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杭州有多少座桥图片
扩展阅读
电脑主题箱内部图片 2025-09-10 13:47:43
排队爬山卡通图片 2025-09-10 13:32:02

杭州有多少座桥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31 00:18:25

❶ 杭州西湖上有几座桥

杭州西湖上有三座桥,分别是断桥、西泠桥、长桥 。

❷ 杭州西湖苏堤上六座挢的名称

六桥名称: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苏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 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

据说,六桥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苏东坡本人的诗歌中,有关于修筑这条堤岸的清楚记载:“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轼在颍州》) 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不过,可以肯定,今天游人所见的苏堤,早已不复苏东坡修筑的原样,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整饬路面,植树造林。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也就是说,今日“苏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苏东坡一人之手。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

❸ 杭州西湖上的两座桥分别叫什么

杭州西湖上的桥远不止两座

杭州西湖白堤上有两座桥,一是在白堤的尽头,栖霞岭下的绿荫深处一座环拱如月的石桥,人称西湖第一桥的西泠桥;二是位于白堤东端的断桥,这也是最富盛名的西湖之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名气最大。

西湖三大情人桥分别是断桥、西泠桥、长桥


断桥:话说白素贞与小青同到杭州,携游西湖,在断桥边因逢雨借伞,与许仙相识定情。有词云: "多情自古伤离别"。最后白娘子被法海镇于雷峰塔下,从此许白二人,塔内塔外,咫尺天涯。

长桥:祝英台女扮男装,和梁山伯一起在杭州万松岭上的万松书院寒窗共读。祝英台被家父召唤回家,梁祝二人难舍难分,于是戏剧里就有一段经典的“十八里相送”。梁山伯送祝英台一直送到现在的长桥, 走走停停, 兰舟催发,依依惜别。此谓“桥不长,情长!”

西泠桥:南齐时候,钱塘才女苏小小与当朝宰相之子阮郁相识相爱。上天给予苏小小太多的优点。年青加上才华横溢,在女子中已是不可多得,偏偏苏小小又是丽质天生,倾国倾城。这似乎注定了她一生的凄灿,正所谓红颜薄命。阮郁被父亲囚禁,阮府送递给苏小小修书一封。爱慕苏小小之人甚众,但她虽为风月中人,对阮郁之贞洁之爱却是刻骨铭心,终生不渝。再加上对官府不卑不亢,并因遭遗弃后性情更为孤傲而时常赋诗讽刺而遭迫害,不久,苏小小在伤心和绝望中辞世。那时她十八岁。 受她资助的穷书生鲍仁,衣锦还乡,欲行报答,却是苏小小下棺之时。滑州刺史鲍仁扶棺痛哭,并一身丧服,亲送苏小小灵柩,按照她的临终遗言,葬于西泠桥畔的孤山。鲍仁亲撰碑文。临行前哭祭:“倘不能为民作主,我鲍仁定来墓前厮守!”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这是苏小小写给阮郁的诗。没能和阮郎结同心于西泠松柏下,倒是魂留孤山的青松翠柳之间了。在西泠桥畔,有一座关于苏小小的慕才亭,上面有两副楹联:
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泠。

❹ 杭州四大名桥

1、断桥: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它的名气最大。
2、广济桥:广济桥又名通济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西北,南北向架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虹卧波,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
3、长桥:长桥位于西湖的东南角,南屏山的北麓。杭城谚语“长桥不长”,说的就是这座桥。长桥又因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故事而“形”短“神”长。
4、拱宸桥:拱宸桥位于浙江杭州大关桥之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当时举人祝华封,募集资金造桥。清朝顺治八年,桥坍塌。

❺ 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

杭州究竟有多少座桥?谁也说不清楚。

元代时,意大利人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杭州,看到很多很多的桥,便说:“行在(杭州),环城诸水,有石桥一万二千座,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华贵之城。”

随着城市的发展,杭州还在建桥,而且建得越来越大;单是横跨钱塘江的大桥就有九座,九座桥各领风骚,都很宏伟壮观。

然而,人们最念念不忘的,还是位于拱墅区的拱宸桥。

之所以叫拱宸桥,据说是为了对皇帝表示敬意。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皇帝,即是天子;天上星辰之帝,即为北辰(北极星)。“辰”字上加“宀”,表示帝王的居所,对着帝王的居所,难道不应该打躬作揖、以示恭敬吗?何况康熙帝和干隆帝都是六下江南,都是打这桥下进入杭州的,老百姓能不来迎接吗?面朝皇帝的御船,百姓能不拱手相迎吗?

然而,修建过拱宸桥的丁丙曾在自注中解释说:“拱宸桥一称哑巴桥,相传过桥不宜启口”,这就不知道有何道理了!

人们喜欢拱宸桥的理由不止一种:它是西湖和苕溪等水道汇集的水陆冲要之地,它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它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是杭州水路的“北大门”,它有着悠久的 历史 ……

我也不例外,也是拱宸桥的常客。

我喜欢站在桥下,看大桥那柔和的弧形线,以及桥上镌刻的荷花和双龙戏珠浮雕;或者站在桥面上,扶着桥两侧的石质霸王靠,给大大小小、不同种类的过往船只留影。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船只,而是蹲在桥墩外的四只怪兽雕塑,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奇怪了: 头部有点像龙又像狮,上面还长着一对犄角;尾巴尖尖的,像鳄鱼的尾巴;除了头,其他地方都长满了龙鳞。

据说这动物的名字叫趴蝮(读作bā xià),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难怪它会长龙鳞!

据传在很久以前,趴蝮的祖先因为触犯天条被贬下凡间,压在龟壳下,守护了运河上千年才得以恢复自由。据说趴蝮肚子里面能装很多水,可以吞江吐雨。

因为拱宸桥有时会被货船撞击,有关部门就在桥墩外端设计安装了这四个石兽防撞墩,视它们为拱宸桥的守护神。

尽管两岸耸立着许多高楼大厦,桥上依然十分凉快。

古时候,运河两岸很少有没有现在这样高的大厦,横卧在运河上的拱宸桥边越发显得突兀。夏日夜晚,站或坐在拱宸桥上,一边纳凉,一边看风景,那是何等的惬意啊!所以,杭州有句老话说——“城隍山上看火烧,拱宸桥头乘风凉。”

走到在桥东堍北侧,可以看见一个八角重檐的桥亭,里面矗立着一座八角形的石碑,碑面镌刻着的《拱宸桥修建记》,详实地记录了拱宸桥的修建缘由和过程。

最先开始倡导建造这座桥的,是明末商人夏木江,为一座三孔薄墩联拱驼峰桥。

到了清代,桥屡毁屡建。顺治八年(1651年),桥身坍塌。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 ,浙江布政使段志熙倡议捐款修筑,云林寺的慧辂和尚竭力捐募款项相助。雍正四年(1726年)右副都御史李卫率属捐俸重修,并作《重建拱宸桥记》。

同治二年(1863年)秋,左宗棠率湘军及“常捷军”向杭城的太平军猛攻,

太平军桥中心部位设了堡垒。经历了战火的洗劫,大桥再度濒临倒塌。

光绪十一年(1885年),杭人丁丙主持重建拱宸桥。

大桥建成后,丁丙感慨万分,作诗曰:“卅丈环桥首拱宸,追怀摸石动酸呻。 叮咛去楫来桡客,慎守金缄效吉人。”

“卅丈”,说的是拱宸桥的尺度——桥长三十四丈五尺、高四丈八尺;“首拱宸”,是丁丙对拱宸桥的赞美,视其规模为京杭大运河上诸多桥梁之翘楚。

说到“追怀摸石动酸呻”这句,还暗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顺治八年(1651),建成才20年的拱宸桥倒塌了。石头沉入水中,成了犬牙交错的暗石,来往船只一不留神就会撞上,轻则船破漏水,重则船翻人溺。家住大运河德胜桥边长板巷的王湛素来急公好义,见此情形,就自费雇了工人,花了10多天时间捞光了河底的石头。王湛过世后,他的儿子王晫十分悲痛。在徐士俊的陪同下,王晫乘舟沿大运河北上拜访江南名士,为其父求征诗文。出发的这一天,王晫乘船路过拱宸桥时,父亲雇人捞石的往事涌上心头。他凝视着这座大桥,怆然良久。

为此,丁丙感慨道:往来乘船经过拱宸桥的人们啊,我要反复提醒你们,一定要牢记三缄其口的美德,多向那些善良的、急公好义的人们学习。

除了在诗中提到了王湛,丁丙还在自注中说到明末商人夏木江、举人祝华封这些对拱宸桥有过义举的重要人物。

其实,拱宸桥边的慈善之举由来已久。

在桥北麓的桥西直街上,我们看到了“运河第一仙”张大仙的寺庙。

张大仙本是拱宸桥畔一个懂医药的道士,常常往来附近村庄为儿童治病,一来二去,乡里乡亲的都很敬重他。有一年冬天,张大仙在过拱宸桥时不慎堕河而死,人们悲痛万分,就将他葬在了桥边。后来,又在他的墓子上建屋立庙,称为张大仙庙。这座张大仙庙,据说有求必应,一时轰动杭城内外,香火日盛。遇到张大仙的生辰七月十八,还会有巡行:高跷、抬阁、鼓吹等列于队中,很是隆重。

在拱宸桥畔,我们看到了一个铺头写有“初心驿站”的小摊铺,里面几个穿红背心的大伯大妈们,正在接待着过路人,解答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忙得不亦乐乎。

这些大伯大妈们属于运河边的两支义警队伍。两支队伍有100多名大伯大妈,他们活跃在运河广场和桥西 历史 街区,早上8点半到9点半,下午2点到3点和拱宸桥派出所的民警以及巡逻骑警一起开展巡逻与宣传工作,还设了摊店,醉心于和平事业:做防诈骗宣传、为游客服务、搞定那些令民警都感到头痛的事情……高考期间, “运河大妈”们甚至连广场舞都停掉了,还发动了老姐妹老兄弟们,为考生们创造一个良好安宁的复习迎考环境而服务。人们亲切地称这些“红背心”为“运河大妈”和“拱宸大伯”。

明朝时的拱宸桥一带,曾经是杭州最热闹的地方:河上舟楫往来、橹声欸乃、渔歌唱晚,河边是杭州茶楼和戏院最集中的地方,三教九流无不云集于此,入夜也不得歇,人称“北关夜市”。

清时更加繁盛,号称是聚集着“六行”和“六馆”:“六行”是指米行、鱼行、纸行、酒行、柴行和洋行,“六馆”是指烟馆、茶馆、戏馆、菜馆和赌馆,真算得上是“河上舳舻千里,桥畔人口密集”了。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方要求在杭州等城市开辟通商口岸,拱宸桥一带被划做日租界。

光绪二十四年( 1898) ,杭州海关在拱宸桥正式开端口,号为"洋关"。从此,拱宸桥也默默见证了这中国 历史 上耻辱的一段。

大量的日本商人、侨民定居于此,日本人不仅在这里设置邮政所,汽轮会社,还开办了烟馆、戏馆、妓馆、赌馆、菜馆……

日本人还在桥面中间铺筑了2.7米宽的混凝土斜面,以通 汽车 和人力车。

抗日战争胜利后,洋关被废除,中国政府收回日租界。

建国后,这个地区成为了杭州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萌生出杭州乃至浙江最早的民族工商业:麻纺印染业、仓储运输业、造船业……

此后,拱宸桥一带出现了很多杭州第一:第一家戏院、第一家电影院、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火车站、第一个邮局、第一家报社……

光绪十五年( 1889) ,杭州富绅丁丙、王震元和南海富商庞元济等在杭州拱宸桥筹建通益公纱厂,是杭州最早使用电动布机的厂家。

光绪二十一年( 1895) ,湖州庞元济和杭州丁丙集资30万元在拱宸桥如意里合资兴建世经缫丝厂,成为杭城第一家近代缫丝厂。次年,世经缫丝厂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直流发电设备,于是浙江第一盏电灯就在拱宸桥西亮起来了。

在老杭州人的记忆里,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的拱宸桥,是一个熙来攘往、人声鼎沸的地方,桥西有杭州一棉,桥东北当时全国最大的黄麻纺织企业浙江麻纺厂,桥东南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丝绸纺织印染联合企业,此外,还有新华造纸厂、张小泉剪刀厂等。每到上下班时间,桥上桥下人潮汹涌,十分壮观!

现在,这些工厂都被高耸入云的大楼所取代,桥西变成了 历史 文化街区,之前的工厂,改造成了剪、刀、伞、扇等各种博物馆;桥东建设了运河文化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大运河博物馆。

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拱宸桥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韩世忠和梁红玉当年剿灭了方腊的最后一支部队的地点是它、康熙和干隆南巡时进入杭州的地方是它,鲁迅第一次离开浙江外出求学启程的地方是它、教育家陈鹤琴生活以及接受新学教育的始发地是它……郁达夫来过、丰子恺来过、孙中山来过、克强总理来过……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往事随风飘散,一去不复返。但我相信,拱宸桥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❻ 杭州钱塘江有哪九座大桥

杭州钱塘江现在有十座大桥:

一桥钱塘江大桥,地理位置:位于六和塔附近。

❼ 杭州六吊桥的名称与特点

苏堤六吊桥。西湖景致六吊,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西湖苏堤上有上述六座桥,合称“六吊桥”。

杭州民间有歌谣“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歌谣描绘的就是苏堤上六座石拱桥的景色。

特点如下:

1、映波桥

从苏堤的南端进入苏堤,第一座桥就是映波桥。映波桥的西面是西湖的几片湖面中面积最小的南湖。南湖的西岸和北岸就是着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花港观鱼”。水榭楼台,小桥长廊,倒映在波光之中,将桥取名为“映波桥”恰如其名。

远处有高山,那是西湖十景之一“双峰插云”的南高峰。 站在映波桥上,隔着湖面往东望去,每当夕阳西下时,突出于湖岸的那座山,正好晚霞满山,那就是“夕照山”,雷峰塔就建在夕照山上。“雷锋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细听,远处传来了悠扬的钟声,那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

2、锁澜桥

苏堤六吊桥的第二座桥为锁澜桥。 这“锁澜”二字和“映波”是对仗的。“映波”给人以波映湖中、起伏荡漾的感觉,而“锁澜”则有波澜不兴、风平浪静的意思了。

锁澜桥的东面是西湖面积最大的湖面“外西湖”,那浮于湖面翡翠般的湖中之岛,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岛“小瀛洲”,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就在此处。外西湖水域宽广,或大或小的的游船来来往往,承载着来去匆匆的游客。远处,吴山顶上的城隍阁隐约可见。

而锁澜桥西面的“西里湖”,虽然偶尔有船只通过,相对外西湖则平静多了。石栏上的石像有点意思,一般桥石栏多为狮子,这里雕刻的是什么呢?看了老大半天没认出来。

3、望山桥

苏堤六吊桥的第三座桥称望山桥。苏堤六桥中,此桥离岸边的山最近。望山,望的是西里湖对岸的丁家山,丁家山又名康庄,是康有为晚年居住的地方。 西里湖的西岸,还有西湖国宾馆刘庄。山下环湖,春夏之际,更能领略到“四面荷花三面流,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西湖秀色。

4、压堤桥

六吊桥的第四座桥为压堤桥。“压”字在这儿有使其稳定、平静的意思。

压堤桥通茅家端口,桥下湖水极深,桥两头的堤上杨柳成荫。这座位于苏堤中段的桥,被称为旧时西湖的“情人桥”。有首西湖竹枝词中这样写道:“茅家端口头芳草平,第四压堤桥影横;桥外飞花似郎意,桥边深水似浓情。”

桥的东侧,是西湖三岛的阮公墩和湖心亭。那水中三潭,如梦如幻,诗意盎然!

5、东浦桥

六吊桥的第五座桥是东浦桥。东浦桥据说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站在桥上往东看,隔湖相望的是孤山,孤山上的“楼外楼”隐约可见。“孤山不孤”与“断桥不断”以及“长桥不长”构成了西湖的“三绝”。

在这里,桥的西面已是岳湖,岳湖以抗金名将岳飞的名字命名,岳湖与外西湖在此沟通,“东浦”二字点出了岳湖水流东注的意思,而杭州话“东浦”和“东坡”的发音也差不多。

6、跨虹桥

苏堤六吊桥最北的一座桥是跨虹桥。苏堤犹如长虹卧波,走完了这座桥,仿佛跨越了长虹。

站在桥上往东看,远处连接孤山与栖霞岭的石拱桥就是着名的西泠桥。西泠桥是杭州西湖的三大情人桥之一,苏小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苏小小的诗也许你会背吟:“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此处的“西陵”即“西泠桥”。远处,可见保俶塔的靓影。

跨虹桥北麓西侧是曲院风荷旧址。“曲院风荷”为西湖十景之一,每逢夏日,能观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

自从900多年前苏东坡用疏浚西湖挖出的淤泥筑成这条长堤后,在碧波荡漾的西湖秀水之上,又添加了一条绿色的缎带,形成了“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于南屏通”的美丽景观。湖中有堤,堤上有桥,桥下是湖,桥、堤、湖景景相映,雅趣横生。

❽ 杭州的那几个钱塘江大桥,有哪些是可以骑自行车过去的

都可以的。一桥可以直接走过去。

1、钱江一桥(钱塘江大桥)位置:西湖南边,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


建设情况:2000年12月开工,2003年底通车。

结构特点:全长3126米,双向四车道,是钱塘江流域目前惟一一座弧形“弯”桥。

建设意义:五桥主体合龙,意味着全长123公里的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连接成“环线”。

原先需穿越杭州市区过境的车辆可直接走环线,大大缓解了杭州城内交通压力。

❾ 杭州钱江上一共有几座桥,分别是怎么分布的

一共九个:

1、钱江一桥(钱塘江大桥)

位置:西湖南边,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

位置:位于杭州绕城公路南线,地处三江口(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附近。