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海螺种类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手机图标设计图片 2025-09-17 15:54:43
什么软件可以搜各地图片 2025-09-17 15:48:38
淘宝图片美化软件 2025-09-17 15:39:33

海螺种类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9-18 00:57:09

㈠ 贝壳海螺的种类(附图)

1、鹦鹉螺

海洋软体动物,仅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北至日本南方,南至大堡礁,西至安达曼海,东至斐济等地区均有发现。位于鹦鹉螺主要产地的法属新喀里多尼亚,还以鹦鹉螺做为国徽的主要图案。

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分布在台湾东北角,钓鱼岛,东沙岛东北方,南中国海, 日本,印尼沿岸。

㈡ 海螺有哪些种类

1、鹦鹉螺
海洋软体动物,仅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北至日本南方,南至大堡礁,西至安达曼海,东至斐济等地区均有发现。位于鹦鹉螺主要产地的法属新喀里多尼亚,还以鹦鹉螺做为国徽的主要图案。
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2、大枇杷螺
大枇杷螺(学名:Ficus gracilis),是异足目枇杷螺科枇杷螺属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台湾,常栖息在潮下带。

3、织纹螺

英文名Nassariidae,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
盛产于广东、浙江、福建沿海。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

4、凤凰螺

分布很广、从日本奄美岛以南、澳洲以北、东非以东的印度太平洋海域皆有其踪迹。海南、西沙、南韩、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

5、龙宫翁戎螺
俗名蛇皮螺。拉丁学名;Entemnotrochus rumphii、plerurotomaria rumphii 。命名者;Schepman, 1879。英文名称;Rumphius's slit Shell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翁戎螺科。

㈢ 海螺种类

在海洋里面,海螺的种类绝对是最多的,它们只输给排名第一的昆虫,在世界也是排在第二位的,当然这当中也包括了淡水和陆地上的螺类贝壳类,可是占据大部分的种类,都是生存在海里面的,而且最值钱的螺和最大的螺,也都存在于海洋当中,其中也有最毒的海螺,所以我们平常看到实在很少了。

我们最常食用的海螺有:扁玉螺、拟紫口玉螺、托氏昌螺、织纹螺、疣荔枝螺、古氏滩栖螺、脉红螺、朝鲜花冠小月螺、单齿螺等等,这些已经算是海螺当中的一些科系总称了,所以包含起来最少也有1百多种,然而真正要说渔民常见的,不多于20种。

有的海螺单单只是外壳,却被卖出20几万,相当于一辆中档轿车,当然很多深海的海螺,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是身处深海当中的海螺,并不是普通这些捕鱼为生的渔民,能够抓得到的,因此有了物以稀为贵为靠山,才能让那么多的海螺值钱。

有的海螺贝壳,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美的让人爱不释手,而当中就属海洋博物馆里面的一些贝壳,最有市场价值,每一件都在不断升值,因为它们有的是远古时期的海螺,早已不存在了,有的是数量很稀少,就好像熊猫一样,自然就会很贵的。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离不开漂亮的外貌,也离不开懂得欣赏它的那些收藏家,现在很多有钱人不再只是单纯收藏那些普通的艺术品了,海螺贝壳在近几年的收藏市场当中,也渐渐被人广泛的欢迎和接受,所以渔民也开始很注意一些很特别的海螺。

在我国的南海就有很丰富的海螺,其中多达2000多种,当然这个地方早已经被保护起来,因为经常会发现一些模样被记载过的新品种,也会发现一些古老的海螺化石,其中目前已知最早的,是距离现在最长远的好几亿年前,而还有一种5亿年前就存在的海螺,现在也还在海洋中自由自在的生活。

㈣ 海螺的形状有哪些

海螺的形状

教你认识我们常食用的海螺

  • 一、扁玉螺:又叫肚脐螺。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顶低小,螺旋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可食用。

㈤ 海螺长什么样子呀

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壳口内为杏红色,有珍珠光泽海。最大可达18厘米,平均大小7至10厘米。

因品种差异海螺肉可呈白色至黄色不等。海螺壳大而坚厚,呈灰黄色或褐色,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肋和细沟,壳口宽大,壳内面光滑呈红色或灰黄色,主要用于水产捕捞也可做工艺品。

生活习性

海螺为暖海产种类,主要生活栖息在低潮线、水深1-30米的碎珊瑚底质的浅海。

和其他动物一样,海螺等软体动物已经适应千变万化的生存环境。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泥泞的深海底,各种形态的栖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软体动物群。潮汐影响生长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的特性和分布,它们所生活的 地质表面特性也有同样的影响力。不过,充足的阳光所提供的食物显更为重要。


㈥ 海螺的种类有多少

单是腹足纲(gastropod,就是我们俗称的海螺)一纲就有十万种以上

㈦ 四大名螺是什么

海南四大名螺指的是万宝螺、唐冠螺、凤尾螺和鹦鹉螺,也并称为世界四大名螺,属珍贵海螺,海南旅游的绝佳纪念品,具有相当高的观赏性的收藏价值。

海南四大名螺

万宝螺
万宝螺

拉丁文名称:Cypraecasis rufap
英文名称:Bull’s-mouth Helmet
世界分布范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热带区域内的珊瑚礁周围
中国分部区域:中国绝多部份产于海南岛东北海域
万宝螺属大型贝类,是该属螺类中最具观赏性的,该贝壳厚而沉,整体色彩主要由红褐色和少量白色交叉溶合。该螺不仅可作为观赏收藏,还可以置于手掌中进行按摩保健。

其整体颜色金黄,尊贵无比,手感光滑而温润,数量稀少难捕捉,收藏、观赏、装饰价值一流。据民间传说收藏家中可以招财进宝。万宝螺的摆放位置也讲究方位,唇口面向大门寓意迎贵人,财宝来。

唐冠螺
唐冠螺

拉丁学名:Cassis cornuta
世界分布范围:分布在东非沿岸、加罗林群岛、萨摩阿群岛、夏威夷群岛、日本南部、中国南部等。
中国分部区域:中国分布于台湾和西沙群岛,产于小琉球,台湾南部海域、南海一带。
唐冠螺贝壳大而厚重,长和高都可以达到30厘米,灰白色到金黄色,具金属光泽,形状象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螺旋部低矮。肩部有5~7个角状突起。内、外唇扩张,呈桔黄色的盾面。外唇内缘有5~7个齿。

目前现存80多种。这种软体贝类动物通常螺塔低,贝壳膨胀,体层丰满,一般具有结节、肋或纵胀肋。雌雄形态有别,喜栖息于砂底。大多数以海胆为食。因其内唇扩张如帽缘,体形如唐朝僧人的帽子而得名。足的背后有一个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厣,当身体缩入壳内后,可用厣完全关闭壳口。

贝壳的表面为灰白色,有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纹,在近壳口处有很大的红褐色斑块。贝壳大而坚厚,壳的顶端较尖。共同特点是螺壳个体大,形状独特而美丽,是具家陈设和把玩的珍品,其市场价格也不菲。

凤尾螺
凤尾螺

拉丁学名:Trumpet Triton
世界分布范围: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日本南部、大洋洲、西南太平洋
中国分部区域:中国以南海为最多
凤尾螺又称法螺,凤尾螺塔高而尖,高度低于总壳高的一半,螺顶常缺损。每层宽大的体层常有两条明显的纵胀肋。壳表为乳白色,有深褐色斑纹和新月形斑纹。壳口橙褐色,外唇齿间有白色沟槽。轴齿白色,齿间为深褐色。可作号角。

该螺栖息与珊瑚礁中,花纹如“凤尾”般绚烂。其雄壮而神气的外观是力量的象征,据说能驱魔辟邪、保佑平安,海民和山民常用来作号角驱魔,在藏传佛教中被视为重要法器,倍受尊崇。

鹦鹉螺
鹦鹉螺

拉丁文名称:Nautiloidea
英文名称:Nautilus
世界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海区,向西则从西南太平洋一直散布到印度洋。
中国分部区域:中国的西沙群岛、海南岛南部,从台湾东部沿着琉球群岛均有发现。
其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细密,多为红褐色。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

㈧ 海螺的种类

1、鹦鹉螺:海洋软体动物,仅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北至日本南方,南至大堡礁,西至安达曼海,东至斐济等地区均有发现。鹦鹉螺主要产地位于新喀里多尼亚。2、大枇杷螺:大枇杷螺是异足目枇杷螺科枇杷螺属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等地,常栖息在潮下带。

1、鹦鹉螺:海洋软体动物,仅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北至日本南方,南至大堡礁,西至安达曼海,东至斐济等地区均有发现。鹦鹉螺主要产地位于新喀里多尼亚。

2、大枇杷螺:大枇杷螺是异足目枇杷螺科枇杷螺属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台湾,常栖息在潮下带。

3、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

4、凤凰螺:分布很广,从日本奄美岛以南、澳洲以北、东非以东的印度太平洋海域皆有其踪迹。海南、西沙、南韩、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常栖息在潮下带。

5、龙宫翁戎螺:俗名蛇皮螺。科属分类为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翁戎螺科。

㈨ 海螺的种类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软体动物门。贝类主要分为五大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可通称为海螺。
和其他动物一样,海螺等软体动物已经适应千变万化的生存环境。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泥泞的深海底,各种形态的栖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软体动物群。潮汐影响生长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的特性和分布,它们所生活的地质表面特性也有同样的影响力。不过,充足的阳光所提供的食物显更为重要。软体动物最适合栖息于热带,所以这个区域的海贝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珊瑚是鲜艳的芋螺、宝螺、涡螺的故乡;在红树林中,牡蛎寄居与根部,蜇螺喜欢攀枝附叶,蟹守螺则静静地在泥滩上爬行。当然,温带海域同样会让收藏者大开眼界。沙滩是许多双壳贝以及穴居腹足类,如玉螺的避风港。在河流入海口,泥沙混杂,造就了食物丰盛的环境,常可发现大量鸟尾蛤。岩岸是腹足类的大好猎场,它们能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