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五味子的图片有多少种
扩展阅读
发狂图片大全卡通 2025-09-14 17:34:35
聊天背景图片帅 2025-09-14 17:22:10
写真图片软件app 2025-09-14 17:11:09

五味子的图片有多少种

发布时间: 2022-09-08 14:14:50

Ⅰ 五味子的品种和样子

干燥果实略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毫米。外皮鲜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显油润,有不整齐的皱缩。果肉柔软,
五味子-中药材饮片
常数个粘连一起;内含种子1~2枚,肾形,棕黄色,有光泽,坚硬,种仁白色。果肉气微弱而特殊,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而苦。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商品习称"北五味子" 五味子商品中尚有一种"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主要为植物华中五味子(参见"血藤"条)的果实。其果粒较小,红色,皮发抱,肉较薄,品质较差。产四川、湖北、陕西,山西、云南等地。

Ⅱ 五味子主要的分布地区有哪些如何处理它的种子

前期,五味子一般生长于我国东北三省,我国山西、宁夏等地区也有种植,现在来看,随着科技的发达,很多地方都能够种子五味子。

五味子它又被称为五梅子,它是我国历史比较悠久的植物,能够很好的起到一个药用价值,很好的起到一个生津益气的作用,所以说能够给种植户带去良好的经济价值。因此若是想栽培出优质的五味子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具体的栽培方法吧。



Ⅲ 五味子有哪29种,各有什么俗名,其相应的药用部位及其作用分别如何

这个问题无意义,五味子分类再多,功效几乎一样!
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
北五味子,又名辽五味子,辽五味,北五味。为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等地。为传统正品,品质优良,一般硒配合制作养肝片,保护肝脏。

南五味子:又名南五味、山五味子、西五味、西五味子、川五味、川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红铃子。为植物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山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为五味子副品,品质较次。
均以粒大肉厚、色紫红、有油性者为佳。
【处方名】五味,五味子,辽五味,北五味子,北五味,辽五味子等。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Ⅳ 求各种野果的资料(附上图片更好)

长蛇泡(学名蛇莓)

抱歉,上传图片已达上限。其他野果还有:桑椹又名桑果,鸡爪梨(学名枳具子),毛栗子,面果(学名光叶山楂),山柿又名野柿子,山葡萄又名野葡萄,山樱桃,山楂,羊奶子(学名蓝靛果忍冬),野生猕猴桃,竖粒子(学名榛子),刺梨(学名金樱子),酸梨(学名秋子梨),八月瓜又名八月炸(学名预知子),锦灯笼(学名酸浆),鸡公蛋(学名杨梅),牛叠肚(学名山楂叶悬钩子),乌泡子(学名黑树莓),北国红豆,药鸡豆(完全成熟方可食用),乌金子(学名橡果,煮熟方可食用),茅莓,赤楠,棠梨子(学名杜梨),南五味子,酸藤子,叶下珠,苦糖果,火棘果,刺五加果(沸水冲泡作茶饮最佳)等等等等。

Ⅳ 五味子有哪些特征

(宫喜臣)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别名北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此外,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区亦产。吉林、辽宁所产者质量最佳,素有“辽五味”之称。以成熟果实入药。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柠檬醛,α-依兰烯、α-恰米烯、β-恰米烯、恰米醛、糖类、苯甲酸、柠檬酸、酒石酸、精氨酸、维生素C等。种子含五味子素,五味子甲、乙、丙素,伪-γ-五味子素,五味子酯甲、乙,戈米辛D、E、F、G,当归酰戈米辛H,巴豆酰戈米辛H,苯甲酰戈米辛H,戈米辛J,(-)-戈米辛Ku(+)-戈米辛K2,戈米辛K3、N、O,巴豆酰戈米辛P1,表戈米辛,前戈米辛等。果实味酸,性温。具有益气敛肺、滋肾、涩精、生津、止泻敛汗的功能。主治喘咳、自汗、遗精、失眠、久泻、津亏口渴等症。

一、形态特征

茎长可达数米,不易折断;枝红棕色,老枝褐灰色,全株近无毛。叶生在幼枝上,单针互生,在老茎上则丛生于短枝;叶柄细长,幼时红色,叶片广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有腺体的小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有时呈灰白色,脉隆起,嫩时有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乳白色或粉红色,1—3朵集生于叶腋,下垂,雄花具雄蕊5,花药无柄,着生在细长雄蕊柱上;雌花花被6—9片,卵状长圆形,长7—10mm,心皮多数,离生,幼时聚成圆锥状,花后花托延长成穗状,花梗长约2cm。浆果球形,熟时深红色,内含种子1—2粒。种子肾形,种皮光滑,黄褐色或红褐色,坚硬(图15—9)。

表15—6 不同环境对五味子产量的影响

三、栽培技术

(一)种类

当前没有栽培品种,同属植物华中五味子(S.sMemanthera Rehdet Wils.)也作五味子入药,商品称“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其果粒较小,肉较薄,品质差。产陕西、山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二)繁殖方法

野生五味子除了种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横走茎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进行了扦插、压条和种子繁殖的研究。其结果扦插压条虽然也能生根发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难,处理时要求条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苗子。

1.种子的选择

五味子的种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保管。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或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1.种子处理

(1)室外处理

于结冻前将选做种用的果实,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涨起时搓去果肉。五味子的秕粒很多,出种率60%左右,在搓果肉的同时可将浮在水面的秕粒除掉。搓掉果肉后的种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种子充分吸水,每隔两天换一次水,在换水时还可清除一部分秕粒。浸泡后,捞出控干与2—3倍于种子的湿砂混匀,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0.5m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cm的细土,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进行低温处理。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种。处理场地要选择高燥地点,以免水浸烂种。

(2)室内处理

2月下旬将种子移入室内清除果肉,拌上湿砂装入木箱进行砂藏处理,其温度可保持在5—15℃之间,翌春即可裂口播种。

(三)播种育苗

1.育苗田的选择

育苗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床作为好,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做床,低洼易涝,雨水多的地块可做成高床,床高15cm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较少的地块可做成平床。不论哪种床都要有15cm以上的疏松土层,床宽1.2m,长视地势而定。床土要耙细清除杂质,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10kg,与床土充分搅拌均匀,搂平床面即可播种。

2.播种时间与方法

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cm,覆土1.5—3cm。每平方米播种量30g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当年鲜籽,即选择当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饱满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种。

3.苗田管理

播种后搭1—1.5m高的棚架,上面用草帘或苇帘等遮荫,土壤干旱时绕水,使土壤混度保持在30—40%,待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掉遮荫帘。并要经常除草,保持清洁,翌春即可移栽定植。

(四)移栽

1.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林缘地或熟地,以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好。选好地后,每亩施基肥2000—3000kg,整平耙细备用。

2.移植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行株距120×50Ccm,为使行株距均匀,可以拉绳定穴,在穴的位置上做一标志,然后挖成深30—35cm、直径30cm的穴,每穴栽一株。栽时要使根系舒展,防止窝根与倒根,栽后踏实,灌足水,待水渗完后用土封穴。15天后进行查苗,没成活的需进行补苗。

(五)田间管理

1.灌水施肥

五味子喜水喜肥,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栽植成活后,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冻前灌一次水,以利越冬。孕蕾开花结果期,除需要足够水分外,还需要大量养分。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叶前进行,第二次在开花后进行。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的农家肥料5—10kg。追施方法,可在距根部30—50cm周围开15—20cm深的环状沟,施入肥料后覆土。开沟时勿伤根系。

2.剪枝

五味子的枝条春、夏、秋三季均可修剪。

(1)春剪一般在枝条萌发前进行。剪掉过密果枝和枯枝,剪后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

(2)夏剪

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进行。主要剪掉基生枝、膛枝、重叠枝、病虫枝等。同时对过密的新生枝也需要进行疏剪或短截。夏剪进行得好,秋季可轻剪或不剪。

(3)秋剪

在落叶后进行。主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枝。

不论何时剪枝,都应选留2—3条营养枝,作为主枝,并引蔓上架。

3.搭架

移植后第二年即应搭架。可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杆或8号铁线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蔓处立一竹竿或木杆,竹竿高2.5—3.0m,直径1.5—2cm,用绑线固定在横线上,然后按右旋引蔓上架,开始时可用绳绑,之后即自然缠绕上架。

4.松土、除草

五味子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时要避免碰伤根系,在五味子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5.培土

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可以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

(六)病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开始时叶片萎蔫,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根际浇灌。

2.叶枯病

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先由叶尖或边缘干枯,逐渐扩大到整个叶面,干枯而脱落,随之果实萎缩,造成早期落果。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和3%井冈霉素50ppm液交替喷雾。喷药次数可视病情确定。

四、采收与加工

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采收,随熟随采。采摘时要轻拿轻放,以保障商品质量。加工时可日晒或烘干。烘干时,开始时室温在60℃左右,当五味子达半干时将温度降到40—50℃,达到八成干时挪到室外日晒至全干,搓去果柄,挑出黑粒即可入库贮藏。

Ⅵ 五味子有哪5种味道

甘、酸、辛、苦、咸五种。

Ⅶ 五味子究竟是什么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为南、北二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能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

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产地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南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多年生落叶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叶互生,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齿;叶柄淡粉红色。花单性异株,生于叶腋,花梗细长柔软;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芳香;雄蕊5;雌蕊群椭圆形,心皮17-40、覆瓦状排列于花托上。果熟时呈穗状聚合果。浆果球形,肉质,熟时深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于海拔1 200-1 700米的沟谷、溪旁、山坡。
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野生植株生长在山区的杂木林中、林缘或山沟的灌木丛中,缠绕在其它林木上生长。其耐旱性较差。自然条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湿度均衡适宜的土壤上发育最好。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也分布于朝鲜和日本

药理作用
1. 对肝损伤的影响:五味子醇提取物能降低由四氯化碳、硫代乙醇胺等引起的实验动物谷丙转氨酶升高.γ-五味子素 (五味子乙素)具抗肝损伤作用。[5]

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五味子素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 并且有安定作用的特点。五味子醇提取物5-10mg/kg灌胃可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作用, 对抗苯丙胺引起的小鼠兴奋,对抗咖啡因、烟碱引起的小鼠惊厥。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甲)10~100mg/kg腹腔注射, 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小鼠自发活动,10mg/kg腹腔注射对抗咖啡因、苯丙胺引起的小鼠兴奋;60~120mg/kg腹腔注射明显延长小鼠巴比妥钠及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对抗电休克、戊四唑等引起的惊厥。五味子素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 并且有安定作用的特点。[5]
3. 对心血管的作用:五味子有强心作用,其水浸液及稀醇浸液, 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管张力。煎剂离体实验对大鼠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并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5]
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5] 。
5. 抗菌作用:乙醇浸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5]
毒性
1.五味子乙素的毒性研究:一次以2g/kg乙素灌胃,10只小鼠无一死亡。200mg/kg每天1次连续30日灌胃,对小鼠的生长,血红蛋白量及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均无明显影响。曾给二犬以乙素10mg/kg每天1次连续4周灌胃,其食量、体重、血象、肝功能(BSP及SGPT)、肾功能(NPN)及肝组织活检,均与给药前无明显差别。
2.五味子7种成分急性毒性的比较:将体重19-23g的小鼠一批分23组,每组3-10只,于禁食

五味子-中药材饮片(2张)
24小时后给不同剂量的五味子各成分一次,观察7日的死亡数,7种成分的急性毒性以醇乙及酯乙最大,以250mg/kg灌胃时,部分动物死亡,腹腔注射的毒性和灌胃差不多,乙素与酯甲毒性最低,2g/kg灌胃不致死,丙素与甲素毒性比较低。取18-22g小白鼠70只,雌雄各半,每组10只,一次性灌胃五味子15g/kg,观察72小时,各组动物反应良好,食欲正常,无一动物死亡,提示上述五味子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3.五味子挥发油的急性毒性:小鼠40只,随机分组,每组10只,五味子挥发油灌胃给药,观察3日。给药后,小鼠活动减少,步态蹒跚,呈抑制状态,呼吸困难致死。死亡集中于给药后24-36小时,按简化机率单位法计算,五味子挥发油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8.75±2.41g/kg。
炮制
五味子:筛净灰屑,除去杂质,置蒸笼内蒸透,取出晒干。酒五味子:取拣净的五味子,加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隔水炖之,待酒吸尽,取出,晒干。此外尚有用蜜蒸、醋蒸者,方法与酒蒸同(五味子每100斤用黄酒20斤,或用蜂蜜30斤,或用米醋15斤)。炒制:取净五味子用文火炒至鼓起,呈紫褐色为度.《雷公炮炙论》:凡用(五味子)以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已至申,却以浆浸一宿,焙干用。
临床应用
1.中医临床应用:中医论证认为, 五味子性酸温无毒。对常见老年病肺肾虚损之咳喘,消渴尿多,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 均有治疗作用。对改善老年心血不足、心气虚、心肾不交之失眠心悸均有良好作用。故常用于:
(1 ) 老年肺肾虚损之咳喘,气短。
(2 ) 老年自汗、盗汗, 津伤口渴,消渴, 阴虚口干,肾虚之证。
(3 ) 老年心虚、心悸怔忡, 健忘失眠。
2.西医临床应用:用五味子一味或五味子复方治疗慢性肝炎,使AL T 显着降低或恢复正常。可能是一种肝脏代谢调节剂。用于镇咳、祛痰。五味子复方治疗体虚失眠。用于老年人延缓衰老等, 故为治疗老年病的有效药物。

五味子的图片(20张)
总之,该品能提高体力, 消除疲劳,改善智力及提高工作效率。老年人随增龄而肾精渐虚, 体力日衰,脑力减退, 五味子补肾精改善脑力,故能益智强身, 而实验研究表明五味子在泌尿生殖系统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因此,五味子是一味对延缓衰老有益并能治疗某些老年病的有效药物。
有机酸类有枸橼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
尚含有游离脂肪酸, 如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和肉豆蔻酸。
3.治疗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据102例观察,有效率为85.3%,其中基本治愈(治愈、显效)率占76.4%。尤其对症状隐匿、肝气郁结及肝脾不和三型效果较好。五味子粉对传染性肝炎有较明显的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且奏效较快,无明显副作用,适用类型较多。低酶型(300单位以下)病例的基本治愈率可达84.2%,平均服药10.1天即能见效;高酶型(500单位以上)及中酶型(300~500单位)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71.4%和72%,平均服药时间为23.6天及25.2天。但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如停药过早常引起反跳现象,因此疗程长短须因病而异,原则上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仍宜服药2~4周,以巩固疗效。少数病例服药后,谷丙转氨酶降至一定水平即稳定不动,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加大剂量,仍可能促使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
用法:将五味子烘干、研末,过80~100目筛。成人每次1钱,日服3次,30天为一疗程。亦可制成蜜丸服。[7]
4.治疗急性肠道感染
取北五味子10斤,水煎2~4小时,去渣加红糖3斤,浓缩成5000毫升。一般每日服两次,重者3次,每次50毫升,小儿酌减。治疗急性菌痢33例(其中8例静滴1~3次氯霉素,3例用1~2次四环素,1例加用激素,20例配合补液),结果29例痊愈,3例明显有效,1例死亡;中毒性消化不良21例(14例补液,5例加用氯霉素),结果除1例死亡外,均治愈:急性肠炎10例(4例补液),均治愈。服药后91.1%的病例在1~4天退热;82.7%的患者在1~4天内大便阴转。五味子对急性肠道感染具有退烧敛汗、生津止泻作用,故能奏效。[7]
5.治疗神经衰弱
能使患者失眠、头痛、头晕、眼花,及心跳、遗精等症状消失或改善,从而恢复健康。据73例观察结果:痊愈43例(68.9%),好转13例(17.81%),治疗中断16例(21.20%),无效1例(1.34%)。
制剂、剂量:取五味子40克,浸入50%的酒精20毫升中,每日振荡一次,10天后过滤;残渣再加同量酒精浸泡10天过滤。两次滤液合并,再加等量蒸馏水即可服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2.5毫升,一个疗程总量不超过100毫升。亦可将五味子浸泡于烧酒中1个月,制成40%酊剂服用,每次2.5毫升加水7.5毫升,每日2次,连服2周或1个月。[7]
6.治疗潜在型克山病
40%五味子酊,日服三次,每次30滴或2毫升。10天为一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服药后多次开水。8例(其中确诊者4例,怀疑为克山病潜在型者4例)患者经一疗程观察,心跳、气短、头晕等自觉症状均改善或消失;心律不齐均有改善,心尖区杂音半数好转,血压偏低者亦有恢复,而心界与脉搏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善;部分病例的心电图变化亦恢复正常。治疗间隔一个月后,病人均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未见病情恶化。
此外,曾有报道用五味子酊治疗1例绿脓杆菌性膀胱炎获得效果,细菌学及临床症状经12天后达到痊愈标准。

Ⅷ 五味子中药五味子图片

五味子(别名:五梅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它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沟谷、溪旁、山坡。 其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叶膜质;花梗长5~25毫米,花被片粉白色或粉红色;无花丝或外3枚雄蕊具极短花丝,花梗长17~38毫米;子房卵圆形或卵状椭圆体形,柱头鸡冠状,小浆果红色,近球形或倒卵圆形;种子1~2粒,种皮光滑,花期5-7月,果期7-10月。

Ⅸ 请看图片。。

生晒参为栽培的园参加工而成,性状特征主要为: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横环纹和纵皱纹。顶部有“芦头”、“芦碗”。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五味子 [来源]木兰科五味子(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2005年分别收载为两个药 [性状]北五味子,1、不规则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 2、外皮紫红色,油润,果肉柔软。 3、种子1-2粒,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 4、种皮脆硬,种仁淡黄色,富油脂。 5、果肉味酸。 6、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微咸而辛。 品质:以粒大、果皮紫红、肉厚、柔润者为佳。 南五味子:果实小,外皮棕红色,干枯,肉薄,味较淡。



只能帮到你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