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颤藻有多少种图片
扩展阅读
四人组青春少女图片唯美 2025-09-13 16:05:53
关于砍价的搞笑图片英文 2025-09-13 15:51:47

颤藻有多少种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9-05 21:29:41

㈠ 湿地水生藻类

一、水生藻类的类型

藻类是湿地中最原始和分布最广泛的自养源植体植物。它们个体小,繁殖快,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鱼、虾等浮游动物的饵料,并在自养过程中直接吸收利用水中的无机盐和有害元素,还释放氧气,促进喜氧动物的活动,加速废水中无机物的分解,并具有积累稀有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的能力。藻类的生存、繁育、种类结构与水质密切相关,同时,藻类的繁殖数量又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如污染水体会使微囊藻、鱼腥藻、囊丝藻等大量繁殖而引起水华,绿球藻、直链藻的大量繁殖将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等。本次对会仙岩溶湿地的藻类进行了初步研究。

会仙岩溶湿地目前已知的藻类均为淡水藻类。为掌握会仙岩溶湿地的水生藻类现状,2007年6月(丰水期)、2007年10月(枯水期)、2008年秋季、2009年春季多次对会仙岩溶湿地内几个典型的生态点(表4-15)进行了定点取水样重复检测、鉴定,并对检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这几个地点的水生藻类植物共计8门37科71属,其中丰水期有8门33科56属;枯水期有5门23科39属(表4-16)。

表4-15 会仙湿地水生藻类取样点及编号

表4-16 会仙湿地几个地点的水生藻类

续表

续表

续表

从生物生态学角度看,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蓝藻通常属于富营养化水体的优势种,可视为水质污染的指示生物,绿藻为中营养型水体的代表物种[7];而在贫营养或低中营养水体中,多生长体积小、好动的硅藻类生物[8]。对会仙岩溶湿地的藻类丰富度进行比较(图4-23)可以发现,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的种类较多,是会仙岩溶湿地的优势藻类,无论是在春夏还是在秋季,其科属数量或占整个藻类科属的比例都比较高,尤其是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科属数量占绝对优势,表明会仙岩溶湿地的水体总体上处于低—中营养状态,但绿藻门科属数量所占比例过大,尤其是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转板藻属、鼓藻属、颤藻属、微囊藻属和裸藻属等在两个季节水体中均有分布,表明水体有向富营养化演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也有体现,如在时间分布上,秋季绿藻、蓝藻类属数量占藻类属总数量的比例(49%,15%)明显大于其春夏季节所占比例(42%,12%),表明秋季水体水质较差,接近富营养化状态,其原因可能与秋季降水量小、会仙岩溶湿地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造成水体流动性差(处于接近静止状态)以及人为活动(生活污水排放、农药、肥料污染与养殖等)影响等有关;在空间分布上,无论是在春夏还是在秋季,人类活动影响频繁的七星码头、三义码头和龙山脚北水体中的蓝藻门、绿藻门科属数量均占绝对优势,硅藻门的数量很少,表明这些点已经处于湿地内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分析其污染源主要为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粪便等向湿地的直接排放所致。因此,对会仙岩溶湿地的保护必须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图4-23 会仙岩溶湿地淡水藻类科属数量统计

二、几种常见的藻类和其他水生浮游植物

会仙岩溶湿地中,藻类植物种类较多。在湖塘、水塘、稻田、水沟、水坑等静水环境以及缓流中,一些藻类植物由于大量繁殖常常漂浮在水面上(图 4-24),阻碍河道或使水面变色。

图4-24 会仙湿地睦洞湖中漂浮的水生藻类

1)水绵(Spirogyra):水绵是绿藻门接合藻纲水绵科的植物。藻体是由1列圆柱状细胞连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在显微镜下,可见每个细胞中有1至多条带状叶缘体,呈螺旋状绕生于紧贴细胞壁内侧的细胞质中,在叶绿体上有1列蛋白核,细胞中央有1个大液泡。水绵广布于池塘、沟渠、河流、湖泊和稻田,繁盛时大片生于水底,或成大团块漂浮于水面。

2)颤藻(Oscillatoria):颤藻是蓝藻门颤藻科的植物。藻体单一不分枝,直走或弯曲,或许多藻丝互相交织而形成片状、束状或皮革状的蓝绿色团块。颤藻分布于各种生境中,如井边、潮湿的土表或岩石上、稻田、沟渠、池塘、湖泊、溪河等处。繁殖旺盛时,往往产生难闻的气味,导致水体污染,并可形成水华。

3)水网藻(Hydrodictyon):水网藻是绿藻门水网藻科的植物。藻体由很多长圆筒形细胞相互连接构成网状体,每一“网孔”由5~6个细胞连接而成。每个细胞有成百的游动孢子,排列成一个小的网状结构的叶绿体;老细胞内的叶绿体和细胞核常较多。水网藻分布于湖泊、池塘、稻田、水沟、小水坑、水井等静水以及缓流中,喜欢生长在浅水处,尤其是在有机质丰富的肥水中繁殖很快。水网藻常常在日光照射之后因有大量气泡存在于网中而浮于水面,成为绿色或黄绿色的大片。

4)丝藻(Ulothrix):丝藻是绿藻门丝藻科的植物。藻体为由圆筒状细胞相连而成的单列、不分枝的丝状体。丝状体基部的一个细胞无色,称为固着器,借此固着在流水的石上。细胞内含有一个细胞核,叶绿体成横向不相接的环状,沿细胞一侧排列,上面有一至数个造粉核。丝藻多数生长在流动的水中,少数生于较急的水流中。

5)裸藻(Euglena):裸藻是裸藻门裸藻科的植物,单细胞藻类。色素体绿色,呈星状、盘状或颗粒状,具或不具蛋白核。同化产物是副淀粉,呈杆形、环形或卵形。裸藻是湖泊及池塘中常见的浮游藻类,多喜欢生活在含有机物质丰富的静水小水体中。裸藻生长旺盛及大量繁殖时,能形成绿色或红褐色的黏膜状水华。

6)鱼腥藻(Anabeana):鱼腥藻是蓝藻目念珠藻科的植物。藻丝单一,或群集成群体;自由漂浮,或粘附于基质上。整条藻丝粗细一致,或在其两端稍变细;藻丝直或弯曲,或作不规则绕曲,有的藻丝外面有透明、无色的水样胶鞘。每条藻丝呈念珠状。鱼腥藻生长在水中或湿地上,在池塘、湖泊中大量繁殖时,水色呈蓝绿或深绿形成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标志。

7)硅藻(Bacillariophyta):硅藻是一类最重要的浮游生物,分布极其广泛,为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常由几个或很多细胞个体连接成形态多种多样的群体。硅藻是鱼、贝、虾类特别是其幼体的主要饵料。硅藻水华主要由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舟形藻(Navicula)等形成。

8)衣藻(Chlamydomonas):亦称“单衣藻”,是绿藻门衣藻科的植物。藻体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鞭毛基部有伸缩泡两个;另在细胞的近前端,有红色眼点一个。载色体大型杯状,具淀粉核一枚。衣藻适应性强,广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能使水色变绿。

9)微囊藻(Microcystis):微囊藻是蓝藻门微囊藻科植物。藻体为球形、长圆形,不规则网状或窗格状,微观或肉眼可见。细胞球形或长圆形,多数排列紧密;细胞淡蓝绿色或橄榄绿色,往往有气泡。微囊藻自由漂浮于水中,或附着于水中的各种基质上,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时,可使水面形成蓝绿或黄绿色浮膜。

㈡ 池塘水中绿藻种类有哪些

水华可以是浮游生物引起的,其中主要是浮游藻类,浮游藻类中主要有几大类:蓝藻、硅藻、绿藻、隐藻、裸藻、金藻、甲藻,其中蓝藻门是最常见也最普遍.
蓝藻门中形成水华常见的属有: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拟柱胞藻、节球藻、浮丝藻(原来归入颤藻)等.
列举一下咱们国内湖泊常见蓝藻水华种类:
Ababaena
.circinalis
Rabenh.卷曲鱼腥藻
A.flos-aquae(Lyngb.)Breb.水华鱼腥藻
Aphanizomenon
flos-aquae
(L.)Ralfs
水华束丝藻
Microcystis
areuginosa
Kutz.铜绿微囊藻
M.wesenbergii
(Komarek)惠氏微囊藻
M.
ichthyoblabe
Kuetz
害鱼微囊藻
M.
incerta
Lemm.不定微囊藻
M.
marginata
(Menegh.)
Kütz.
边缘微囊藻
M.viridis
(A.
Br.)Lemm.绿色微囊藻
M.flos-aquae(Wittr.)Kirchn.水华微囊藻
Nolaria
spumigena
Mertens泡沫节球藻
Oscillatoria
agardhii
Gom.阿氏颤藻

㈢ 蓝藻门的品种分类

1971年法国斯塔尼尔等基于蓝藻在原核、细胞壁组成,脂肪酸和DNA碱基组成等特性上与细菌相近似,提出蓝藻应命名为蓝细菌。已逐渐为微生物学家、生理生化学家等所采用。但是,蓝藻具有能以水作为电子来源进行光合作用放氧,低的内源呼吸率,有限的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的能力等属于植物界的主要属性,为原有的“细菌”属性所不包容。蓝藻基本上按英国藻类学家F.E.弗里奇的分类系统,分为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宽球藻目(Pleurocapsales)、管胞藻目(Chamaesiphonales)、念珠藻目(Nostocales)和真枝藻目(Stigonemales)等5个目。
常见的蓝藻有单细胞或群体的,如色球藻属(Chroococcus),常生于温室的花盆上或潮湿的岩石和树干上;微囊藻属(Microcystis),为浮游性群体,夏季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危害水生植物;丝状体的有颤藻属、念珠藻属及鱼腥藻属等(图6-1)。
色球藻属(Chroococcus)植物体为单细胞或群体。单细胞时,细胞为球形,外被固体胶质鞘。群体是由两代或多代的子细胞在一起形成的。每个细胞都有个体胶质鞘,同时还有群体胶质鞘包围着。细胞呈半球形,或四分体型。
颤藻属 (Oscillatoria) 植物体是由一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不分枝,常丛生或形成团块,胶质鞘无或不明显。丝体能前后伸缩或左右摆动,因而得名。丝体中常被中空双凹形的死细胞所隔开,也产生胶化膨大、双凹形的隔离盘,两个死细胞或隔离盘之间的这一段称为藻殖段,并以藻殖段进行繁殖。多生于有机质丰富的湿地或浅水中。
念珠藻属(Nostoc) 丝状体念珠状,有的外有公共的胶质鞘包被而形成片状体。细胞圆球形,丝体上有异形细胞和厚壁孢子。以藻殖段进行繁殖。本属的地木耳、发菜、葛仙米等可供食用。
鱼腥藻属(Anabeana) 与念珠藻属很相近。丝状体单一或成团,细胞圆形,厚壁孢子圆筒形,无公共胶质鞘。满江红鱼腥藻(A. azollae Strasb.),为一种着名的固氮蓝藻,它和一水生蕨类植物满江红(又叫红萍或绿萍)共生在一起(叶中),为水稻田的速生绿肥植物。

㈣ 颤藻和水绵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有,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地理分布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颤藻

属蓝藻门、颤藻科、颤藻属植物。

二、形态特征不同

1、颤藻

细胞结构较一般原核细胞复杂。颤藻是多细胞蓝藻菌,藻丝外一般没有胶鞘。颤藻属的藻丝,藻丝体柔软,能沿其长轴作滚转或匍匐的运动,称为滑溜运动。其细胞可以分泌粘液,使藻丝体在物体表面滑行,故颤藻又是滑行细菌中的一种。

2、水绵

水绵为多细胞丝状结构个体,叶绿体呈带状,有真正的细胞核,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藻体是由1列圆柱状细胞连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由于藻体表面有较多的果胶质,用手触摸时颇觉粘滑。在显微镜下,可见每个细胞中有1至多条带状叶绿体,呈双螺旋筒状绕生于紧贴细胞壁内方的细胞质中,在叶绿体上有1列蛋白核。细胞中央有1个大液泡。1个细胞核位于液泡中央的一团细胞质中。核周围的细胞质和四周紧贴细胞壁的细胞质之间,有多条呈放射状的胞质丝相连。

三、地理分布不同

1、颤藻

颤藻分布广泛,海水、淡水、水沟、湿地、树皮、墙壁、温泉,潮湿土壤的表面都能生长。

2、水绵

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

㈤ 绿藻,小球藻,颤藻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

绿藻和小球藻是真核生物,颤藻是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内有以核膜为边界的细胞核。

1、颤藻:藻体常肉眼可见,为单细胞组成的无分支的单丝状体,或由多藻丝组成的块状体;常漂浮水面或附在水底,常无胶质鞘,在胁迫条件下有极薄的胶质鞘。丝状体直或扭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薄的丝状体,藻体分泌的胶质会在水推动下颤动、滚动或滑动,因此而得名。

2、小球藻:植物体为单细胞,单生或多细胞聚集,细胞大小不一。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12 μm;具1个杯状或片状的色素体。有1个或无蛋白核。

3、绿藻:细胞中央具有液泡,色素分布在质体中,质体形状随种类不同而有所变化。细胞壁由两层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

(5)颤藻有多少种图片扩展阅读:

绿藻的作用:

1、增强活力:绿藻富含易于被人体吸收的优质植物蛋白质,尤其包括9种人体必需而自身无法合成的氨基酸,能够促进体蛋白的形成,是增强生命活力的理想食物。

2、改善体质:绿藻富含有多种碱性矿物质,能够有效中和人体不健康的酸性体液,从根本上改善体质,提高人体抗疲劳的能力。

3、补血造血:绿藻富含有大量合成血红蛋白的铁,而且搭配蛋白质、叶酸、维生素等综合营养,有利于铁的吸收。另外,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和维生素B12,更是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的主要成分。同时还可促进造血功能,有助于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避免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头痛现象。

4、抵抗辐射:绿藻含有一种特殊的光合色素蛋白――藻蓝蛋白,能提高人体抗辐射的能力。


㈥ 现有4种生物:栅藻、水绵、菹草、颤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材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图,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

A、图中看出,四种生物的净光合放氧率均随着温度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A正确;
B、有机物积累量最多即表示净光合作用最大,图中看出颤藻、栅藻、水绵、菹草分别在30℃、25℃、20℃、15℃时净光合放氧率最高,B正确;
C、图中看出,菹草在15℃时出现生长高峰,而其他生物出现生长高峰所需的温度均要高,所以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菹草,C正确;
D、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可能是颤藻,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左右,其他均低于此温度,D正确.
故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