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青花缠枝莲盘尺寸多少图片
扩展阅读
psjpg转换成gif格式的图片 2025-09-16 13:24:16
视频转换图片软件安卓 2025-09-16 13:08:13

青花缠枝莲盘尺寸多少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9-13 05:15:04

⑴ 帮忙鉴定一下是不是清中期嘉庆年代的青花缠枝莲纹盘,有没有收藏价值,全品。谢谢!

这类瓷器属于清嘉道民窑日用瓷器,有一定存世量。可以收藏。

⑵ 元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的介绍

元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十六瓣菱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两只鸳鸯游弋在莲池中,一鸳、一鸯顾盼生情。内外壁均绘缠枝莲纹,茎上均结有六朵盛开的莲花。折沿上绘菱形锦纹。圈足内无釉。圈足内墙斜削。

⑶ 明晚期的青花瓷器如何鉴定和出手

明晚期是指明嘉靖-明崇祯(1522-1644年)时期,期间青花器物各有特点,景德镇王掌柜简单总结了一下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嘉靖(1522—1566年)

(1)典型器。此期器物明显反应出入晚明时,青花瓷发生了又一次显着变化。典型器有景德镇嘉靖元年、嘉靖四十一年墓出土的七件青花器。江西省南城县嘉靖三十六年益庄王墓出土的青花正面龙纹盘。上海博物馆藏“嘉靖辛酉年制”款青花花鸟纹碗。辛酉年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窑址有景德镇湖田、观音阁、四图里。

(2)青料。主要用回青料,呈色紫艳,不同于其他朝。常见色晕散,纹饰模糊的,为青料中回青比例太高或火候太过的缘故。青花品种多,有白地青花、黄地青花、蓝地白花、外祭蓝内青花、外红釉内青花、青花五彩等。

(3)纹饰。画法多为单线平涂,好的讲究填色,不流向线外,工细,差的流向勾线之外,题材有缠枝花卉、龙凤、花鸟、鱼藻等。纹饰特点:花组字。用花枝、松枝组成福、寿,还有的花枝中空白写字,有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永保长寿、国泰平字等。八仙人物较多,有吕纯阳、老君炼丹、龙纹开始有正面龙、庭园婴戏图,小孩子后脑勺开始变大,着长袍。龙纹开始有正面龙、螭虎龙,到隆庆、万历时大量使用。牡丹花叶似鸡爪,八卦、八吉祥、灵芝纹饰也多用。

(4)胎釉。胎不及宣德以来的细腻,白中闪达,釉虽较细腻,但亮度强,不如中期肥厚、闪青。个别厚釉混浊。多数为青亮釉,釉面不够平整,有隐的波纹。

(5)造型。总的风格是凝重。大件器增多。葫芦形瓶始于正德,此时流行,还有天圆地方瓶、多楞瓶、四方瓶、八方瓶、带盖梅瓶等,瓶始带活环。果盒有方胜形的。壶祯则以钵式炉为多。个别酒杯,玲珑剔透,细薄。有八仙、文昌、寿星、真武等塑像。

(6)款识。式样多,吉祥款有:长命佳器、福寿康宁、万福攸同。颂语款的:富贵佳器、上品佳器、食禄佳器、富贵长春。专用款有“酒”、“汤”、“茶”等。还有东书堂、东萝馆一类堂名款。

(7)工艺。不注意修胎,瓶、罐接口明显,有的二、三、四节相接,盘碗粗糙不工整,盘有塌底现象,碗有种底心凸起,俗称“馒头底”。塑像有三种方尖:手主、压印模子次之,两者结合少见。

2、隆庆(1567—1572年)

(1)典型器。嘉靖开始“官搭民烧”,民窑中精品与官窑不相上下。此期青花产量少,但质量不错。典型器有南京博物院藏“隆庆二年”款青花攀枝娃娃砚。安微省歙隆庆铭青花牌位。

(2)青料。主要用回青,部分发色纯蓝稳定,另一部分灰淡。品种有折地青花、黄地青花、外豆青内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红绿彩、淡描青花等。

(3)纹饰。布局烦琐、疏朗皆有。技法为单线平涂,填色工细的不向外扩散。纹饰题材,攀枝娃娃、马上封侯、封侯爵禄为此期流行图案;较常见的政治家串枝龙凤,团龙,团凤,爬形螭龙、团形螭龙,青花和暗花结合的录芝,莲塘游禽,文字组成的图案等。

(4)胎釉、造型。胎体细腻,精致轻薄。釉面腻润光亮,白中闪青。造型上敦厚的大件不多,除常见造型外,典型造型有多角形、银锭式、四角、六角、八角等。文具用品有笔盒、笔架、砚台等。名贵产品有菱花形洗、带把提梁壶、高把子高壶等。

(5) 款识。多“隆庆年制”、“隆庆年造”四字二行楷书款,“隆”字中的“生”字常写成“正”字,款外用单圈或无框。吉祥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永保长春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上品佳器、长春佳器、大明年造佳器等。

3、万历(1573—1620年)

(1)典型器。此期有明确纪年墓葬和窖藏出土的器物相多。青花瓷以多取胜。典型器有江西省新干县万历二十一年墓出土的青花兽纽盖双耳三足炉和青花攀枝娃娃瓶。吉林辉发城遗址出土的万历青花瓷。郑州古荥窖藏出土的万历晚期青花瓷162件。

(2)青料。早期用回青料,呈色好的色泽蓝中泛紫。后期主要用土青、石子青,发色灰暗。绝大多数青花为双勾线分水,达2个色价以上。品种有白地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红彩,后期淡描青花、哥釉青花广泛使用,延续到天启,色泽淡雅有致。

(3)纹饰。布局繁密凌乱,主题不显,画笔无力。题材除常见纹饰外,多见花鸟、云龙、寿山福海、云鹤、天马、螭虎龙、鱼藻纹等。人物故事纹饰多见八仙庆寿、老子讲经、东方朔偷桃、东波夜游亦壁、高士图、婴戏图。婴戏图中常见攀枝娃娃。肩部边饰多用锦地开光花卉纹。外销瓷纹饰有异国风味。

(4)胎釉。胎土较细腻,瓷化程度好,胎薄。釉细腻,白净,白中闪青。

(5) 造型。基本特征是厚薄兼备,大小皆有。大的有鱼缸、绣墩;小的如蟋蟀罐、小方碟。笔、砚、盒等文具多见。各种套盒、镂孔三足、双耳有盖三足炉为此期特殊造型。墓志铭亦常见。

(6)工艺。前期较工细,后期较粗糙。圈足一般不够规正。

(7)款识。多写“大明万历年造”,少数写“大明万历年制”;多六字二行楷书款,少数六字三行;也有“万历年造”四字二行的。见有八字二行款“万历年制、棒日楼用”,“万历九年、李衙置用”。多伪托款,有书宣德、成化、嘉靖的。南京博物院件青花攀枝娃娃纹碗,内底心书“大明靖年制”,外圈足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字体不规正,两款均为假款。多吉祥款、颂语款,如金玉满堂、德化长春、永保长春、富贵佳器、玉堂佳器、沈府佳器、长春佳器、五岳山人佳器等,有的写在纹饰开,有的写在底部圈足内。个别的盘、碗上,沾书“万历年造,德化长春”篆体款,以及“京兆郡寿房记”楷书款。

4、泰昌(1620—1621年)

泰昌朝仅几个月。在江西省博物馆举办的江西陶瓷史展中,有泰昌元年墓出土的青花开光花卉纹盘,应为万历产品。见有青花缠枝莲花纹炉,有“泰昌元年造”款,实为抗日战争时北京生主的鹰品。

5、天启(1621—1627年)

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但小碗还较精细。

(1)典型器。江西天启四年墓出土哥釉青花鹿松纹梅瓶。上海博物馆启元年青花团龙烛台一对。器座铭:“大明国直隶微州府歙县滚绣乡孝行里潭滨礼堂大社管居信士弟黄舜耕,室中孙氏,前妻程式朱式,男黄伯正,媳妇关氏,女时娥时凤,孙女接弟招弟,喜御香案前香炉花瓶烛台一会供奉,祈保早赐男孙,合家清吉,人眷平安,寿命延长,万事如意,福有攸归。皇明天启元年仲夏月谷旦立”。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一批天启纪年题款的器物。

(2)青料。石子青为主,少量回青。石子青呈色好的细腻淡雅,大部分青中闪灰,个别青花呈色开始分深浅浓淡。青花品种多见哥釉青花、淡描青花、青花五彩。

(3)纹饰,布局疏简,改变了嘉靖、隆庆、万历时繁琐杂乱的局面。画风草率飘逸,有生活气息。用笔自然生动,简笔写意,几笔勾勒,非常传神,为民窑青花瓷画佳作。纹塑除常用缠枝花卉外,多图画性。常见荷花鹭鸶、狮子戏球、博古图、糜鹿、卧马、花卉、莱菔菜、鱼、龟、蟹、螺、天官赐禄、罗汉、达摩一苇渡江、吹箫引凤、婴戏等,婴戏图人物为漫画式,极生动。吉祥图案也多见,如连升三级、连中三元、莲生贵子、喜报多子、灵芝托寿、状元及第、“喜”字、“佛”字、赤壁赋等。

(4)胎釉、造型。胎薄,淡灰色胎。多数施薄釉,个别厚釉,光洁度强。造型小件器多,实用器多。碗、盘口沿薄,底心薄而下塌。碗有玉壁形底,线条柔和。盘有折沿式,多角形。琢器中觚较历朝多见,特殊器形有青花盘龙钟,细巧供玩赏。安微歙县博物馆收藏一副天启元年板瓦形墓志,很少见。

(5)工艺。粗糙,不讲究修胎。碗的足根多为尖状。琢器接口明显。器底有粘沙,有放射性跳刀痕。

(6)款识。此朝历7年,款的式样比较多。干支纪年题款流行,特别是供器的香炉、净水碗、花觚上常见,如见“皇明天启丙寅岁吉旦立”碗,“天启五年吴各冬”炉,“天启元年米石隐造”花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只见天启有。吉祥款有天下太平、长命富贵、万福攸同、永保长春。颂语款有玉堂佳器、富贵佳器、长春佳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天上佳器等。堂名款有:于斯堂、白玉堂、竹石居等。插殊款有“宣窑”、“美”、单圈“福“字。图记款有兔子、盘肠、方胜、银锭、窗棂式等。

6、崇祯(1628—1644年)

(1)典型器。此朝既保持明朝味道,也孕育着清初风格。典型器为一批有崇祯纪年款的供器。如广东省博物馆藏大明崇祯年制青花罗汉图钵式炉。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崇十二年青花山石人物净水碗。上海博物馆祯二年青花云龙纹三足炉,吕铭:“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客人冯运喜奉香炉一个,祈保买卖享通,万事大吉。崇祯二年孟夏月吉旦造关圣这君供奉。”

(2)青料。用石子青,颜色鲜艳的少见。一般呈色清淡,发青灰色。明崇祯至清初,有一批花觚、笔筒上的青花,混水浓淡层次分明,色泽向青翠欲滴方向发展。品种有青花五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紫。

(3)纹饰。画法为单线平涂。青花颜色向外流散,画笔无力、草率。题材有花卉、花鸟、龙、凤、鱼藻等。寓意纹饰渐多,如喜鹊登梅、凤穿牡丹、折枝葡萄等。高士图有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竹林七贤、唐僧取经、西汉演义、三国演义故事等。有的碗心以细小的四字语为纹饰,如状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三元及第等。青花瓷罐上有写“积善之家、天理存心”的。纹饰特点是:正面龙披头散发,影响清初。纹小孩比例失调,后脑勺大,腿短。小山江边多有简笔小人。人物画中的地皮景、括号云为继代典型纹饰。

(4)胎釉、造型。胎色发灰,粗糙,疏松。釉色白中闪青,有的发灰,个别浆白釉,釉面不平整,胎体厚薄兼有,以厚为多。器型品种较单调,以供器为多。碗,口外撇,深腹,砂底,大圈足,底心厚香炉常见钵式,筒式炉的兽足短,几乎与台面接触,砂底。净水碗,龠口,深腹,小圈足。缸底有:平底、砂底,时间早;凹圈足,釉底,时间迟。

(5)工艺。做工粗糙。器口上饰酱釉开始增多。新出现上下暗花装饰带,中间青料绘花的新工艺。器物露胎部分多见窑红。器底多有小砂现象,多见旋坯痕、跳刀痕。釉义施釉薄,釉不平整。砂底尖底心,足根尖,足深。有壁形底碗。

(6)款识。许多供器于器身题铭,落干支年号款。少数盘、碗、杯底心书“大明崇祯年制”、“崇祯年制”楷款。南京曾多次发现科举考试用瓷,器底书款:“已卯科置”(为崇祯十一年,公元1639年)、“庚午科置”(为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丙子科置”((为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壬午科置”(为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应天癸酉科置”(为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堂名款有“白玉斋”、“雨香斋”、“博古斋”,为景德镇董家坞民窑出品,可能为雅工良匠之自署。书于碗心的款有翔凤堂、喜、贡、春、玉等,书于碗底的有信古斋、丛菊斋、清雅、长春、片玉、松石居、聚贤堂、正、雅等。花押款,大明年制款,伪托宣德、成化年号款,崇祯最多见。

望采纳,谢谢

什么叫青花缠枝纹盘

雍正朝的青花器,被公认是清代青花艺术黄金年代的代表,而且比康乾器都名贵,它不但时间短,而且做工之严谨工细在清各朝之上,雍正缠枝纹大盘正是其中的代表品种之一。

缠枝纹又称缠枝花或缠枝莲,属青花图案中应用最广的一类图案,通常由缠绕交结的荷花、牡丹或菊花等所组成,这种花至少可以追溯到元代,到明初永乐宣德两朝已很成熟。在雍正朝讲求严谨整饰的风气下,缠枝纹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程式化、严格化,也形成了高度的装饰美。

⑸ 明清彩瓷的目录

彩版
1洪武白地红彩云龙纹盘残片残15.5×8.5厘米
2永乐青花风凰三系竹节把壶高11.4厘米
3永乐青花压手杯口径9.1厘米
4宣德青花龙纹高足碗
5永乐青花金彩碗口径15厘米
6上图侧视
7永乐青花胡人乐舞扁壶高29.5厘米
8永乐青花缠枝莲执壶高28.5厘米
9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口径11.8厘米
10宣德青花红彩海兽纹高足碗口径9.95厘米
11永乐青花无挡尊高16.5厘米
12宣德青花花果纹执壶高29.5厘米
13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水注高32.5厘米
14宣德青花绶带葫芦扁瓶高25.8厘米
15宣德青花红彩海涛龙纹碗口径15.2厘米
16宣德青花芭蕉竹石带盖梅瓶高41厘米
17宣德青花缠枝莲镂空花薰通高40厘米
18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
19上图俯视
20宣德矾红彩缠枝莲托八宝双耳炉通高12.5厘米
21成化斗彩花卉小罐高8厘米
22成化青花草花纹盖罐通高14.2厘米
23成化斗彩鸡缸杯口径8.3厘米
24弘治白地刻填酱釉花果纹盘口径25.1厘米
25成化五彩莲池鸳鸯纹盘口径21.7厘米
26成化孔雀绿釉青花莲鱼纹盘口径23.5厘米
27成化斗彩蔓草纹瓶高18.1厘米
28正德素三彩海水蟾纹冼口径23.7厘米
29弘治黄釉青花花果纹盘口径26.1厘米
30嘉靖黄釉红彩葫芦瓶高45.1厘米
31嘉靖斗彩八卦炉高9.8厘米
32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通高46厘米
33万历五彩镂孔云凤纹瓶高49.8厘米
34万历五彩云龙纹盖罐高11.1厘米
35万历五彩花鸟纹蒜头瓶高54.8厘米
36天启青花觚高31.6厘米
37天启青花五彩缠枝莲盖罐通高19.7厘米
38明珐华楼阁人物纹瓶高42.8厘米
39康熙五彩瓷盆高31.5厘米
40康熙五彩加金荷莲凤尾尊高46.6厘米
41康熙墨地素三彩花卉纹方瓶高49.5厘米
42康熙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口径15.6厘米
43康熙珊瑚红地五彩花卉纹碗口径10.9厘米
44康熙釉里三彩海水龙纹瓶高41.6厘米
45康熙釉里红镜纹瓶高23厘米
46康熙釉里红加彩花卉纹水盂口径7.3厘米
47康熙青花山水盖罐通高60.5厘米
48康熙五彩三国故事图盘口径26.7厘米
……
黑白版

⑹ 是真的吗

通过颜色辨识明青花瓷

明代青花与元青花不同。明代青花使用了多种青花釉料。而大家都知道。青花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钴,而在明代,多为进口。

进口青料为产于西亚的苏麻离青,是高铁低锰型青料,烧成后青花上局部有黑色结晶斑,绘制的图案线条有晕散的特点,有下沉并渗入胎骨的特点,看上去好像用工具在胎上雕刻后填色一般,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国产青料种类较多,包括平等青、回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等,都属于低铁型青料,其中的回青属于低铁高锰型。国产料绘制的青花,一般线条精细而稳定,不易晕散,图案不仅没有往胎骨渗入下沉的现象,反而有非常明显的往釉上漂浮之感,时代越晚越明显。但不同品种成色也有差异。平等青产于江西的乐平,又称陂塘青,发色淡雅、秀气;回青产于西域,又称佛头青,色泽紫艳、蓝中泛红,使用时常和石子青按比例相配;石子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发色特点是清淡无华,但也有个别比较鲜艳的。

明代瓷器的生产和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时期,各期青花的青料情况不尽相同。第一个时期为洪武、建文两朝,青花使用进口料苏麻离青;第二个时期为永乐、宣德两朝,青花也用苏麻离青;第三个时期为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以使用苏麻离青为主,同时使用国产青料;第四个时期为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主要使用平等青;第五个时期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嘉靖多用回青,万历开始使用浙料;第六个时期为天启、崇祯两朝,主要使用国产青料。

明代洪武青花瓷特征具有承前启后的特征。洪武瓷器尽管使用苏麻离青,但青花呈色不是偏灰就是偏黑,并不漂亮,主要与烧窑温度及烧成气氛都有关。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已成为景德镇乃至全国瓷器制造的主流产品,是明代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永乐青花使用的青料一般较厚,呈色浓艳,线条粗犷,不仅有较浓的黑色结晶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锈斑”,而且还有较为严重的晕散与流淌现象,往往渗入胎骨,表现出的一种天然成趣的青花特征。宣德朝青花成色与永乐青花特征一致,且器形图案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即俗称的永宣不分。但二者在某些方面也略有不同。永乐青花的呈色较深,而且流淌大,黑色结晶斑过重,线条晕散比较严重,纹饰也不太清晰,青料凹入胎骨的现象也是最为明显的。尽管宣德青花也有上述特征,但要轻微得多。因线条稳定,除花卉、装饰外,人物纹样也逐渐增多。纹饰风格上,同样的青花图案,永乐的纹样略显柔弱,宣德更显粗犷。

北京翰海2013年秋拍拍品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花口盘 成交价:920万北京翰海2013年秋拍拍品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花口盘 成交价:920万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接近三十年,由于战争不断、灾荒连年,景德镇瓷业也受到了干扰,这三朝有绝对年款的瓷器极少,各种论着也少有提及,所以被人们称作明代瓷器历史上的“混沌时期”或“空白期”。从有限的出土实物看,多为民窑瓷器。应该说正统时期的风格比较接近宣德晚期,青花色料比前朝要精细一些,以国产青料为主,偶见掺用苏麻离青。景泰一朝历时七年,是“空白期”中最低谷的时期,青花瓷器生产基本延续正统朝的风格。而天顺时期则与成化弘治的风格接近,多使用国产青料,个别使用进口料,青花呈色浓艳清新,有晕散的现象,青花浓聚处也有下凹不平的褐黑色斑点;还有一种呈色比较淡的灰青色。

成化制瓷是明代瓷器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烧制的青花瓷可以说独树一帜,极富时代特征。成化初期继承了宣德青花的进口料,但后期则大量使用国产青料,有时两者混合使用。成化时所用国产青料为平等青,没有铁黑斑点;所绘纹饰线条具有不晕散的特点,但青花呈色比较灰淡,并有轻微泛紫的色调。淡雅是成化青花一朝总的特点。弘治青花传世不多,使用的也是平等青。其胎釉、青花呈色与成化青花大体相同,青花大多发色浅淡,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虽没有成化青花淡雅,但也不乏本朝含蓄的一面。另外也有少数呈色深沉的灰蓝色调,与正德青花相差不多,只是呈色有些不纯,原因是正德后期平等青已接近用完,改用了江西的石子青,青花发色青中偏灰。正德一朝处在明代中、晚期的转折、交替时期。此时期的瓷器,一般施釉都比较厚,烧成温度又低,不利于青花的呈色,釉下青花仿佛罩上了云雾一样,青花往往呈现带灰的色调。正德早期用的是平等青,呈色稳定,颜色清淡闪灰;中期则是典型的正德朝青花瓷器,采用石子青,大部分呈色浅淡灰蓝;晚期使用回青料,发色浓翠而泛紫红,但不如嘉靖朝的浓艳,有的甚至发灰黑色。

北京翰海2011年春拍拍品 明中期青花人物梅瓶北京翰海2011年春拍拍品 明中期青花人物梅瓶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长达百年,属于明代后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开始走向衰落,景德镇瓷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嘉靖青花使用回青,高锰低铁,的色泽呈现出的是一种蓝中泛紫红的鲜艳色调,多是以回青和石子青配合使用,青花呈色浓重,蓝色鲜艳。隆庆一朝只有六年,传世品较少,隆庆青花使用的是回青料,由于选料精细,烧制技术纯熟,回青料已经被运用得炉火纯青,青花颜色浓艳泛紫,非常漂亮。可以说隆庆时的青花瓷,色泽鲜艳,制作精细,可居三朝之首。明万历朝历四十八年,烧制的瓷器数量多,流传下来的也多。万历初期主要继承嘉靖时期,混合使用回青和石子青,青花的呈色与嘉靖青花也较接近。到了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以后,因回青料的枯竭,采用浙料绘制。这种钴料也需要提炼,有级别之分。它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清朝后期。万历青花的呈色没有嘉靖青花那样浓艳,有一种蓝中微微泛灰的色调,而青花晕染也是万历青花的普遍现象。

北京翰海2010春拍拍品 明万历青花龙纹双耳四足炉 成交:30.24万元北京翰海2010春拍拍品 明万历青花龙纹双耳四足炉 成交:30.24万元

天启一朝仅有八年,官窑瓷器很少,其特点也不太突出,但造型规整。此时期青料以石子青为主,少量回青。耿宝昌先生把天启一朝青料呈色分为四类:一是青花色泽不稳定,有深浅不一和晕散现象,纹饰的线条往往与釉面混淆不清,与万历民窑的青花器基本相同,所见这类青花器多属佛前供器;二是青花色泽清淡,呈色稳定,青中闪浅灰,构图严谨、线条细腻;三是青花色调浓重,泛黑蓝或黑灰的一类,常见于厚重青花器;四是青花色调浅蓝,鲜艳,稳定。崇祯一朝社会动荡、朝廷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政府已无力支持瓷器的烧造,传世的官窑较少,多是民窑及一些外销瓷。青花料采用石子青,发色多样。一种青花颜色纯正,色泽鲜亮明快、青翠欲滴、浓淡分明、层次清晰,这与崇祯时改用火煅法提取青料,大大提高了青料纯度有关。此时期还有一种青花呈色,显得比较沉闷灰青,略有一些晕散,纹饰线条大多数会溢出轮廓线,纹饰显得模糊不清。


内容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鉴赏知识)

⑺ 大清干隆缠枝莲纹青花瓷鉴定

清干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鉴定吧,仅供大家参考。

大清干隆年制青花瓷的鉴定要点
一.从工艺角度看: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干隆样式,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干隆青花瓷质早期与雍正基本一样,胎质洁白细润,晚期略显逊色,官窑与民窑无多大区别。釉面仍以青白色为主,匀净光润,也有呈粉白色的釉面,民窑中多见。微度的波浪釉偶有出现。浆胎青花康、雍、乾三朝均有。浆胎是指明、清两代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的胎体轻薄、色如米浆的一种瓷胎。康、雍、乾浆胎青花自成一体。康熙时胎体微泛土黄色,釉面多为粉白或浆白色,有细碎纹片,纹饰较一般青花细腻,底款"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或秋叶等图记款识。雍正、干隆时浆胎青花胎釉与康熙无大差别,少数有釉面不太平整的,青花纹饰则渐趋规矩图案化。清晚期多仿康熙浆胎青花,但胎质粗松,呈灰白色,釉面多有杂质斑点,似感硬度不如真物而欠莹润。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干隆青花呈色稳定,早期与雍正时无甚区别,常有晕散出廓的现象,中期则形成正蓝呈色明快的风格,晚期则呈色略显青灰。民窑中落斋堂款的,无论工艺或青花呈色,均可与官窑比美。

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干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干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 楷书 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6、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7,干隆青花六字款有明显的针眼感,青料部分仿拂针刺一样.

8,干隆青花釉面大多有橘皮纹.

二.从纹饰角度看:

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 绘画 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 干隆青花纹饰题材丰富多彩,传统的人物、 动物 、 植物 均有,古祥图案到此时已规范化和普遍化,福、禄、寿寓意画及多子、登科、见喜等祈求美好愿望的心理,完全融于各种寓意的图案中,成为以后各代工匠创作的楷模。其他赞颂和粉饰太平的纹饰,如歌舞升平、安居乐业、人寿年丰等,则是干隆统治60年的必然产物。因干隆喜欢作诗,不少瓷器上也有他的诗作。但以青花书诗者较少,多是釉上彩作品.

1,干隆青花往往在果实,叶瓣部位用点青法上色,深浅层次差别鲜明.

2,干隆青花云纹大多采用勾边拔白绘法,葡萄叶则采用勾边填色拔白绘法.

3,干隆青花的松树大多为挺拔高耸的巨松,并且针状叶非常棉密,很少象康雍青花那样的片叶矮松.

4,干隆青花中的鹤,大多为栖息松枝或漫步松下的懒鹤.

5,干隆青花中的鱼尾巴极少开叉,象一块梯形木板,木板后面吊两根尾线.

6,干隆青花中的鹿纹,大多在身上留有白点斑,仿拂梅花似的.
大清干隆年制青花瓷的胎釉
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胎土淘洗精细,在中小器物的胎骨中找不到未粉碎的瓷石颗粒。胎骨洁白致密,胎釉交界处无火石红。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中高档瓷釉色白中泛青,气泡细小,釉面光洁莹润,也有一些制作不够 成功 的作品,釉呈浆白和灰青色。有部分官窑和民窑瓷器圈足上涂抹一层护胎釉,多数呈黑色,也有酱色、褐色等。干隆以后圈足上涂抹护胎釉的现象就比较少见了。

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圈足有多种,一般而言,盘碗仍采用滚圆的泥鳅背圈足,但不再像雍正朝圈足着地面小,而是略有一个比较宽的着地面;瓶尊类器物圈足有一个明显的着地面,平面两边经打磨,呈一个无棱角的倒梯形;坛罐类器物圈足呈倒梯形,打磨粗糙。
大清干隆年制青花瓷的造型
干隆青花既有继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样,也有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式样,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还有创新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盘碗类:有圆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镂空、腰圆形、高足形,攒盘(9件)、暖盘、盖碗等。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宽厚,足根有滚圆和矢状两种,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圆滑。

文房用具类:笔筒分直口和敞口两种,尺寸上没有康熙、雍正两朝高大,形体要小。笔洗有瓜式、叶式、双耳三足小洗、竹节式、海棠花式,墨床有书卷式、方形委角、六方委角。盒类一般上下结合紧密。此外,还有笔架、笔舔、水盛。这些文房用具虽然尺寸不大、但制作很精巧。

瓶类:有玉壶春瓶、赏瓶、梅瓶(有带盖有不带盖两种),直颈瓶、长颈撇口瓶、棒槌瓶、盘口瓶、洗口瓶、蒜头瓶、胆瓶、马蹄瓶、琮式瓶、灯笼式瓶,双连瓶(创新式样)、六连瓶、七孔瓶、天球瓶、转心瓶(腹部多有镂空)、四方委角瓶、葫芦瓶、三孔葫芦瓶、绶带耳葫芦扁瓶、天圆地方葫芦瓶、活环葫芦瓶(创新式样,既在瓶的束腰处有一圆环,可左右移动)、壁瓶、葫芦式壁瓶、双耳壁瓶、宝月瓶、双耳宝月瓶、蝠耳扁瓶、折角方瓶、贯耳瓶、贯耳六方瓶、出戟八方瓶、兽耳衔环方瓶、双耳大扁瓶、凤耳瓶、象首耳瓶、甘露瓶等。赏瓶和壁瓶在当时大量出现,壁瓶又叫挂瓶、轿瓶,造型多呈扁平状,背面有孔可穿系。干隆青花的各式瓷瓶最大特点是往往在颈部加双耳,它使器形更中匀称完美。这种造型风格对嘉庆以后各朝的瓷器制作有很大影响。

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还有执壶、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

仿明代永乐青花式样的有:青花描金缠枝花纹碗。

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样的有:青花锦纹壮罐、折枝花果纹执壶、人物图盘,后两种均六字篆书本朝官款“大清干隆年制”。

仿古铜器式样的有:爵杯、盉壶、炉、尊、花觚等。花觚造型普遍比雍正时期的高,较康熙时期的矮。

干隆青花还有一些常见造型:小酒蛊、高足蛊、杯、双耳方杯、镗锣洗、格碟、盏托、三足盆托、渣斗、盆奁、八方奁、七孔花插、八方花插、书灯、双半圆几、钵缸、盖缸、兽耳圆花盆、蟋蟀罐、绣墩等。

⑻ 帮忙看看这个值得收藏不

有几分像嘉庆时期青花缠枝莲盘,但不知是光线还是什么,青花的发色不对,釉子也较为粗糙,最好有底款的照片便于进一步鉴定。

⑼ 干隆青花缠枝莲纹盘有价值吗

到代的真品干隆青花缠枝莲纹盘有价值。
不仅有价值,而且有很大的价值。
前提是:真品!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