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空中飞着的小燕子怎么用简笔画画出来
在空中飞着的小燕子简笔画
2. 燕子的品种有哪些
燕子的品种有74种,如楼燕、家燕、金腰燕、岩燕、白腹毛脚燕。
1、普通楼燕是一种体长21厘米的雨燕。尾略叉开,特征为白色的喉及胸部为一道深褐色的横带所隔开。两翼相当宽。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振翅频率相对较慢。白天常成群在空中飞翔捕食。尤以晨昏、阴天和雨前最为活跃。飞翔疾速,时速可达110千米。
2、家燕为燕科燕属的鸟类。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
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主要特点是上体发蓝黑色,还闪着金属光泽,腹面白色。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象镰刀,尾分叉象剪子。飞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速变换方向。
3、金腰燕体长16-18厘米,体重18-21克,寿命15年。上体黑色,具有辉蓝色光泽,腰部栗色,脸颊部棕色,下体棕白色,而多具有黑色的细纵纹,尾甚长,为深凹形。最显着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浅栗色的腰与深蓝色的上体成对比,下体白而多具黑色细纹。
4、岩燕(学名:Hirundo rupestris)为燕科燕属的鸟类。体长约14-15 厘米,体重20-22克,是一种小型的深褐色燕。方形尾的近端处具两个白色点斑。似纯色岩燕但色较淡,且于飞行时从下方看其深色的翼下覆羽、尾下覆羽及尾与较淡的头顶、飞羽、喉及胸成对比。活动敏捷,以擅长飞行而着称。
5、白腹毛脚燕(学名:Delichon urbicum)又称毛脚燕,为燕科毛脚燕属的鸟类。体型轻小,活动敏捷,体长12-13厘米 ,翼展26-29厘米,体重15-21克,寿命15年。
比家燕小,是一种体型小的钢蓝黑色及白色燕。上体黑色,富有金属蓝黑色光泽,嘴黑褐色,腰及尾上覆羽为白色,下体纯白色,腿、脚均被以白色绒羽,爪黄色,叉形尾,与烟腹毛脚燕易混淆。
3. 燕子有多大,几种,
一.家燕 家燕属鸟纲雀形目燕科,燕科鸟类广泛分布于除两极地区以外的世界各地,共有大约17属、78种,我国共有4属、10种,如沙燕、岩燕、毛脚燕、金丝燕等。但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莫过于家燕和金腰燕。 家燕身长17厘米,体重15至18克,上体蓝黑色,额和喉部呈棕色,前胸黑褐相间,下体其余部分白色,尾基部有一行白点。它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象镰刀,尾分叉象剪子。飞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作九十度转弯,这些灵活运转的技巧,使它们能在未来从事惊险旅程时解围脱困。燕子经常在空中穿梭般地飞行,速度极快,刮风下雨对它们也没有多大影响,反应十分敏捷,张开嘴巴能在空中捕捉各种飞虫,并不时地发出几声短促、尖锐的鸣叫,蚊蝇以及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类的各种昆虫都是它们喜欢捕食的对象。 二.金腰燕 金腰燕的体形及大小和家燕相差无几,最显着的标志是它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鲜艳夺目,故又名赤腰燕。上体蓝黑色,具金属光泽;腰部具宽阔的栗黄色横带;尾黑褐,外侧尾羽特长,呈深叉状尾。翼上覆羽色似尾羽,飞羽褐色。下体白色染棕,具黑褐色棕纹。栖于从平原至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区村落及城市建筑物附近。在空中飞捕昆虫为食。分布于除新疆以及西藏北部以外的广大地区(夏候鸟);台湾(留鸟)。迁徙时各地可见。 金腰燕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栖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有时和家燕混飞在一起,飞行却不如家燕迅速,常停翔在高空,鸣声较家燕稍响亮。金腰燕不像家燕营巢在屋内,常筑巢在山地村落间的屋外墙壁上,且喜选木构房屋。巢多呈长颈瓶状,筑巢精巧,我国民间自古称之为巧燕。金腰燕有“群居”现象,甚至六对金腰燕把巢堆在一起,宛如蜂窝,是罕见的奇观。 三.雨燕 雨燕又称北京雨燕、楼燕、麻燕,属于雨燕目、楼燕属、雨燕种,据资料记载雨燕在我国仅有一个亚种,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华北及东北一带,营巢于古寺、庙宇等古代木制砖瓦结构的建筑群中的椽空、墙壁窟窿里。1996年4月初至8月间,生物小组对校园内的雨燕进行了形态及营巢习性的观察。 1、形态特征 雨燕体型似家燕但稍大,雨燕成鸟通体几乎黑褐色,在头顶、背部和腹部色浓前额及颈部色淡,喉部和翼缘羽毛发白,眼睛褐色,嘴较短而阔,黑色,脚和趾暗紫褐色,雨燕两翼狭长,折叠起来超过尾端,空中滑翔时翼平展于体侧,翼展如镰刀。尾部在飞行时成剪刀状。雨燕飞翔很有特点,振翅与滑翔交替进行,飞行速度较快,喜欢俯冲疾驰,在滑翔时,尾翼不停地动作以调整整个飞行姿势。其后肢较短,四趾朝前,为前趾型,此趾型不善于抓握较细的物件,所以雨燕不能象家燕、麻雀那样停留在树枝和电线上休息,但它能够用爪抓悬于墙壁或树干上休息。雨燕喜成群结队飞行,但也有孤燕独自觅食飞行,清晨或黄昏常结群盘旋飞行在古建筑群上空,中午天气炎热时在巢中休息。 雨燕的形态特征与它的食性有关系,雨燕主要以飞行的昆虫为主,其视觉很好,在飞行中其姿态可以很自然轻松地改变,比如在回巢的过程中,突然给它一个惊吓,它会以一个难以想象的飞行动作折反原路飞走,其飞行速度之快也是其它鸟不能相比的,并且在快速飞行时也能作出近直角的转折,这不仅得益于其无可比拟的流线型体形,更离不开其有力的翅膀和进化完美的尾部。其结群飞行是否与它们更有利于捕食有关,因为单一捕食的成功率远远低于成群捕食的成功率。单一捕食是一维的直线式,昆虫很容易逃脱,而结群飞行往往是三维式捕食,飞虫是很难逃脱这种捕食方式的。 对十六只成年雨燕的形态测量结果数据如下:(所有数据为平均值) 体重: 43 克 体长: 175 毫米 翼长: 170 毫米 翼展长度: 417 毫米 嘴峰长:6.5 毫米 趾 长: 6.6 毫米 嘴裂长:18 毫米 爪 长: 6.5 毫米 尾 长: 74 毫米 雨燕为一种夏候鸟,每年春天4月中旬迁徙到华北地区,保定市区一般为4月15日,前后相差不超过两天。此时正值谷雨前后,地温开始持续上升,春暖花开,昆虫复出,雨燕的食物多起来。气温不高也不低,平均气温在15度左右,是雨燕的生殖繁衍的好季节,5月初雨燕开始求偶交配,对雨燕的繁殖我们将作进一步详细观察,在7月底当雏燕已渐成熟,能够独自飞行觅食时,便举家南迁了,待到来年春天便又故地重游。 2、营巢习性 雨燕每年于4月15日前后陆续迁徙至保定市,有一部分留下来,而较多的则继续北上。留居的雨燕立即选择地点建筑巢穴,其巢常营于古建筑的椽空中,有的在横梁与柱头之间的平台上,巢一般距离地面4米以上,巢较隐蔽并利于燕子进出。 比如:保定二中的雨燕主要营巢在大殿前、后山墙的房檐下,前檐的燕巢明显多于后檐,前檐有23个巢,后檐有6个巢,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也有一、两个巢。巢呈浅碟状椭圆形,由枯叶、杂草、布条、碎纸、塑料薄膜、羽毛等经雨燕的唾液粘合而成,较为结实耐用。巢表面可见光亮透明的唾液痕迹,整个巢的基面多是些木料,巢基底的材料与木料经雨燕的唾液的粘接,变的很结实,经多年使用都不会变坏,这也许是雨燕多选择木制砖瓦结构的房屋筑巢的原因。巢的内层多粘铺有柔软的羽毛、棉絮、毛发、塑料薄膜等,对8个巢的测量结果如下:(平均值) 平均外径: 13Cm * 8.5Cm 平均内径: 10Cm * 6.5Cm 高: 2 Cm----4 Cm 雨燕有沿用旧巢的习惯。一般幼鸟多筑新巢,有时可见两只雨燕同争一巢的景象,对于雨燕是否能够准确识别自己的巢穴,将作进一步的研究。巢间距离,依生活环境而定,有的间距大,有的间距小,二中大殿的巢就具备以上特点,最远的有7米左右,最近的两巢相挨,间隔只是一个椽头。在环境较好的、向阳的前檐,巢的密度较大,而在背阴的后檐则巢穴较少,间隔较大。 为保护二中的雨燕,根据雨燕有延用旧巢的习惯,依据旧巢的大小,用杂草编织了十几个浅碟状的巢窝,安放在椽空之间,距离平均两个椽头。原来曾经用木板钉了一部分鸟巢,经过试用,雨燕对如此“高级”的住房并不在意。通过分析原因,雨燕的栖息环境多为屋檐下,已经能够做到通风、避雨、遮挡阳光,并且巢的位置较为隐蔽,安全性好,为迎和雨燕这种较为苛刻的筑巢条件,保护它们的群体,我们选择了“造新如旧”的做巢办法,这样做一方面帮助雨燕省些气力,一方面更有利于研究雨燕的繁殖活动
4. 燕子的简笔画图片,还有燕子身上的黑白颜色
燕子简笔画如图:
5. 燕子外貌的资料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小型,体长130~180毫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辉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世界有20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家燕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色。燕子一般在 4~7月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为昆虫。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习性亦与家燕相似,但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燕子,分为雨燕、楼燕、家燕、岩燕等种类。不同的燕子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比如同是燕子,雨燕的燕子属攀禽,家燕和金腰燕的燕子属鸣禽。不同种类的燕子形态也不一样。楼燕体形稍大,飞得高,飞行速度快,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为巢;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们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当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时,燕子成群地向南方飞去,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柳枝发芽的时候,它们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年年此时燕归来”。
雨燕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类,常在空中捕食昆虫,翼长而腿,脚弱小。雨燕分布广泛,常在高纬度地区繁殖而到热带地区越冬。有18属80种,我国4属7种。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飞迁规律。对燕子的飞迁习性,古代的诗人曾这样描述:“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
燕子档案:http://bbs.hainet.cn/dispbbs.asp?boardid=422&id=194034&star=1
参考资料:海网BBS:http://bbs.hainet.cn/dispbbs.asp?boardid=422&id=194034&star=1
6. 关于燕子的资料,图片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小型,体长130~180毫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辉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
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世界有20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家燕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色。燕子一般在 4~7月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
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为昆虫。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习性亦与家燕相似,但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燕子(Swallow)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
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离洋舍岛伴春归,织柳衔泥剪雨飞。不傍豪门亲百姓,呢喃蜜语俩依偎”(左河水)。燕子一般在 4~7月从海岛回归靠近农田(昆虫)的农家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多是用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为昆虫。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习性亦与家燕相似,但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燕子是人类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有些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8. 燕子是什么样子的
燕子的样子:
燕子的体型很小并且很轻捷,它们的羽毛是黑蓝色的很有光泽,在燕子的前胸上面长着黑色和褐色的羽毛,燕子腹部的羽毛是乳白色的。
同时燕子的两只翅膀也非常的长和尖,燕子的尾巴部位像是分开的剪刀,燕子的嘴巴很短,口裂很深,并且燕子能够在飞行的过程当中捕捉一些蚊子和蝗虫这样的害虫。
(8)空中燕子的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而人类最喜欢这种有益的鸟类。一般来说,从四月到七月,它返回农田附近的农舍繁殖。燕子在农舍的屋檐下筑巢。
鸟巢主要由泥土和稻草茎组成,它们被唾液粘住在一起。鸟巢覆盖着柔软的杂草、羽毛、破布和一些青蒿叶。巢是碟形的。
它每年繁殖两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个巢产4到6个卵。第二胎少,2-5胎。鸡蛋是乳白色的。雄性和雌性孵化在一起。
从14天到15天,这些幼鸟出现并由它们的父母一起喂养。小鸡飞大约20天,再喂养5到6天,这样它们就可以自食其力了。
食物是昆虫。金腰燕子与家燕相似,但稍大一些。这种燕子腰身栗黄色,很显眼,下身有细细的黑色线条,很容易与家燕区别开来。
它们的习性与燕子相似,但大多生活在山村。燕子是一种典型的候鸟。繁殖后,幼鸟仍遵循成年活动,逐渐融入大群体,在第一次寒潮到来之前向南迁徙越冬。
9. 喜雀和燕子各长什么样
1、喜鹊的样子
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北方的冬季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故迁徙。
(9)空中燕子的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喜鹊分布范围很广、除南极洲、非洲、南美洲与大洋洲外、几乎遍布世界各大陆。
原产地:亚美尼亚、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日本、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南斯拉夫、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
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其顿、西班牙、瑞典、瑞士、叙利亚、塔吉克斯坦斯坦、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西撒哈拉。
10. 小燕子在天空中能摆成什么样子
小燕子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他们有的时候会排成一字形,有的时候会排成人字形。不过他们通常都是比较有规则的排列,形成一个有秩序的队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