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这个是什么虫要怎么灭虫
这是蠼螋,很容易辨认,它们的腹部有由尾须特化而来的钳状或镊状的尾铗。除蝠螋亚目和鼠螋亚目成员的尾铗已缺失之外,1900多种蠼螋中的大多数都有尾铗。两性的尾铗在形状和大小上有所不同。尾铗是一种多功能的器官,求偶和防御时均可用,有时也用于清洁和折叠后翅。
㈡ 蠼螋的常见种类
中文名:日本蠼螋
拉丁学名:Labira japonica De Haan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蠼螋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小地老虎、棉铃虫、棉小造桥虫、鼎点金刚钻、斜纹夜蛾、红铃虫、短额负蝗、棉蚜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中文名:黄褐蠼螋拉丁学名:Labirasp.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蠼螋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小地老虎、红铃虫、蜗牛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中文名:蟹蠼螋
拉丁学名:Titanolabis colossea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蟹螋科
种数:400
这类蠼螋足短,多数缺乏后翅,在有些种连短小坚硬的前翅也没有。许多种呈暗色调,有黑褐色、黑色,或微红色并带有淡黄色或红色的斑纹。触角少于20节,有一对短小的腹部尾钳,但雄虫上可以不对称。
中文名:普通蠼螋拉丁学名:Forficula auricularia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球螋科
种数:450
这类细长的蠼螋外形多变,但通常呈暗褐色或黑褐色,有暗淡的足和线状触角。雄性蠼螋腹部的尾钳高度弯曲,而雌性的相对较直。
中文名:红蠼螋拉丁学名:Labira riparia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蠼螋科
种数:75
也称为长脚蠼螋,因为其有长的触角,是相对活跃的种类,呈红褐色。它们通常有翅,尽管有的种无翅。常见种在前胸背板和翅鞘上有暗色条纹。
蠼螋进耳朵繁殖仅仅只是个谣言,不具备科学依据。
原因是:
1 再凶残的的虫子也只能咬破人的鼓膜及耳内软组织但不会进入大脑,原因是大脑周围有坚硬的骨头保护。也就是说,大脑是长在由多片骨头围起来的空腔里。
2 这个谣言只是来源于蠼螋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耳虫”,而耳虫的得名是因为蠼螋的翅膀完全张开时像人的耳朵。
3 蠼螋的巢穴一般在石头下方或者泥土中,绝不可能钻到哺乳动物的身体里,它们尾部的夹子仅仅是用来保护、捕食、交配而已。
㈢ 这是什么虫子
中国名:蠼螋
昵称:胶合板儿子,指甲昆虫,蠕虫胶合板,或剪刀虫,昆虫耳夹
子类:有翼子类
头:革翅目蠼螋(qúsǒu)一种杂食性昆虫比比皆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或枯枝落叶,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
蠼螋,像昆虫的不完全变态,英文名蠼螋,蜕皮五次。除了增加每次蜕皮,并增加各个会话的覆盖范围,但他们的特点相似,他们的父母。蠼螋就像狭窄的空间。有些人相信,他们会爬入人耳,但实际上很少发生,这个故事只是蠼螋英文名字来自于直译是“耳朵虫”,而耳虫命名,是因为像翅膀蠼螋完全打开时,人耳!中小于1厘米体长到五公分,腹部柔韧性,头发从尾部一个特殊的夹子到尾部,夹尾直女,男弯曲,在土壤中成长,离开或在岩石堆,饮食杂食性。常见的蜈蚣短翅无脉,以保护大,扇形尾翼。腹部活动和伸展,有一对钳子般的附属物,通常是女性和男性直弯。
这些昆虫
蠼螋是高度产妇,女不时清理的真菌蛋,蛋避免损伤表面,保护鸡蛋是不是猎物。这样的照顾,直到卵孵化后一段时间。女:你把食物放入巢养活自己的若虫,或吐出自己喂养的饮食的一部分。最终,若虫已经蔓延到成长,母亲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潜能食品。蠼螋不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少数种类危害花卉,贮粮,贮藏水果,新鲜蚕和昆虫标本,有的种类是蝙蝠和鼠体外寄生虫。革翅目一般喜夜间活动,白天躲藏,并经常在土壤,岩石,树枝,垃圾旁边。蠼螋腹部能分泌特殊气味打褶驱动敌人腺体的第3.4节。最后剪辑是防御的有力武器,当受到惊吓,常常反升力腹部,打开双剑吓唬示威形状,案件往往是装的对手不动。女性有特殊的照顾苗圃鸡蛋的习惯。女蠼螋会护卵如母鸡,有时捉昆虫为食若虫,若虫生长,直到休假后,在昆虫世界里,算得上是慈爱的母亲!蠼螋多为杂食性或肉食性鱼类,主要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或枯枝落叶,喜欢许多种潮湿,阴暗,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惯和趋光飞行的习惯。
蠼螋是皮革翅目的昆虫,长5-50毫米。机身窄,稍扁平。头扁宽,
蠼螋丝状触角,无单眼,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发达,方形或矩形。面革质,有光泽。有翅或无翅。特殊的翼翅成微小的皮革翅膀;后翅大,膜质,扇形或略呈圆形,下机翼折叠方面的休息,但经常暴露在外翼。夹子状的尾须。无产卵器。蠼螋像约20毫米,宽度约4.7毫米,棕色肉桂成虫体长。褐色的头,有光泽,头比前胸背板略宽。触角淡褐色,第25节到29,第一最大值,基部小,大约两个,三个截面,并且,第二,四小,约等于长度,长度的两倍第三节至第十七节第五节逐步增长之后到结束会议的结束逐渐变细修长。前胸背板晴天棕色,棕色背中线平行于侧缘,后缘弯曲突出。
蠼螋菱形结构,男性腹部增大从基地到逐节,深褐色,长尾夹,到目前为止,尖端黑暗的结尾褐色。女腹部窄尾,尾夹围绕从过去的,细长的,大致相同的形状,微牙列的内缘。雄性长尾夹具有中央脊骨的短内边缘。机翼边缘褐色,深褐色的两侧。发达的后翅,露出一个长期的,褐色的。足淡黄色。
有备用生殖器蠼螋:男性蠼螋有两个阴茎和阴茎长度大于蠼螋本身的每根的长度。这种昆虫的阴茎仍然非常脆弱,一不小心就会被打破,这就是它有两个阴茎的原因。在蠼螋亚目,无论是必需的尾段,剑形。形夹这往往是由于不同类型的改变,或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其也有一个夹子形状的差异。较发达的女性男性长尾夹,鼠标尾部蠼螋须针,不管节。剑形的尾巴必须用于防御,捕食和求偶。男性生殖器的形状经常变化的类型而定。大美叟科,蠼螋科有两个阴茎,大多数物种都只有一个男性的阴茎。
的蠼螋功能的目的可以概括如下:翼存根革翅,翅脉为像骨头风扇;夹子状的尾须硬,蠼螋喜欢护卵孵出的小鸡。编辑本段
人口分布
引进了世界上已知物种的近2000种,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由物种的数量递减,但也有他们的踪迹在山上面在喜马拉雅地区海拔5,000米。在中国的主要地理分布:北京,湖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安徽。中国已记录211种。革翅目成员全世界共有10科,1000余种,台湾有42个已知物种,为10-25毫米常见的物种体长,但没有人从事相关类别的研究。
中国名字常见的类型:日本蠼螋
拉丁名:Labira粳稻德哈恩
纲:昆虫
头:革翅目
科:蠼螋科功能类别:
寄主昆虫的天敌:小地老虎,棉铃虫,棉小虫子桥,丁一点的钻石,切根虫,粉红色,短额负蝗,
棉蚜主机危害作物:棉花中国名:桂皮蠼螋蠼螋
拉丁名:Labirasp
纲:昆虫头:革翅目
分行:分行
蠼螋功能类别:
寄主昆虫的天敌:小地老虎,粉红色,蜗牛主机危害农作物
:棉
中国名:蟹蠼螋
拉丁名:Titanolabis colossea
类别:昆虫纲
头:革翅目
家庭:螃蟹嗖司
若干种:400
足够短,例如蠼螋,最缺乏的翅膀,并在一些品种甚至短硬前翅没有。许多物种是暗色调,与深褐色,黑色或红色,黄色或红色斑纹。触角比20,一对短夹尾腹部,但不对称的男性。
中国名称:通用蠼螋拉丁学名:欧洲球螋
类:昆虫
头:革翅目
分行:分行
球嗖的物种数量:450 蠼螋这样修长的外形多种多样,但通常深褐色或黑褐色,有暗线脚和触角。雄性蠼螋腹部高度弯曲的夹尾,而女性是比较直。
中国名:红蠼螋拉丁名:Labira河岸
类:昆虫
头:革翅目
分行:分行
蜈蚣品种:75 ,又称作为长脚蠼螋,因为它的触角很长的,相对活跃的物种,红棕色。他们通常有翅膀,但有些种类无翅的。常见的品种有前胸背板和鞘翅深色条纹。
编辑本段相关蠼螋的传说
护卵将产生雌蠼螋,通过它的爪子,贴在身上本身。午夜时分,当人睡着了,蠼螋就会爬进人的耳朵,已经钻入人脑。然后小心地切蠼螋人类脑神经,使主机无法察觉的穷人。它会产生几千只蛋接下来的四天里,幼虫孵化喂养对大脑的软组织,然后在主机已经完全疯了,最终很可怕的亡。
超过传说只是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原因是:
①重新杀气虫咬人只鼓膜和内耳软组织,但不能进入大脑,因为大脑有一个硬骨周围的保护。换句话说,大脑的长骨中的多片封闭的空腔内。
②传说蠼螋,仅英文名字来自直译就是“耳虫”,而耳虫命名,是因为当翅膀一样完全开放的人的耳朵蠼螋!
编辑本段生物学特性
1生活史:日本蠼螋在江西北部,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越冬
蠼螋交配 BR />,4月或5月上旬在明年下半年开始越冬的活动,摄食和繁殖。在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开始产卵。可出现全年在该地区两个世代。
2活动:日本蠼螋昆虫在夜间,白天隐藏在地下或枯枝烂叶或棉铃苞片,阴天或晚上的活动范围内。雌虫产卵不变10桩,有较强的习惯来保护鸡蛋,一旦条件不适合的情况下频繁或受到惊吓时,产蛋量将搬迁或外出就餐。成人趋光性。
3捕食者:小老虎,棉铃虫,棉小桥梁虫,鼎点金刚石,地老虎,粉红色,短额负:室内测量(1987),可捕食46种昆虫可以在棉花害虫捕食冬虫夏草,棉蚜。尤其是对棉蚜捕食量较大,头日本蠼螋成人每天平均棉蚜捕食179.20,涨275猎物的。编辑本段
生长繁殖和发展,是一个渐变态类。一代一年。多产鸡蛋,雌虫产卵可达90。鸡蛋椭圆形,白色。 4-5龄若虫,和类似形状的成人,剪辑只较细的一端,呈现出大幅攀升。翅芽在2岁出现,给鸡蛋越冬。女性有蛋幼儿园保健习惯。在石头或土壤主要为产卵点的女性,然后翻侧对鸡蛋或监护人,低龄若虫和母亲住在一起。
蠼螋(5)
编辑本段
预防在潮湿的草地领域的措施,叶子容易观察到蠼螋这个剪辑的初步认识有镰状尾巴
蠼螋昆虫数字会惊讶,害怕一不小心被抓,也不用担心有毒。事实上,他们都非常可爱遇到骚扰不仅不会主动攻击对方的小昆虫,而且还装,然后逃跑!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尾巴夹的防御性武器,甚至当受到惊吓会议召开双刀剑的示威中,除了3.4节蠼螋腹部的腺体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打褶驱动的敌人。
尽量保持屋内干燥,尤其是卫生间要保持干净就可以了,你可以买一瓶杀虫气雾剂的,看的时候喷杀就行了!
但我建议你做室内卫生,保持身体健康,只要内部,这种虫子是不会在你的家安顿下来。
其治理应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疗。
1,注意卫生在家。
2,物理和机械控制:大气,光陷阱。
3,化学防治:甲基对硫磷喷洒或嘧啶溴甲烷熏蒸(熏蒸对人类危害极大,应注意熏蒸前后通风入硝烟散尽之后,更危险,慎用)。
4,生物防治:害虫或病菌害虫的天敌。
㈣ 这是什么虫子
这个叫
蠼螋(拼音:qúsǒu,音:渠叟)属昆虫类的有翅亚纲革翅目。蠼螋俗称夹板子、夹板虫,或剪刀虫,俗称“耳夹子虫”,因为它们的雌虫在产卵后会像鸟类一样伏在虫卵上等待孵化。
蠼螋,为不完全变态类的昆虫,英文名earwigs,因此有人深信它们会爬入人耳中,但事实上不常发生。体长约小于一厘米到五厘米不等,腹部伸缩自如,末端有由尾毛特化成的尾钳,雌虫尾钳平直,雄虫弯曲,生长在土壤中,落叶堆或岩石下,食性杂食。
此类昆虫具有高度母爱,雌虫会不时将卵表面清理干净,避免卵受真菌危害,甚至照顾幼虫至离巢蠼螋与人类关系不很密切,少数种类危害花卉、贮粮、贮藏果品、家蚕及新鲜昆虫标本,有的种类是蝙蝠和鼠的体外寄生者。革翅目一般喜夜间活动,白天常隐藏在土壤、石块、枯枝、垃圾下。蠼螋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驱敌。尾铗是防御的有力武器,受惊吓时,常反举腹部,张开双铗,以示威吓状,而遇劲敌则往往装死不动。雌虫有护卵育幼的特殊习性。雌蠼螋会护卵如母鸡,有时还会捕捉小虫喂食若虫,直到若虫成长后才离开,在昆虫世界里算得是是爱心妈妈!蠼螋多为杂食或肉食种类,多半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性喜潮湿阴暗,许多种类习惯夜行,并有趋光飞行的习惯。
编辑本段
体型特点
[蠼螋]
蠼螋
蠼螋属于革翅目的昆虫,体长4-35毫米。体狭长,略扁平。头扁宽,触角丝状,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方形或长方形。体表革质,有光泽。有翅或无翅。有翅则前翅特化为极小的革翅;后翅大,膜质,扇形或略呈圆形,休息时纵横折叠在前翅下,但常露出前翅外。尾须呈铗状。无产卵器。
蠼螋属于革翅目的昆虫,体长4-35毫米。体狭长,略扁平。头扁宽,触角丝状,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方形或长方形。体表革质,有光泽。有翅或无翅。有翅则前翅特化为极小的革翅;后翅大,膜质,扇形或略呈圆形,休息时纵横折叠在前翅下,但常露出前翅外。尾须呈铗状。无产卵器。 像黄褐蠼螋的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宽4.7毫米左右,黄褐色。头赤褐色,有光泽,
[蠼螋结构]
蠼螋结构
头比前胸背板稍宽。触角淡黄褐色,25~29节,第一节最大,基部较细,长约为二、三节之和,第二、四节较小,约等长,第三节长约为第二节的两倍,第五节以后至第十七节逐渐增长,至末端逐渐变细,末端数节细长。前胸背板晴褐色,有棕黄色背中线,侧缘平行,后缘弧形突出。菱状部缺,雄虫腹部由基部至末端逐节增大,深黄褐色,尾铗左右远离,尖端黑褐色。雌虫腹部尾端较狭,尾铗左右距离近,细长,左右同形,内缘有微齿列。雄虫尾铗内缘中央各有一短棘。前翅结合部黄褐色,两侧黑褐色。后翅发达,露出较长,黄褐色。足淡黄色。
拥有备用性器官的蠼螋:一只雄性蠼螋有两根阴茎,而且每一根阴茎的长度都大于蠼螋本身身长。这种昆虫的阴茎还非常脆弱,一不小心它就会折断,这就是它拥有两根阴茎的原因。在蠼螋亚目中,尾须不分节,铗状。铗形常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变化,甚至同种的不同个体,其铗形也可有差异。雄虫尾铗较雌虫发达、鼠螋属的尾须针状,不分节。铗状尾须可用于防御、捕食和求偶。雄性生殖器的形状常因种类不同而异。大尾螋科、蠼螋科均有2个阳茎,多数种类的雄虫只有一个阳茎。
[蠼螋]
蠼螋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前翅短截革翅目,后翅如扇脉似骨;尾须坚硬呈铗状,蠼螋护卵似鸡孵。
编辑本段
种类
简介
世界已知近2000种,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由温带向寒带种类数递减,但在喜马拉雅地区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也存在它们的踪迹。在中国主要地理分布:湖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安徽。中国目前已记载211种。革翅目成员,全世界共有10科,1000多种,台湾目前已知有42种,常见种类体长约10至25公厘,但无国人从事相关分类研究。
[蠼螋]
蠼螋
常见种类
中文名:日本蠼螋
拉丁学名:LabirajaponicaDeHaan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蠼螋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小老虎、棉铃虫、棉小造桥虫、鼎点金钢钻、斜纹夜蛾、红铃虫、短额负蝗、棉蚜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中文名:黄褐蠼螋
[蠼螋]
蠼螋
拉丁学名:Labirasp.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蠼螋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小地老虎、红铃虫、蜗牛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编辑本段
分布
世界已知近2000种,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由温带向寒带种类数递减,但在喜马拉雅地区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也存在它们的踪迹。我国目前已记载211种。革翅目成员,全世界共有10科,1000多种,台湾目前已知有42种,常见种类体长约10至25公厘,但无国人从事相关分类研究。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前翅短截革翅目,后翅如扇脉似骨;尾须坚硬呈铗状,蠼螋护卵似鸡孵。
[蠼螋]
蠼螋
在野外较潮湿的草地、叶面很容易观察到蠼螋,初次认识这种有镰刀状尾夹的小虫都会吓一跳,深怕不小心被夹到,或担心有毒。其实它们是很可爱的小昆虫,遇到骚扰不仅不会主动攻击对方,还会装死然后逃命!当然这个尾铗也是它们防卫的武器,受惊时偶会上举双铗示威,另外蠼螋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驱敌。
尽量保持房屋的干燥,尤其是卫生间要保持干净就可以了,可以买瓶气雾杀虫剂,见到的时候喷杀就行了!
不过建议你做好室内卫生,只要室内卫生保持的好,这种虫子是不会在你家里安家的
编辑本段
相关传说
[蠼螋护卵]
蠼螋护卵
将产卵的雌蠼螋,会通过它的螯,把自己附着在人体上。在午夜时分,当人睡着的时候,蠼螋就会爬进人的耳朵里,一直钻入人的大脑。接着蠼螋会小心的切断人的颅神经,让可怜的宿主无法察觉。它会产下上千枚卵,4天后,这些幼虫会孵化出来,以柔软的脑组织为食,此时宿主已经完全疯狂,最终极为恐怖的死去。
以上的传说仅仅是个传说,不具备科学依据。
天津人叫它火夹子,冀东人叫它夹子虫[1]
编辑本段
生物学特性
1.年生活史:日本蠼螋在赣北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内越冬
[蠼螋交配]
蠼螋交配
,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和繁殖。5月中旬至6月下旬开始产卵。在该地区全年可发生2代。
蠼螋
2.活动:日本蠼螋为夜出性昆虫,白天隐蔽在地下或枯枝烂叶内或棉铃的苞叶内,阴天或傍晚出来活动。雌虫产卵常数十粒成堆,有较强护卵习性,一旦受惊频繁或遇条件不适宜时,会将自产的卵搬迁或自食掉。成虫有趋光性。
3.捕食:根据室内测定(1987),可以捕食46种昆虫,可捕食棉花多种害虫:小老虎、棉铃虫、棉小造桥虫、鼎点金钢钻、斜纹夜蛾、红铃虫、短额负蝗、棉蚜等。尤其是对棉蚜的捕食量较大,一头日本蠼螋的成虫一天平均可捕食棉蚜179.20头,最多可捕食275头。
编辑本段
生长繁殖
发育属渐变态类。1年发生1代。卵多产,雌虫产卵可达90粒。卵椭圆
[蠼螋]
蠼螋
形,白色。若虫4~5龄,外形与成虫相似、唯尾铗细弱,呈尖钉状。翅芽于2龄时出现,以卵越冬。雌虫有护卵育幼的习性。雌虫在石下或土下作穴产卵,然后伏于卵上或守护其旁,低龄若虫与母体共同生活。
编辑本段
防治办法
在野外较潮湿的草地、叶面很容易观察到蠼螋,初次认识这种有镰刀状尾夹
[蠼螋图]
蠼螋图
的小虫都会吓一跳,深怕不小心被夹到,或担心有毒。其实它们是很可爱的小昆虫,遇到骚扰不仅不会主动攻击对方,还会装死然后逃命!当然这个尾铗也是它们防卫的武器,受惊时偶会上举双铗示威,另外蠼螋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驱敌。
尽量保持房屋的干燥,尤其是卫生间要保持干净就可以了,可以买瓶气雾杀虫剂,见到的时候喷杀就行了!
不过建议你做好室内卫生,只要室内卫生保持的好,这种虫子是不会在你家里安家的。
其治理应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注意家里的清洁卫生。
[蠼螋]
蠼螋
2、物理机械防治:气调、灯诱。
3、化学防治:甲基嘧啶硫磷喷施或溴甲烷熏蒸(熏蒸对人体危害很大,熏蒸后注意及时通风,待烟雾散去后方可入内,较危险,慎用)。
4、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治虫或天敌治虫。[2]
㈤ 这是什么虫
图片上的虫子学名叫蠼螋,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二母夹子。为一种杂食性昆虫,属于节肢动物。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书上说它的种类已知的就有2000多种,个别种类有毒。
㈥ 这个是什么虫子
蠼螋
是一种昆虫纲革翅目的杂食性昆虫,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二母夹子,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头部扁而宽,复眼较小无单眼;触角丝状,一般由25节组成;口器咀嚼式。
㈦ 这是什么虫有毒吗
蠼螋是一种昆虫纲革翅目的杂食性昆虫,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二母夹子,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头部扁而宽,复眼较小无单眼;触角丝状,一般由25节组成;口器咀嚼式。
蠼螋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如果在家里一般都会在卫生间。
形态特征
编辑
蠼螋图
(一)农业防治:在了解和掌握蠼螋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清洁菇床周围的砖瓦、树叶、杂草、废料等垃圾;2、菇床周围尽量不要使用未腐熟的厩什肥,草菇培养料中适当减少麸糠,发酵时要求达到腐熟均匀;3、菇床周围开排水沟,沟内灌水,使之隔断外来虫源.
(二)化学防治。根据试验较有成效的方法有:1、保菇粉每平方米13克,兑干细土20倍,在菇床喷水后及时撒于床面和埂边杀虫。2、小棚内吊挂敌敌畏棉球,每2. 5米一只,放下薄膜密闭熏蒸,可达到忌避驱虫,减轻为害的目的。3、严重发生时在草菇转潮期每2-3平方米用磷化铝一片(约3. 3克),放于培养基表面,立即复盖地膜,压实四周,给29小时后揭膜通风,既能杀死菇床害虫,又不影响草菇生长。[1]
室内防治方法
尽量保持房屋的干燥,尤其是卫生间要保持干净就可以了,可以买瓶气雾杀虫剂,见到的时候喷杀就行了!
不过建议你做好室内卫生,只要室内卫生保持的好,这种虫子是不会在你家里安家的。
其治理应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注意家里的清洁卫生。2、物理机械防治:气调、灯诱。
3、化学防治:甲基嘧啶硫磷喷施或溴甲烷熏蒸(熏蒸对人体危害很大,熏蒸后注意及时通风,待烟雾散去后方可入内,较危险,慎用)。
4、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治虫或天敌治虫。
㈧ 什么是蠼螋
蠼螋就是昆虫纲革翅目的一类小型昆虫,或叫蝠螋,简称螋,英文名为earwigs。其形略扁,咀嚼式口器。前翅短,革质,作截断状;后翅大,半圆形,膜质,或缺如。腹端有强大尾铗状尾须,不分节。栖土石、树皮杂草中,杂食性或肉食性。成虫子有护卵和若虫的习惯。约1800种左右,多产于热带至温带,我国已知210种。
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不很密切,只有少数种类危害花卉,贮粮,贮藏水果等,有些种类是蝙蝠和鼠的外寄生者。
㈨ 这是什么虫子
中文学名: 蠼螋
别称: 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革翅目
蠼螋(qúsǒu),一种杂食性昆虫,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
蠼螋,为不完全变态类的昆虫,英文名earwigs,蜕皮5次。每次蜕皮除了增大个体和增加触角节数外,他们的特征与其亲本相似。蠼螋喜好狭窄的空间。有人深信它们会爬入人耳中,但事实上不常发生,这个传说只是来源于蠼螋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耳虫”,而耳虫的得名是因为蠼螋的翅膀完全张开时像人的耳朵!体长约小于一厘米到五厘米不等,腹部伸缩自如,末端有由尾毛特化成的尾钳,雌虫尾钳平直,雄虫弯曲,生长在土壤中,落叶堆或岩石下,食性杂食。常见的蠼螋前翅短而无翅脉,用来保护大而呈扇形的后翅。腹部可活动和伸缩,有一对钳状的附肢,通常雌性的笔直而雄性的弯曲。
此类昆虫具
蠼螋
有高度母爱,雌虫会不时将卵表面清理干净,避免卵受真菌危害并保护卵不被捕食。这种看护持续到卵孵化后的一段时间。雌虫把食物拿进巢内喂养其若虫,或吐出部分它们自己取食的食料。最终,若虫长大不得不分散开来,母性开始关注它们的潜在食料。蠼螋与人类关系不很密切,少数种类危害花卉、贮粮、贮藏果品、家蚕及新鲜昆虫标本,有的种类是蝙蝠和鼠的体外寄生者。革翅目一般喜夜间活动,白天常隐藏在土壤、石块、枯枝、垃圾下。蠼螋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驱敌。尾铗是防御的有力武器,受惊吓时,常反举腹部,张开双铗,以示威吓状,而遇劲敌则往往装死不动。雌虫有护卵育幼的特殊习性。雌蠼螋会护卵如母鸡,有时还会捕捉小虫喂食若虫,直到若虫成长后才离开,在昆虫世界里算得上是爱心妈妈!蠼螋多为杂食或肉食种类,多半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性喜潮湿阴暗,许多种类习惯夜行,并有趋光飞行的习惯。
蠼螋属于革翅目的昆虫,体长5-50毫米。体狭长,略扁平。头扁宽,
蠼螋
触角丝状,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方形或长方形。体表革质,有光泽。有翅或无翅。有翅则前翅特化为极小的革翅;后翅大,膜质,扇形或略呈圆形,休息时纵横折叠在前翅下,但常露出前翅外。尾须呈铗状。无产卵器。像黄褐蠼螋的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宽4.7毫米左右,黄褐色。头赤褐色,有光泽,头比前胸背板稍宽。触角淡黄褐色,25~29节,第一节最大,基部较细,长约为二、三节之和,第二、四节较小,约等长,第三节长约为第二节的两倍,第五节以后至第十七节逐渐增长,至末端逐渐变细,末端数节细长。前胸背板晴褐色,有棕黄色背中线,侧缘平行,后缘弧形突出。
蠼螋结构
菱状部缺,雄虫腹部由基部至末端逐节增大,深黄褐色,尾铗左右远离,尖端黑褐色。雌虫腹部尾端较狭,尾铗左右距离近,细长,左右同形,内缘有微齿列。雄虫尾铗内缘中央各有一短棘。前翅结合部黄褐色,两侧黑褐色。后翅发达,露出较长,黄褐色。足淡黄色。
拥有备用性器官的蠼螋:一只雄性蠼螋有两根阴茎,而且每一根阴茎的长度都大于蠼螋本身身长。这种昆虫的阴茎还非常脆弱,一不小心它就会折断,这就是它拥有两根阴茎的原因。在蠼螋亚目中,尾须不分节,铗状。铗形常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变化,甚至同种的不同个体,其铗形也可有差异。雄虫尾铗较雌虫发达、鼠螋属的尾须针状,不分节。铗状尾须可用于防御、捕食和求偶。雄性生殖器的形状常因种类不同而异。大尾螋科、蠼螋科均有2个阳茎,多数种类的雄虫只有一个阳茎。
蠼螋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前翅短截革翅目,后翅如扇脉似骨;尾须坚硬呈铗状,蠼螋护卵似鸡孵。
编辑本段
种群分布
种类介绍
世界已知近2000种,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由温带向寒带种类数递减,但在喜马拉雅地区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也存在它们的踪迹。在中国主要地理分布:北京、湖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安徽。中国已记载211种。革翅目成员,全世界共有10科,1000多种,台湾已知有42种,常见种类体长约10至25公厘,但无国人从事相关分类研究。
常见种类
中文名:日本蠼螋
拉丁学名:Labira japonica De Haan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蠼螋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小地老虎、棉铃虫、棉小造桥虫、鼎点金刚钻、斜纹夜蛾、红铃虫、短额负蝗、棉蚜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中文名:黄褐蠼螋
蠼螋
拉丁学名:Labirasp.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蠼螋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小地老虎、红铃虫、蜗牛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中文名:蟹蠼螋
拉丁学名:Titanolabis colossea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蟹螋科
种数:400
这类蠼螋足短,多数缺乏后翅,在有些种连短小坚硬的前翅也没有。许多种呈暗色调,有黑褐色、黑色,或微红色并带有淡黄色或红色的斑纹。触角少于20节,有一对短小的腹部尾钳,但雄虫上可以不对称。
中文名:普通蠼螋拉丁学名:Forficula auricularia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球螋科
种数:450
这类细长的蠼螋外形多变,但通常呈暗褐色或黑褐色,有暗淡的足和线状触角。雄性蠼螋腹部的尾钳高度弯曲,而雌性的相对较直。
中文名:红蠼螋拉丁学名:Labira riparia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蠼螋科
种数:75
也称为长脚蠼螋,因为其有长的触角,是相对活跃的种类,呈红褐色。它们通常有翅,尽管有的种无翅。常见种在前胸背板和翅鞘上有暗色条纹。
编辑本段
相关传说
蠼螋护卵
将产卵的雌蠼螋,会通过它的螯,把自己附着在人体上。在午夜时分,当人睡着的时候,蠼螋就会爬进人的耳朵里,一直钻入人的大脑。接着蠼螋会小心的切断人的颅神经,让可怜的宿主无法察觉。它会产下上千枚卵,4天后,这些幼虫会孵化出来,以柔软的脑组织为食,此时宿主已经完全疯狂,最终极为恐怖的死去。
以上的传说仅仅是个传说,不具备科学依据。
原因是:
①再凶残的的虫子也只能咬破人的鼓膜及耳内软组织但不会进入大脑,原因是大脑周围有坚硬的骨头保护。也就是说,大脑是长在由多片骨头围起来的空腔里。
②这个传说只是来源于蠼螋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耳虫”,而耳虫的得名是因为蠼螋的翅膀完全张开时像人的耳朵!
编辑本段
生物特性
1.年生活史:日本蠼螋在赣北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内越冬
蠼螋交配
,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和繁殖。5月中旬至6月下旬开始产卵。在该地区全年可发生2代。
2.活动:日本蠼螋为夜出性昆虫,白天隐蔽在地下或枯枝烂叶内或棉铃的苞叶内,阴天或傍晚出来活动。雌虫产卵常数十粒成堆,有较强护卵习性,一旦受惊频繁或遇条件不适宜时,会将自产的卵搬迁或自食掉。成虫有趋光性。
3.捕食:根据室内测定(1987),可以捕食46种昆虫,可捕食棉花多种害虫:小老虎、棉铃虫、棉小造桥虫、鼎点金刚钻、斜纹夜蛾、红铃虫、短额负蝗、棉蚜等。尤其是对棉蚜的捕食量较大,一头日本蠼螋的成虫一天平均可捕食棉蚜179.20头,最多可捕食275头。
编辑本段
生长繁殖
发育属渐变态类。1年发生1代。卵多产,雌虫产卵可达90粒。卵椭圆形,白色。若虫4~5龄,外形与成虫相似、唯尾铗细弱,呈尖钉状。翅芽于2龄时出现,以卵越冬。雌虫有护卵育幼的习性。雌虫在石下或土下作穴产卵,然后伏于卵上或守护其旁,低龄若虫与母体共同生活。
蠼螋(5张)
编辑本段
防治办法
在野外较潮湿的草地、叶面很容易观察到蠼螋,初次认识这种有镰刀状尾夹
蠼螋图
的小虫都会吓一跳,深怕不小心被夹到,或担心有毒。其实它们是很可爱的小昆虫,遇到骚扰不仅不会主动攻击对方,还会装死然后逃命!当然这个尾铗也是它们防卫的武器,受惊时偶会上举双铗示威,另外蠼螋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驱敌。
尽量保持房屋的干燥,尤其是卫生间要保持干净就可以了,可以买瓶气雾杀虫剂,见到的时候喷杀就行了!
不过建议你做好室内卫生,只要室内卫生保持的好,这种虫子是不会在你家里安家的。
其治理应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注意家里的清洁卫生。
蠼螋
2、物理机械防治:气调、灯诱。
3、化学防治:甲基嘧啶硫磷喷施或溴甲烷熏蒸(熏蒸对人体危害很大,熏蒸后注意及时通风,待烟雾散去后方可入内,较危险,慎用)。
4、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治虫或天敌治虫。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㈩ 这叫什么学名是什么
【蠼螋】一种昆虫纲革翅目的杂食性昆虫,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二母夹子,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头部扁而宽,复眼较小无单眼;触角丝状,一般由25节组成;口器咀嚼式。
虫体长10-16毫米,体宽2-2. 5毫米,体形狭长而扁平,胸部近于方形,腹部共有九节,外观黑褐色,有光泽.成虫前翅短小,呈截断状,革质无脉纹,缺后翅;臀板较大,尾节较小,前胸背板后部不狭窄;中胸背板后部截直形。足三对相似,跗节为三节,腹部末端有一对不分节的尾须,呈坚硬的铁状,一般雄虫的夹尾比雌虫长,并且尾须内侧长有一齿,一旦受惊动,爬行迅速,窜入土缝或砖瓦杂草中,是一种杂食性的昆虫。
蠼螋为渐变态昆虫,若虫与成虫相似,唯若虫个体小触角节数少,卵球形,常产于菇床周围的土缝中;雌虫有护卵习性,食料广泛,一般取食植物花、叶、腐败的动植物残体,还能捕食小昆虫。蠼螋昼伏夜出,行动敏捷,夏季在灯光下能见到它捕食小型蛾类,并常常用尾铁将猎获物举起放入口中.蠼螋喜生活在土壤湿润、有机质丰富的杂草丛、砖瓦块、朽木之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如果在家里一般都会在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