争和西部拓荒运动,成为仅次于大口径榴弹炮之后的“杀人机器”。加特林机枪的降临使中国如获至宝。清政府相继在上海、南京和天津等地建立生产线,进行大规模仿制。由于这种瞬间吐出大量弹药的机枪发出类似火炮的声响,于是清军索性把它称为“大炮”。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曾多次遭到清军携带的加特林机枪的重创。这些情景被日本随军记者一一记录在案。另外在1900年义和团战争期间,清军和义和团也曾用这种速射兵器保卫过北京和天津。据参加过八国联军的美国士兵回忆:“一挺加特林机枪可以封住宽阔的大街。它的杀伤效果相当厉害……我们必须顶着中国人射来的弹雨前进。”
马克沁机枪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于马克沁机枪的不少于200000第二次中日战争死约500000
李鸿章曾说“太快太贵”1883年,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发明出世界上第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机枪。它利用火药气体压力取代过去的人力,使枪支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自动完成,真正达到了“一扣扳机,子弹喷涌”的战术效果。1884年,马克沁在伦敦举行新枪发布会,各国都有代表出席,中国也派出大臣李鸿章出席。当时马克沁表演的是速射。他的机枪在半分钟内一口气打出300发子弹。目瞪口呆的李鸿章大呼:“太快!太快了!”再一问价格,这位老官员又惊呼:“太贵!太贵了!”虽然李鸿章明白马克沁机枪的厉害,但由于清政府没给他多少可调用的资金,他只能买一挺回去研究研究。鉴于该枪射速之高,李鸿章还专门给它起名为“赛电枪”。马克沁机枪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首次大发虎威。俄国军队用它狠狠教训了沉溺于“肉弹”战术的日本军队。在一次日军围攻俄军要塞的战斗中,俄军用马克沁重机枪迎接一波又一波呐喊的日军。战斗变成了屠杀。一天战斗下来,日军付出的伤亡代价已超过4000人,以致上报伤亡数字时,上级主管竟认为多写了一个0。 日军的惨重死伤终于使中国官员明白了马克沁机枪的价值。中国军队只用10年时间就普及了这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抗日战争期间,装备马克沁机枪的中国军队阵地成为日军最头疼的目标。直到今天,马克沁机枪依然是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人们还能在开放的射击场上体验它的威力。
捷克ZB26机枪
打进是眼飞出是洞1938年,中国山西的一个无名高地下,日军正向中国军队的阵地方向推进。一名日军军官在一条泥路上正指指点点时,突遭一阵轻机枪点射。军官身中数弹,躺在血泊中。1938年11月14日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刊出了这段故事和照片,而创造这一战绩的正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得力助手——ZB26机枪。该枪出自中欧工业强国捷克之手,是20世纪30年代最先进的轻武器,曾出口数十个国家。中国不但采购大量ZB26轻机枪,还千方百计予以仿造,称之为“捷克”式机枪。抗战期间,该枪是中国军队基层最重要的火力来源。因为中国军队极度缺乏火炮,实际上它在火力配置中扮演了炮的角色。该枪自重仅9公斤,可与中国军队制式步枪共用弹药。这种机枪可点射也可扫射,面对多且站得分散的敌人非常有效。当时中国部队的ZB26机枪组对日军杀伤很大。据日本战后文献记载:“ZB26机枪发射的7.92毫米子弹打在人身上,造成的创伤是‘进口小,出口大’。”
丹麦炮兵上尉乌·欧·赫·麦德森,在马克沁发明重机枪后不久,即开始研制轻机枪。在18世纪90年代,麦德森设计 制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的机枪,定名为麦德林轻机枪。该机枪装有两脚架,可抵肩射击,全重不到10千克。麦德林机枪性能十分可靠,口径和结构多变可适应不同用户要求,因此是当时军火市场上的热门货。在1901年,意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诺也曾研制出一种性能非常出色的轻机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意大利当局决定对其严加保密,为了不走漏风声,竟下令不准生产佩利诺机枪,却从国外订购大批性能劣于佩利诺机枪的重机枪装备意大利军队。直到1916年,意大利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吃到了缺少轻机枪的苦头之后,才匆忙将佩利诺机枪投入生产装备军队。轻重两用机枪─轻重两用机枪又称通用机枪,它既可以成为轻机枪,因便灵活,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又可以成为重机枪,发挥射程远,连续射击时间长的威力。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这次大战中,水冷式重机枪显示了很大威力。所以在1919年美、英、法等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凡尔塞和约中,明文禁止德国对任何水冷式重机枪的研制。希特勒建立德国纳粹政权的初期,既要重整军备,发展新武器,又要掩人耳目,避免列强的制裁。所以德国在发展轻机枪的幌子下,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机枪。这种枪改水冷为空气冷却,枪管装卸非常简便,用更换枪管的办法解决因连续射击而发生的枪管过热问题,供弹方式既可用弹链,又可用弹鼓,既可配两脚架,又可装三脚架。这种MG─34 式机枪装在两脚架上,配上弹鼓,就是轻机枪(重12公斤);装在三脚架上,配上弹链,就是重机枪;若在高射枪架上,又可作高射机枪用。并还能安装在坦克和装甲车上。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轻重两用机枪。它后来改进发展为MG─43轻重两用机枪。带有两脚架、枪架或枪座,能实施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机枪以杀伤有生目标为主,也可以射击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装甲目标,或压制敌火力点。通常分为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和大口径机枪 。根据装备对象,又分为野战机枪(含高射机枪)、车载机枪(含坦克机枪)、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轻机枪装有两脚架,重量较轻,携行方便。战斗射速一般为80~150发/分,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机枪装有稳固的枪架,射击精度较好,能长时间连续射击,战斗射速为200~300发/分,有效射程平射为800~1000米,高射为500米。通用机枪,亦称两用机枪,以两脚架支撑可当轻机枪用,装在枪架上可当重机枪用。大口径机枪,口径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内的空中目标 、地面薄壁装甲目标和火力点。

❹ 捷克式轻机枪的资料和图片

1920年时,捷克枪械设计师哈力克(VaclavHolek)在布拉格军械厂(PargaZbrojovka-PragueArmory)开始设计一种新型的轻机枪。他设计的概念来自同厂的另一位设计师杰兰(RudolfJelan)。第一支样枪称为布拉格一式(PragaI),使用马克沁机枪的帆布弹带供弹,交给捷克国防部测试。测试成绩与有名的勃朗宁、麦迪森(Madsen)和维克斯(Vickers)不相上下,国防部要求布拉格军械厂在样枪得基础上继续研发。

1923年,捷克国防部征集徵选自动步枪或轻机枪以供捷克陆军使用。布拉格二式A型(PragaIIA)也参加了此项测试,结果仅次于麦迪森轻机枪。哈力克继续改进他的设计,制出了布拉格I-23型(PragaI-23),此型采用了伸缩枪托、两脚架、可迅速更换的枪管等功能。不但射击精确,而且曾经在测试中连续射击数千发后,其精度没有大的变化,加上又是捷克本国设计,很快被捷克国防部选中,成为捷克军队的制式武器。

此时布拉格军械厂已经濒临破产,已无力生产。哈力克及大部分技术人员均已先后离职。1925年11月,布拉格军械厂与设在布尔诺的国营兵工厂()签署了生产合约合作生产。哈力克随后加入了设在布尔诺的捷克国营兵工厂,协助完成了生产蓝图的绘制。产生出来的产品就是布拉格26型轻机枪(lehkykulometpragavzor26),样枪于1926年4月经捷克国防部验收合格,同年开始正式量产,定名为布尔诺国营兵工厂26型(ZbrojovkaBrnovzor26即ZB-26)。

❺ 世界十大最先进机枪(带图)

比利时“米尼米”轻机枪 比利时“米尼米”5.56mm轻机枪,理论初速:用美国生产的M193枪弹965米/秒,用北约的SS109弹速度915米/秒。供弹方式为弹链供弹。 中国95式轻机枪 中国95式5.8mm口径机枪。全枪空重3.95千克,长840mm,射程600m,由30发弹夹或75发弹鼓供弹。 德国MG4轻机枪 德国MG4 5.56mm口径机枪。全枪长1030mm,不含弹夹和支架重7.9千克。弹链供弹,理论射速750/850发/分钟。 奥地利AUG轻机枪 奥地利AUG 5.56mm轻机枪,射速680发/分。不含弹夹重和支架重4.9千克。由30/42发透明塑料弹夹供弹 英国L86A1轻机枪 英国L86A1 5.56mm口径机枪,全枪长900mm,射程800m,理论射速850发/分。重5.4千克,由30发弹夹供弹。 俄罗斯RPK-74式轻机枪 俄罗斯RPK-74式5.45mm口径机枪,全枪长1060mm 理论射速600发/分。射程600m 不含弹夹重5千克由45发长弹夹供弹,也可由AK-74式冲锋枪的30发弹夹供弹。 西班牙“赛特迈阿梅利”轻机枪 西班牙“赛特迈阿梅利”5.56mm机枪,此枪不能打单发,全长970mm,理论初速875m/s,理论射速900发/分,不含弹链时全重5.2千克,配有100发和200发弹箱。可发射美国的M193或北约的SS109弹药。 新加坡“阿尔蒂马克斯100式”轻机枪 新加坡“阿尔蒂马克斯100式”5.56mm口径,长1024mm,理论射速600发/分,不含弹夹和支架重4.53千克。 意大利弗兰基LF23/E轻机枪 意大利弗兰基LF23/E式5.56mm口径机枪,长1000mm,理论射速800发/分。全枪空重5.34千克 以色列“内格夫”轻机枪 以色列“内格夫”5.56mm口径机枪,可在800发/分、950发/分和在发射枪榴弹三种状态之间互换,长1020mm,不含弹夹重7.2千克,可由弹夹、弹链、弹鼓供弹。

❻ 95式机关枪的图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96%CA%BD%C7%E1%BB%FA%C7%B9&z=0

http://finance.eastday.com/eastday/mil/node62186/node62670/node78087/userobject1ai1330888.html

http://book.sohu.com/20050810/n240238588.shtml

九六式轻机枪:

从外形上看,该枪应该是十一年式的改进型,但是由于使用了和ZB26相同的供弹方式,我一直认为这是日军根据ZB26修改的枪型,后查阅资料可知,日军确实有根据ZB26设计的轻机枪,但是不是这种。这个后面会有介绍。大家注意红字的部分,这些地方是该枪和ZB26相似的地方。

这种机枪是我军缴获较多的一种,全名日本6.5毫米九六年式轻机枪,它是神武纪元2596年(1936)定型装备的。它比十一年式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不易发生故障。口径仍为6.5毫米,导汽式,气冷,导气孔可调,采用弧形弹夹并装于机匣上方,鼓形标尺,分划2-15,瞄准孔可以左右调整,准星偏于枪的左侧,而且有护翼,此枪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在活塞筒前面加装刺刀(想想现代机枪中还有那种可以装刺刀),机匣上方可以加装瞄准镜。枪管末端有提把,枪托为鱼尾状,拉机柄位于左侧,其上方有突出的退壳挺并加铁罩保护,该枪没有单发装置,只能连发,由于口径小,杀伤力和侵彻力均感不足(这就是后来99年式出现的原因)。九六式使用6.5毫米步枪弹,弹头初速730米/秒,标尺射程1500,最大射程3000米,30发弧形弹匣供弹,理论射速530发/分,膛线右旋四条,缠距200毫米,枪全长1067毫米,枪管长550毫米,枪管重1.96公斤,全枪重8.85公斤。

补充一点,这里面的数据是我国建国后对实物的测量数据。如果觉得和一般资料有出入时,只要不是很大,那是很正常的。还有一件事,我手头还有当时日军重机枪的资料,如果你们觉得想要的话,就发贴,我会抽时间写的。否则,写完这个我就不写了。

❼ 机枪有哪几种图片

1、按照口径分:
轻机枪、通用机枪、重机枪

2、按照载体分:
坦克机枪、航空机枪、舱门机枪、

3、按照枪管数量分
单管机枪、多管机枪

4、按冷却方式分
水冷机枪、风冷机枪

5、按照设计目标分
平射机枪、高射机枪、高平两用机枪

❽ M134重机枪图片

M134的最高射速可达6000发/每分钟。

❾ 射速最快的机关枪要图片!

M134型速射机枪

美国陆军型号称为M134型加特林(Gatling)速射机枪,7.62毫米弹药速射机枪(minigun)用途广泛,美国空军型号称为GAU-2B/A型,美国海军型号称为GAU-17/A型。目前,这种速射机枪最高射速高达6,000发/每分钟,被称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人称"火神炮"。

绰号:加特林火神炮移动炮台终结者密集阵枪身重量:不包括电动机和供弹机15.9kg包括电动机和供弹机26kg枪身长800mm枪管长559mm膛线4条、右旋,缠距254mm射速最高6000发/分初速961m/s射程200~3500米

❿ 现代着名的重机枪有哪些

勃朗宁重机枪,徳什卡重机枪,NSV重机枪,XM806模块化重机枪,PKM重机枪,RPD重机枪,80式重机枪,M240系列重机枪。图貌似只能上一张,就上个勃朗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