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图片怎么做拉片形式
摘要 亲您好,您可以使用ps软件进行以下操作进行拉片效果制作:
Ⅱ 拉片的基础知识#3-运镜方式
0.定(Static)
摄像机不做任何运动,直接进行拍摄。
注:姑且算作定机位运镜方式的一种吧,其实根本没有运动。而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一条定则: 画面必须有运动 。无论是画面中的主体发生运动,还是摄像机本身运动所带来的画面运动。长时间的静止不会让人满意的。
1.摇(Pan)
将摄像机水平地从左向右运动。常用于跟踪主体,或显示两个对象之间的距离。
注:想象一下,镜头前从左到右是一条长长的美国公路。这时汽车轰鸣声传来,潇洒地开去,然后镜头从左向右摇动,留下一串尾烟。这就是 Pan 。
2.俯仰(Tilt)
将摄像机向上或向下倾斜,但是机身位置不发生变化。通过这种方式,观众能够更加感受到主体的高大威武或是弱小可怜。
3.升降(Pedestal)
将摄像机固定于摇臂上,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摄像机镜头不发生俯仰或是摇移的变化。
4.推拉(Dolly)
摄像机固定于滑轨、稳定器等上方,做朝向或远离主体的运动。
5.稳定跟随(Floating Stabilizer Device)
采用稳定器等辅助设备来拍摄一些跟随镜头,增加观众的代入感。
注:那种跟在主角身后左弯右绕,穿过一道道门的镜头。我相信你肯定有印象
6.俯冲(Crane/Boom)
摄像机位于高处(鸟瞰视角),向下方移动,相机在俯仰轴上旋转,最终呈现与视线水平的角度。多用于跟随主体运动的拍摄。
7.手持(Handheld)
摄像机不借助于任何外部设备,单纯手持或是肩抗来进行拍摄。
8.变焦缩放(Zoom)
摄像机的镜头焦段在广角和长焦端之间变化,增强画面的动感,突出主体。
注:不得不提到的 希区柯克变焦(Hitchcock Zoom) *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拍摄时需要摄影师靠近(远离)拍摄对象,同时焦段由长焦变向广角(广角变向长焦),来创造一种魔幻、带有一些迷惑、不安情绪的观看体验。*
9.焦点转移(Rack Focus)
在大光圈带来的虚化场景下,摄像机的焦点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从而引诱观众视线跟随焦点移动的手法。
注:就像有些场景中,前景美丽的花朵先是焦点,我们可以看到背景中朦胧的主角的身影,正当我们想要努力看清其面貌时,焦点逐渐移动到人物身上,让我们的探求得到了满足,而正是这种时候,我们在无意识中更沉浸到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中去了。
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就学习完了拉片基础知识的三部曲,接下来就选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反反复复去琢磨吧!接下来可能会考虑将我自己喜欢的一些片段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多多交流呢!
Ⅲ ps里6个花瓣的角度是多少
先制作好一片花瓣,复制~旋转60度~确定。按ctrl+shift+alt+T旋转复制,ok!
Ⅳ 砌砖烫发怎么排杠图片
1、首先要把头发打湿按下图所示分成9个区域,头顶三个,中间三个,发尾三个,都用橡皮筋弯曲扎平均的发量。
Ⅳ cad中把图向后拉伸 角度为多少
拉伸一般很少用到角度的,一般距离比较多,如果你单纯想向后或先前拉伸可以把正交打开,这样你只需要向左或向右移动即可。不知道回答到你的点上没有(欢迎继续追问)
-------------------------
望采纳!
-------------------------
Ⅵ aps~c单反相机焦距在17mm和18mm的时候拍出来的相片的角度各是多少
首先,要确定镜头像场和传感器大小,焦距才有意义,视角才能计算
等效焦距=物理焦距*转换系数 (等效焦距实际是等效全幅多少焦距的视角)
而转换系数=43.27 /传感器对角线长度 (43.27mm为全幅传感器对角线尺寸)
所以可以看出来,要确定传感器对角线尺寸,镜头的焦距才能算出视角
镜头的视角=2*arctan(传感器对角线长度/2/焦距)
所以可以看出,传感器对角线一定的情况下,焦距越小,镜头视角越大,焦距越长,镜头视角越小
然后列出常见的等效焦距和视角对应关系
14mm —— 114度
18mm —— 100度
24mm —— 84度
28mm —— 75度
35mm —— 63度
50mm —— 47度
90mm —— 27度
150mm —— 16.5度
300mm —— 8度
600mm —— 4度
Ⅶ 拉片的基础知识#2-摄像角度
1.水平角度(Eye Level)
摄像机在人眼水平的角度所拍,给观众一种中性的镜头语言。
2.俯视(High Angle)
从水平角度以上的高角度俯拍对象,多用以表现主体脆弱、虚弱、担惊害怕的情绪。
3.仰视(Low Angle)
从水平角度以下的低角度仰拍对象,来表现主体强大,塑造英雄感,或者表现其危险。
4.荷兰角/倾斜(Dutch Angle/Tilt)
摄像机在横滚轴上进行一定角度的倾斜来表现出迷失,不安的惶恐情绪。
5.越肩视角(OTS/Over The Shoulder)
用辅助对象的肩膀作为前景去拍摄主体,主体为中等距离到近景的构图。这种视角主要用以对话的拍摄,能够使观众更好地将对话双方进行联系,而非用单独的正反打镜头来区分二人。
6.鸟瞰视角(Bird-Eye View)
直接在头顶的角度向下进行拍摄,这种特殊的视角给观众更为开阔的视野,一般用于展示主体移动的方向或是暗示一些环境中的元素。
这里有一些镜头的翻译我不是很确定,索性直接给出原文,大家能够理解就好了。
7.Cut-in
在流畅的主体镜头拍摄中穿插场景内物品的特写镜头。
8.Cutaway
在主体镜头拍摄中穿插不属于当前场景的镜头,这样可以避免有联系的两个镜头过分独立。有时候一些同时发生的剧情会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穿插的剪辑。
9.Establishing Shot
建立镜头,通常用 ELS 或者 LS ,来帮助观众在开始阶段迅速建立起一个场景。
10.视角镜头(POV-Point Of View )
模仿场景中特定角色所看见的画面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11.反转角度镜头(RAS-Reverse Angle Shot)
第一个镜头和第二个镜头以前后反转180°的方式来进行呈现,常用于越肩视角镜头的拍摄中。
12.双人镜头(TS-Two Shot)
即一个镜头中出现两个主体。
今天我们将拉片基础三部曲中的摄像角度进行了介绍,那么明天也会是我们三部曲的最后一章——《运镜方式》。有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收藏,我们明天再会哟!
Ⅷ 拉片分析中的“视点”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视点就是聚焦者感知事件时所处的角度和位置。
影片分析(拉片):主题。
一主题
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
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现代电影的主题是深化的,是观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1.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视觉造型特点的银幕效果上。
2.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