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种观音菩萨的寓意
我们供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代表什么意思?代表循声救苦、大慈大悲。把这个意思讲清楚。哪个地方众生有难,菩萨就到那个地方去救度众生。难从哪里来的?难从迷惑颠倒、无知、愚痴来的。化解灾难,化解灾难要觉悟、要有智慧,灾难就没有了。所以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来救苦救难呢?用教人慈悲。你看今天这个世界上灾难很多,各处传来的信息怎么样化解呢?就一个“爱”,你看那不就是观音菩萨嘛!大慈大悲就是大爱,人人都把大爱发出来,爱众生胜过爱自己,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是坐在、供在庙里那个,是自己;把观世音菩萨落实在自己心里、落实在自己行为上,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自己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得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晓得佛教里头一丝毫迷信都没有,所供奉的这些像,菩萨像、佛像、罗汉像全是表法的,全是在那里教学。你要看到,要起作用;看到就是提醒自己,我的爱心在哪里,我的慈悲在哪里。用这些方法开发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用我们智慧德能为一切众生服务。毛主席讲过一句话,“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在佛呢,换两个字,“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佛服务的范围比毛主席大,毛主席只是人,众生不包括在里头。为一切众生服务,众生包括人;人不包括众生。所以普渡众生,这是佛法的精神。
观,是能观之智,即一心三观是也。
世音,是所观之境,即一境三谛是也。
世,谓世间出世间,指十界依正二报。谓世间六凡,以同居土为依报,以胎卵湿化四生为正报,指三界诸天,四洲杂类,咸不外于四生也。出世四圣,二乘圣人,以有余土为依报,以阿罗汉辟支佛为正报。菩萨圣人,以实报土为依报,以别圆地上住上大士为正报。别教地前,圆教住前,皆有余土为依止故。
音,谓无论依正二报所有音声,皆得为所观境也。凡音本属于耳根所闻,今不曰闻,而曰观者,须知大士,过去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以誓愿宏深,悲心不息,倒驾慈航,□垂九界,众生不尽,大士悲愿亦无尽也。若讲大士因地修证,请读楞严经,大士自陈所修圆通,未尝不从闻根而入。所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即是初步下手功夫也。所言入流者,不入乎声尘,而入乎圣流,即于自性相依,外亡其所矣。且夫声尘之感,必有其所,今虽亡所,而未得寂。当声动时,见有动相,而欲亡之。当声静时,见有静相,而欲趋之,二相历然,故未得寂。而言所入既寂者,若果能到寂然之境,则动者自动,吾不知其动也,动相自何而生?
静者自静,吾不知其静也,静相自何而生?故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夫动静二相,固是所闻之境,二相不生,了然明白,仍是能闻之根。亡所闻易,亡能闻难。而言如是渐增者,谓如上返闻功夫,逐渐增进,精修不已,既亡其所,复亡其能,则能闻与所闻俱尽。是所闻者,声尘也,自亡所,而渐至于所闻尽,更无可闻者,则声尘泯矣。能闻者,闻根也。自入流,而渐至于能闻尽,更无能闻者,则闻根亦泯矣。故曰闻所闻尽。夫根尘俱泯,归于尽地,有尽相可得,即是住空。若住于空,虽得所觉空,未得能觉空也。而言尽闻不住者,谓今则外尽其尘,内尽其根,如是尽闻,亦不住着,则不但所觉空,而能觉亦空矣。
故曰觉所觉空。是所觉空者,即证人无我也。能觉空者,即证法无我也。证人无我易,证法无我难。必以大乘真空观而空之,然后能觉可空也。而言空觉极圆者,夫有空而空乎觉,而空不得圆。有觉而觉乎空,而觉不得圆。今以空空觉,并亡其为空,以觉觉空,并亡其为觉,故谓之圆矣。犹未极也,极之,觉即是空,求觉相不可得,空即是觉,求空相不可得,则觉而无觉,空而无空,故为圆之极也。而言空所空灭者,唯觉极圆,无觉相可得,则所空灭,唯空极圆,无空相可得,则能空亦灭矣。又言生灭既灭者,夫所空灭者,法空也。能空灭者,空空也。俱空不生,然后可谓之生灭既灭也。
而言寂灭现前者,然则有声在,则声生声灭。有闻在,则闻生闻灭。有觉在,则觉生觉灭。有空在,则空生空灭。皆未离乎生灭也。今先证人空,继证法空,后证空空。凡属生灭者,皆已灭尽,则本来不生不灭之一真如性,乃得现前矣。夫一真如性,所以不得现前者,皆为生灭幻法之所盖覆。
今既纤毫荡尽,真体呈露,本自寂然,本无可灭,非有以灭之而后谓之寂灭也。到此故乡田地,求其不现前,亦不可得矣,故曰寂灭现前。此一真如寂灭之性,既得现前,一现前,一切现前,则在在处处,无不现前。如是则不必离声,而声自寂灭也。不必离闻,而闻自寂灭也。不必离觉,而觉自寂灭也。不必离空,而空自寂灭也。若尔,无往而不寂灭矣。经云:“诸妄消亡,不真何待”。即此之谓也。
寂灭者,乃自在之异名词,此大士自受用三昧。以证此自受用三昧,故能随处得大自在,施诸无畏。或称观自在者,即寂灭现前,忽然超越意也。若仅得寂灭现前,未得忽然超越,犹是中道法爱,可谓贴体衣衫,仍是法身微障。大士尔时,造到寂灭现前;了无寂灭细相当情,即能忽然超越,发起慈悲妙用。所以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一切众生之心,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故得行菩萨道,普门示现也。
言菩萨者,梵语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若以通途而讲,须约三义:一者,自利义,以其证到自受用三昧,在三昧中,乃见自心朗然大觉,如佛无二,故称为觉。以其无明未尽,有时出三昧后,犹有微细生灭,识情流动,乃称为有情也。二者利他义,谓其自己所证之道,而能觉悟有情众生,俾彼同证斯道,即所谓以斯道觉斯民者是也。三者自他兼利义,谓上求佛道为自利,故称为觉,下化众生为利他,故称有情,此通途意也。若对于大士而言,菩萨上,宜加摩诃萨,华言大道心成就众生。
谓大士运称性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性体竖穷三际,横□十方。是故称性所发之慈悲妙用,亦横□十方。故尽虚空,□法界,无一处不是大士所化之境,无一众生,不是大士所度之众生也。亦竖穷三际,故从无量劫以来,直至尽未来际,皆大士度生之时,所谓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大士之慈悲妙用方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大士之悲愿终无有尽时矣。
南无观世音菩萨!
② 观音菩萨有哪些形象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大悲心,所以是救世之最切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后来简称观音菩萨,他的形象有多种不同。一是圣观音像,就一首二臂,结跏趺坐,手中或持莲花或结定印的尊严像,天冠中有阿弥陀佛像。
又有‘自在观音像’,就是一足盘膝,一足下垂,很自在的形象。像旁或有一净瓶,盛满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征观音以大悲甘露遍洒人间。观音像两旁有一童男童女像,童女为龙女,因为《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说有龙女成佛的故事,而观音又是住在南海普陀洛伽山,因此有‘龙女拜观音’的传说。童子即善财童子,因《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为求佛法,参谒五十三位善知识,其中曾谒观世音菩萨而得到教益。
十一面观音一瞋面,化恶有情;二慈面,化善有情;三寂静面,化导出世净业。这三面教化三界便有九面。九面上有一暴笑面,是表示教化事业需要有极大威严和极大意乐方能无懈而成就。最上有一佛面,是表示以上一切总为成佛的方便。
千手千眼观音俗称为千手佛,那是错误的。千手表护持众生,千眼表观照世间,都是大悲的表现。
③ 观音有哪33种化身,分别主保什么,叫什么
一、观音33种化身:
1、杨柳观音2、龙头观音 3、持经观音 4、圆光观音 5、游戏观音 6、白衣观音7、卧莲观音 8、阿摩提观音 9、垅见观音 10、施药观音 11、鱼篮观音 12德王观音
13、水月观音 14、一叶观音 15、青颈观音 16、威德观音 17、延命观音 18、多宝观音 19、岩户观音 20、能静观音 21、阿耨观音 22、叶衣观音 23、璃琉观音 24、多罗观音 25、蛤蜊观音
26、六时观音27、普慈观音28、合掌观音29、一如观音30、不二观音31、持莲观音32、洒水观音33、千手观音
二、33化身主保:
1、杨柳观音:表示观音菩萨对众生怀有慈悲之心,众生如做错了什么事,只要诚心改过,就会得到菩萨的原谅与仁爱。
2、龙头观音:表示观音菩萨法力无边,乐于为民除害,保佑众生安居乐业。
3、持经观音:表示只要众生心怀天下,就能成就天下大事,只要众生多积功德,观音菩萨就会保佑众生心想事成。
4、圆光观音:表示众生只要临危不乱,树立必胜信念,观音菩萨就会保佑众生解除灾难。
5、游戏观音:表示观音菩萨告诫众生不要以为做了恶没人知道,要多做善事,所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没有人逃得了因果报应。
6、白衣观音:相传中原兵乱,无辜百姓死伤无数,到处都是孤魂野鬼,不得安宁。观音菩萨在鬼节的那天来到中原,现出一袭白衣的宝相,超度冤魂。表示观音菩萨怀有纯净的菩提之心,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7、卧莲观音:卧莲菩萨对有心向佛的众生有求必应,求财者得财,求子者得子。
8、阿摩提观音:表示观音菩萨匡扶正义,惩治邪恶。所谓邪不压正,只要正气凛然,就能无畏无敌。
9、垅见观音:表示观音菩萨关注众生的苦难,保佑众生五谷丰登,人畜安康。
10、施药观音:表示观音菩萨无时不惦念着世间疾苦,解救众生于病痛之中。
11、鱼篮观音:众生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只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就能得到观音菩萨的帮助,同时也能影响周身的人们。
12、德王观音:是观音化身中的梵王身,象征着福与禄。表示观音菩萨乐于满足众生的愿望,保佑众生福禄双全。
13、水月观音:表示众生只要心中有佛,观音菩萨就会在众生的身边永保众生的平安。
14、一叶观音:相传有个叫贾一峰的商人得到菩萨的点化后,便到各地朝礼名山,他因感念菩萨的点化之恩,每到一处便会雕刻一尊他曾经看见过的观音法像。他雕刻最多的便是一叶观音。表示观音菩萨为普济众生,不辞劳苦。
15、青颈观音:保佑众生逢凶化吉,遇险化夷。
16、威德观音:威德观音化身中的天大将军身。表示观音菩萨保佑众生度过眼前的一切障碍和危难,从而走上平安的坦途。
17、延命观音:表示观音菩萨乐于帮助众生消除灾难,保佑众生延年益寿。
18、多宝观音:表示贫富自有天命,不可强求。只要是正当的愿望,观音菩萨都会让众生得到满足。
19、岩户观音:表示观音菩萨保佑众生免受蛇蝎等毒物的侵害。
20、能静观音:能静观音象征静慧如海,不为烦扰所动。表示观音菩萨保佑众生度过世间的烦扰,求得内心的永远安宁。
21、阿耨观音:相传观音菩萨来到南海普陀山面海静修时,常常从海水中见到世间的疾苦和罪恶。于是菩萨便大发慈悲之心,决定到世间点化有缘之人。表示观音菩萨洞察世间一切,解救众生苦难。
22、叶衣观音:叶衣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相传观音身披一件八万四千功德衣,把众生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记录下来。表示观音菩萨无时不关注众生所做的一切,行善积德的众生最终都会得到好的报应。
23、璃琉观音:表示心诚则灵。只要心诚,观音菩萨就会帮助众生实现自己的心愿。
24、多罗观音:多罗观音又称多眼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象征观音菩萨能够观照世间一切,无所不察。表示观音菩萨知晓世间的一切善恶,并对众生惩恶扬善。
25、蛤蜊观音:相传唐文宗爱吃蛤蜊,地方官吏便借进贡蛤蜊为由而鱼肉沿海渔民。观音菩萨便隐身蛤蜊内,文宗见到蛤蜊内的观音宝像后,大惊之余,便下旨取消进贡蛤蜊。表示观音菩萨对众生怀有怜悯之心,乐于救苦和劝善。
26、六时观音:六时为佛教中的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表示观音菩萨在这六时之中格外挂念护佑众生,并普为施惠。
27、普慈观音:是观音化身中的自在天身宝相。象征三界的最高神祗。表示观音菩萨对众生怀着一视同仁的慈悲之心,保佑众生平安度世。
28、合掌观音:象征观音菩萨时刻心怀着众生的疾苦。表示观音菩萨乐于化解众生的一切苦难,实现众生的良好愿望。
29、一如观音:寓意不二为一,不异为如,是为一如,即真如之理。表示观音菩萨观照众生的一切,对众生一视同仁的惩恶扬善。
30、不二观音:寓意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最高。表示观音菩萨道行精深,佛法无边,保佑众生消灾消难,福寿无边。
31、持莲观音:持莲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是观音化身童男童女的一种显示宝相。表示观音菩萨慈悲为怀,引度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32、洒水观音:表示观音菩萨乐于救赎众生,即解除生者的苦难,还超度死者的亡灵。
33、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千手象征观音菩萨法力无边,千眼象征观音菩萨观照一切,无所不察。表示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能圆满无碍普度一切众生。
(3)观世音菩萨有多少图片及含义扩展阅读:
观世音菩萨为拯救人类的苦难保驾慈航,显现菩萨身份,寻声救苦,随缘度众生现三十三应化身,成为释迦牟尼佛教育度化众生的助手,也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座菩萨,是阿弥陀佛的接班人,又称为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我们这个世间最熟悉最崇拜的大菩萨,是慈悲的化身,早已成佛,叫正法明如来。观音法象就是化身。
④ 观音菩萨一共多少位都是什么形状
"这张经典的照片(左,宣化法师 右,倓虚法师),看后有一刻感动,直透心田!文殊菩萨与观音菩萨为度众生,彼此肉身在人间相见。“曾跨猛虎出三界,且踏苍龙世上游”。"~常观世音师父
⑤ 观音菩萨的三十三种化身都是什么,都有什么样的含义,第一种化身又有什么典故呢!
那是三十三化身,
这是三十二化身 ,不知道您要的是那一个,见经典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及《椤严经》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坠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扭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斋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具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予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发大清敬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坠,
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坠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扭械,
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螈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
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制电,降雹沭大雨,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衣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⑥ 观音共有几个
观音菩萨就一尊。
三十三观音:唐代以后,观音形象被汉化佛教不断改造,最后定型为“三十三观音”,分别有:
杨枝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
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六时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
阿耨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蛤蜊观音普慈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
多罗尊观音阿摩提观音马郎妇观音随类应化:《楞严经》卷六,观世音菩萨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根性及类别的众生,他可化现三十二种不同的身份,为之说法教化,那便是:佛身,独觉身、缘觉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
天大将军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国太子身、人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药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紧那罗身、摩呼罗伽身、人身、非人。
《法华经·普门品》所举的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身,与《楞严经》三十二身大致相同。那便是:佛身、辟支佛身(即是独觉和缘觉)、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
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女、童男、童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及非人等身、执金刚神身。三十二及三十三都不是定数,实则应化无量。
(6)观世音菩萨有多少图片及含义扩展阅读: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 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⑦ 世上观音有几种叫法和图片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1]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2]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3]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4]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庄严报身:大乘佛教中的“报身”即俗话说的真身,“报身”所呈现的形相是由所造业因的所感果报的外化。《观无量寿经》说明:观世音菩萨的身体非常广大并呈紫金色;头上圆光有五百化佛,每尊佛有五百菩萨和无数诸天侍奉;头冠有一高大宏伟的站立化佛;菩萨面部呈金色;眉间的白色毫毛放八万四千(表无数)种光明,每道光有无数化佛,每尊化佛化显无数菩萨;菩萨手臂如红莲花色并有八十亿光明;手掌杂合五百亿莲华的各种颜色;每个手指能显示八万四千犹如印文的画面,每种画面有八万四千色,每种色又有八万四千光,且光明柔软(柔软又譬喻佛法),他用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的千辐轮(一千个轮盘的庄严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落脚时便有金刚摩尼花遍满一切;经中说,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几乎和佛等同,除了顶上的肉髻及无见顶相(一种极其高大的庄严相)不及世尊。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亿劫时,跟随千光王静住如来修行,听如来宣说大悲心陀罗尼,当下从初地证到超八地,于是立誓要利益一切众生并生千手千眼, 发愿后果然具足千手千眼,并且十方大地一起震动,十方诸佛一齐放射超日月大光明。千手遍护众生,千眼遍观世间,象征观世音菩萨的广大慈悲和无边愿力。其他在《楞严经》卷六中,尚有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臂、四十臂、一百八臂,乃至千臂、万臂、八万四千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一百八目,乃至千目、万目、八万四千目。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像,一般以42臂喻千手,除本身双手外,再有20双,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每只手各25有(三界中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的环境,包括四洲、四恶趣、色欲天等);也有的千手千眼观音像确实有上千只手。
随类应化:《楞严经》卷六,观世音菩萨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根性及类别的众生,他可化现三十二种不同的身份,为之说法教化,那便是:佛身,独觉身、缘觉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国太子身、人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药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紧那罗身、摩呼罗伽身、人身、非人。《法华经·普门品》所举的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身,与《楞严经》三十二身大致相同。那便是:佛身、辟支佛身(即是独觉和缘觉)、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女、童男、童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及非人等身、执金刚神身。三十二及三十三都不是定数,实则应化无量。
两种六观音:天台宗《摩诃止观》立六观音,与六道相对应。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三障,大慈观世音破饿鬼道三障,师子无畏观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大光普照观世音破阿修罗道三障,天人丈夫观世音破人道三障,大梵深远观世音破天道三障。[34]传至日本,天台宗又建立密教的六观音,即台密所立的六观音:化导饿鬼道的千手观音、化导地狱道的圣观音、化导畜生道的马头观音、化导修罗道的十一面观音、化导人道的不空罥索观音、化导天道的如意轮观音。
四臂观音:喇嘛教的四臂观音,白色身体代表清净无瑕的身言意、前两臂合掌并持如意宝珠、后两臂高举至肩,右后手持水晶念珠代表救渡众生出离轮回、左手持白莲代表净化一切烦恼。四臂另代表四种佛行(息增怀诛)。左肩鹿皮表慈悲纯正心,头顶五方佛冠代表五方智慧;金刚坐表稳固的禅定境界。以上六种装饰为六度万行成就;坐月盘上表慈悲方便法。其下莲花象征清净境界。心咒为六字大明咒,加持净化六道众生的恶业恶障,走向六成就悉地。
二十一度母:喇嘛教视二十一度母为观音化身。度母有白、红、蓝、黄、绿、黑六色身色。喇嘛教经典载,二十一位度母能救度怨敌、狮子、大象、火、水、毒蛇、盗贼、牢狱、食肉或非人,麻疯病、死神、贫困、亲眷分离、国王惩罚、霹雳、事务衰萎所致的16种灾难恐怖,还可增加顺缘、增长福寿,对有情利益甚大。被尊为世间轮回中拯救众生的度脱之母,以及诸佛事业的担负者或佛母。度母信仰主要流行于藏蒙之地,汉语体系佛教称多罗菩萨。[36]
三十三观音:唐代以后,观音形象被汉化佛教不断改造,最后定型为“三十三观音”,分别有:
杨枝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
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六时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
阿耨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蛤蜊观音普慈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
多罗尊观音阿摩提观音马郎妇观音
图片一一放上受限制。你可根据以上资料逐一搜索即可。阿弥陀佛
⑧ 观音一共有几种,他们分别代表着什么
1、杨柳观音(佛身):右手持杨柳,踞坐岩上,手持净瓶。
2、龙头观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
3、持经观音(声闻身):箕坐岩上右手持经卷若读书,也有一说释持经为声闻身。
4、圆光观音(梵王身):身后有火焰圆光,大放光明。或释圆光为普门品中"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相应。
5、游戏观音(帝释身):五色祥云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
6、白衣观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莲花,右手结与愿印,身着白衣,处白莲花之中,或结定印以为是比丘与比丘尼的化身。
7、莲卧观音(天大将军身):双手合掌,在莲叶上作半卧姿,表卅三观音之小王身。
8、泷见观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飞瀑,表普门品中"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意
9、施药观音(毗沙门身):常为右手拄颊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莲花,表示观音无时不在惦念世间疾苦,考虑拯救众生。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10、鱼篮观音(小王身):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盛鱼的竹篮,或为手提鱼篮的民间少妇形象。《西游记》中对此形象有发挥,因而在民间影响很大。
11、德王观音(长者身):趺坐岩畔,右手持杨枝,左手置于脐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之主,其德殊胜,故称德王。
12、水月观音(居士身):作观水中月形状,以喻诸法如水中月而无实体,或释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 。
13、一叶观音(宰官身),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返日时,遇暴风于南溟时即默祷观音,忽见大悲尊乘一莲叶浮于海上,风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观音像奉于南溟观音寺,故有此称。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宰官。
14、青颈观音(婆罗门身):青颈观音,其像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为杖、莲花轮、螺四种,身色为红白,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颈呈现青色。或释为表卅三身中佛身
15、威德观音(比丘身):箕坐岩畔,左手持莲花,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天大将军身
16、延命观音(比丘尼身):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颐,头戴宝冠设阿弥陀佛之圣像。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17、众宝观音(优婆塞身):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弯膝上。或释为表卅身中之长者。
18、岩户观音(优婆姨身):端坐于岩洞中,静思入定。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元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19、能静观音(长者妇女身):伫立岩畔,两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释为表《普门品》中"为求金银琉璃……等宝物,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20、阿耨观音(居士妇女身):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州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记》亦有提及。阿耨观音名即由此而来。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21、阿摩提观音(宰官妇女身):常乘白狮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表无畏之义。或释为表卅身中之毗沙门身
22、叶衣观音(婆罗门妇女身):敷草坐岩上,身穿千叶衣。或释为表卅三身之帝释。古印度东南部就有一个夏帕拉族,以树叶为衣。婆罗门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23、琉璃观音(童男身):又称:"香王观音"、"高王观音"、形象为两手捧一琉璃壶,乘一莲瓣浮于水上。或释为表卅三身中自在天身。
24、多罗尊观音(童女身):多罗意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莲花。或释为《普门品》中"或值怨贼绕,各值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25、蛤蜊观音(天身):居于两扇蛤蜊壳中,或乘于蛤蜊之上渡海。
26、六时观音(龙身):作居士装束,表卅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奉供不断,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时观音。
27、普悲观音(夜叉身):衣端受风立像,表大自在天身
28、马郎妇观音(乾闼婆身):妇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妇女身。
29、合掌观音(阿修罗身):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罗门身。
30、一如观音(迦楼罗身):形象为乘云飞行空中,右手持说法印,能制伏雷电等魔扰。
31、不二观音(紧那罗身):双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于莲叶之上,身着天衣,飘然自得地浮于水面。表执金刚身。
32、持莲观音(摩睺罗迦身):手持一莲花,站或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童男童女身。
33、沥水观音(执金刚神身):又称"滴水观音",一手持瓶作泻水状,一手作法印,或持杨枝。表《普门品》中"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8)观世音菩萨有多少图片及含义扩展阅读
观音菩萨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观音菩萨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净土宗的信仰是称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魏晋时期社会的动乱是造成这种信仰盛行的社会现实根源。哀鸿遍野、苦难深重的动乱社会,更促使人们信崇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印度佛教庞大的佛菩萨王国里,中国民众很快选择了观音菩萨,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广大民众祈望有一位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救世主。
在频生的天灾人祸面前,束手无策、陷于失望甚至绝望境地的平民百姓,需要这样的救世主。着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基辛说:“宗教强化了人类应付人生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即死亡、疾病、饥荒、洪水、失败等等。在遭逢悲剧、焦虑和危机之时,宗教可以抚慰人类的心理,给予安全感和生命意义,因为这个世界从自然主义的立场而言,充满了不可预料、反复无常和意外的悲剧。”中国民众信仰观音菩萨原因即在于此。但是,中国民众接受印度的佛菩萨却又并非全部照搬,而是改造为中国菩萨。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音形象逐渐发生重大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观音入主中国初期,观音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观音完全变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
中国佛教对观音的改造,突出地表现在编造观音菩萨的新的身世,这就是广泛流传的观音为妙善公主说。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西域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这种女观音身世说,最早见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着《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以此为蓝本,还陆续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观音故事书。这些观音故事的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致使中国化的女观音菩萨,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观音菩萨。
⑨ 传说 观世音菩萨有33个化身 分别叫什么名字以及寓意
观世音菩萨为摄化而自在示现之三十三种形像。法华经普门品及其他诸种感应传、持验记常述之,由此,民间亦流传此类图像,较着者有清代卓峰之观音应化图三十三幅(现藏于日本东京帝室博物馆)。三十三观音之名称及形像为:(一)杨柳观音,踞坐岩上,右手执杨柳,表千手观音之杨柳手三昧。(二)龙头观音,乘云中之龙,表三十三身之天龙身。(三)持经观音,箕坐岩上,右手持经卷,表三十三身中之声闻身。(四)圆光观音,身边放光明,表法华经普门品(大九·五七下)‘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之文意。(五)游戏观音,箕坐云中,表同品(大九·五七下)‘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之文意。(六)白衣观音,敷草坐岩上,结定印,表三十三身中之比丘、比丘尼身。(七)莲卧观音,合掌,左向坐荷叶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小王身。(八)泷见观音,倚岩视右方之瀑布,表(大九·五七下)‘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文意。(九)施药观音,坐于池边,注视莲华,表(大九·五七下)‘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之文意。(十)鱼篮观音,乘大鱼,浮于水上,表(大九·五八上)‘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之文意。(十一)德王观音,趺坐岩上,右手执柳枝,表三十三身中之梵王身。(十二)水月观音,乘莲瓣,立于水中,注视水中之月,表三十三身中之辟支佛身。(十三)一叶观音,乘一叶莲瓣,浮于水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宰官身。(十四)青颈观音,倚岩,左方有瓶,插以柳枝,表三十三身中之佛身。(十五)威德观音,箕坐,左手持莲,表三十三身中之天大将军身。(十六)延命观音,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颊,表(大九·五八上)‘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之文意。(十七)众宝观音,向左平坐,表三十三身中之长者身。(十八)岩户观音,端坐岩窟中,表(大九·五八上)‘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之文意。(十九)能静观音,在岩壁间,两手按一岩上,表(大九·五六下)‘为求金银琉璃(中略)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之文意。(廿)阿耨观音,坐岩观海,表(大九·五七下)‘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之文意。(廿一)阿摩提观音,箕坐岩上,表三十三身中之毗沙门身。(廿二)叶衣观音,敷草坐岩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帝释身。(廿三)琉璃观音,乘莲瓣,立于水上,两手持钵,表三十三身中之自在天身。(廿四)多罗尊观音,立云中,表(大九·五七下)‘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之文意。(廿五)蛤蜊观音,示现蛤蜊中,表三十三身中之菩萨身。(廿六)六时观音,右手持梵夹之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廿七)普悲观音,衣端受风之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大自在天身。(廿八)马郎妇观音,妇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妇女身。(廿九)合掌观音,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婆罗门身。(卅)一如观音,坐云中作飞行状,表(大九·五八上)‘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之文意。(卅一)不二观音,两手相叉立荷叶上,表三十三身中之执金刚身。(卅二)持莲观音,持一茎之莲,立荷叶上,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
就这些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